
荷花季,下了一场雨
小雨淅沥,几人约起去拍荷。
从引江水利枢纽的东门进去不多远,左拐顺斜坡小路到头,即可见一弯池塘。池中有亭,入亭而环顾四面,池塘呈长椭圆形,北面环坡,南靠运河,像是傍生在运河边上的一轮小月亮。
亭中可观全池,池水清澈见底,水面干净而无杂物,池中有大片荷。碧绿的荷叶像铺展在水面的绿色舞台,舞台上落满珍珠,盛装出演的荷花仙子们正翩翩起舞,粉嫩的花瓣,鹅黄的蕊,在雨中,娇艳动人。含苞待放的花苞,则如害羞的少女,掩面而立,含笑嫣然。
几尾红鲤在水中悠哉地游来游去。
盛开的荷,像托举的手,端庄稳重,干净秀美。直到最后的凋零,也依然高贵清雅,不带一丝愁怨。像执着的艺术家,用全身的力气舞一曲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雨珠顺着它的花瓣滑落,似晶莹的泪。
雨中赏荷,是如此美妙。风雨中,它们含笑伫立,优雅风情的样子,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读着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悠长。
遇见大片的荷,还是许多年前从岳阳回湘潭的路上。去时怀着亲人久别相见欢的喜悦,回头却有天涯陌路的失落。小小年纪就要面对的是对前途的堪忧和生活的沮丧,木然的随火车行走在湘楚大地上。经过汨罗江时,突然有大片大片盛开的荷花撞进视线里,那如火般的盛放渲染着生命不屈的色彩,触动心弦。在人生低谷时遇见的荷花,无声渡化着我的满怀愁苦。那年,我十五岁,从此喜欢荷。
慢慢地,知道更多荷的故事。西施是荷花女神:“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又知道,荷就是佛前那一朵圣洁的莲花。再到往后,回望人生的所有经历,深深体会到,一切自在都来得艰难,所有超然是因为心的释然。从此看荷花,不再是一味地去效仿虔诚,而是想用心去读懂它。
仓央嘉措说:“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悟。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原来,每一朵荷花都是多情的,每一次开放都有因缘。此时,它们在风雨中的坚守和自在,能被我领悟,也是缘吧。
同来的他们,在雨中专注的拍摄荷花,每个人对荷的喜爱不同,拍摄的角度和姿态也不同。有静美,有生动,有特写,有远景,各尽风流。
自古文人墨客都喜欢荷。温庭筠有《莲花》: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周敦颐有《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张大千画的的荷素净纯美。而我眼前的荷又像齐白石画中的荷:单纯可爱,充满童趣。
其实,荷的繁殖并不复杂,种子也不名贵,极其平常的一种花,满世界可见。却能让世人如此喜爱,被佛家尊是圣洁之花,能解人间愁苦,大概就因为它的不择环境,随遇而安的顽强生命力吧。
我幻化成蝶,立荷上,轻轻诉说内心的郁闷纠结,果然,心平静,翅膀也变得轻盈起来,刚要起飞呢,“嗨,你也拍啊,尽在那发呆了。”同行的他在喊我。我忍不住暗笑起来。他教我:“拍荷,要表达它的含蓄和寓意,不要过于直白。风起的时候拍它的婀娜,雨停的时候拍它的倒影,荷叶也是可取之景。”
刚说着,一阵大雨落下,满池荷花欢快得东倒西歪,荷叶也不时把积累的雨水倾斜倒出,像一闪而过的小瀑布。我们赶紧端起相机,捕捉这稍瞬即逝的景观。雨越下越大,“瀑布”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开心喊叫起来,争着想要别人看到自己的发现。我们就这样,在一场雨里,纯真得像一群小孩,简单并快乐着。
雨越下越大,干脆坐亭中听雨观荷。他发出由衷的赞美:“雨荷最美,既含蓄多情,又生动灵性,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且不沾有世俗的一点尘埃。”
她突然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这神情,惹得大家笑。
他们笑起的样子,也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