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光】散记三则(随笔)

编辑推荐 【时光】散记三则(随笔)


作者:醉里笑秋 举人,4025.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3发表时间:2017-09-08 16:17:26
摘要:散记三则

【时光】散记三则(随笔) 一、关于历史
   从事文化记者多年,主编对我说得最多的是多看历史书,不要求一如学者般专业,但要做到广而博,这样写起文化专题来就有深度。可一些盖棺定论的历史结论就是正确的么,我看未必。
   清明时期,很多人都去祭拜林则徐、关天培,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他们也理应得到后人祭拜。人们接受采访的口径大致一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而关天培的头衔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等等。这些说辞都是历史记载的盖棺定论,导致人们不光这样说,还这样做,因为在祭拜的现场,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就是这样教导小朋友。
   前些日子,接到一个采访任务,给一本新出版的文史类书籍写一则消息,内容大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研究。各位专家学者对这一历史片段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和我们历史课程中知道的定论相差很远。如关天培,作为当时广东海防的最高长官——水师提督,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的总设计师,就战术角度而言,诸多炮台的设计存在致命缺陷,如各炮台之间缺乏保护从而让英帝国轻易各个击破。
   业内几个记者闲聊都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如果关天培不死,但一样要对这场失败的战争负责,他的壮烈殉职反而留下一个千古美名,正史记载也是这么干的,并作为政府大力宣扬的口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当然,我们不能怀疑关天培英勇献身的动机,他和炮台设计存缺陷是两码事。
   当然我们也只能按正史定论去写!但还是对历史愤懑起来,因为人们不断地被历史愚弄。记得小学时期老师给我们上刘胡兰与方志敏烈士的课程时,是那样慷慨激昂,让好几代人记者这两位英雄,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一位集邮家不小心藏到一封信函,记载的就是方志敏因为敲诈杀了一位美国传教士,美国追究当时的国民政府,后来当局不得不将其杀之向美国交代,当然这需要考证。
   主编还是一如既往的交代大家多阅读历史书籍,我们只能苦笑。
  
   二、写作定义
   从事写作多年,什么是写作?我一直狭隘的认为,用文字以不同的题材表达社会万象、讴歌美好、抒发观点等就是写作。
   一次,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风尘仆仆地找到报社,说愿意接受媒体采访。老实说,对于这种自动要求采访做自我宣传的人我很不屑,心里想,一些人想出名都想疯了。出于礼貌,报社安排我去接待这位老者。刚开始,老者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述让我恹恹欲睡,直到他说,他从西安来,而且是骑自行车来的,我勉强打起精神,他这些话我将信将疑。
   我这个态度来源于一遭遇,那次采访归来的途中,碰到两个求助者,称是骑自行车环游中国路经东莞已经非常拮据,希望路人能给点钱吃饭,看到他们专业的自行车与服装,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们一百元钱,我想他们已足够吃顿便饭然后继续上路。可第二天路过该地的时候,他们还在乞讨,旁边银行的工作人员说施舍者还不少,这让我有点愤怒。
   我和老者的对话还在继续,处于职业的需要,我不得不询问一些和新闻写作有关的内容,问他他环中国骑行的目的是什么?老者的问答是:为了写作积累足够的见识。我嘴角又泛起了冷笑,问他:你到过这些地方,你创作了哪些作品。老者摇头。
   老者拿出一沓的报纸,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媒体给他做的报道,当然还有他所谓的打油诗,比如我到某某,看到某某。老者似乎发现了我嘴角泛起的冷笑,彼此间一度沉默,气氛尴尬起来,接着他起身向我告辞,同时说了一句话:其实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是一种写作,并给阅读的人们带来启示。
   我不由脸红起来。
  
   三、文物修葺
   前些日子,一处市级文物迎来大修,这是一座有着8000多平米的民间建筑群,形状如龟,所以叫逆水流龟村堡,村堡始建于明末清初,已经有370多年的历史。显然这样的建筑群对研究民间的人文风情及当地建筑风格很有价值,同时作为一个姓氏的群居地,保护这座建筑对于家族文化的研究很有帮助。
   这样大的建筑群迎来370余年来的首次大修,当然是件大事,请媒体宣传报道也是必要的,以彰显当地政府对文物的重视。在去采访的路上,我与相关部门的负责聊起了这栋古建筑,当得知现在还有人居住时,我羡慕不已,觉得能住上370余年的房子是何等的荣耀,并且我个人也主张,所谓的非遗项目与文化遗产,只有使用才能彰显它应有的价值,不要到了无法使用然后申请保护进入博物馆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当时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打趣说,要不你在里面住一段时间感受一下。我当时还不知道其含义,只能干笑应付。
   文物修葺,复原当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走进这座建筑群一如工作人员介绍的那样,里面很多房间已经倒塌,很多墙壁已经裂缝,工程已经变得非常复杂而庞大。我不由想,这座古建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列为了市文物,为什么到现在才想起来需要修葺,并以370年迎来首次大修而津津乐道,其意无非是让媒体宣传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的力度,仅此而已。其实这座古建筑群再不修葺已经到了倒塌的边沿。
   开工第一天就碰到了一个难题,一些老居民不愿意迁出,因为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之地,是心灵的家园。尽管在建设初期,这是一座布局合理的宜居之地,但按现在的建筑学来看,它已经不适合居住。
   文物修葺之事,当然免不了请专家前来指导,然后顺理成章地接受媒体采访,彰显其地位的特殊与某一领域的专业,显然这位专家很有个性,他并不按常理出牌,面对记者的提问视而不见,而是大谈这座古建筑的风水格局。就这这时,一阵风掠过,臭水沟恶臭冲天,让人作呕,采访也由此中断了一会儿。

共 22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思考,理性中立地看待过往与现在。作者的三则随笔,均为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小片断。关于历史:历史的烟云已经走远,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是典籍书本上的定论,对于英雄人物,是基于某个有影响的大事件的前提下而下的定论,会忽略其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谓的人无完人,孰是孰非交给时间。写作的定义:一般而言,写作就是记录。但是记录的形式很多,用笔记录是写作,用行走去记录也是写作,日常言语行动也是写作。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是出于本心,而非别有用心的形式主义,都是值得肯定的。文物修葺:许多有历史印记的建筑在经过了若干个时间的风风雨后,都面临着保护与重新修葺的问题,保护历史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目前的社会现实意义。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同时,有自己冷静的思考,不过度褒奖,也不偏执地批评,这些看似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有了深层次的含义。推荐赏读!【编辑:一朵回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朵回忆        2017-09-08 16:26:33
  很多事情如果深究,似乎历史也不尽如人意。
   不盲从,不偏执,理性客观地看待过往与现在,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
   感谢赐稿时光之城,祝安!
时光是一朵清澈的回忆
2 楼        文友:墨璃        2017-09-08 16:44:43
  秋哥来了啊,好久不见,先问个好
回复2 楼        文友:醉里笑秋        2017-09-11 10:18:36
  好呀,呵呵!
3 楼        文友:墨璃        2017-09-08 16:45:53
  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是写作,受教了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09 09:51:52
  气氛尴尬起来,接着他起身向我告辞,同时说了一句话:其实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是一种写作,并给阅读的人们带来启示。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5 楼        文友:醉里笑秋        2017-09-11 10:17:22
  没别的,看到多数都是熟人,来乐呵一下,顺便发一则小文。问好大家!
6 楼        文友:草根        2017-09-11 16:12:12
  来欣赏佳作,增长不少知识。问候秋安,笔健!
至少,无愧于文字。
7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7-09-11 20:33:53
  我也长知识了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