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佳期而至,情溢七夕(国粹·散文)

精品 【山水】佳期而至,情溢七夕(国粹·散文)


作者:绿雨如丝 秀才,222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13发表时间:2017-09-12 15:17:50
摘要:七夕,已成为我国一个民俗节日,以国粹存档,以仪式寄情。在荏苒的时光里,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佳期而至,情溢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这样的场景在幼时常现。
   农历七夕,太阳收敛金色的光线,月牙儿挂在深邃的夜空,秋日的夜色,琥珀似的通透,葡萄架下,陀螺似的母亲,刚闲下劳作的双手,就又动起睿智的嘴巴。母亲望着湖泊似的天空,指着芝麻似的繁星,导引我们初识天空的博大,分享七夕的柔情。
   “青石板,板石钉,青石板上钉银钉”,母亲给她的几个孩子出着谜面。
   “青石板是天空,银钉是星星”。
   母亲点点头,脸上漾起亮亮的笑,似星星发出温和的光。
   “天上的星星那一块最多,最密?”母亲像教书的老师,不停出题。
   “像长长带子的那一条星星最多”姐姐说。
   哥哥接着说,“这条带子,就像村里的西河沟,悠悠的长,上面生长的星星,就像沟里长的苇草又密、又亮”。
   母亲说,你们都说对了。这条带子叫天河,是王母娘娘用金簪划的。母亲为我们继续着她的先辈口口相传的故事。河两边那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是牵牛星,织女星。牵牛、织女是一对恩爱夫妻。织女在家纺棉织布,料理家务,养育儿女。牛郎在外放牛耕田,收粮采摘。就像隔壁你们俊明嫂子一家四口,和睦幸福。可是,好景不长,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牵牛是人间放牛的牛郎,由于他们身份差异,地位悬殊,织女的母亲王母娘娘,无法忍受织女下嫁到民间,乘牛郎不在家,派天兵天将下到凡间,硬生生将织女召回天庭。牛郎知道后,牢记与他亲密相伴的老牛临终前的嘱托,担着一双儿女,披着老牛的牛皮,紧追慢赶。王母娘娘看着就要追上的牛郎父女,从头上拔出金簪,顺势一划,哗啦一声,在牛郎面前形成一条浊浪排空,波涛汹涌的天河。织女的哭声,孩子要妈妈的喊声,响彻云庭。王母娘娘无奈,只得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夕,也就是今晚,一家四口,在喜鹊架起的天河两岸,进行一年一度的相会……
   母亲绘声绘色的讲述,开启着我懵懂的心智,想象的种子,撒在幼时的脑际,如春天的青藤,蓬勃滋生。织女应该像母亲一样心灵手巧吧!牛郎也应如父亲般吃苦耐劳吗!王母娘娘,应该就像《白毛女》中的地主婆,冷酷无情,心里憎恨,为何要拆散幸福的一家?
   于是,每当佳期而至,我便静静的守候在葡萄架下,聆听他们短聚的心声,遥想着他们相聚的快乐。
   渐渐的,随着学龄的见长,泊在几千年泱泱大国的七夕节,恰似秋日的晚霞,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被文人墨客渲染弘扬。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一首《鹊桥仙》,立意高远,赋予牛郎织女浓郁的人情况味,讴歌了真挚、纯洁、坚贞不渝的爱情。告诉世人,只要心中有爱,距离不是问题,只要心中有情,何须耳鬓厮磨。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对牛郎织女相爱不能相守,无奈只能接受的事实,寄予无限同情和怜悯。
   翻书又遇七夕节。七夕节起源于汉代。《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可见,古代的七夕,不仅仅有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人间乞巧的盛事。街头巷口流传有:“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的歌谣。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等等诗句,无不栩栩如生详尽描写出唐朝乞巧之盛况。
   到了宋元年间,七夕乞巧已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的市场。不难想象,当时,七夕之际,乞巧市上应该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生动的写出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最倾注情意的节日。何况有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调谐,七夕节更是情溢满满,吸引得年轻男女,浮想联翩,乞求上天让自己如织女般心灵手巧,祈祷也能收获真挚的爱情,期盼家庭幸福,父母康健,友谊长存。
   而今,当黏糯绵甜的巧克力,浪漫妖娆的红玫瑰,妩媚在年轻人心里,跋山涉水洋味十足的情人节,勾引的少男少女如出水的游禽,伸颈搭臂,在严寒缭绕的二月十四日,痴迷忘怀,缠绕盘旋时,2006年,我国七夕节,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在山西省境内的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被中国民间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文化之乡”。该村有与传说中相对应的织女洗澡之地南天池,牛郎生活之所牛郎峪,以及四周美景,相支撑,相佐证。该景区已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和顺县以此为抓手,将旅游节定为七月初七。在此期间,举行七夕乞巧等多种文化活动,组织妇女编织刺绣,弘扬织女勤劳持家美德。让人们远离物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七夕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群体,跨越空间,相聚于此,诗词歌赋,舞文弄墨,梨园戏曲。
   七夕已成为我国一个民俗节日,以国粹存档,以仪式寄情。在荏苒的时光里,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光大。
   正如今年七夕,晨起,就收到一则微信:何谓七夕(惜)?一惜父母,二惜妻儿,三惜兄弟姐妹,四惜朋友,五惜帮助过你的人,六惜不离不弃的友人,七惜缘分……
   是的,佳期而至,七夕溢情。
   此时,我正陪着85岁的母亲。母亲萎缩着她的娇小,当我用轻微的力,试图借助母亲的配合将不足80斤的她扶起时,母亲那不盈一握的手,干枯嶙峋,骨感磕人,身体僵硬如伐倒的木头。我费力的抱起她,就如我小时候她费力的抱起我一样。所不同的是抱起我的她,满眼都是明亮的太阳,心里荡漾的是银河似的星光。而抱起她的我,恰如今年七夕的天,眼里只有雨珠儿落,心里惆怅着秋日的凉。
   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枣树皮似的手,耷拉在椅梁上,触目惊心的青筋,刺痛我的心。这还是那双靠做牛鼻子鞋换钱,维持一家人生计,仗养猪喂鸡补贴,供养我们兄妹七人上学的手吗?我执拗地在逝去的岁月中,年轮碾压的齿痕下,鲜活一幕幕影像:一枚银针,在母亲灵巧的手中,逢连补缀,一把剪刀,在母亲自如的手中,剪裁拼接,一块面团,在母亲修长的手中,舞动美味,一盆清水,在母亲有力的手中,搓洗整洁……
   我们在母亲双手的打理下,一天天长大,剔除杂念,枝叶向上,循规蹈矩,规整萧雅。
   这又是一双怎样的脚?拇指变形着食指,甲盖像老猫的蹼垫,厚而无光。经年不能站立的双脚,惨白消瘦,一层一层脱落的皮,如刚磨的麦麸,露出暗哑的凝脂。我捧着这双曾无数次风里雨里丈量于田间地头的脚,无数次奔波于农家小院犄角旮旯的脚,泪眼阑珊……
   我知道时间捶打着母亲,病痛考验着母亲,磨难折磨着母亲。看着失去春曰的勃发,隐退夏日的热情,如一枚秋日的叶顽强生存的母亲,深感欣慰,有幸,我的母亲迎来了又一个佳节而至,第85个七夕。
   佳期而至,情溢七夕。我在省城工作的侄女,喜欢吃奶奶烧的千层饼的母亲的孙女,给她的奶奶带来黏糯甜美,包装精致的巧克力蛋糕。被母亲当儿子养大的孙子,携妻带子,给他的奶奶,捧来红绳围系,由圣洁的百合和粉红色康乃馨组合的花束。母亲依旧执守着她的仔细节俭,黏凝不清的语反复叮嘱,“奶奶有吃的,别为我乱花钱”,“刚买了房子,还费钱买花,就知道瞎花钱。你们能回来看我,奶奶就高兴……”。看着行动不能自理,但性格依然自理的母亲,心中乞巧,唯愿母亲暮年平安,静享光阴。
   云中的阳,截止了淅沥的雨,秋后的爽,唤醒出走的欲。我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我的母亲,如她推着儿时的我,缓缓的走在村中街巷。折返,我与母亲坐在院中的葡萄架下。我缱绻在母亲腿上,仔细储藏,不再悬河的母亲,重复经久不衰的爱情故事。仰望母亲布满褶子的脸,头上几根稀疏的白发,像风帆招摇出星河般的光泽。“巴掌大的田也需要个场,80岁的人也需要个妈”的俗语,萦绕耳际,一缕花儿的香,在风中游走,一股脉脉的温情,在心中流淌……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在如水的光阴里,我尽量用温情,添补失去牛郎的母亲,用反哺之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牢记,佳期而至,永远,情溢七夕。

共 33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有灵气的开篇足以引起读者的好感,这也是文章构思的匠心之处。《佳期而至,情溢七夕》拟出的题目给人留有余味。文章先回味了七夕节留在儿时的美好,辛劳的母亲出谜语、讲着童话般的故事,使得这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更加丰富多彩,趣味无穷。那种充满好奇而又幸福的场景历历在目。今又七夕,母亲已不再年轻。后半部主要写陪伴一生勤劳的老母亲再度七夕,第85个七夕,这个场景非常感人,母亲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些孝顺的儿孙。佳期而至,永远,情溢七夕。文章语言优美灵动,内容丰富,大量经典材料在文中信手拈来,表现出娴熟的驾驭能力。美文共赏!【山水神韵编辑:雪舞嫣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14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舞嫣然        2017-09-12 15:27:42
  美文共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