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沉默的碌碡(散文)

精品 【绿野】沉默的碌碡(散文)


作者:林科 举人,478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56发表时间:2017-09-13 20:04:17

院子里有两个碌碡,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任凭日晒风吹、雨淋霜打。静静的,如同扎下根须一般,接地的那部分已淹没到了土里!多少年来,我一回到家就见到它们,一动不动,静默如初。东边的是麻石凿雕而成,表面凹凸粗糙,用于“碾场”;西边的是水泥浇筑而成,表面光滑平整,用于“光场”。
   ——题记
   碾场碌碡很有沧桑感,两头的“蹄窝”磨得光溜溜的,沾满了泥巴,粗燥的碌碡面子上落了一层尘土,不细看,还以为是一疙瘩土堆呢!它的样子拙朴笨重,两头细中间粗,刚开始放在那儿的时候,稍微用劲一掀就“骨碌碌”地滚动,为了安全起见,后来父亲就找了两块碎石头,在两边稳稳当当地支住。
   据说,这个碌碡有些年月了,它是民国初期本地的一个地主掏两个银元,请南石匠他爹在几里外的红河沟煅凿打磨了半个月时间。成功后,又请大木匠量好尺寸给做了个“擘驾”套上,长工们牵着大青骡费了很大劲才拉回来的!那个年代,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人走的是沟沟坎坎的毛条小路,一尺来宽,长满蒿草,要把这么沉重的东西拉回家,难度可想而知!在当时,添置一颗碌碡算是轰动乡间的大事件,就像现在谁家购置了一台三四十万元的联合收割机,名声远播、众人恭贺,是非常荣耀和令人羡慕的!据说当时,“擘驾”上缠裹着寓意吉祥的大红绸,远近亲戚前来祝贺,走到村口的时候,主家连放响声震天的“三节埕”!其情其景,喜气洋洋,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岁月无情,时代的发展势不可挡,不曾想碌碡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如今每每看到静默无语的碌碡,不由得让人嗟叹不已,感慨万千……
   这个碌碡“公私合营”时充公了,直到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时又分给了农户,那时父亲是掏三块人民币通过抓阄买回来的!记得那一年的冬天,异常寒冷,一家人在厨房围着“疙瘩柴火”吃饭,父亲讲了一个关于碌碡的笑话,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话说很早以前,一个财主大冬天穿着裘皮大衣依然冷得直咻咻,一天他到一户穷苦人家去讨债务,结果这家人一贫如洗,连一铜钱也没有讨到!财主心有不甘,就命令家丁把穷人家的儿子绑架过来,关押到柴房并上了锁,试图逼迫穷人家尽快还清债务!当时穷小伙只穿一件短袖布卦,到晚上冷得牙胯打颤,无可奈何就把富人家放在柴房里的碌碡掀过来又掀过去,图的就是费大力气、流一身汗,让自己不再感觉到寒冷!天明了,财主透过门缝朝里看,发现小伙子赤裸上体、汗流浃背,正坐在那儿用布卦扇凉呢!真是奇了怪了,随即把他放出来,想问明原因!小伙非常机灵,脑子一转就说,我这是祖传的“火龙卦”,冬暖夏凉、举世无双!财主听罢起了贪婪之念,立马就强迫着要用布卦抵消债务!小伙子起初很不愿意,然而越是这样,富人越是信以为真,最后迫不得已就这么交换了!财主不但消除了穷人家的所有债务,还给小伙拿了一件上好的棉衣,心里美滋滋的,竟以为自己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呢!后来,财主穿着讹诈来的“火龙卦”到处显摆炫耀,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寒流中冻僵了!
   碌碡是庄户人家必不可少的一件农具,每年到了夏收时节,碾麦子的时候就派上大了用场!天麻麻亮,母亲和父亲就在打麦场忙活不停,把麦捆解散平平整整地铺摊开来,等到日过竿头,诺大的场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这是潮湿的麦穗和麦秆向太阳的妥协,经受不住炎热火辣的炙烤而发出的抗争!
   父亲早早给两头牛吃饱喝足,“擘驾”也安得稳稳妥妥,把牛从圈里牵出来,给套上格头、绳索、黯眼各就各位。太阳像大火炉悬在头顶,父亲说这个时候碾场是最好不过的了,能把麦子碾得干干净净!父亲牵着牛的缰绳,在打麦场一圈一圈地转,一手还拿着一个大竹篾笊篱!这个笊篱是用来接牛粪的,父亲说碾场不能一心二用,要时刻瞅视牛的尾巴,当翘起来的时候就赶紧把笊篱伸到牛的屁股下!记得那时,幼小的我坐在场边的树荫下,一听到父亲的召唤,就赶紧跑过去倒笊篱里刚刚接下的牛粪!火红的太阳把人晒得晕晕乎乎,都不怎么出汗了,父亲的脸颊和衣背布满一道道白白的汗渍。再看打麦场,起初还枝高气昂的麦子被碌碡碾压得服服切切、平平展展,这时,只能算是把第一遍的“生场”碾完,后面还要经过翻场、起场、扬场等等一系列工序!
   笨重的碌碡只是一块被雕凿过的石头,在旧时代的农事中却至关重要,它默默无声地完成着它的使命。有了碌碡,就有了农家人的丰衣足食,也就有了粮食的颗粒归仓!翻场过后,也就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了,父亲说让麦子再晒一晒,让牛也歇一歇!树荫下,牛儿吃饱后悠闲地反刍,尾巴不停地摆来摆去,拍打着叮在身上的牛虻。我们一伙小孩围着牛,照着牛虻叮的地方一手扣下去,一逮一个准,又用细扫帚棍从喝足牛血的牛虻大肚子上穿过去,插到土里。牛虻嗡嗡地绕着扫帚棍转圈圈,就是逃脱不掉,鲜红的血染了我们的手掌。我们乐此不疲,虽然幼小无知,心里却都有数呢,牛是农民最忠诚的朋友,谁让牛虻平白无故地吸牛血呢!童年时代消灭牛虻的趣事,我记得非常深刻,因为只有在碾麦的时候牛虻最多。如今父亲年老体衰,没有力气再饲养耕牛了,当然家里再也不须要用碌碡碾麦子了;但那种记忆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生命的历程碑上,每次回家,一看到那个横卧着的碾场碌碡,思绪便不由自主的就打开了……
   我家的光场碌碡诞生的时间比较短暂,大概二十多年的时间吧。那年的二三月间,父亲到山外的预制厂请教、询问里面的工人师傅,并现场观摩水泥制品的工艺流程。掌握了技术,回到家父亲就套上牛拉着架子车,母亲牵着缰绳一同去杨家河捡拾石子、淘沙子,开始筹备制作光场碌碡的材料!
   父亲说家里的光场碌碡不可或缺,往年在酥软的打麦场上,碾出来的麦子不干净,沫子土真是太大了!“立夏不光场麦到土里扬”,这是父亲的口头禅,记得自从有了光场碌碡以后,我家的打麦场经常是瓷光瓷光的,用乡里人的话形容就是“可以晾搅团了”!
   父亲铸做这个水泥碌碡,光场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因素同样不容小觑!原来父亲年青的时候,在我祖父的指点下,学会了编织席子的手艺。割回家的芦苇,先要逐个剥蒛子,再用“篾溜”划成宽窄均匀的编条,然后铺摆到院子里用光场碌碡来回碾压,直到变得像面条一样,白白生生、软软溜溜的,只有这样编出来的席子才精致细发、打眼耐看。
   父亲会编制炕席、席盖、包席,记得在二三十年前的乡村,有这种手艺是非常吃香的!编制席子要整天圪蹴着,父亲身体不佳,干起来比较困难,就想把他的“独门绝技”传授给晚辈。当时我看着还挺不错的,就一心一意地学习了,通过实践才体会到编席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剥蒛、划篾、碾压、打底、裁边、窝角,工序繁琐,环环相扣,拾篾的口角到现在我还记得“左阴右阳,左边压一起四压四,右边起五压五起三”。为了养家糊口,记得那时的每天晚上,我都要加班加点,一整天能收入十四五块钱,竟然比当时盖房子的大匠工还挣得还多呢!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如今的社会已进入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时代,各种高效先进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应有尽有,层出不穷。碌碡作为一种原始的农业工具,已经被岁月的尘埃无情地堙没了,偶尔看到,竟也勾起了曾经生活里的点滴记忆!
  

共 28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语言流畅,文笔细腻,作者着重描述了碌碡这种原始的农业工具,充满浓浓的怀念,浓浓的乡愁。从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它记忆着岁月的变迁,历史的痕迹,也是庄户人家必不可少的一件农具,每年到了夏收时节,碾麦子的时候就派上大了用场!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如今的社会已进入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时代,各种高效先进的机械器具应运而生,应有尽有,层出不穷。碌碡作为一种原始的农业工具,现在已经被岁月尘埃无情地堙没,偶尔看到,竟也勾起了曾经生活里的点滴记忆!那种记忆,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留恋和怀念,有一种浓厚的情感,也许年龄的增长,是经历的太多,容易引起的感慨吧!感谢赐稿绿野社团,问好林科老师,祝福佳作不断,精彩连连。【编辑鹦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917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17-09-13 20:10:23
  拜读佳作欣赏,散文语言流畅,文笔娴熟,年龄的增长,流逝的岁月,带来无限的感慨,寄托于农业工具上,赋予浓浓的情感,令人感动万分。感谢赐稿绿野社团,问好林科老师。如有编辑不周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2 楼        文友:林科        2017-09-13 20:34:47
  感谢鹦鹉老师精心细致地编辑!您辛苦了,遥祝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