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为人性僻耽佳句

精品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读子颜《翻山》诗


作者:郭有生 秀才,1126.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72发表时间:2017-09-15 08:11:53
摘要:读陕北青年诗人子颜的《翻山》,从诗眼入笔,感悟其妙。

我讲诗词,总喜欢抓住诗眼,从各个角度反复阐述,一讲就是半天。
   你看,我读诗也是这个毛病,喜欢在精彩处,心流连,思驻足,反复吟咏品味。
   今天,看子颜的一首小诗《翻山》,就是这样:
   乘着风的翅膀
   带着梦的种子
   翻过一座座绵延的山
   山绿成海
   松涛阵阵
   可是,总也翻不过
   老家那堵矮墙
   这首诗的诗眼,从语句来看,自然是最后那两句:“可是,总也翻不过/老家那堵矮墙”,从词语看无疑是“矮墙”了。诗眼,许多人认为从动词着眼锤炼最好,可是看历代诗词却并非如此。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那诗眼“一”是数词;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诗眼“绿”是形容词;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那诗眼“忍”是动词,你看子颜的这首诗的诗眼“矮墙”,却是名词。
   我们选择某个意象作为诗眼,老是被传统意象所纠缠,比如荷花、飞鹰、明月、晨曦、松竹等等美丽而富有魅力的自然意象,要有独创性、新颖性、含蓄性是何等的难。我曾写教师,就有深深体会,那些蜡烛、园丁、栋梁、花蕾,总是摆不脱,好像离开这几个意象,就没有诗了,我曾试图别开天地,不用这些老意象,但思维的步履却举步维艰。这是我欣赏“矮墙”这个诗眼的又一个原因,倘若我写对家的留恋、思念,恐怕心中第一个冒出的就是“明月”了,岂会想到这么一个不打眼的生活意象呢。
   构思诗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当年王勃喜欢打腹稿,史载:“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李贺却是先得一两佳句,然后连缀成诗,据说他“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自然还有写一句,想一句的。子颜这首小诗怎样构思的,不得而知,但从末尾两句来看,可谓“凤头、猪肚、豹尾”中的豹尾了,是艺术上的陡转,前后又有烘云托月之妙,倘若不整体构思,也当写到末尾或突发奇想,或反复斟酌才能有此化境。诗眼最关键的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全诗内蕴丰富,境界高远。
   我们不妨在欣赏全诗中来体会。首句是“乘着风的翅膀”,其“风”是比喻,比喻一种外力,可以是自己实现理想的导师,或扶助的恩人,也可以是有利的时机,或者环境;当然还可以是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学识修养。这些都是“风的翅膀”,你可以凭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接着一句是“带着梦的种子”,又是一个比喻,“梦”大家都知道比喻希望、理想。而连环比喻,又把“梦”比喻为“种子”。“种子”是需要耕耘播种的,是需要风雨滋润的,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当你利用有利条件,把“梦”落实到行动中,就会抽芽、开花、结果的。所以作者接着写道:“翻过一座座绵延的山”,是啊实现理想会像翻山一样,会遇到沟壑、崎岖、悬崖,而且这山不是一座而是“一座座”,没有坚定地信念和毅力,哪能翻越过去。当我们圆了梦的时候,那是“山绿成海/松涛阵阵”,那是怎样的壮美,怎样的丰富,怎样的动人心魄,怎样的喜不自胜。
   如果这首诗到此为止,也就平淡了,关键是末尾两句诗,达到了曲径通幽的艺术美,出现了“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境界。这两句“可是,总也翻不过/老家那堵矮墙”,其中“矮墙”有别样的滋味。“矮墙”是家的象征,是亲情、爱情的象征,是温馨、甜蜜的象征。不论你理想如何远大,走的如何远,爬上了如何高峻的山,但你永远翻不过老家那堵矮墙,你的心在那里,情在那里,留恋在那里,幸福在那里。你也许现在住着雕梁画栋的别墅,但老家的矮墙还在你心里熠熠发光;也许你腰缠万贯,但你还是痴情老家那显得寒酸的矮墙,因为那里曾有母亲的呵护,初恋的浪漫,伙伴们的嬉笑;也许你能让金钗玉钿、脂红粉白的美女围着向你大献殷勤,但你不会忘了在老家矮墙里曾和你一同患难的伴侣。
   这儿的“矮墙”,再次印证了“平中见奇,朴中见色”的美好诗意;也让我们又联想到老子《道德经》中那段有名的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诗中的“矮墙”,正是“有”中蕴含着“无”,“无”中生发着“有”。而且形神兼备,以具象的“矮墙”让我们联想到,窗棂上的窗花,郁郁葱葱的庭院老槐,曾辛勤滚动的石碾,此为形;以象征的“矮墙”,寄寓着我们的爱、留恋、缱绻,此为神。不是还有“文以载道”一说吗?一个哲理也蕴于其中。只谈“梦”,只谈“家”,是一个思想层次,而二者联系起来思想就显得更深邃了。
   曾看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中有个传奇故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子颜这首诗末尾的两句,不正是最后的点睛之笔吗?说“点睛”,说“诗眼”,都和人的眼睛分不开。谁都知道眼睛是最传神的,最富有美感的,最能动人心魄的。历代文人骚客描写人总忘不了这眼睛,硕人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杨贵妃是“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林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因此文学中“点睛”、“诗眼”这样的比喻,也正含着这样的意味。子颜的诗,也非常善于这样的技法。
   诗人张晋阳先生曾说,他不喜欢长诗,短正突出了诗的高度凝练性。古人一幅对联,或一首七绝,寥寥一二十字,就能表现出自己的所思所感。随便看一段《随园诗话》,你就会认同这个观点:
   常州赵仁叔,有一联云:“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仁叔一生,只传此二句。某《拟古》云:“莫作江上舟,莫作江上月。舟载人别离,月照人离别。”其人一生,所传亦只此四句。金圣叹好批小说,人多薄之;然其《宿野庙》一绝云:“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殊清绝。孔东堂演《桃花扇》曲本,有诗集若干,佳句云:“船冲宿鹭排樯起,灯引秋蚊入帐飞。”其他首未能称是。
   子颜这首小诗,也就42个字,但不是表现的很完美吗?特别最后13个字,更是朴素中见绚烂,简洁中见丰富,通俗中见隽永吗?
   读好诗,总让人心中涌动着诗。你看我心中就萌发了一句句诗,是有子颜诗的影子:
   1.当心中飘过枯叶/父亲敲击旱烟锅的声音/撑起蓝天
   2.檐下挂着的辣椒/曾红了一路的泥泞
   3.母亲粗糙的手/抚暖了童年的梦/托起了山头的太阳

共 27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于写作时遣词造句的严谨,典故不少。杜甫先生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袁枚先生的“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阐述这些经典佳句的典故数不胜数,一句话,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注意遣词造句的严谨性。这篇作品赏析首先点出对于欣赏作品的态度,然后以一首小诗《翻山》为例,详细地阐述了作者对于遣词造句的观点和看法,除了说理,作者还举出初唐王勃写作的例子作为例证,接着详细地阐述《翻山》一诗里的诗眼的精妙;最后再举出一首小诗为例。文章语言清新严谨,阐述层次清晰。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16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15 08:12:32
  关于写作时遣词造句的严谨,典故不少。杜甫先生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袁枚先生的“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16 20:08:19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祝贺佳作获得精品。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