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古韵今弹】*煮酒论诗词 李白集中的伪诗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煮酒论诗词 李白集中的伪诗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70发表时间:2017-09-16 14:34:04

据说苏轼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唐末五代,文章衰陋。诗有贯休,书有亚栖,村俗之气,大率相似。如苏子美家收张长史书云:‘隔歌已俊,对坐貌弥精。’语既凡恶而字无法,真亚栖之流。近见曾子固编《太白集》,自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悲来乎》数首,皆贯休已下词格。二人皆号有识者,故深可怪。白乐天赠徐凝,韩愈赠贾岛之类,皆世俗无知者所托,不足多怪。”大意是说曾巩编辑的《太白集》中有三首诗:《赠怀素草书歌》、《笑矣乎》、《悲来乎》,苏轼觉得不是李白写的,而是贯休那一派的人写的。原因是这三首诗“衰陋”,意思是气势不足(衰)、用语粗鄙(陋)。而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和《乐府诗集》的编辑者应该都认为这几首诗是李白的作品,但没有给出说明。不过从此以后,关于这三首诗(最主要的是后面两首)到底是不是李白所做就形成了两派,一直争论不休。有些奇怪的是明朝诗人徐火通在《李翰林集》中的话:“苏东坡谓李太白集中《笑矣乎》、《悲来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太白作,为唐五代贯休、齐己辈诗。此苏公望太白过高,非真知太白者。太白豪宕,歌行中率易之句时见笔端,不独此数诗也。又谓太白或有妄庸假托,子美断无伪撰。此亦尊杜之过,非确论也。后世学杜者众矣,岂无一篇相肖,杂于集中而莫辨者邪?”他这个说法感觉怪的原因是:前面他说苏轼把李白看的过高,才觉得这三首诗不是李白的作品,其实李白诗中有好多这样随便的作品。可后面又在辩驳一些人说李白的诗容易模拟,而杜甫的诗就没办法时。说这些话又把杜甫看得太高,那么多人学杜甫,难道就没有一篇学的像,把它放进杜甫诗中而别人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的?他的原意应该是说苏轼把李白看的太高,李白也有不好的诗,所以那三首是李白写的不好的诗之一。杜甫的诗也不是不能模拟,模拟好的要是被编入杜甫诗中,别人也一定会分辨不出来。两个意思分开了看,挺好。放在一起就觉得怪,感觉后面的说法打了前面说法一个耳光,让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到了现代,郭沫若认为是李白做的。他在《李白与杜甫》中写道:“《笑歌行》和《悲歌行》两诗,自宋代苏东坡以来,专家们都认为‘断非太白作’。其实这个断案,下得真是武断。这两首诗,还有其他的诗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之类,彻底打破了‘温柔敦厚’的老教条,正突出李白的积极性的一面,断为伪作是老教条的幽灵在作怪。”而詹锳初开始是坚决认为不是李白做的,他在《李白诗文系年》中写道:“今此二诗(指《笑歌行》与《悲歌行》)躁急之情溢于言表,而了无回环往复之致,断非白作。”而在后来又更正说:“此诗(指《笑歌行》)及《悲歌行》一首)各家定为伪作之理由,皆依苏轼之评语,而并无实证。姑仍存入集中,定为存疑之作。”
   到底这两首诗怎么样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原诗。
   笑歌行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这首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先来把一些少见的典故解释一下:
   “曲如钩”两句,套用了《后汉书•五行志》中的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根据《五行志》的解释,说是汉顺帝时,这首童谣在京都流传。顺帝死后,没有太子,太尉李固建议立清河王,而大将军梁冀为了专权,立了年幼的蠡吾侯,并处死李固,暴尸道路。而逢迎梁冀的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厨亭侯、司空袁汤安国亭侯。
   “张仪”一句,来自于《史记•张仪列传》,说张仪被告私通楚国,被鞭打,他坚称没有。释放回家后,他妻子说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会遭遇这样的毒打?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吧?”他妻子笑着说:“舌头在。”张仪就说:“这就够了。”
   “苏秦”一句,来自于《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的感叹。说:“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大意是说:都是同一个人,富贵了亲戚们都敬畏,贫贱了他们就都看不起,何况别的人?如果是我在洛水之南有两顷薄田,我怎么可能当上六国的宰相?)
   “沧浪”二句,套用了屈原《楚辞•渔父》里的:“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赵有”一句里的“豫让”,春秋时智伯家臣,三家灭智氏后,赵襄子将智伯的头做成饮器。豫遁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想刺杀襄子,没有成功。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变容,吞炭哑音,谋刺赵襄子,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赵襄子抓住他后,有些同情他。他请求赵襄子的衣服然后用剑刺破,大叫道:“而可以报知伯矣!”自杀了。
   “洗耳”,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洪炉”一句中,“洪炉”,指天地。来自于葛洪《抱朴子》:“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囊中锥”来自于《史记•平原君列传》,是关于毛遂的诗。原文是平原君的话:“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宁武子”一句,“宁武子扣角”来自于《吕氏春秋》,说宁戚想到齐桓公那找事做,由于地位低下又没钱,没办法去。只好跟着商队到了齐国,晚上住在城外,恰好碰上齐桓公到城外迎接客人,宁戚正在喂牛,看到齐桓公,就敲着牛角唱歌。桓公听到后,让仆人找到了他。“朱买臣背负薪行歌”,来自于《汉书•朱买臣传》,说朱买臣家贫,好读书,但没有产业。靠卖薪度日,担薪在路上还边走边背书。他老婆和他在一起,觉得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但他老婆不相信,离开了他。当然,后来的他当上了官,带领自己的卫队过来,专门把已经改嫁的前妻和她的丈夫拉到车上,带回家里,养了起来。前妻不堪这朱的如此侮辱,自杀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意思,就可以判断出它到底是不是李白的作品了。
   第一节中,套用童谣的两句好理解,意思一样,只不过用的字多了。是说正直你就死,逢迎你就当官。可接下来的一句,张仪只要他的舌头在就能重新掌权,而苏秦要是小富即安也就不可能做成那些事。它和前面的两句有关系,意思关联吗?张仪难道是正直被打而留下了舌头,苏秦难道是逢迎才不愿意留下二顷田?这种情况在李白现存的其它诗都看不到。据说,有一段时间,由于苏东坡在谪居地闭门读书,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宋神宗很为他惋惜,问身边的大臣,苏轼何如人?有大臣说和李白一样的人才。宋神宗说,不对,李白有苏轼的才情,但没有苏轼的学问。宋神宗确实还是挺知人的。但就算李白没有苏东坡的学问,但以李白之才当然也不可能写这么不通的文章。不过,我们还是继续往下看。
   第二节是写屈原的,是说屈原写了那个愿意随世浮沉的渔父,却又写什么《离骚》这样的东西,他就是一个不知道保存自己生命的呆子。这节写得不错,流利确实有些李白的风采在里面。
   第三节一直到“虚名何处有?”之前的意思:豫让、屈原、巢由、夷齐这些人做那些事,除了留下个虚名,巢由外的其他人都搭上了性命,又有什么用处呢?还不如喝酒,能得到眼前的享受。“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单独看确实有李白的风味,可惜意思是矛盾的:你知道那些人,说明那些人影响过你,这就是那些人做那些事的意义,怎么能说虚名何处有呢?要是虚名真不知在何处?那至少你不知道才对。接下来的两句又和第一节套用的童谣相矛盾,它们的意思是说:穷通有时,逢迎无用;要是块腐肉老虎是不吃的,而要是个人才,天地容不容他都有展露才华的时候。“锥在囊中”的毛遂难道不是求名的吗?
   最后一节是说宁武子和朱买臣两个人在恰当的时候遇到了恰当的人,这才富贵;而在遇到了恰当的人却不能富贵,只好混同众人过日子了。这是对求名不遇的怨愤。
   所以这首诗诗意整体上是相互矛盾,除了个别句子的流畅如同李白,其它没有和李白的诗相同的地方。所以这首诗我认同苏东坡的观点,不是李白的作品。如果非要和李白联系起来,最大可能就是其中的几句曾是李白写下的,被这首诗的作者很不恰当地用到了诗中。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首诗:
   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从诗句的流畅程度来看,我觉得这首诗倒是可以说是李白的诗。不像《笑矣乎》,根本就没有李白诗的流畅。先来看看其中的典故:
   “凤鸟”一句是孔子在《论语》里的一句,原话是:“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是孔子的自伤语。
   “李将军”,指李广。李广抗匈奴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其下属多封侯,而李广终生不得爵位。汉文帝感叹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秦家李斯”一句,是说李斯故事。李斯在战国末入秦为客卿,为秦王灭六国献策。秦始皇任为廷尉。始皇死,与赵高合谋逼死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皇帝,这就是秦二世。后为赵高诬告,“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范子”一句中,范子指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觉得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告别勾践,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
   “剑是”一句,是说项羽故事,《史记》的记载是:“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惠施”句的故事来自于《吕氏春秋》:“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以此听寡人也。’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大意是说:魏惠王对惠施说:“古代当国君的都是贤人,现在我在这方面不如你,希望把国让给你。”惠施推辞不受。魏惠王苦苦哀求说:“我现在把国家传给比我贤明的人,老百姓就不再有贪婪争斗的心思了。希望您听听我的心里话。”惠施说:“要是按大王您的逻辑,我就更不能接受了。大王您本来是国君,您觉得把国家让给别人有那样的效果。而我惠施不过是老百姓,本来有机会得到大国却不接受,就更加能够让老百姓不再有贪婪争斗的心思了。)这事发生后,惠施化妆逃走了。
   “卜式”,汉御史大夫、太子太傅,以牧羊致富,不习文章。
   “方伯”,泛指地方长官。
   现在来看这首诗的诗意:
   第一节整体上有李白的特色,不拘泥于任何规范,天马行空。有对景当歌的样子。第二、三节也确实不错,表达的都是悲剧性的人和事。
   第四节有些怪:李斯当然是悲剧,范蠡从哪种意义上算悲剧呢?项羽的结局是悲剧,可这诗里引用的意思不是指他的生平,而是说读书的无用吧?惠施不愿意当国君、卜式不会写文章,这些当然也不是悲剧,那他们肯定是为了下文做铺垫,下文是什么呢?应该年轻的时候就去求取功名,而不应该老了还在读书。最后三句,要是没有惠施的典故,那很好(惠施的典故和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根本没什么关系),是说自己不应该死读书,而没有去求取功名。以至于到现在头发都白了,还只能读书。这个倒是有些悲剧意味了,而这种想法,谁都可以有,李白肯定不会有。他就没有死读过书。所以,非要说这首诗是李白的,那就是前三节有点像是,而第四节绝对不是。

共 80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大气恢弘,博古通今,非学识深厚之人不能为之。一开始杜甫提出《笑歌行》《悲歌行》不是李白所作,而后郭沫若又说是李白所作,詹锳先是断定不是李白所作,后又觉得是李白的,作为存疑存在,作者深入浅出,列举这两首诗以及郭沫若提出的那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提出自己的观点:前两首不是李白所作,后一首是,那么作者是怎样去判断的呢?还请看官自己去判断。文章的重点不在于谁是谁非,而在于层层推进揭开谜底。推荐欣赏。【编辑:叶舞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9-16 14:35:37
  我认为都是李白所作。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9-18 08:34:45
  哈哈,我在一个朋友的空间评论读书说,读书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摸到的就是象。其实这也不奇怪,就算是作者,经历过一段时间,让他看自己的文章,他也应该说出不同的感受。好听点说当然是一千个人一个个哈姆莱特,文雅些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经历来诠释的别人文章,只要说的有理就行,是不是。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9-16 14:37:40
  读这篇文章感觉好累啊,有些力不从心,简直像蚂蚁撼树,不读书真的不行啊。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9-18 08:36:40
  哈哈,谢谢你能坚持下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