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木莲豆腐(散文)
木莲豆腐,这种东西很有点古怪,其实,它与木莲没有半点关系,而与豆腐么,也是半点关系也没有,但它的名字却一直被叫做木莲豆腐,至今已不知叫了多少年了。
严格讲,木莲豆腐是一种凉粉,但它与市面上所常见的那些既可以凉拌也可以煎炒的凉粉又很不一样。它的质地极其薄弱,薄弱到决计不可能用筷子挑起来的程度。然而,从观感上看,它又实实在在地凝成一块,说白了,这其实是一种很脆嫩的透明凝胶,颤悠悠的,有点像果冻,也有点像奶茶里的布丁。果冻和布丁都是新潮的东西,而木莲豆腐却很传统,据说很古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制作木莲豆腐的原材料,是一种叫做“薜荔”的藤本植物的子实。这种叫作薜荔的植物,在浙江的绍兴和金华一带,都被叫做木莲藤。这是有据可查的。比方说,鲁讯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中就曾经写道: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其中所提到的木莲其实就是指薜荔。由此看来,把这种凉粉冠之以“木莲”之名,倒也不是毫无根据。所以,在这里,我们也还是入乡随俗,暂且称它为木莲藤和木莲豆腐吧。
木莲藤是一种靠着攀附在别的物体身上而生长的寄生植物,所依附的不一定非得是树木,像山岩和断墙之类,也足可以成为它栖生的场所。
木莲藤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记得我姨妈家屋后的围墙脚下曾经有过一丛木莲藤,只一两年的时间,它在那道约莫有十来米长的矮墙上,就蔓延得很有些“蔚为壮观”了。由于担心藤蔓长得太茂密会引来蛇虫,于是姨父不得不用铁铲把它们彻底铲了个精光,要不然的话,当后来我们得知了木莲藤可以治痛风的消息的时候,也不至于要到那么偏远的山里托人去寻找了。
木莲豆腐这种凉粉,制作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需一盆水,一个小布袋就行了。不过,这一盆水得是凉开水才行。用冷水,做是也能做出来的,但不卫生,喝了容易拉肚子。并且根据我亲身所历的经验,做木莲豆腐最好用井水。而桶装的矿泉水好像是不能用的,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最终怎么凝也凝不起来。
待开水完全凉了后,把木莲籽(其实是薜荔籽)裹进那个小布袋里,扎紧,一般都用比较细密的纱布,既有利于挤出浆汁,又不至于让木莲籽漏出来。木莲籽如果不小心漏到浆液里,一来观感上不好看,二来么,喝的时候就有了渣,整桶木莲豆腐的质量就显得很次了。现在有人想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用一只新的丝袜来替代纱布,丝袜网孔的大小正好相适,并且也容易包扎,确实是个好办法。有人对于用丝袜做木莲豆腐不能接受,然而,这有什么关系呢,丝袜是新的,跟纱布是一样的道理。
将包裹好的木莲籽泡在水里,用手如洗衣服般不停地挤、捏、搓,那籽实里就有一种如胶汁般的浆被挤出来了。接连不断地挤,那浆就接连不断地出来,一直到挤光为止。随着胶汁的浆液与水不断地相互溶合,慢慢地,那水就显出一种灰白如淡青色的玉质一般的色泽来了。
挤完木莲籽里的浆液后,倒掉残渣,将布洗干净,然后将一种名字叫作“水底龙”的凝固剂裹进布袋里,照着前面的方式继续挤捏稀释,直至把水底龙的汁液也全部洗尽为止。水底龙对于木莲豆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盐卤对于豆浆,都是令其凝结起来,并且,水底龙是一种草药制剂,并不是什么化学药品。
到此,可以说木莲豆腐已经基本做成了,但暂时还不能食用,因为完全的凝固需要一定的时间,何况,木莲豆腐属于夏天里的一种消暑饮品,如果冰镇一下的话,口味会更佳。所以,一般把木莲豆腐做好后,都会在冰箱里放置两到三个小时,而后再拿出来一碗一碗地喝。完全凝结后的木莲豆腐通体乳白透亮,莹莹如羊脂玉,极诱人的胃口。
喝木莲豆腐很需要一点配料,必备的是绵白糖,以及冰镇过的糖水。用勺子把凝成整块的木莲豆腐舀到碗里,不能太满,需留有一定的余地,然后撒上绵白糖,再浇一点冰糖水,这就可以尽情地一饱口福了。满满地喝一口,那滋味冰爽可口,清凉甘甜,柔滑细嫩,从嘴里慢慢滋润下去,直到肚子里的那一个过程,真让人有“软玉生香、弱柳扶风、余意绵绵”的那种感觉,确实是夏日里降暑解渴的妙品。也有人会在其中加入如薄荷水、果汁、米醋等调味剂,这样,口味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我小姑在我们镇上已经卖了有二十年的木莲豆腐了,她做的木莲豆腐早已远近闻名,慕名而来、一饱口福的人络绎不绝。最初的时候只卖五毛钱一杯,现在已经涨到三元了,还常常供不应求。为了卖木莲豆腐,小姑专门请桶匠师傅箍了一副木桶担子,就跟旧时的货郎挑子差不多。木莲豆腐放在木桶肚子里,上面扣着有翻沿的盖子,盖子上放满了大号的一次性塑料杯、绵白糖、冰糖水、薄荷液,还有搭配好了的木莲籽和水底龙。
木莲籽和水底龙合盛在一个个小小的塑料袋子里。有的人家嫌三块钱一杯的木莲豆腐太贵了,又吃得不够痛快,于是干脆就把木莲籽买回家去,自己做。木莲籽只卖六块钱一份,加上一瓶小小的薄荷液也不到十块钱,却能做出整整一塑料桶木莲豆腐来,够一家人吃个痛快的,相比之下,确实经济得多了。
除出做木桶担子以外,小姑还特地请石匠师傅来,凿了一具只有碗碟大小的石磨,专门用来磨绵白糖。因为现在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真正的绵白糖了,不得已,她只能买了白砂糖,用这小石磨自己磨。那具小石磨打得很精致,像个工艺品一般,除出磨白糖以外,如果有兴趣,用它来磨豆浆一定也是很好玩的。只是自从有了豆浆机以后,几乎没有人还能够耐着性子,用手摇的石磨来磨豆浆的这份雅兴了。
如今,小姑依靠这一副木桶担子和小石磨,自产自销经营木莲豆腐,虽然每年只能做几个月的生意,却也能赚到两万多块钱。作为一种季节性很强,纯粹靠手工制作,又毫不起眼的小本生意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也很不小了。加之她做的木莲豆腐已经远近闻名,如果把成绩和名声合到一起来衡量的话,似乎也可以算得上是这一行里的“状元”了。
我们家在每年的夏天,尤其是儿子放暑假的那一段日子里,也总都要做几次木莲豆腐的,一做就是一整桶,足有二十来斤的份量。存在冰箱里,一家人可以吃上好几天。这东西就其实质来说,无非一碗“稠稠的水”,喝下去后,出过一阵汗,撒过一泡尿就什么都没有了,又可以接着喝。况且在酷热的仲夏天里,喝冷饮是最容易上瘾的,所以无论如何也不嫌多。
刚开始时,我们因为贪图省事,都是隔两三天就去小姑家拿一次木莲豆腐。小姑也总是事先专门为我们做好一桶,放在冰柜里等着我们去拿来喝。后来,母亲说,这样不好!说小姑的木莲豆腐本来就不够卖,我们整天坐在家里不做事,倒叫小姑做木莲豆腐给我们吃,不应该,也不像话。说我们还是自己做的好,虽然那木莲籽照例还是白拿的,但至少在工夫和劳力上不要去揩小姑的油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真的自己做木莲豆腐了,好在这事情做起来也并不很难,一学就学会了。但每当我们到得镇上去时,却依旧免不了要去小姑的摊子上蹭一杯木莲豆腐来过过嘴瘾。确切地说:不是一杯,而是一人一杯,有时候,甚至一人一杯还不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