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专栏★军民佳话】中国社会主义的传奇

精品 【专栏★军民佳话】中国社会主义的传奇


作者:长沙开福之路 榜眼,2577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9发表时间:2009-11-12 14:24:17

同题探索:透破云层见太阳之
  
   可能当代青年对中国社会主义存在质疑?或者自问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资本市场的交易是祖辈和父辈讲的传统的社会主义吗?
   要承认用理论解读和用具体人或具体事说明更实际。正如中国一九七八年后的改革开放的经济理论至今没有服众的;虽有市场化和股份制,这些不是中国的创新,而是跟着别人后面走,或是借别人的经济理论,有些与中国的国情和民情存在这样那样的弱者无奈的理解或接受!
  
   讲一位山西人和她的事,多少能全面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传奇。
   她是申纪兰,从共和国一九五四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到现在第十一届还是人民代表。按经济发达国家的国体,她连任了十一届国会议员。
  
   国外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政治、关注中国社会主义的都知道申纪兰。在中国,可能从一些媒体报道多少有印象;大多数中国人不全面了解她?
   申纪兰,一九二九出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十七岁时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这个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小山村,当时的自然环境可借用主流媒体记者的文字:
   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零零星星的地块,不是散落在沟底,便是挂在半山梁上。由于山上没有植被,水土流失很严重。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发展生产,让全村人吃饱肚子;光靠男劳力完不成生产计划,社长李顺达提出让勤奋能干的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
   新中国建立不久,农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整天围着锅台、炕台、屋里转,很少走出家庭到社会参加集体劳动。20出头的申纪兰不仅下地和男人一样干活,还走村串户劝农村的受传统习惯约束的妇女姐妹走出家门。
   妇女在参加集体劳动中遇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妇女干男劳力同样的活,得的工分却比男社员少。在申纪兰的提议下,女社员开始跟男劳力学技术,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样样不落后。经过多次争取,妇女们终于能够干一样的活,得一样的工分。劳动不分性别,要和效益挂钩,妇女们就这样被发动起来了。
  
   根据李准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李双双》,作家虽是在河南林县山区龙头村体验的生活,而内容反应当时农村妇女参加集体劳动、与男人同工同酬、改变男人认为妇女只能在家里的传统思想。张瑞芳扮演李双双,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妇女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当时的社会典型和文学共性,很有申纪兰的身影。
   之后,在中国发行的法定纸币上,很长时间内只有十种共十八元八角八分,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各地名胜风景、共和国的建设成就,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创业和经济建设中创造发明的奇迹;特别是有工农兵图案、工人和知识分子图案,还有女拖拉机手单独的图案。可想共和国的妇女在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地位。妇女不但在家庭在社会是半边天,和男人一样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生产者,工作者,也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中的财富创造发明者。
  
   记者根据申纪兰的事迹,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农村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
   李顺达与申纪兰都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妇女代表时,高兴地和申纪兰握手说:很好,你是农村妇女的带头人,妇女是半边天,你这个头带得好。
   一九五四年,二十五岁的申纪兰坐着驴车从平顺县出发,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直到二零零八年;她连任十一届。一位中国农村妇女,当了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整整五十四年;是不是中国的奇迹!是不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奇迹!
   还有:她和社员在石山上种果树、经济林的绿色银行;筑坝造田,开发一块块肥沃良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的实际,吸引人才、引进项目、争取资金,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设一个农、林、牧、副、工、商全面发展的新西沟,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可以借用一首流行歌唱的: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有申纪兰,有申纪兰的家庭和她的丈夫和儿女,有申纪兰劳动、工作的地方。
  
   一九七三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她觉得不合适。跟组织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机关工作的经验,让自己当省妇联主任不如让别人更合适。虽向组织上反映了,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她上任后却不要级别,不要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
   任职两届,申纪兰没有申请退休享福,回到了西沟,为农民们寻找新的致富方向。她说:农村还困难,在省里有自来水,在农村要走多远还挑不到一担水。想到农村的生活,还没有富起来,还很苦,应该回到农村跟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一九八三年,组织上把申纪兰列入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候选人,她一再申明自己不合适,认真地说:我识字不多,当好代表就行了。最后她当选了。市里要给她转户口、定级别、配专车,她又全部推辞了。正如她说的:我的户口在西沟,级别在农村,能走能动,要那些用处不大。如今,她已是连续四届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几十年来,申纪兰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三农、教育、惩治腐败等问题都提出过一些建议和议案。对她来说,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
  
   二零零九年是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经历了五七年反右、大跃进、大炼钢铁、农村吃食堂饭、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四清、忆苦思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农村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城镇的企业改革改制、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国际和世界的体育盛会,等群众参与的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从她是历届人民代表,可想保持农村妇女的本色,没有像有些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因其他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工作调动的上下波动。这些,对一位中国农村妇女,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奇迹!
  
   现年80岁的申纪兰仍然生活在曾经生活和成长的西沟村。这位手上生满老茧、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穿衣打扮与西沟农民没有差别。她在西沟干,比在城里当官更能出上力。她常讲: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
   从申红兰的普通平凡一生,是否发现:在劳动中获得解放,在奉献中获得尊严!她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劳动,就能得到社会、人民和组织的尊重,还有政府的信任和重用。
  
   我们从申纪兰八十年的春秋岁月中,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特别是对青年的成才成功;是否能发现:人的经历、积累智慧、全面发挥的规律。谁会想:一位中国农村妇女,在中国社会主义创业、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用诚实劳动和真诚奉献赢得社会、人民、政府的尊重和肯定!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奇迹!也是中国农村妇女的奇迹!

共 27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申纪兰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平顺县,十七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共和国历六十周年的风风雨雨中,从一九五四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到现在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人民代表,连续四届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申纪兰能始终保持农村妇女的本色,没有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和工作调动的波动,一心扑在农村,时刻关注着最基层老百姓的疾苦,这不能不说这是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奇迹,更是中国农村妇女的伟大奇迹。【编辑:清晨的阳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11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晨的阳光        2009-11-12 14:25:35
  申纪兰从一九五四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到现在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人民代表,连续四届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申纪兰能始终保持农村妇女的本色,没有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和工作调动的波动,一心扑在农村,时刻关注着最基层老百姓的疾苦,这不能不说这是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奇迹,更是中国农村妇女的伟大奇迹。
商海拼搏的闲暇间可以随心情漂泊在文字中是我最大的幸福
2 楼        文友:军警评论员        2009-11-12 16:33:22
  社会主义的奇迹出现在一个普通农村妇女身上。文章以一个典型人物的具体事例来突显主题,很有说服力。作者以一个亮点来作为燎原的星星之火,让人们认识并发扬美好的一面。
3 楼        文友:冷月        2009-11-12 18:30:36
  80岁的申纪兰这一生不为物质生活所动,能够始终如一保持农民本色,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确实令人敬佩!
4 楼        文友:齐牛        2009-11-12 19:58:58
  很有意义的文章。为申纪兰这样伟大的女性感到自豪!值得深思的文章。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