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变迁】走进村庄的内心(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变迁】走进村庄的内心(征文·散文)


作者:吴安臣 布衣,43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70发表时间:2017-09-19 21:59:25

二十年前记得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今天我重新站在村子的内心深处,脑里翻腾着巨浪。一种恍若隔世的迷茫在心底漫流。
   进入村庄的内心要经过村西的那道牛屎坡,现在已经看不到牛的粪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长长的水泥甬道,甬道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把村子切成了两半,每一半都呈现着明显的岁月棱角,宽广的水泥大道突然就生硬地刮了一下眼睛,那黄土铺就的道路哪去了?或许一个离家太久的孩子对于印象里的村庄总会怀有些保守的想法吧,不是不想她改变,只是觉得改变太大,仿佛瞬间就把一个崭新形象呈现给你一样,感到一种措手不及,找不出什么理由来接受。。
   甬道的两边已经几乎全是是清一色的水泥平顶房。每家的墙壁都透着森森的气象。屋顶的每一道炊烟也都远远地互相张望着,不再像记忆里的那样缠绕交织,再找不到熟悉的温暖的气息了,这不是我儿时的村庄。这种本能的拒绝让心那么一沉,思绪就飘回童年时期。
   童年时的村子像一个穷苦的邻家大嫂,洁净而亲切。一条大道两边都是竹篱茅舍。鸡犬相闻中透着质朴天真。而那条黄土大路就是一根动脉血管,这血管上分出无数的小路,通向每一家。那小路就是纤弱的神经,末梢则是每个家庭。那时村里哪家有事,全村都会出动,仿佛一个大家庭一样。
   不知哪家的牛“哞”的一声,油然间就想到那个已经过世的哑巴大叔,那时的他吆喝着牛,像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一样的心满意足。他总爱让鞭子在空中划出脆脆的空响,牛马在大道上拥挤着,个别想溜到一边去偷吃一把蚕豆的,听到鞭响又慌忙跑回牲口群。那个拾粪的大妈在忙乎着,在拾的空隙,还不忘和哑巴大叔比划几下,哑巴脸上挂着微笑。据说他是一个外省的,但是语言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有的只是善良和朴实,以及直到他归去时的仍保持的可信赖感。
   那时我们经常到山上放猪,由于贪玩,往往会把猪放丢了。这时我们总会想到去对面的山坡找哑巴大叔,和他比划几下,等他明白我们的意思时,他往往会和我们一起找。每个孩子都信赖这个不会说话的大朋友。所以那时只要听到大道上鞭子的脆响,我们都会撂下饭碗,吆出自家的猪或牛马跟在哑巴大叔的身后。每逢过节各家都爱邀请这位哑巴大叔到家里。他的工作很卑微,但让每一个有牛马的人家似乎都离不开他,而今这位忠实的牧民带着乡民们的嘱托去了,他去得很平静。
   每个夜晚,我们都会聚集在村里的王奶奶家前的石凳上听瞎子王大爷讲故事,在一个书本贫乏的年代,我们听过无数的故事,夜来香装饰过无数甜蜜的梦境。也曾把耳朵贴在地上仔细地听来自地下的声音,总幻想着地下也在发生着一场战争,耳朵里似乎总会有隆隆的炮声,于是互相转告,问谁谁,你听到了吗:地下的小人国在打仗呢!还甚至煞有介事地说可惜我们不懂他们的语言。走在村子内心,感觉自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就像你的乳名会时时有人喊起一样。那份亲切,那份意外的惊喜,只有你真正站在那块土地深处,你才会深切感受到。有一种扑在母亲怀里一般地踏实。
   还有张石凳,那上面也许踩过一双穿着绣鞋的金莲,也许磕过一根业已作古的老爷爷的烟锅,所有的悲欢离合村子都接纳了,这块诞生太多悲欢的土地饱蕴深沉智慧。无论你是否衣锦还乡,村子都像一个宽容的母亲,永远期待着游子安然归来。站在村子内心,我感觉自己拔不出怀念的触角。从前如一盆热气腾腾的水,风尘总会在那里洗落。一个人只想浸泡着,安静地躺着,梦回以往的岁月深处。
   而今不行了,我被夹在森森楼房的中间,压抑中感觉每一扇大门都打出拒绝的字样。牛羊已经被那些做生意的村人赶进了屠宰场。再不会看到牛羊拥挤的场面了。各种小商店像雨后的春笋般冒了出来。震耳欲聋的音响放着流行歌曲。在大道的南面是一条不知何时自发形成的小街,还有人在那为一点以前送来送去的小菜讨价还价,脸上的笑意带着一种商人的狡黠,村人们真的把流水光阴变成了金钱。路边的小店里还有“哗哗”不绝于耳搓麻将的声音。透过缭绕的烟雾,我看到一张张憔悴的脸,眼睛里还留着昨晚熬夜的痕迹。一种颓败的气息在整个村子内心积聚。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开始漠视土地了,对土地的感恩之心在角质化,站在那能清晰地听到田野里的荒草正向村庄蔓延,像蠕动的蛇,敌视着村人。不知将来人们面对抛弃了土地的荒芜会不会恐惧?
   不想再看了,每一扇门扉里的冷漠让我窒息,年轻的都外出打工去了,有的只是那些拄着拐杖的老人和一些闲人留守在村子里。但他们都麻木地注视着脚下的土地。想象中的村子也正从记忆里被剥离出去。
  
   村前的摇头河
  
   红土高原的每个村落我想都跟河流有关,我也相信每个村庄文明的诞生都跟河流有关。摇头河的传说至今和村庄拴在一起,村子因此而美丽。
   坐在摇头河边我总会产生遐思。无由的。小小的我以前坐在摇头河边想:这条河为什么叫摇头河呢?所谓摇头难道是因为她的弯曲吗?因为摇头河多少年一直弯曲着绵延进村人无数的梦境;还是这条河和村子相望多年了,有些无奈,有些惆怅?孔圣人临水观察得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佳句,而我望水后除了困惑还是困惑,后来谜底终于被奶奶解开了,她说这摇头河是有来历的。于是我听到一个传说:传说村前的这条河以前很深的,里面住着两条龙,一条白龙,一条黑龙,按说两条龙应该相安无事的。按人的说法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即使见面碰到了,不想打招呼那就各走各的。但是有一天两条龙却打了起来,这一场仗打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鬼哭狼嚎。最后小白龙负伤了,黑龙也逃走了。它们有君子协定在先,此战之后败者不允许再在这条河里呆,对于自己呆了很长时间的河,善良的小白龙可谓依依不舍,走的时候摆了摆龙尾,回东海养伤去了。两条龙因何打起来了呢?奶奶解释是说这黑龙桀骜不逊,随时兴风作浪,它的脾气很不好,每年总要吞噬掉一些家禽牛马牲畜,这些都不说了,它想发脾气时,可以说两岸的庄稼和房屋都要被淹没,许多人不堪如此折腾都搬到外地去了。黑龙的无法无天,小白龙看在眼里,开始它去规劝,它跟黑龙说,作为龙,我们受人的香火,不说怎么造福百姓,最起码不要无事生非残害百姓,你看你祸害人们还不够吗?但是黑龙哪把小白龙的话放在心里,而是很傲慢地说,你算老几,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能把我咋的?看文的不行,黑龙是要继续一意孤行了,于是两龙商议,大战它几百回合,如果谁败了,最终要离开这条河,而且如果黑龙战败了不但要离开这条河,还要改邪归正,否则小白龙就要把它移交天庭处理。战斗的结果已经说了。最后黑龙败了,甘拜下风。但是小白龙最终也身负重伤,它望着前来为它送行的人们饱含热泪,摆了几下尾巴依依不舍向东海方向去了。那时我从奶奶的故事里听出的是“好”和“坏”两个字,白龙是好龙,黑龙是坏龙,仅此而已。其实多年以后才明白,是这条站在正义立场上的白龙巩固了我善良的本性。于是这条河奠定了我最基础的美德观,白龙这时潜进我的内心,我于是把这条河视作一条母性的河,因为她娴熟,温静,但也刚烈,因为她也会发脾气,特别是在夏季。
   冬春时节的摇头河是清亮的,每一滴闪亮得像村庄的眸子,让冬春时节的村庄有了温润的气息,水底的石头细细的,碎碎的,静静的潜伏着,等着你去抚摸,等你的手去温柔地感知,倾心地理解,于是这时你会不由自主的脱光鞋袜,走进去,猛打一个激灵,封冻的心一下洞开。于是浑身通泰了,穿上鞋袜你会对着这河痴痴地望,宛如一个哲人,但是你的思想绝对洞穿不了这条看似简单的河流。
   夏天的摇头河可以说桀骜不驯。任何想在激流到来时淌过河的人,你的欲念瞬间就会被粉碎掉。我曾经在一个夏日的雨后看见一头小牛被红红的水流卷着像箭一般向下游漂去,那刻一定有很多人想拯救小牛,和我一样,但是那是妄想。后来我知道这是一头暮归的牛,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这头小牛轻易就败给了河。在那个夏季我加深了对她的恐惧,我想到了那条黑龙,莫非它又出来害人了?一次我不知深浅地把腿伸进河里,红色的水流立刻就把我的腿打得锥心地痛,抽出看时,脚杆通红,原来河底的石头正在这夏日里涌动。我开始敬畏这条有性格的河流。
   其实童年时我们都是摇头河的常客,一群光着屁股的孩子与摇头河最为亲近。我们走进这条河总想收获点什么,比如快乐,比如鱼虾。我们总在夏日炎热的午后在摇头河上干一项自认为很大的工程,我们把大大小小的石头垒起,成为一面阻挡水流的屏障,妄图把水全部留驻在屏障里,水流果然被阻住了。于是我们又用铲子挖一个深潭,让水流不断地涌进去,等水澄清后扑通扑通地跳进去,静静的河流一下子欢腾了起来,顺手抓一把河沙来,使劲往身上搓,攒了很久的污垢仿佛一下子就消融在了水里,去水塘里洗澡大人们往往会责怪,因为他们觉得水塘危险,但是在摇头河里洗澡是会得到大人们默许的,只是叮嘱我们说看要下雨时,一定要在涨水前离开她,不然命运很可能就像那头牛一样了。
   有时我们也会把手伸进杨树根或者水柳根下乱摸一通,但是只要摸往往是有收获的。在根须轻柔的触摸下,你手里攥着的会有小草鱼或者小河蟹。偶尔也有搞恶作剧的说:“水蛇啊!”于是一伙人顷刻作鸟兽散,但是发现是骗人的后,又继续潜进水中。记得宋词有个词牌名叫《摸鱼儿》,后来我就想古人肯定像我们一样爱找乐子,不然怎会取这样一个跟水有关的有趣名字。捉到打牙祭的小鱼后我们开心地笑啊,宛如清亮的水。受感染的河也跟着笑了。

共 37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前的村庄,泥土芬芳,村子像一个穷苦的邻家大嫂,洁净而亲切。村里的人质朴天真,村子像一个大家庭。那位总爱帮助人的放牛的哑巴大叔,那总爱给大家讲故事的瞎子王大爷,他们的形象深深刻在我心中。站在村子内心,梦回以往的岁月深处,那张人人熟悉的石凳,那承载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幻想的土地,无不让我感觉拔不出对村庄怀念的触角。村前的摇头河,流淌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也培育了我的美德。河流清亮动人,给村庄带来温润的气息,孕育了一代代人,但也会淹没小牛,让人产生敬畏的情感。摇头河给了我童年的快乐和收获,她是村庄不息的脉搏!作者将村庄的今夕进行对比,表现了村庄以前的质朴感、亲切感,表达了对村庄本来面貌的深深怀念之情,表现了对今天的村庄硬化、隔膜、冷漠的不满。文章语言的表述,对心理的刻画,极具感染力,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引人入胜,让读者嗟叹不已。好文,流年倾情荐阅!【编辑:蓝月悠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21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月悠悠        2017-09-19 22:02:08
  阅读好文,非常受益!感谢赐稿流年!遥祝愉快!
蓝月悠悠
回复1 楼        文友:吴安臣        2017-09-22 08:11:27
  谢谢您的抬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