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到了,家的味道你可还曾记得?
漫天的秋色,卷席着乡野的味道,在风的气息中,我似乎看到了家,看到了屋后那棵歪脖子老树。在秋阳的衬托下,书上的枣儿红丢丢的,每一颗都是那么的饱满,每一颗都是那么的香甜脆口。奶奶拿着一根老长老长的竹竿,把那树顶上的最美的枣儿,小心翼翼的一颗一颗给我拍打下来,生怕打伤了枣子,惹得我不高兴。奶奶一边收着枣,一边打趣着说,谁让奶奶这么疼爱自己的孙儿呢,枣儿啊你可千万别伤着了哦!爷爷握着一个大烟杆,那杆子估计有半米长,一边抽着自己种出来的香烟,一边用锤子砸着核桃,哼着小曲,香烟弥漫的烟雾萦绕在秋的怀抱里,那一幕是多么的温馨,你可还曾记得?
奶奶忙着准备中秋的“美食”,怕我乱跑,被其他大孩子欺负到。奶奶从柜子里面给我拿出来了一个小碗,这个碗很精美,金色的镶边,碗的中间是一条飞龙。记得奶奶说这个碗是她的爷爷留给她的,小的时候这个碗只有她一个人,爷爷才给用。奶奶用这个碗给我挖了一碗用锤子捣碎的核桃仁,抓了好大一把红糖,用竹子制成的小勺子搅拌均匀,自己用勺子尖沾了一点点,含在自己的嘴边上轻轻的嗦了一下,从奶奶洋溢的笑脸,可以感觉那个味道似乎很美很美,好像是有意馋我。
奶奶给搬来了一个小凳子,把我抱在怀里,轻轻的吻了一下我的脸颊,让我乖乖坐在这里享用这碗我早已流口水的美食。为了得到这个美食,肯定是很听话的。要知道那个时候在农村,能吃到红糖那是一种何等的尊贵啊,核桃伴着红糖更是罕见至极!对于核桃来说,在老家不算什么,因为村里很多,家家户户都有好几十棵核桃树。虽然很多,爷爷奶奶也舍不得吃,需要用核桃来换钱,贴补家用。
一碗红糖核桃,就把我拴得死死的啦!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的我,看着奶奶在揉着面团,爷爷在烧着火,木头棒子在灶膛里面燃烧蹦出的火星子叭叭作响,似乎是一首优美的交响乐,我如同一个沉迷的观众,一声不响的静静的看着。奶奶的手可真巧哦,不知不觉我竟然在小板凳上坐了一下午,看着奶奶把面做成各种各种的“月饼”,有熊猫、有青蛙、有鱼儿、有猫猫、有小蛇……奶奶告诉我,喜欢什么,奶奶就给做什么,自己是魔术师,会千变万化。我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碗里的红糖核桃,一边被奶奶逗得咯咯直笑。
每年的中秋,家里的月饼都是自己做的。因为月饼到底长啥样,奶奶也没有见过,基本一年到头,也没有离开过家。在爷爷奶奶的记忆里月饼就是圆的,所以把面团做成一个一个圆饼,在上面撒上核桃仁和红桃,犹如盖金字塔一样,一层一层,最下面的一层基本有盆子那么大,大锅里面一个基本就装满了。空下的位置,就把提前做的小熊猫、小青蛙、小蛇……逐一放在边上。出锅后,一家人围着桌子,看着奶奶用刀把月饼分隔开,每人一份,就着玉米熬成的参汤,吃着自己用白菜做成的酸菜,那是何等的美味啊!一个中秋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中,一直到月亮爬上枝头。奶奶把我抱在怀里,指着天上那圆圆的月亮,给我讲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嫦娥奔月。
在我陶醉的时候,闹钟惊醒了我,打乱了我的梦境,奶奶的影子是那么的熟悉。醒来的我,手上握着一个苹果,圆圆的。看着窗外的街道,早班的人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挤地铁了,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看着都市里人来人往,思乡的心是那么的迫切。站在窗台的我,想到了辛弃疾的一句诗谣:“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