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城市杂谈

编辑推荐 城市杂谈


作者:沙金 秀才,183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2发表时间:2017-09-20 22:30:17

城市杂谈 当四处漂泊告一段落,歇下了脚时,走过的地方总会时不时浮现在脑海中,回想起来总是五味俱全,余韵难尽。其中有些感触较深的事,抽闲整理几段,供朋友们共餐。
  
   大连——带刺的牡丹
   在人们心目中,大连是座非常漂亮的城市,而且经济发达。的确,夏天的大连,远望天清气朗,极目千里,近眺花红树绿,一尘不染,环境之美,足以让很多城市忌妒,而且烈日之下绝无酷暑,十分清凉宜人。北国的冬季奇寒而多风,但大连的气温也比近在咫尺的沈阳要高上十来度,暴风雪远比沈阳少。加上扼守港口的区位优势,大连,成了东三省人们向往的天堂。为此,我也曾经把大连和北京、上海、深圳共同列入值得投身的城市。
   但我在大连生活一阵子后,看法就改变了。
   我去大连,正是烟台到大连的滚装船发生11•29船难那天晚
   我乘坐的“长松号”万吨大轮船,被狂风巨浪玩弄得像一叶小草,浪退下去船往下坠时,人能腾空二尺高,浪头一来船往上颠时,则挤压得膝关节“嚓嚓”发响,六成的乘客都被颠簸得哇哇狂吐。只可惜窗外一片漆黑,无缘目睹发狂的惊涛骇浪。
   到大连住下了,才知人民币在大连不值钱,除苹果和鸡蛋还算便宜外,菜、肉、水、电、气,每样价格都比北京高几倍。这还不算啥,可恨的是大连特排外,在大连,每天都看见警察在城乡结合部到出抓外地人,南方来大连做生意的人,很多熬满一年就不再来了,那时,每年春节后都有很多小店铺易主。
   我还亲历了比北京昂贵得多、严励得多的“暂住证大劫难”——到大连七天不办理暂住证,就要抓人,而当时北京办个暂住证是十五元,大连就要三十五元。我到大连的第五天,两名警察就夜闯我的住处——要抓我,什么身份证之类根本救不了驾,幸好我的《作协证》救了急难,没有现场被抓,但也被恶狠狠地警告得喘不上气来。
   我气不过,第二天打电话向市政府告了状。市政府的人接到电话,倒还客气,听我控诉后,叫我给他们写个详细报告,我顺便把大连的近乎“文革”的做法痛痛快快批评了一通,也算泄了些心头之恨。
   大连警察应该非常非常尽职了吧?但是,有一天早晨我出门前,先听见楼道上几声女人的尖叫,十秒钟不到,我出门下楼时,发现从五楼到楼底,一路都滴有鲜血,直滴向大街,看样子肯定刚刚发生过血案,事后却从没有见着有警察前来侦查过。那段街,叫马兰。
   那时,大连居民的收入普遍很低,在起重机等国营厂上班的工人,一月才四百多元,在私企上班的也不过六七百元,千元以上的私企打工仔,一般都只能是白领了。那么民穷的城市,当时的房价就比北京还高了,真不知大连人是怎样精打細算来过日子的,因为他们一上街,一个个都穿得还真正像个大城市人。
   到现在,过去十年了,大连应该没有那些不和谐音符了吧?大连人,你们过得很好了吗?
  
   北京——首都常有不和谐音符
   我在北京生活,是二零零零年前的几个年头,在刚通车的四环路上环城遛了一圈,就离开了北京。
   回忆大连时,就提到了北京的物价远比大连低。在北京生活,除了房租特贵,吃的用的都不贵,大排档餐馆实惠得足以和乡镇餐馆媲美,如果到京温商厦、秀水街或大栅栏去买衣服,肯定远比乡镇服装店便宜。你如果有闲情逸致,赶在黄昏去农贸市场,一元钱能买下一大堆萝卜或土豆。
   北京的气候也还算不错,夏天是很热,冬季倒也不是太冷,比沈阳好过冬得多。那阵还不知雾霾为何物,天空虽没大连清朗,却也不缺少太阳,要是房价不高(那时就很高了哦),还真是可以将就居住的城市。
   平时,北京宽容、温和得像个慈祥的老妈妈,绝没有大连那些警察到处抓人和入室扰民的恐怖。北京的的哥,个个都热情而健谈,不用你问,他们都会告诉你许多许多首都趣事。那时,还时不时在二环路上见得到马拉车,马儿没准就“啪啪”拉下几大堆马粪摆在大路上,交警只好干着急,因那时还没有管理马拉车的交通规则。
   北京人一开口就爱骂“大傻逼”,有的汽车尾窗玻璃上都被人写有“大傻B”,据说这叫“京骂”。北京人爱说他们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听四川人说普通话”,因此闹出了不少好心好意帮了四川人的倒忙的笑话。总之,北京还是让人觉得很宽松、很惬意的。
   但一有重大节日庆典或重大接待,就不好说了——车站、机场对进京的所有人都要盘查证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警察在城里的偏街小巷、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到处抓外地人,就有点儿过火了:那可是在街上见人就抓,抓进去再查,是北京本地户口就放人,是外地户口就限时通知用人单位去认领,过了时限没人认领的,就集中押送到土建工地去干苦力,等挣够一张火车票钱了,就谴送回本省的公安局,本省公安局再通知家人拿钱来取人。
   有一次,我碰巧在南三环路上的一座过街天桥旁看到这么一幕:桥上满是小地摊,人来人往,一派热闹,突然桥的一头停了几辆警察开的带铁栅栏的大卡车,桥另一头,几个警察把桥上的人全堵在桥上,通通赶上卡车,拉到派出所去。好在我离得有段距离,要不那天也被抓进去了。
   首都必须对重大庆典或接待活动的安全负责,必须排查危险因素,不能不进行大清查;但一清查,就有太多的无辜外地人受冤枉苦,还要丢掉好容易才找到的工作,这是不是有点儿不和谐呢?
  
   上海——板着脸的特大都市
   搞营销的为了对症下药,把北京和上海做了一个比较,结论是:北京人比较感性,上海人比较理性。
   理性的上海人,除了下手买东西慎之又慎,你很难说服他掏钱外,还表现在“较真”——市场经济时代,一切生意都以赚钱为要,但上海人却不管什么性质的单位、不管什么体制的商铺,就是要一丝不苟地按“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上下班。
   我有次路过上海,一天后半夜,突然感冒,而且较重,常备的药又没有对路的,于是,天一亮就出去找药店,可从7:30找到8:55分,找了几条街,什么店都不开门,自然是没买到药,硬是过了9:00才买到药,而我的病情已经更严重了。
   在其他城市住旅店,没人不给一男一女开房的。可在上海,有一次我是和妻子一道去的,就被盘问了又盘问,可能看我们年龄还像夫妻吧,这才让我们住一个房。
   当然了,在上海,你是很感难受到北京人那种随和、热情的。
   上海,城市过份大了,大得飞机都要个把小时才飞得完楼房密集区。太大,就不方便了,加上上海方言难听难懂,房价特高,又是一个板着脸的城市,除了外滩的故事、明珠电视塔的雄伟、钻地的江底遂道和上天的杨浦大桥等伟迹或名胜,给人留下了印象以外,其他就找不到能让我向往和留恋的地方了。
  
   广州——也许开发得过早了
   自东南沿海开放以来,广州就是“金元宝”的代名词。直到内地全面开放以后,“财富之都”这样的意念,才慢慢在国人的心目中渐渐淡下来。
   我是快到二零零零年才有机会到广州的,以后每年都要去一两次。没去过之前,幻想着广州一定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都市,肯定街道整洁、建筑漂亮、满地金钱,去了以后却有一种大跌眼镜的感觉。
   无论坐火车还是坐飞机,都得经过三元里和流花进入广州城,一路的高架桥占据了街道,桥下阴暗而拥挤,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再看看桥栏质量吧,线条弯弯曲曲,像是蚯蚓爬出来的,做工之粗糙,可见一斑。不仅广州,深广高速沿线的立交桥,全都显得那么不伦不类。
   广州不仅立交桥上不了档次,街区也很难让人赞叹。除财富广场一小圈儿外,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很漂亮的街道。这倒没什么,各车站的治安更是让人无语:没准你一进车站,就会被人猛地一拍,您还没理论出个所以然,手机、皮夹什么的,早就不在了。还有一点,就是广州的空气,肯定特别缺氧,人在城内,也许是没有长期适应吧,总觉得胸闷,老想一趟冲出城去。有一次从广州回成都的感受就特别明显,在广州一直觉得气闷,但到成都后一下飞机,竟突然感觉神清气爽。
   有钱的广州,曾经的财富聚宝盆,城市规划和道桥建设,以及环保措施却不咋的,与最早享受开放春光的省会城市太不相称了。也许是走在头里,属于“摸石头”的阶段,没有经验吧,要不怎么有“后来居上”这个说法呢?
  
   深圳——缺乏真实感的繁华
   没去过深圳前,传说中的深圳,是那么让人神往,感觉堪比人间天堂。
   当然,一座纯新城市,风景的美丽就没必要多说了,远看像是从丛林中冒出来一座城市,进了城也让人没得说的:高楼雄伟,街道宽敞,绿化优美,空气清新,车水马龙,真正的繁华大都市。
   还在九十年代时,流传了一则俏皮民谣: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海口,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不进歌厅,不知道自己妻子老;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钱少。说明深圳是个满地黄金的繁华之都。但是,诺大个深圳,无论白天多么热闹,一到晚上,街上就见不到几个人了,让人感到这种繁华有点儿缺乏真实感——这么冷清,这是在深圳吗?但这确实是深圳的夜晚。
   一座在荒沙滩上平地而起的新兴城市,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积淀,没有北京的四合院,没有成都的宽窄巷子,没有世代相袭的本市居民,全是来自各地的新兴居民,初聚一地,组合成的新城市,还没有形成独自的地方特俗,或许就是答案吧。
  
   成都——轻云淡雾下面的宽松闲适
   在大连期间,听那些在成都打球的体育运动员回大连向人介绍成都的天气时说:“在成都啊,太阳一出来,把狗都要吓得叫起来。”那意思说,狗从小到大都是没有见过出太阳的。
   的确,东郊的热电厂、砖厂等浓烟工业没搬迁之前,成都确实很少见得到太阳。这些年,随着城市改造,成都的天蓝多了,经常都享受得到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天空始终没有北方或高原城市那么空明剔透,更难得一见“秋高气爽”的景色,轻云淡雾笼罩上空的时候和老阴天还是比较多。
   但是,别看有轻云淡雾随时笼罩,甭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不提花草树木四季常绿,不说赖汤圆麻辣烫,也不提满城麻将盖碗茶,单提成都的宽容,就是北京大连一类城市所不及的。
   当我二零零一年从大连回到成都时,不仅感觉到了比北京更便宜的农副产品价格,还有房租意外的低廉,更感到了成都的宽容:多年了,至少我没见到哪个派出所强迫了谁办暂住证,更没见到有警察成天抓外地人。成都不是首都,也没必要为了绝对安全时不时搞什么大清查,外地人在成都,就业也好,出入各种场合也好,参与各类消闲也好,没人把你当了外地人看待。我有几个来自各省的朋友,都操一口纯正的成都话了——也许是因了这份海纳百川的宽容,成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成了西部经济发展的高地。
  
   新余——小城市的插曲
   新余,一个江西地级城市,本来不应放到以上几个大城市一起来谈论的,但有一个特别深的印象,忍不住要提上几句。
   全国各地都有专门为难外地过境车辆,收取过境车辆的不正当过路费,甚至敲榨外地车辆的现象,但新余却截然相反。
   几年前,我经过新余,在新余辖区的公路沿线,隔不多远,就会或横或竖地拉着大红条幅,除了“欢迎来新余投资发财”一类招商引资的宣传外,有一种条幅的内容,开始让我以为写错了,又看了两幅,才确认没有搞错,条幅上书:“过境外地车辆违章不罚款”。开始时,我没搞懂这是什么意思,到弄明白时,不由不赞叹:新余市委市府,真有你们的!

共 44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城市杂谈》谈到了大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江西新余等七个城市,除了对新余“过境外地车辆违章不罚款”有所褒奖之外,对其余的六个城市都有所微词。比方说大连警察到处乱抓外地人和入室骚扰,北京警察必须对重大庆典或接待活动的安全负责,必须排查危险因素,不能不进行大清查;但一清查,就有太多的无辜外地人受冤枉苦,还要丢掉好容易才找到的工作,这是不是有点儿不和谐呢?上海方言难听难懂,房价特高,又是一个板着脸的城市,除了外滩的故事、明珠电视塔的雄伟、钻地的江底遂道和上天的杨浦大桥等伟迹或名胜,给人留下了印象以外,其他就找不到能让我向往和留恋的地方了。等等等等,都是值得这七个城市思考的大问题。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0 22:36:40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城市也是一样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也。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沙金        2017-09-21 08:22:19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21 08:52:41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不提花草树木四季常绿,不说赖汤圆麻辣烫,也不提满城麻将盖碗茶,单提成都的宽容,就是北京大连一类城市所不及的。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沙金        2017-09-21 11:44:48
  谢谢借双慧眼看世界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