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禅房花木】中国古代谍报粗析

精品 【禅房花木】中国古代谍报粗析


作者:陟云子 举人,563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75发表时间:2009-11-13 17:46:44

中国古代谍报粗析
   我国古代谍报活动,源远流长,是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试图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古代谍报及其相关内容,聊为同人茶余饭后谈资。
   一、 谍报产生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
   被史书记载的最早间谍活动出现在夏朝,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不理政务,到处玩乐,被大臣后羿所拒而死在外地。后羿立其弟仲康。仲康死,后羿又立其子相。后羿的亲信寒浞,唆使后羿的家奴将他杀掉,自立为帝。寒浞命人将相杀掉。相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施展谋略,派遣大臣女艾到寒浞的儿子浇那里当间谍,终于攻灭寒浞。女艾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间谍。从那时起直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跨越整个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历朝历代都有间谍出现。
   在奴隶社会的早期,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域有限,谍报使用的范围相应的也很有限。秦汉以后,中原王朝实现了大一统,疆域大大扩张,谍报的使用范围便不仅仅限于本土,而往往能渗透到邻近的许多国家。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期间不乏用间之举,使谍报的影响从东南亚一直扩大到非洲东海岸。明朝中后期至清朝,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谍报的全球化发展,谍报的主要使用地区仍限于邻国。总之,谍报的空间跨度与历代王朝的疆域、政策息息相关。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中南半岛,东到日本,西至中亚,都出现过中国谍报人员的身影。
   二、谍报人员的构成
   在最初的间谍活动中,谍报人员往往是“业余”的。他们并非专门从事间谍活动,只是偶尔扮演了间谍角色。春秋战国时代的游士,很大程度上是以政治家、高级谋略家的身份,为各国充当外交使节来进行间谍活动的。虽然以外交人员为间谍的举措一直蔓延到近现代,但那时的游士纯粹为了一己私利才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在较封闭的条件下利用手头掌握的信息玩弄各国君主于股掌之上,与近现代的谍报人员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秦汉以来,一方面游士在间谍活动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以帝王为中心形成一个智囊班子的谍报策划、指挥方式也已形成了。后者之中的骨干多数是封建社会中色彩鲜明的辅佐帝王的智囊人物,他们在谍报活动中起组织策划作用。例如陈平等人用谍报战略瓦解了项羽集团的高层,最终推动了刘邦统一全国。
   五胡十六国大动乱时代,大量少数民族涌入中原,分裂割据的局面长久形成。多数少数民族君主于马上得天下,旋起旋灭,大都短于谋略的运用。但因该时期战乱频仍,战场上广泛使用了战术间谍,用以侦探地方的军队布置、粮草等情报。由于多数君主不重视,这个时期高层人员参与谍报工作的较少。
   隋唐五代时期,战术间谍有了进一步发展,以李世民为代表,把战术侦查活动与部队整个作战行动相结合,成为部队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唐末时各种商人、手工业者伪装的间谍开始大规模出现。
   宋元明清四朝,间谍的身份更加模糊,官员、术士、郎中、僧道等许多流动性较强的职业都成了间谍的扮演对象,这一时间间谍使用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央政府对大臣的监视力度增强,出现了势力较大的职业间谍组织,尤以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最具代表性。
   由于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男性谍报人员占据了谍报人员的绝大多数,女性谍报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远未达到广泛适用的程度。
   三、谍报的传递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谍报的传递就是信息的传递。在经济社会条件不发达的古代,为防止泄密,在谍报的传递上还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
   古代较有代表性的传递工具有鸽子、风筝、烽火、号炮、驿传、蜡丸等。唐代时中国已有信鸽出现,到了宋代用鸽子传递情报十分普遍,甚至有些军事命令也用鸽子传达。风筝传递信息不十分可靠,使用风筝时常出于无奈。但风筝出现年代较早,南北朝时已被应用到军事谍报领域。烽火在周朝时就有使用,主要用于边防,通过事先的约定可以很快地将来犯敌人的数量等重要信息传递出去,方便领导人尽快作出决策。《墨子》一书中还讲了用旗帜和鼓声配合烽火进行信息传递的方法。号炮实际上是烽火的延伸,它是清朝在火器发展的基础上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驿传是情报传递的重要形式,商代中国已有驿传,到了秦代已形成驿传网络。驿传不仅设置于陆路,也同时设于水路。驿传使用广泛,传递情报也较为可靠。而蜡丸常被用作密信等的载体。古代交通不发达,间谍常需穿山越岭,为了便于携带,也为了使密信不被破坏,蜡丸便被广泛使用。间谍们将其藏在头发、腰带,甚至缝制衣服里,以达到不被人发现的目的。
   除了物质形体的传递外,还有信息形式的保密问题。最初的间谍多用隐语,有口头隐语、书面隐语、实物隐语、人体隐语等许多方式。颇值一提的是,清朝时出现的洪门,采用口头隐语等许多方式掩护自己的行动。他们有一套专门的联络诗句来认清敌我,用特定的代号指代现实用语,如将酒杯叫连米,筷子叫双锏,和尚叫念三,官兵叫猛风等。洪门还别出心裁的创造出了“茶阵”,用茶杯、茶壶、筷子等的摆放来表示特定含义。这些隐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洪门中人的活动。古人在军事斗争中使用的符也很有特点,往往凭借着符的大小、花纹等传递特定信息。信陵君之所以要窃符救赵,原因在于虎符的不可仿制,所以他才要费尽心机地将符偷出来蒙骗大将晋鄙。当然,,符由于容纳信息量有限,古人也往往将它与隐语混在一起使用。但这仍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于是密码出现了。北宋曾公亮在他的《武经总要》中,对四十种军中常规用语进行编号,实现了汉字密码化。在大将出征时,兵部与大将约定一首五言律诗,用一到四十的数字对律诗中的字编号。这样就使律诗中单独的字与军队用语联系起来。大将需要与兵部沟通时,就将该字混入一封普通公文中,并在该字上加盖印章予以区别。兵部收到公文后,查阅密码表,即可知道大将的要求。这一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保密问题,但在以后的历代中未予长足发展。
   四、使用谍报的动机
   中国古代谍报组织几项基本功能是维护皇权,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进行对内、对外战争,维持社会治安。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谍报人员的出现多与军政目的有关,即使少量的经济间谍,也大多数离不开为政治服务的本质。例如,战国末年韩国派遣一名叫郑国的经济间谍来到了秦国。当时秦国势力强劲,山东六国屡吃败仗,韩国君臣发现秦王好大喜功,便策划用一项大工程来绊住秦国手脚。郑国以水工的身份来到秦国,为秦国谋划开垦水渠。水渠占用了秦国大量壮丁,暂缓了秦国吞并山东六国。这种现象在古代史上屡见不鲜,与近现代谍战有很大不同。
   如果再将动机细分,我认为可以划分成以下几类:1.获取情报。这个情报指代较广,不仅包括军事部署,山川形势,人口多寡,还包括敌方首脑的相貌、喜好等诸多方面。2.干扰敌方决策。在敌方首脑可能做出重要决策时,通过一系列真假消息促使他做出对我方有利的策略。3.离间、挑拨几方势力的紧密联系,使其为我所用。4.破坏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活动,对敌方施加心理压力,配合我方行动展开。这几类动机在现今谍报史上仍然存在,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活动的侧重有所不同,一名间谍常常肩负多种复合型任务罢了。
   五、 谍报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崇尚谋略,重视针对敌国,敌方上层人物的战略性谍报活动。而封建社会本身具有的权力机构特点,又为针对统治集团谍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上,精彩的谍报对决层出不穷,对中国古代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促使战争对抗的多元化,加速或延缓战争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争的结局。元末红巾军大起义,起义军首领很善于用谍报手段来弥补自己情报上的不足,相比之下,元朝统治者对此不甚重视,因此导致了起义军的迅速发展。再比如,明末农民军武器装备较差,对一些城墙坚固的大城市难于攻下。这时起义军首领往往采取里应外合的方式,在城中混入间谍,达到夺取城池的目的。
   2.影响高层人物的政治决策,改变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秦桧诈称从金国杀掉守卫士卒回到中原,无疑是他编造的瞎话。他作为金朝在南宋安插的政治代理人,窃居要津多年,不仅成功改变了南宋朝廷的政治格局,而且调整了南宋对金的政策,使和谈成为可能。虽然宋高宗出于对他利用的目的,但秦桧毕竟危害到了整个南宋政权,他所起的负面作用绝对不可以小视。
   3.在内部争斗中料敌于先,抢先利用情报优势将对手击败。皇位的争夺,皇帝对臣下的监视,臣僚之间的相互争斗,可以说都离不开谍报。封建社会后期,雍正皇帝在争夺皇位中胜出,无疑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总之,谍报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它的作用下,中国历史出现了许多偶然。但正是因为这些偶然,才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更加精彩。中国古代谍报人员的活动,也为中国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智慧至今仍然启迪着后人。

共 35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看来对谍报工作颇作了一番钻研细究,才能够涉及到谍报工作方方面面,所讲头头是道,令人信服。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分别从“一、谍报产生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二、谍报人员的构成三、谍报的传递 四、使用谍报的动机五、谍报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详述,令我们对谍报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会对喜欢军事类体裁文章的朋友们有所启益。推荐阅读!(推荐理由:文章引经据典,说服力较强;层次清晰明了,整体性也较强。值得爱好军事类文章的朋友们一读。)【编辑:临清照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114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清照影        2009-11-13 17:47:30
  本文作者看来对谍报工作颇作了一番钻研细究,才能够涉及到谍报工作方方面面,所讲头头是道,令人信服。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分别从“一、谍报产生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二、谍报人员的构成三、谍报的传递 四、使用谍报的动机五、谍报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详述,令我们对谍报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会对喜欢军事类体裁文章的朋友们有所启益。推荐阅读!(推荐理由:文章引经据典,说服力较强;层次清晰明了,整体性也较强。值得爱好军事类文章的朋友们一读
一生爱文字,愿与一生依。临清来照影,落花流水去。
2 楼        文友:临清照影        2009-11-13 17:47:55
  欣赏并问好!
一生爱文字,愿与一生依。临清来照影,落花流水去。
3 楼        文友:绕指柔        2009-11-14 09:58:13
  精彩!史料丰富!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4 楼        文友:玉堂        2009-11-14 11:06:21
  作者文史资料充盈,看来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了,佩服之至啊。尤其是详尽的史料,实在是收获颇丰。欣赏了。
江山群豪多壮志,巨匠擎天椽如林。
5 楼        文友:玉堂        2009-11-14 11:06:36
  远握,问好作者,期待佳作。
江山群豪多壮志,巨匠擎天椽如林。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