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本是千金之寨,却有万恨之殇

编辑推荐 本是千金之寨,却有万恨之殇


作者:廉戈 秀才,269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0发表时间:2017-09-27 09:29:15

本是千金之寨,却有万恨之殇 毋容置疑,文艺创作不同于历史。但是,文艺创作以它的典型的真实的艺术生命,却能够充分地展示出历史的状貌,对作为读者的后人,就具有了历史的认识价值。正基于此,恩格斯称赞巴尔札克的《人间喜剧》“给予了我们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藏玉仲先生的长篇小说《挖龙脉》卷一《千金寨》就是如此。对抚顺家乡在上个世纪初闻名遐迩的千金寨,作者以水银泻地似的缜密和积腋成裘的毅力,花费几年的时间挖掘采集素材;以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变幻交叉的叙述方式,成功地向读者告知了千金寨的前世今生和作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王承尧在百年前的人生经历。在此,笔者仅就作者对小说的环境、人物和情节的真实性,作一浅论。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和斧正。
  
   一、百年前的千金寨,名至实归
   抚顺历史悠久,演变颇多。千金寨就是一例。百年前(1908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奉天府兴仁县移治抚顺,改称抚顺县。当时县署在浑河北岸抚顺城内。方圆三里的城池,为清乾隆四十三年修建,经过1905年日俄战争的摧残,已显得破烂不堪。距城10里,在浑河南岸5里有一座山叫千山台,北面曾有一个小村,因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挖出煤炭换钱,一日可进千金,故得名“千金寨”。作者在创作选择上,独具慧眼,把与逾百年的煤矿开采有密切联系的千金寨的面世和存在,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实是匠心独具,令后人仰之敬之。
   读者通过阅读可得知,千金寨虽然有数万万倍千金之煤炭,但它一出生就逃不出被掠夺、欺压和任人宰割的命运。1901年,地方乡绅、“候选知府”王承尧和“候选知县”翁寿等人,各以一万两报效银,向封疆大吏、一品顶戴花翎奉天府尹增祺玉恒申请开采抚顺煤炭,增祺根据朝廷已有“提挈工商”之意,批准并向他们颁发了“试掘许可证”。1902年1月8日,清政府正式颁发了“开采执照”。此时,俄国采煤技术人员已经入股翁寿所管的煤矿。日俄战争后,日军1905年从俄军手里夺得千山台地区的煤矿,设立采炭所,两年后改由日本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经营,改名抚顺炭坑(矿)。到1912年,即民国元年,抚顺炭矿又拥有了东乡坑、大山坑两大竖井,日产煤达5000吨。之后通过持续不断地大规模开采,在掠夺大量煤炭获取财富的同时,也使千金寨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农业为主体的封建城镇,变为以工业为主体的殖民地城市,城市中心由浑河北岸的抚顺城转移至浑河南岸的千金寨。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千金寨(抚顺)与哈尔滨、大连、沈阳并称“东北四大产业中心”。
   作者把翔实的历史素材,特别是重大和主要事件,通过文学艺术加工,升华到让读者在欣赏文学的同时,增加了对抚顺作为煤都著称于世的了解,实是让“史实”盛开成文学之花,让小说成为爱国主义教材,警醒后世。
  
   二、王承尧其人,生不逢时
   王承尧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历史上,他是抚顺煤矿的拓荒者,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可惜,生不逢时。在俄熊日鬼清(政府)无能的混乱社会生态下,王承尧想一心一意办产业,让国富民强,无疑是天方夜谭,与虎谋皮。
   作者对王承尧的塑造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恰恰是他所遇到的一个个困难和问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面前,他如漂流在大海上,遇上狂风巨浪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葬身大海的可能。每天需要办的事情有的他自己能解决,有的需要集众人的智慧来解决,有的不要说是王承尧一个人,就是国家都解决不了,甚至政府还得忍气吞声。为争回煤炭的采掘权,在长达5年零8个月11次累计10万余字的呈禀中,理占理,据有据,在血雨腥风中不畏强权,寄希望于国家,可没得到一言一语的公理之说,一案一情的正义之举。1909年9月4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其中明确规定了“日本有权开采抚顺、烟台(此烟台指辽阳附近的地名,有煤炭,不是山东的烟台)煤矿”。自此,被誉为“东亚第一煤矿”的抚顺煤矿的开采权正式划归日本。是年9月18日,王承尧将满铁以“抚恤金”名义,付给的25.5万两平银,偿还了诉讼费,归还了各股东股份后,含恨而去。1911年5月12日,清奉天交涉司、奉天日本总领事馆、抚顺炭矿三方又签订了《抚顺、烟台煤矿细则》,又进一步扩大了日本人在抚顺煤矿的权利范围。
   作者对上述史实是在尊重其内容的前提下,通过人物塑造完成整体创作的。所谓人物塑造,就是让原始素材中的人物形象从一般的、非性格化的或半性格化的变成个别的、性格化的创作结果。这将是考验一个作家洞察力和艺术修养的关键,也是读者读后进行评价的主体。可以说,藏玉仲先生把历史上真名实姓的王承尧,通过真实情景和典型形象的塑造,性格化地留在读者的脑海里。因为人物越是性格化,越能历史性地存入人们的记忆中。这就是文学创作魅力之所在。
  
   三、情节真实,语言简朴
   文学作品失败在假典型,成功在真艺术。
   《千金寨》里的很多情节是真实的,甚至是“原版”照搬,这不是作者的愚笨或想图省事的“偷工减料”,恰恰是创作构思的才华体现,也是作者熟悉煤矿工作自信的体现。如对二井透水的描写“二十多个窑工刚撤到窑口,就听一阵闷雷般的响声从窑井里传出,一股巨大的气流刹那间涌到窑口”。对事故的分析更是得心应手,显示出深厚的煤矿生产和生活体验。对必须交待的历史、事件、数据该简约的简约,不能让其喧宾夺主。如王承尧对俄日两霸明抢采煤权上诉11次,作者仅简列三次,让读者看到当事人“原汁原味”的上诉书,穿越到那个时代,凝视到当时的文字。在方言行话上,作者更是以继承遗产的方式“照单全收”。如第六章丛林遇匪,蒙面劫匪当打不过王承尧儿子王传业时,“蒙面人之一喊到‘哥们’,快出来,遇上硬点子了!”第三十一章描写王承尧二儿子继业被鬼子追赶鞋都跑丢了,一直跑到三块石大山沟里一个独家小院,好心的房东大娘给他找出一双棉鞋,还把他在房后的地窨子里藏了好多天。“继业暗自琢磨着,这么‘猫’下去仇咋报啊?他左思右想,干脆豁出去了,实在不行就上山当‘胡子’吧!”通观全书,用特定的语言来源有根,体现了地域人文特色。
   存在的不足:一是后几页因过于写实,脱离了小说的创作手法,有写成志书之嫌。二是第三十一章立绺起局所叙述的“王云天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他的绺子组织严密,纪律分明。‘四梁八柱’齐整。‘四梁’是,有‘炮头’、设‘粮台’、建‘水香’、请‘翻垛’。”但没有写出“四梁八柱”的内涵。“四梁”之一的“炮头”,是枪法准,打仗带头打头阵的;“粮台”是管绺子们的吃喝的,后勤部门;“水香”是侦察站岗的;“翻垛”就是参谋长,出谋划策的。八柱是对“内四梁”和“外四梁”合起来的统称。不多赘言。
   接近耄耋年龄的藏玉仲老先生,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和时不我待的执着,以珍视历史和遵循文艺创作规律的态度,把一个本是千金之寨,却有万恨之殇的抚顺煤矿,写的深刻、简朴,荡气回肠,敬佩!

共 27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千金寨》这部小说是本土作家,耄耋之年的臧玉仲老先生钩沉历史,记述往昔,历时近3年时间创作的独具地方特色,富于民族感、正义感,凸显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小说将20世纪初抚顺的岁月历史,时局境况,依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书以大事有实可考,小事有证可寻,虚构贴切可信的手法,将千金寨历史中许多鲜为人知事件的细枝末节,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抚顺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和后来者,能够从中详细地了解到家乡这方地域的历史。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7 10:21:03
  《千金寨》既是历史小说,也有民间传说的味儿。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