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专栏作家】乔东纪事

精品 【专栏作家】乔东纪事 ——顾得发传


作者:翁太庆 童生,51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9发表时间:2017-10-02 17:41:25
摘要:鸭子由黄变黑,由黑色分化成黄褐色和黑锦衣色。鸭子大了。 顾德发的生活似乎也随着鸭子的长大而发生了改变。


   大鸣大放时期,有同事揭发顾得发曾说过“不是出生在地主家庭,我就不可能读中学、大学。”他还说“地主,也不全是坏人。”说这些话时脸上还露出难见的笑容。这是怀念过去的剥削生活,是为被打倒的反动的剥削阶级招魂续魄,是典型的反动言论。
   顾得发平时傲慢清高,不善于团结他人,二十五六岁的人活像个老学究,那张满络腮胡子的脸总让人感到阴森森的。他只有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演时,才会露出一种陶醉的笑,那是一种满足而得意地狞笑。他在罗塘高级中学做教研组长,俨然像学术权威,就像是县长,路上相遇,跟他打招呼,他点一下头算是还礼,那贵口真难开。但不服不行,人家是上海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很多人对他都是敬而远之。
   现在有人揭发,他立刻成了众矢之的,大家集中炮火猛烈轰击,批判揭发他的罪恶行径,但令人失望的是除了傲慢和那句莫须有的话,倒也没发现他有何重大问题,再加上他在学生中的口碑很好,专案组只能定他为中等右派,撤销教研组长职务,到文印社工作,以观后效。
   过了两年“四清”工作开始了,有人向工作组检举揭发,当年划定阶级成分时,顾得发虽是在校学生,但已过了十八岁,是漏划的地主;更为严重的是,解放初期他曾经回乡向佃户催缴田租,这是“倒田复租”,是公然跟人民政权对着干的反革命行为,必须严加惩处!
   工作组本着“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掉一个坏人”的原则,经过大量走访,反复调查,开会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回乡事实,是否收到租不论,群众眼睛雪亮,应该相信。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应予严惩。会后,一份公函寄到了罗塘中学,学校无权处理,连忙报请县政府。相关部门据函严惩,决定开除顾得发的公职,送回原籍,由当地人民监督劳动,改造思想。
   原本年底结婚的未婚妻,也在他离开学校前与其划清界限,断绝关系。
   到了这份上,顾得发知道自己就是浑身长满了嘴也无法说清楚了,掉进黑染缸里,只有越洗越黑。你一天田没种过,一次租没收过,甚至在家呆的时间没有在外长,迄今为止,除了老人去世回家奔丧,从不回去,再说老家的人也认不得几个,到哪家去收租?但是你过的是地主家庭的富有生活,是无法抹杀的,到上海上高中读大学就是最好的说明。还说什么呢,没人听你的!这一点顾得发很清楚。
   从此,一个博古通今,在课堂上总是引经据典,纵横捭阖的省立高中语文教师,就成了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的地地道道的农民。打那以后,他更是只做不说,能不讲话绝不轻易送出一个字,安心地在乔泽公社乔东大队三小队务农。
   春耕大生产时节到了,男劳力挑着百来斤的担子,打着欢快的号子,在田间来回奔跑;顾得发挑着七八十斤的担子,小心翼翼的在田埂上艰难地行走,他打号子时,像蚊子飞舞发出的“嗡嗡”声,那“哼吆”、“哼吆”的号子听起来像“恨啊”、“恨啊”的哀嚎!
   在田间巡查的老支书来到了三小队的田头,看到顾德发这副落魄的样子,不禁心头一紧,这不就是顾东家的少爷的得发吗?解放前曾长期在他家干活,可人家一直在外读书、教书,难得一见,今日相逢他竟成这样,真是世事难料啊!当然你这又能怨谁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没有辫子人家想揪也没法下手啊!看在过去他们家人没为难我们的情分上,还得帮他一把!
   他定了定神,故意放慢脚步,等顾得发挑担经过时好好“剋”他一下。
   担子搁在顾得发的肩上,扁担上如同长满了刺,他不得不用双手努力托着扁担以便减轻压力。
   顾得发落在队伍的后面,走到支书跟前他的头欠得更低了。就在此时,支书一声猛喝:“顾得发,你怎么好意思的?”这一声断喝吓得顾得发双腿一哆嗦,扁担从他肩上滑落下来,其他人也歇下了担子。
   支书暗自得意。他继续训斥道:“你看看大家挑了多少,你挑了多少?你还像上刀山似的,对得起一天的太阳吗?你不要给我丢人现眼了,你在这儿反而影响大家的劳动情绪。从明天起,不,从现在起给我到养鸭场放鸭去!走,我现在就送你去!那里正好缺个记账的。”
   大家听了支书对顾得发的一通训斥,无不佩服支书的阶级立场坚定,对顾得发的安排更令人怕手称快!养鸭场,那鬼地方能去吗?晚上不能睡在家里不说,更主要的是天天有鬼出来作怪!打死我也不高兴到哪鬼地方去!
   一听说去放鸭,顾得发心一沉,我不会游泳怎么办?等到夏天慢慢学吧,放鸭总比天天累得像死狗一样强多了。他这样安慰自己。他跟在瘦小的老支书后面往养鸭场走去。
   一路上老支书只跟他说了两句话,“到养鸭场要好好干,活不重就是时间长点”,“今后要好好过日子!”跟在后面的顾得发仔细观察着走在前面的老头,刚才那凶神恶煞的人不见了,此人分明是个慈眉善目的长者啊!难道刚才他是在演戏,演给大家看的?感谢您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顾得发跟在老支书后面跑了约一刻钟,过了一条大河便来到了养鸭场。老支书向负责人低声交代了几句便离开了。
   从此顾得发便在这里安心学养鸭子了。
   养鸭场,坐落在一片迁掉的坟地里。原先这里散葬了许多故去的人,土地方整化时,散葬的坟墓迁走集中安葬,留下了许多坟坑。平整后暂时不便栽种水稻,尤其是那些葬在圩外的坟一迁走,便留下许多坑,灌木丛生复垦困难,将大片土地荒着种田人谁都肉疼,大队领导集思广益,于是办起了养鸭场。
   养鸭场建在曾是死人长眠的地方,总令人心里扯不直,就连长期生活在野外的老养鸭人也有点心里发毛。有时夜里常听到不知是什么在哀嚎,叫得人难以入睡。他们见支书把顾得发送来了,简单的几句话,不温不火就什么都知道了,再加上人家毕竟是个读书人,曾是个老师,有些事情还是提醒一下为妥。他们叫顾德发胆子放大一点,耳朵聋一点,夜里有什么东西叫就当没听到,慢慢的就会适应了。顾得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轻轻地问为什么,他们告诉他这里“闹鬼”。
   一听闹鬼,顾得发笑了。他们吃惊地问:“你怎么还笑?”“哪里有什么鬼,都是人自己吓自己罢了。今后发现有鬼,你们告诉我一下。”他们不敢相信地相互望着。
   为了能看清楚“鬼”的样子,顾得发趁回家拿东西的时候,特地买了一支手电。
   在养鸭场安营扎寨的顾得发如同从糠箩跳进了米箩里。他心满意足了,他十分感谢老支书,决心好好干。在这里,他学会了撑船,学会了放鸭,学会了游泳,更学会了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头脑灵活,身体不懒的他,除了肩不堪负重外,其余活计他总是抢着干,有行人要过河叫一声,也总是他去摆渡,谁家有喜事需要写对联他从未说个不字,也就是说只他能帮上忙的从不推托。渐渐的大家竟喜欢上了这个“大地主”了。
   社员们喜欢上他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文化水平高,他的肚子里装满了很多历史故事。平时不大讲话的他,熟悉的人问他问题,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还是历史故事,他都能娓娓道来。但如有人提出一些有关当前的政策问题,部分干部的做法是否正确叫他评判,你拿蟹钩子也钩不出一个字来。大家知道他的特点后,再也没人为难他了。
   他父母在世时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但基本建筑材料还在。早已成家的姐姐见他回来了,就敦促他早日翻建,好歹也要做个窝,早晚也得成个家。经请示大队领导,同意他翻建房屋。他回乡前颇有积蓄,盖房费用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手里有钱好办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新房就建好了,拾掇了几件简易家具,一个新家就落成了。
   他没有任何的份外之想,也无远景规划,他能做的就是踏实放鸭。
   但是庭中有了梧桐树,不落凤凰也很难。看着新房和仪表堂堂的他,来访亲的人十分满意,他们深知顾得发的人品学识堪称一流,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优秀男人。但一查点他家的成分,人家就手和头同时摇了起来。本庄的邻庄的甚至外地的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同样原因,谁家愿意将女儿往“火坑”里推?心灰意冷的他,不再考虑成家的问题,他懂得婚姻强求不来!先学会过日子吧,其他的一切只有慢慢等待。
   也真是应了那句俗语“泡灰(草木灰)也有发焐的时候”,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乔东大队会计的家属赵兰凤找到顾得发,说给他介绍对象。女方家境殷实,本人初中毕业,人长得清秀又会料理家务,因此眼光较高。这些年做媒的很多,但介绍的对象不是木匠就是瓦匠的,她看不上,要找个读书人成为她的另一半,如果愿意可以见个面。
   顾得发一听,马上就产生疑问,这么好的条件怎不早被人家“抢走”?“好吃的楝树果放不到正月半。”他将信将疑,再说看人家被人家看的次数太多了,不在乎多一次,更重要的是大队干部家属做媒能骗你啥?他爽快答应了。
   赵兰凤挑了个黄道吉日,和顾得发一起去十五里路外的东刘庄相亲。
   他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来到了东刘庄一户青砖小瓦的大门口,赵兰凤朝里面高喊一声:“三姨在家吗?”话音刚落,里面走出一个六十多岁但显得很精干的大娘。顾得发一见此人就知道不是干农活的,对方也在认真打量着他,不过很快脸上现出了欢欣的笑容,连忙说:“来,屋里坐!”
   刚到堂屋门口,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钻入鼻来,跨入堂屋门槛顾得发抬头一看,家神柜上香烟缭绕,一转头只见八仙桌边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身材颀长,面容姣好,也许是因羞涩,白皙的脸上透出红晕,多清纯的一个女孩啊!
   顾得发的第一印象很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随即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赵兰凤指着顾德发说:“三姨,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顾得发。一切都很好,因为他无牵无挂,妹妹过去就当家,房子也刚建好。本人曾是老师,就是家庭成分高了点。”
   三姨娘倒也开明:“成分高不高无所谓,只要孩子好,能顾家就行!”说着便问坐在桌边的女儿,“丫头,你说呢?”
   坐在那儿的姑娘低着头红着脸回答道:“一切由妈妈和姐姐做主。”
   赵兰凤拉着顾得发来到天井里,低声问道:“你什么态度?”
   “还行,就这么定了!”顾得发立即表态。
   于是他们留下来吃午饭。
   招待吃饭和留下来吃饭,就表示双方都满意,也就说初步达成了共识。
   对做饭顾得发帮不上忙,因为他从未自己做过饭,所以当老支书要他学会生活时,他连连点头称是。没事做又不好拉着人家女孩谈家常,他只好随便转转。女孩子坐不住了,赶忙站起来去帮忙。她一跑便露陷了,原来她有一条腿有残疾,走路活像人家拿鱼罾吆鱼。顾得发不禁双眉紧皱,原来腿子有毛病,难怪说会料理家务。
   顾得发不得不认真思考起眼前的现实问题,如果不挑剔这门亲事就成了,可她是个残疾人,怎么办?尽管是个残疾人,可看起来又觉得机敏勤快,与自己还好像投缘。如果不同意,到哪里去找这样美貌勤快,看上去还很温柔的姑娘?哪里有更好的在等咱来娶?他轻轻叹了口气,劝慰自己道,还是将就点吧,自己的处境自己应该清楚,皇亲国戚,贤惠貌美的姑娘,他们不属于你!自己是哪根葱?识时务者为俊杰!
   没有人打搅他的思索,顾得发一边思索一边转悠。他来到了西厢房推开虚掩的门,原来是做佛堂。里面佛具一应俱全,可多了一张似床非床,似椅非椅的卧具,他不知道有何作用也不可唐突的询问。
   吃饭的时候到了,一家老小都回来了。看到一桌的菜,过来人心里都明白其含义。看着准姑爷,谁都没意见。吃饭时顾得发那优雅的吃相,得体的交谈使大家更加喜欢上他。尽管这饭是他回乡后最香的一顿,你别看那准丈母娘有点神神叨叨的,但做的菜相当可口。不过顾得发还是努力克制自己,重吃品,不辱斯文。从不饮酒的他,无论怎么劝,他也不开戒。这让一家人更加喜欢他。其实吃饭也是一场考试,顾得发不用伪装,轻易拿了个满分。老“丈人”眯着眼睛看着顾得发,不时地点点头,这桩婚事成了!
   夏季大忙一结束,顾得发结婚了。
   婚后的顾得发的小家庭,得到了丈母娘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女方的亲戚也在暗中相助。这桩婚事好像有点匪夷所思,总有点缺憾,但顾得发却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他很知足。
   回想起,刚听到回原籍务农的决定时,犹如五雷轰顶,天塌一方,心想,这一世完了,整个人好像坠入万丈深渊。然而,过了不太长的适应期,也就无所谓了,甚至渐入光明大道。现如今娶妻成家,望着虽有点残疾,但绝不嫌弃自己的家庭成分和个人所犯错误,他满足了。再不像以前总是书不离手手不离书,反复钻研教法学法,深入浅出的竭尽全力让学生听懂记牢,现在的生活他反而觉得轻松惬意了。
   他学会了笑,学会了哼乡间小调。他扬起头,看看天,在心里默默地说:“好在田总有晴朗的时候!”
   鸭子由黄变黑,由黑色分化成黄褐色和黑锦衣色。鸭子大了。
   顾德发的生活似乎也随着鸭子的长大而发生了改变。
  
  

共 50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顾得发是上海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在罗塘高级中学做教研组长,因他平时傲慢清高,不善于团结人,大鸣大放时期,被人检举揭发有反动言论,被罢免教研组长一职,改去文印社工作。过了两年,“四清”时又被揭发有反革命行为,被开除公职,送回原籍种田,接受劳动人民的监督改造。老支书出于同情,决定帮他一把,将他从挑担苦力换去放鸭。顾得发与当地村民相处融洽,打成一片,村民也常请他帮忙。不久,顾得发盖起了新房,娶上了新娘,生活过得轻松惬意。文章以传记形式记录了顾得发人生中的一个片断,情节描写细腻真实,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刻画鲜活,故事重现了那段荒诞而不堪回首的历史。推荐赏阅。【编辑:醉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0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10-02 17:43:16
  作者你好,文章重温历史,令人回味。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2 楼        文友:老土        2017-10-03 07:27:52
  欣赏佳作,学习精彩,祝贺加精,中秋快乐!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雅润        2017-10-03 09:30:46
  人这一辈子,好不能总好,坏也不能总坏。遇见困难,昂首接过,挺过去就是一片艳阳天。经历过坎坷的人生才有幸福生活的坦然。问候作者,恭贺精彩。祝双节快乐!
雅润
4 楼        文友:醉童        2017-10-03 09:59:03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你佳作不断!
5 楼        文友:阳媚        2017-10-03 20:24:32
  祝贺友友小说精品!同时祝贺友友获得系统【专栏作家】称号!
6 楼        文友:翁太庆        2017-10-03 21:03:00
  感谢各位老师文友的厚爱,拙作不长却能获精品,深感荣幸。愿在江山激扬文字,与各位文友共享快乐时光!
7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0-08 16:01:34
  恭贺老师佳作获精品,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