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触摸泾川之魂(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触摸泾川之魂(征文·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20发表时间:2017-10-04 12:03:59

昨晚洗澡以后,习惯性地没有将头发揩干,只是听任后来的电风扇吹。谁知一夜下来,今天就感觉头晕晕地不舒服,于是一整天在家不出门。又到了傍晚时分,窗外依然天高云淡,凉意因为薄雨一阵阵逼近,让人感觉秋天分明已经来了。于是,无来由地想到故乡青弋江的水该是又一度澄碧如洗了。
   民国10年(公元1921年),也就是王稼祥16岁的时候,他告别母亲和故土,泛舟青弋江,顺流而下,从泾县厚岸老家第一次出门,来到南陵县弋江镇他父亲王承祖经商的所在。青青弋江水,绵延600里,哺育过无数的优秀儿女。
   上了一会网,偶然百度,发现朱希和先生为我文集《求败的心情》序言——《柳拂桥的文化言说》见诸《作家报》了,就电话告知朱先生。这是一个完整版,起先在《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纸媒发时,都不是完整版。《芜湖文艺》也完整发过,可那不是公开发行的杂志。真的要感谢朱先生,他对我的不遗余力地提携,使我每每汗颜。
   这两天刚刚轻松一下,因为两个专题片的文字均已经顺利通过审阅定稿。足可欣慰。可是,对刚刚播出的王稼祥文献专题片,我似乎还有许多话要说。
   我撰稿的,立项、拍摄、送审、准播,历时两年多的王稼祥文献专题片——《从泾县走出的王稼祥》,在央视7套的《和平年代》、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8月15日同日首播后,8月20日又登陆央视10套的社教中心特别节目。
   首播时,草拟了一个小消息,8月15日《芜湖日报》文体版头条发出,标题忒大——《王稼祥文献专题片今起首播》,署名是本报记者。当日“中安在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网站)采用了这个消息,署名柳拂桥。8月16日,《安徽日报》第二版发出消息,标题更简明:《从泾县走出的王稼祥》央视首播,加了副标:——安徽卫视同日推出。署名是通讯员柳拂桥。宣城市泾县是王稼祥的家乡,16日的《宣城日报》在报眉也发出消息,署名柳拂桥。
   消息经“中安在线”出来后,立即为好多网站转载。《安徽日报》见报后,人民网、新华网等大的权威网站也相继转发。央视有节目预告,新闻纪录片在线等转发消息。有关领导、专家和亲朋也以各种形式表示祝贺。最为感动的是,听说泾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集体收看了节目,并且予以首肯。这是我们摄制组人员最感欣慰的。为了这个片子,泾县县委、县政府花了很大的气力,宣传部的左、陈两任常委部长,常常亲自忙前跑后,最为费心。印宁先生作为编导、摄像一身兼,跑遍了王稼祥生前走过的许多地方。在泾县厚岸,寻踪王稼祥的母校东台书院(今柳溪小学);此后南陵、芜湖,王稼祥先后就读的乐育学校、圣雅阁中学,也是他投身革命的地方;在合肥,拜会王稼祥的研究学者徐则浩先生;在遵义、延安,在莫斯科、在外交部、中联部等。相比较而言,我的数易其稿,屡经送审,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令我们难忘的是,去年夏天,在北京什刹海公园附近,我们见到了90余高龄的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大姐。在她家的凉亭下面,朱大姐亲自为我们沏上安徽的绿茶。并且介绍身旁的老人说:“这是蒋增同志,稼祥建国初期的警卫员。有空的时候,他还常从大兴赶来看看我。”蒋增先生连忙说:“我们不能忘记王部长对我们的培养,朱院长(注:朱仲丽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对我们一直也很关心!”
   朱大姐穿着她喜欢的花衣服,虽然年事已高,可是思维、谈吐仍然很清晰。在采访中,我常常不能自己地注视着她的一头银发。卷曲而蓬松的,银发比黑发要多得多,却并不稀疏。这是岁月的印痕和见证啊。她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说在延安,在莫斯科,以及文革期间如何罹难,又如何顽强地坚持过来。说到党史上的一些老人和旧事,她的记忆仍然出奇得清楚。还说,中央对她很关心,日常生活也很好,紧张而愉快。
   她是当然的大家闺秀,虽然经过无数次的坎坎坷坷,岁月的风霜分明已经烙印在曾经怎样风华绝代的她身上,可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弹琴跳舞,还是写作书法,她都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应我们之请,她还为专题片题写了片名。起先她是不情愿的,总是说,我写不太适合吧等等。可是,老人总是架不住年青人“哄”的,她最终还是欣然命笔了。
   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们合影留念。她还说,方便的时候多联系。
   我参加拍摄王稼祥文献专题片摄制组,源于偶然。可是,当我深入进去,去悉心体味、感悟一个伟大灵魂的时候,我无疑受到了一次洗礼,一次次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也陷入一种深层次思索当中。
   泾县位于安徽南部,现属宣城市。《汉书·地理志》载:丹扬郡有泾县,“泾水出芜湖”,由此得名。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辖9镇2乡,人口36万。境内山多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
   公元1906年的秋天,王稼祥出生在这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它汉初置县,迄今2100余年,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历史上泾县既是“男勤于耕,女勤于织”的农桑之区,又以商宦众多、文风昌盛而闻名。唐之许棠,宋之吴份,明之查铎,清代书家包世臣等皆为当时名流。在现当代,经济学家吴半农,教育家查谦,画家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并称“泾川三吴”,音乐家朱践耳、散文家张拓芜等,皆蜚声海内外。与之交相辉映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遍布全境,水西唐寺宋塔,桃花潭中华第一祠、扶风会馆,查济、赤滩明清古民居群,黄田洋船屋,章渡吊栋楼……历代骚人墨客游踵不绝,每有题咏传世。至若红星宣纸,号称千年寿帛,纸中极品。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严格意义上来界定,泾县无疑是属于徽文化的辐射地域范畴的。无论建筑、民俗,还是对文化的传承,对经商之道的谙熟。再进一步说,愈是偏远的乡镇,愈能够保留一些古风,也愈能够看到往日的印记。
   在泾县,厚岸是当然的西部地区。那儿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以及天井、镂花窗棂等,每一件都在默默叙说着曾经有过的风情和辉煌。村东没有高山,如果勉强地说,有一个丘陵,可以凭高俯视全厚岸。村口有一弯石拱桥,下面流着澄明的溪水。
   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个朝也萧萧,暮也萧萧的秋天,王稼祥来到这个人世。当时父亲王承祖是个颇为成功的徽商,在邻县南陵弋江镇有相当的一片产业,母亲查端是一个贤淑的家庭妇女。
   他家故居系清末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位柳溪边。宅前有门楼,挨门楼砌垣墙连正屋,构成前庭院,右侧是书房,左侧是花园,以一道矮墙间隔,迎面正屋,两居一厅,两边住房,门窗是雕刻花纹图案,中间为厅堂,后有厨房。
   王稼祥孩提时代在村里的东台书院接受带有私塾性质的国学教育,又兼修外语等。从现有资料分析,由于父亲常年在外经商,日常主要是母亲照顾。故而,他与母亲的关系多一些融洽也是正常的事。从王稼祥一生史迹来看,故乡淳朴厚重,正直善良的民风,对王稼祥有很大的影响。
   王稼祥虽然出生于泾县厚岸,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区域了。可是,自打他从上海远赴莫斯科以后,先是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来又转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的是当时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喝洋墨水的”。故而,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留洋派同学王明,一直想将王稼祥拉入自己的阵营。可是,王稼祥是认“死理”的一个人。他始终坚持学习,并且努力联系中国实际,反复思考。他认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是需要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回国后,他立即投身革命实践中,并且逐渐认识到,毛泽东同志所主张的路线,是适合中国实际的,按照毛泽东主张的那样,就可以打胜仗,红军才有出路,革命才有出路。于是,他主动和毛泽东交换对党的政治,乃至军事路线的意见。毛泽东后来在回忆遵义会议时说,王稼祥同志是“第一个从教条宗派中站出来,支持我的”。所以,当我们在合肥采访徐则浩先生的时候,徐先生说,王稼祥坚持真理,服从真理,这样一种品格非常高贵!我们后辈要向他学习。
   正是因为王稼祥有着这样一种品质,才可能有后来的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这是一种偶然,也是必然。
   其实,早在国内求学期间,王稼祥多次给家中亲朋和好友写信,比如,他给表弟,也是好友的王柳华一封信中,就表露过:我们要担负起改革中国政治的责任!
   从一个穷乡僻壤的求学学生,到教会学校读书,到上街示威游行,被勒令退学,再到喝洋墨水,回国以后亲身投入革命实践,并且在遵义会议上,力批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会后进入三人军事小组,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王稼祥的理想、决心和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后来,他为什么多次远赴苏联,为何选择驻苏大使,文革中遭到迫害、打击,最后含恨而去……
   王稼祥的一生辉煌而坎坷,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一个完全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着一个高贵的灵魂!而这一切,是奇秀的皖南泾川大地,和奔腾浩荡的青弋江水哺育成的。当那一天,我刚刚接受专题片的撰稿任务,在朋友振勃的驱我赶赴厚岸的赛车上,我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为能接受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撰稿任务而庆幸、自豪!更为能够触摸一个伟大的灵魂,而肃然起敬,并深深震撼!
   这是三百里泾川,千万曲佳境,徽文化和宣纸的故乡。一个王稼祥,和成千上万个新四军战士血染大地……
   每见泾川,心潮激荡,读之千遍不厌倦!

共 36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散文!材料铺垫,点燃亮点,本文立意出新。记述了王稼祥16岁的时候,告别母亲和故土,泛舟青弋江,顺流而下,从泾县厚岸老家第一次出门,来到南陵县弋江镇他父亲王承祖经商的所在。青青弋江水,绵延600里,哺育过无数的优秀儿女。本文别出心裁,自成一说,让读者感悟一个伟大灵魂的时候,无疑受到了一次洗礼,一次次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王稼祥坚持真理,服从真理,这样一种品格非常高贵!值得我们后辈向他学习。本文描写细致,个性化的立意得益于作者深入的了解。正如作者结尾所写:“一个王稼祥,和成千上万个新四军战士血染大地……”欣赏柳老师又一精彩之作,非常棒!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何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叶        2017-10-04 12:05:25
  欣赏柳老师又一精彩之作,非常棒!
何叶
2 楼        文友:张福洲        2017-10-04 20:18:31
  毛泽东后来在回忆遵义会议时说,王稼祥同志是“第一个从教条宗派中站出来,支持我的”。王稼祥坚持真理,服从真理,这样一种品格非常高贵!我们后辈要向他学习……欣赏老师佳作!点赞了!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