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残月
虽然连天的雨终于赶在中秋节前夕骤停,中秋夜还是没能看到完整的月亮,躲在云彩后面,微弱的光只能证明它还在。
虽然回家前喝了大杯的咖啡,可回家后还是没能止住睡意,也是辗转几次,却未能入眠。
所以,月圆,从来不是因为人圆。
所以,失眠,从来不是因为不困。
我想我是可以把初中称为小时候的,毕竟已是遥遥十五年之久了。那时候中秋节,老师总是要布置一篇作文,写关于中秋的。我去他的中秋,那时候我只知道美食和假期。可是,开学之际还是会把作文写好,我记得有一篇作文,大意是“虽圆月高挂,阖家团圆,可祖国台湾还未回归,圆月也残了一块一般。”我去它的“祖国统一”,那时候那知道什么忧国忧民。
就像我在学杜甫的《茅庐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更多是理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中淘气顽童的无赖,而非杜甫“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无奈。
那时候,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读了我的作文。我也认真地听,就像我那时候真是那么“心系天下”一般。
我有个朋友,写的一手好字,填着一腹好词,流着一腔热血。她总是把过去岁月用“锈迹斑驳”来形容。同时,也念叨着讨厌过去。我也喜欢用类似的词来形容过去,一如我也似她一般看上去不喜欢过去。可终于我还是在月下难眠的今晚,似乎理解了这“斑驳锈迹”。作为理科生,我是有点后知后觉吧!简单的化学反应,原来,我们从来不讨厌“反应物”,我们从来讨厌反应本身。一如我们从来不讨厌过去的岁月,而是讨厌后来这岁月的锈迹斑斑。这简单的反应也变得复杂了,一种物质,岁月是反应物,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是生成物。不讨厌任何一种物质,我只是讨厌反应本身而已。而“岁月斑驳”也从来不是名词,而是个不折不扣的让人讨厌的动词。
遗憾,从来都是有的。
比如过错,无能为力的时候遇到想照顾的人。
比如错过,最美的邂逅,也抵不住一句“有缘无分”
彼时,我们用蹩脚的词表达最真的感情。
此时,我们用华丽的词表达最假的人情。
去他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去他的“月照枝头迎君来”,去他的“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李白如果桌上有好菜,对桌有个人,我想也不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吧?
我只知道“日出入安穷,时势不与人同”。
就像今晚的月亮,辜负了中秋,躲在云后一夜不曾出来。
就像今夜的回忆,辜负了睡意,到现在还是没有入睡。
就像此时的我,辜负了彼时的你,余生不再相遇。
可是,亲爱的,我们不要辜负明天。
所以,敬残月,谁叫你一直躲着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