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剧本】遗恨 ——电影剧本
故事梗概:
本剧基本上根据真人真事来编写。
二战名将孙立人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亦投身于中国的抗日救国战争。从任税警团团长参加淞沪大战到主动向蒋介石请缨率领38师加入中国远征军,再到成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后的整个过程中,孙立人率部奋勇杀敌,血洗国耻,痛击了日本侵略者,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级单位中杀敌最多的将领,并享誉世界,彪炳青史。解放战争末期,他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在台湾军界政界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所谓的“共谍案”(意即通共叛乱),他被蒋介石软禁长达33年,成为第二个张学良。1988年,冤案才被澄清,孙立人才得以解禁,可实际上并无自由。
本剧根据孙立人将军1988年被解禁后的晚年悲情生活,特别是通过他派大儿子、小儿子先后回大陆祭奠祖先、给他老部下修墓(孙立人自筹资金)、到广州白云山下新一军烈士公墓献花圈,与家乡人民血浓于水的情意以及孙立人与大陆文化名人(如冰心、周良沛等)之间的一系列交往等,一次又一次地再现了孙立人将军晚年浓浓的感人肺腑的思乡情结和对抗日战友们的深切怀念,同时传递了孙立人伟大的爱国情怀。值得一提的是,他盼望海峡两岸尽快和平统一,坚决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的心情,在任何时候,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核心价值。无疑,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孙立人将军身上的那种难能可贵的中国魂,正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种精神动力。
本剧在叙述孙立人将军晚年悲情生活的同时,也借助种种场合的回忆,再现了孙立人将军在抗日战场的传奇经历和立下的赫赫战功。比如,仁安羌战役以少胜多全歼顽敌解救7000多英军震动世界、冲破野人山反攻缅甸北部横扫日军王牌18师团、配合中国远征军参加滇西大反攻等战争片断。可以说,孙立人将军是当之无愧的让侵略者胆寒的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爱国将领,是顶天立地的中华真男儿,是所有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两岸血浓于水,亲情永割不断,统一是大势所趋,爱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让我们以孙立人将军为镜前进。
剧中主要人物简介:
孙立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任38师师长、新1军军长。
孙夫人——指张梅英女士,台湾人,护士出身,孙立人膝下四子女皆为她所生。
孙安平——孙立人长子,大学教授,历史学者。
孙中平——孙立人长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力学博士。
孙天平——孙立人次子。
孙太平——孙立人次女。
李鸿——新一军38师师长,抗日名将。
潘先生——孙立人的朋友、老部下。
冰心——中国著名女作家。
周良沛——中国著名诗人。
陈县长——即安徽省肥西县长。
黄镇长——即肥西县金牛镇长。
郑县长——即湖南省宁乡县长。
老兵——即国民党新一军老兵。
孙教授——孙立人堂侄子,云南大学教授。
史迪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
田中新一——日军第十八师团师团长,中将。
水上源藏——日军第56师团步兵指挥官,少将。
一、序
敲击健盘的声音响起——哒哒哒……
字幕显示:1955年,因所谓“共谍案”,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台湾被软禁,直至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才被解禁,但行动仍不自由。
二、日|台中|大道
A音乐《外婆的澎湖湾》响起——
B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街道两旁的绿化树迎风而立。
C警报声、叫卖声、说笑声不绝于耳。
D医院特护病房内,护士在给孙立人量体温。
三、日|近郊|孙立人寓所
大门口,聚集着一大群记者。有的拿着照相机,有的拿着本子和笔。
记者甲:(男,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我们想见一下孙将军!
记者乙:(女,戴眼镜,年轻貌美)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两旁的站岗警卫用手挡着,不让进,也不说话。
记者们显出无奈的样子。
四、离孙立人寓所100多米处|幽静的沥青路上
两辆黑色小轿车鸣着喇叭,由远而近,直到在大门前停下。
从头一辆车里走出的是孙立人及夫人张女士、长子孙安平。
(孙将军面容清瘦,满头白发,穿着休闲装;张女士穿着旗袍,留着短发,虽年近花甲却面色红润;孙安平正值盛年,血气方刚,穿一身紫罗蓝西服)
从后一辆车里走出的是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卫和工作人员。
五、孙立人寓所门前
有记者高呼:(惊喜地)孙将军回来了!
很快,记者们把孙立人围在中间。
孙夫人笑着:各位记者朋友,孙将军刚从医院看病回来,需要休息,能不能改天再来采访?
孙安平也对记者们说:我爸爸年事已高,身体又一直不怎么好,请各位多多谅解!(说完拱拱手)
孙立人环视了周围一眼,又把笑脸转向记者们,提高嗓门道:各位久等了,孙某只能说声抱歉,走,到里屋谈。
警卫把大门打开了,记者们跟着孙立人夫妇一窝蜂似地进去了。
六、寓所|会客厅内
孙立人坐在轮椅上,孙安平在背后撑着。
记者们都被将军风范感动了,有的流出了热泪。
记者甲:孙将军,您这位为国家、为民族而奋勇杀敌、做出不朽功勋的二战名将,蒙冤竟然长达30多年之久,对此您有何感想?
孙立人:我个人的遭遇算不了什么,只要我们的国家能兴旺昌盛,我们的民族能自强不息,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就是让我去死,我也心甘情愿。
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乙:孙将军,幸运的是,您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请您老人家谈谈今后的打算,或者说对未来的期望,好吗?
孙立人慢慢从轮椅上站起来,显然有些激动:我已经快90岁的人了,活着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说对未来我还有什么期望的话,只有一个,那就是啊,但愿共产党和国民党一定要重归于好,坐下来好好谈谈,让两岸尽快和平统一,让天下的炎黄子孙从此一家亲。虽然现在两岸还在各自为政,但毕竟血浓于水啊!
掌声更加热烈、持久。
有记者感叹:真是一位爱国将军!
七、寓所|客厅|夜
孙立人与潘先生在皮沙发上坐着。
孙立人:听说你要回大陆探亲?
潘先生:是的,不知孙将军有何托付?
孙立人:真的还有件事需要你帮忙。
潘先生:请讲。
孙立人:我呀,离家已久,对故乡思念甚殷。也不知祖先坟墓尚完好否,亦日夜不能去心也。所以,请你回到大陆后,帮忙看一下我家祖先坟墓是否完好。
潘先生:请孙将军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孙立人:那就有劳潘先生了。
潘先生:那我就告辞了,孙将军,你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呀!
孙立人:谢谢关心!(孙立人目送着潘先生离去的背影)
八、寓所|夜|书房内
沙发上,孙立人夫妇在翻看相册(戴着眼镜)。
孙立人:(指着一张照片)这是我年轻时在美国弗吉尼亚军校的留影。
孙夫人:那时你多么英俊呀,就是瘦了点。
孙立人:我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就马上回了国,立即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硝烟炮火中,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欣慰。
孙夫人:唉,这东洋鬼子太可恶了!
孙立人:往事不堪回首啊!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抗日作战,是在1937年的那场残酷的淞沪大战。
随即孙立人脑海中浮现出以下场景——
九、苏州河南岸|日|雨
面对日军强大攻势,孙立人(青年将领形象)率领税警第四团向炮火连天的战场扑了上去。
孙立人站在战壕里用望远镜眺望敌军阵地。
孙立人仔细研究军事地图,并不时地在上面勾勾画画,标注记号。
孙立人对周围士兵大声喊:弟兄们,日寇占我国土,欺我民族,我们要把这帮强盗赶出中国去,给我冲啊,见一个,杀一个,见一双,杀两个,扬我国威军威,长我民族志气。
一时杀声震天,《义勇军进行曲》响起——
手榴弹、冲锋枪、迫击炮一齐向敌阵营猛攻。
敌阵营乱作一团,损失参重,纷纷掉头逃窜。
税警第四团官兵欢呼胜利。
十、战壕里|日
士兵甲(脸上有伤痕):我们已经坚守阵地17天了。
士兵乙(左手被包扎):唉,这仗不知还要打多久。
十一、日|阴暗的天空
五架日机飞过,不断投下炸弹,地上炸开了花,尘烟滚滚。
不断有中国士兵在阵地上被炸伤、炸死。
一声炮响,半条残腿从空中落下。
孙立人从战壕里猛跳出来,看见不远处有个被敌机炸伤的士兵,便跑过去把他抱起,喊道:兄弟,再坚持一会儿,等援军到了,我们就有救了。
士兵:(痛苦地)团长,我……恐怕……不行了,别……管我了。(话刚说完,那士兵就头一歪,闭上了眼睛)
孙立人大喊:兄弟,兄弟……
十二、战壕里|临时指挥所|雨
话务员:团长,上峰来指示。
孙立人:快拿来。
话务员把话筒递到孙立人手中。
王师长:是孙团长吗?
孙立人:我就是,请问师座有何指示?
王师长:近日苏州河南岸一带日军大量增兵,攻势凶猛,我军已抵挡不住,师部取消原定给你团的增援计划,现命令你团迅速撤离阵地,退守南京。
孙立人:撤退?那怎么行?
王师长:别犹豫了,快执行命令。
孙立人:那好吧。
孙立人放下话筒,转身对身边的几个军官说:上峰命令,撤。
十三、撤退途中|日|雨
税警第四团已经打得筋疲力尽,损失也惨重。
孙立人站在路边,有条不紊地指挥部队撤离阵地。
突然“嗖”的一声,一颗子弹飞来,击中孙立人的腰部。
孙立人腰部鲜血直淌,一阵难忍的疼痛,让他不得不捂住受伤处,又支撑不住,很快瘫倒在地。
警卫员看傻了眼,大叫:团长,团长,你怎么了?
孙立人:妈的,吃了一颗冷子弹。
警卫员:团长,让我背你走,来,团长。
孙立人:不用背,扶着我就行。
警卫员和另一个士兵一边一个扶着孙立人,行走在撤退的路上,渐渐消失在远处的树林里。
十四、孙立人寓所|内|日
音乐《茉莉花》响起——
卧室旁,一个花盆里,一棵紫白两种花色的茉莉花开得正艳。
孙立人仔细地观看着,神情十分专注。
次女孙太平进来,亲昵地问:爸爸,这茉莉花咋对您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孙立人:这你就不懂了,这是我们清华的校色。可以说,读清华的那几年,是我年轻时最快乐的时日。
孙太平:爸爸的怀旧意识也太强了吧。
孙立人:也许吧,可我就是这秉性,这辈子改不掉了。
孙太平:想不到您这位“东方隆美尔”,也怪有生活情调嘛。
孙立人:唉,什么隆美尔不隆美尔,对我来说,早就无所谓了。现在,我只管好好地欣赏欣赏这令人魂牵梦绕的茉莉花,这可是咱中国的名花哟!
十五、寓所|客厅
孙立人正在练字,夫人在旁边看着。
次子孙天平推门而进:爸爸,潘叔叔到了。
孙立人:请他进来吧。
孙天平:好。
十六、寓所|门外
孙天平:潘叔叔,我爸有请,在客厅。
潘先生(70多岁模样):(进来)又打扰孙老了。
十七、寓所|客厅
潘先生刚坐下就问:有些日子不见了,最近孙老身体还好吗?
孙立人:马马虎虎,就是那个样子。
孙夫人端上来一杯茶,放在潘先生面前的茶几上:潘先生稀客,请用茶。
潘先生:谢谢!
孙立人:(眼睛看着潘,手比划着)我托你的那个事,有消息吗?
潘先生:我正是为这事而来。
孙立人:哦?快说给我听听。
潘先生:我刚从大陆探亲回来。我刚到大陆,还没回家,就先去孙老的故乡安徽肥西县金牛镇了,经查实,孙老的令尊大人、母亲大人的墓找到了,保存还算比较完好。
孙立人:(激动地)那太好了,那太好了!
随即,潘先生从怀中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孙立人。照片上显示的是一座高大的坟墓。孙立人仔细地端详着,顿时老泪纵横。
潘先生:另外,还有一件事,孙老听了一定很高兴。
孙立人;快说,快说。
潘先生: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在,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孙立人:啊呀,能够回家探亲,亲眼目睹家乡的变化,我太羡慕你了,潘先生,只要我这身体允许,我也很想回老家看看!
潘先生:我想,孙老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孙立人:(笑笑)但愿吧。
十八、台湾某大学教室内|日
黑板上显示:中国抗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