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吃水的变迁(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青春】吃水的变迁(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394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1发表时间:2017-10-21 07:35:23

【丁香青春】吃水的变迁(散文) 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在七十年代,别说农民吃粮,就是吃水也是个大问题,我们全村二十多户人家,一百三十多口人,仅仅只有两口井,到底井是啥时候打的,反正也没人过问,据说有百十年历史了,人们只管吃水,谁也管不了那么多。后来有人按井的地理位置与住户的远近大体划分了一下,基本上是东半截街道一口,西半截街道一口。目的是为大伙按人口掏钱买井绳,修理更换辘轳,铁链子连环套锁“即一跟铁链上有三个拳头大的铁环环,俗称,闷呼链。”为了修理方便,不缺资金。这井一般大约三十多米深,人工打成,打个井需要二十多天到一月时间,在那个年代,人们凑合过着,肚子也吃不饱,更没有力气给自己打井,所以人多井少,吃水老是个问题。
   那时农业社劳动抓的紧,爸爸妈妈白天干三晌平整土地的活儿,晚上还要加班把牲口圈的粪土拉到地里,所以上小学的我和弟弟妹妹为了减轻爸爸妈好的负担,主动承担起了家里吃水的任务。我向爸妈保证,学习再紧张、下雨、下雪都要保证水瓮水满,在吃水问题上不让二位老人操心。
   一付水担,两个木桶,成了我每天下午放学后绞水的首要任务。放学后,也是生产队收工的时间,井边绞水的人多,往往要排成长队,那时还没有铁桶,全都是木匠做的木桶,每个桶两个铁箍子,一上一下把桶箍得结结实实。水担也是一个长土槐或洋槐棍把皮刮掉,用斧头劈劈,做个扁状,然后打磨光,一头钻一个眼,买两个水担絮絮一串,有时用粗铁丝自己加工一个,这样一个水担就做成功了。
   当时瘦小的我,担上一担水,桶离地面还不到二十公分,摇摇晃晃的,还要走三百多米才能到家,有时要歇一二次,沉重的木桶压得我呲牙嘴歪。我家那个不大的瓮,一般两担水就装满了,就是排队的时间太长。二爸、六婶、三姨、小虎、燕子……桶挨着桶,排一长行队。有时绞水的人少了,我和弟弟担满了瓮,还另担上一桶水放下。六桶水用不到两天,除了吃水以外,还要供全家人洗洗涮涮,并且还喂了两头大肥猪,那时肥猪一喂就是一年,所以天天都得担水。
   绞水对那时的我和弟弟来说,很费劲。弟弟主要是帮我搬辘轳,三十多米深的井,每次我和弟弟绞上一半,就得把辘轳把扛在肩膀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再鼓上一把劲才能绞上井台,再由我担回家。
   寒冷的冬季,冰天雪地,西北风打着呼哨,吹的树枝都在发抖,高压电线也在寒风的吹动下,发出一声声怪叫,井台上结了厚厚一层冰。放学后,我叫上弟弟担上水桶去排队挑水。那天在绞最后一担水时,我和弟弟正往上绞着,突然,脚下一滑,把辘轳顺势扔开了,弟弟被辘轳把打拨到一边,水桶随着辘轳哗哗哗的下了“挂面。”当时我吓得脸色煞白,不知怎么办好,过了好一阵子,我才在惊慌中缓过神来,忙看弟弟,幸好他没啥事,一绞辘轳,井绳松松的,不用说桶是掉到井里了。
   晚上爸爸妈妈拉着架子车刚平整土地回来,我拉着泪腔向爸爸诉说,原想会被爸爸大骂一顿,但没想到爸爸却说:“打着你们俩没有?”我说:“没有。”“只要没伤着人就好,别害怕,明天爸找人捞上来就是了。”妈妈生气了,把爸爸大骂一顿,说他指屁吹灯,懂个烂子咋说(指:岀事故)?最后,说啥也不让我兄弟俩再绞水了。
   第二天,爸爸找人把桶捞上来,但妈妈从此再不许我绞水,只管喂猪。猪用的水比人多,那天我在猪圈看见猪,气不打一处来,用一个拌猪食的棍,在猪圈里滿圈追打着猪:“该死的东西,没有你,我不会绞那么多水,没有你,我桶也不会掉到井里去。”
   每年忙罢,雷阵雨不断,雨水夹裹着树叶、泥土,垃圾都涌向了村头的涝池。方园几百平方米的涝池,有时满满一池泥水,它像耍把戏一样,不几天就澄清了。树叶、垃圾被微风一吹,悄悄的缩到一角,像一条破烂的船只,摇摇晃晃。不几天,被生产队的饲养员打涝上来倒掉,他怕农业社牲口喝了得病。妇女们三三俩俩的在涝池洗着衣服、洗脚、有时洗澡也在涝池。夏天热了,妇女们一个叫一个半夜在涝池边偷偷的洗澡、玩耍。
   半年多后,我也渐渐长大了,也不要弟弟再帮忙了,一个人绞起了水,爸爸常叮咛我多操心。后来木桶换为铁桶,桶也大了,我力气也大了,一口气能担四、五担水不成问题。
   光阴似箭,九零年,那时还没有机器打井,我叫了两个人,在我新的庄基地上,日夜轮换着打了一口井。二十多天后,水打岀来了,我又买了个单相水泵,白哗哗的水从井里上来时,一家人脸上都乐开了花。清清的井水浇灌着砖,和着水泥砂浆,我心里舒服极了,终于告别了几十年人工绞水的历史。
   前几年我又装了太阳能,水泵又将水送上了太阳能,一年四季就能洗上热水澡,洗衣服也是全自动洗衣机,再也不用半夜偷偷摸摸洗澡、再也不用拿上洗衣板、皂角在涝池边洗衣服、洗脸、洗脚了。
   去年村里又给各户装上自来水,现在既有水泵又有自来水,老婆常常说:“现在啥都好多了,吃水你看多方便,这都多亏党的好政策。”
  

共 19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自来水,农村用水全靠人工开凿的水井,而且有些地方村里的水井很少,用肩膀挑水桶担水,要走一条街很远。作者很小就知道为父母分担家务,为家里提供用水。由于年小力单,兄弟合作,还险险受伤,水桶掉到井里,实在不易,但是用水不容易是普遍问题,直到自家有了水井,并且使用水泵提水,继而用上了太阳能,生活用水更有改善。自来水的普及,更为生活提供了便利,用作者的话说“这都多亏党的好政策”。作品平铺直叙,语言朴实无华,毫不做作,以平常生活用水的变化,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出强国富民的好政策。感谢作者老师,推荐共赏 !【丁香编辑:庄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庄稼        2017-10-21 07:42:08
  一篇朴实无华的作品,篇幅短小,但是以小搏大,能够反映农村生活的变化,实为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如果更深入地加以挖掘描写,作品会更加充实动人,个见 。问好作者老师!
2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0-21 07:42:39
  早年农村吃水都要靠春里的水井,因此就得每天挑水,为了让家里的水缸装满水,小孩子担当起这个重担。
闻杰
3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0-21 07:43:19
  一篇朴实厚重的文字,乡土乡情,倍感亲切,问好!
闻杰
4 楼        文友:娇娇        2017-10-21 07:44:47
  有句话很感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写意纯净,故事灵动,温暖,给人美好享受。
娇娇
5 楼        文友:娇娇        2017-10-21 07:45:59
  当时瘦小的我,担上一担水,桶离地面还不到二十公分,摇摇晃晃的,还要走三百多米才能到家,有时要歇一二次,沉重的木桶压得我呲牙嘴歪。我家那个不大的瓮,一般两担水就装满了,就是排队的时间太长。二爸、六婶、三姨、小虎、燕子……桶挨着桶,排一长行队。有时绞水的人少了,我和弟弟担满了瓮,还另担上一桶水放下 。六桶水用不到两天,除了吃水以外,还要供全家人洗洗涮涮,并且还喂了两头大肥猪,那时肥猪一喂就是一年,所以天天都得担水。
   小闰土好勤快,能吃苦,是个好孩子。嘻嘻!
娇娇
6 楼        文友:娇娇        2017-10-21 07:47:32
  寒冷的冬季,冰天雪地,西北风打着呼哨,吹的树枝都在发抖,高压电线也在寒风的吹动下,发出一声声怪叫,井台上结了厚厚一层冰。放学后,我叫上弟弟担上水桶去排队挑水。那天在绞最后一担水时,我和弟弟正往上绞着,突然,脚下一滑,把辘轳顺势扔开了,弟弟被辘轳把打拨到一边,水桶随着辘轳哗哗哗的下了“挂面”。当时我吓的脸色煞白,不知怎么办好,过了好一阵子,我才在惊慌中缓过神来,忙看弟弟,幸好他没啥事,一绞辘轳,井绳松松的,不用说桶是掉到井里了。
   好危险啊,冬天打水最害怕了,我都不敢上井台。
娇娇
7 楼        文友:樱雪        2017-10-21 07:48:14
  文章以农村新旧时代吃水的对比对牵引,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陆续提高,通过描写自己儿时和弟弟一块打水的琐碎事以及父亲对孩子的教诲,反映了对应时代的真情。很棒,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8 楼        文友:娇娇        2017-10-21 07:48:46
  感谢老师分享您童年挑水的故事,受益匪浅,很勤快的小时候。期待更多精彩!敬茶!
   感谢庄稼老师精彩编按,辛苦了!敬茶老师!
娇娇
9 楼        文友:樱雪        2017-10-21 07:50:06
  文章短小精湛,语言精辟,虽然篇幅短小,但画面充分。生活气息十足,欣赏学习,问好老师,期待更多佳作。老师不亏为西府大地之乡土文学代表人物,佩服佩服,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10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10-21 07:50:14
  现在的小朋友应该读读这篇文章,作者勤快能干,不怕吃苦。
天使的左翼
共 25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