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穿过曲幽谷(散文)

精品 穿过曲幽谷(散文)


作者:朝朝 秀才,241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05发表时间:2017-10-26 19:44:00
摘要:散文

穿过曲幽谷(散文)
   昨天到杨那里。他说,明天去绥宁黄桑,是武冈诗联学会第四组的人组织的。一共有三十多个人。他问我你去不去?要去的话。他给我出一百元。
   我说,黄桑去过一次了,记得是在一九九三年的三月间,我和《邵阳日报》的卢学义以及他的老兄一道去了好几个的县,其中绥宁的黄桑就是途中的一个站。
   杨说,二十多年了,变化很大,你还是去吧。我答应了他。
   一九九三年的那一次旅行,时隔二十多年了,至今其情形还历历在目。卢是接受日报的任务去采访的,同时去收一些在日报做广告单位的账务。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一些往邵阳日报投稿的写作爱好者、或者是邵阳日报的通讯员热情接待我们。在绥宁,我们受到绥宁检察院一个干部的热情接待。这人喜欢向日报写稿,跟卢是老熟人了。他在请我们吃饭时,跟我们讲起一个发生的绥宁县的情杀案子。这个案子的故事情节我早已记不清楚了,但其中一个细节让我至今无法忘记。那就是偷情的细节。说的是一个在绥宁农村的人,一个农村女人的老公打工去了。女人跟村里的一个男人混上了。男的和女的在床上的时候,正好碰上女人的老公回家了。当老公向野男人举起了愤怒的锄头,向偷情的男人的头上砸去时,男人还舍不得从女人的身上爬起来跑掉。他正处在兴奋的巅峰,他为了在女人身上发泄快活,命都不要了,正在女人那里拼命做活塞运动,一直到泄尽之后,才想起爬起来下床。没想到,女人老公的锄头已经落了下来,这个野男人的命就这样没了,为了一时的快活而命丧黄泉,死在女人身上。这个案子的情节应该有很多的,但这个检察官只说了最精彩的部分,其他部分没有说出来。也许其他部分即使说出来,也没有这个部分让人记得住的。案子判决时,这个因愤怒杀人的老公并没有判死刑,而是判了有期徒刑。
   我还记得这个在普通老百姓面前高高在上的检察官,而在卢的面前,显得很热情,很殷勤,他还特地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有干笋子,有干蘑菇之类的山货,送给了卢。卢的老兄没有卢长得周正,是一个个头矮小,显得有点猥琐的农村男子。他跟着老兄卢是出来跟车玩的。穿一件老蓝色的国防装。理一个小平头,黝黑的皮肤,透着太阳的气息,一看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土农民。可他的弟弟卢就大不一样了。卢是眼镜,一副透明的深度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透着知识的浓厚味道,让人觉得他有内涵,有风度,文质彬彬的样子,让人肃然起敬。
   那次我们去黄桑坪看了铁树。走进密密的林子里,地上全是软绵绵的腐叶层,脚踩上去只觉得像是踩在棉花一样。鼻子里全是植物的气味,有着芳香和浓郁的湿气,也有腐叶烂茄子般的气息。林子里的空气真新鲜,吸一口进去,感觉像是千百年从没有人呼吸过一样,吸一口五万六千个毛孔都一齐打开了。
   六月十一日早上六点刚过,我就起来了,洗漱好后,立即从砚池塘破败的院子里开门走出来。走到四排路口子上,买两个小馒头,边走边吃,出了老南门洞子,馒头就吃光了。走到杨的住处,一敲门,其妻开门出来说,走了,等得蛮急,说不等了。你赶紧到电信大楼去,在那里上车。
   我赶紧往北头的坡上走去。电信大楼离这里还有一段好长的距离,不知在我赶到那里之前,车子会不会先行开走。我也急得三步并作两步走。可刚从城壕路插入武强路,在口子上的一家饭店门口,有人喊我,扭头一看,透过店门口的窗玻璃,发现是杨,他正坐在里面,与一个男的在吃早餐。我应声走进去。杨问我吃米粉么?我说吃了早餐了。我就坐下来等他吃粉。我打开带来搂键盘,在手机上打字。以上这一段就是在店里打下来的。
   等杨吃完了早餐,我们三人去上车地点上车。其实,车子等候的地方,并不是在电信大楼,而是离电信不远的一个岔路口子上车。上车时,看到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了。一个可能有点糊涂的妇人,不问三七二十一,跟着我们上车。杨说,这是专车,不搭别的客人。妇人说,去哪里?杨说,去黄桑。妇人回道,黄桑不是在绥宁么,去绥宁耍一耍也好嘛。杨一听就火了,说了不搭别的客人,你给我下去!这个妇人,一见人家光火了,就有点害怕地乖乖下车了。我想,这人神经可能有点问题,也有可能很孤单,很想走一走,散散心,与人交流吧。如今的老人确实孤寂的多,需要关心。
   在停车点逗留了十几分钟后,车子终于开动了。
   车到邓元泰停了下来,上来十来个男女。车上请运焰吃早粉的男子说,邓元泰有几个喜欢唱歌的女人来了。她们一来就热闹啦。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人对这些刚上车的女人说话了:怎么你们不唱歌了?今天难道不高兴吗?其中一个披着白色披肩的女人接腔道,要唱么咯呢,又不晓得唱。运焰的朋友说,唱半升米吧。我听过你唱过的。这时候,有人将车前的话筒传了过来。可最先开唱的不是这个披白披肩的女人,而是梅。梅我认识,跟运焰去她的文印店多次。她离婚多年,一个人在老建材城附近开了家文印店,店面蛮大,这屋据说是她的房产,上下五层,人住在楼上,一层很宽敞,还请了一个小妹子打字。她做老板。店里复印机、大型喷绘机一应俱全,还可以联系制版印刷呢。在回城的途中,运焰拿着话筒给梅的文印店做广告,说你们要出书的话,就找梅,她可以给你们的书制版和联系印刷。看来,杨与梅的关系非同一般,有着很深的依存利益关系。杨当着诗联学会的秘书长,一些业务可以照顾梅的。诗联的人要打印什么诗稿时,就按照杨说的梅的文印店地址来找梅老板打印的。我都在梅的店里碰到过一次诗联的人来打印了。
   梅这天穿一条暗底明花的长裙子,头发染成淡黄色,白净的皮肤,不胖不瘦的身材,有着少妇般凹凸有致的体态曲线,女人味还是蛮浓的。实际上她也快要是知天命的人了。
   车上有一个杨称她是妹子的女孩,胖乎乎的,个头也高,看上去,妹子还没有梅这样有韵味呢。
   梅拿到话筒后,先是唱了一首老歌,而后在手机上将自己的诗作寻出来,朗诵了自己的新作。我听了一下,觉得梅的诗写得很一般。不过,女人能写出这样的诗作,也不容易了。杨是很赞赏她的,说梅的诗写得好,有新意。我笑着对杨说,你和梅有感情了吧,开房没有?杨听后,一个劲地摇头,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怎么会跟这些女孩开房呢,老婆就在身边,她要是晓得,我的脑壳会被她揪脱的!在杨眼里,梅这样的女子,还是花朵一样的女孩呢!从这句话中,也可以听出,杨对梅的爱意是如何深重了。可能他对梅呵护有加,在他自己编辑的诗刊里,发表梅的新作,帮梅联系业务,介绍诗联会员来梅的店中打印等,其他意思没有吧。杨曾经对我说,你可以找梅做好友,可我将我的扣扣抄给梅,梅一直没有加我为好友。看来,梅只认杨一个好友,别的插手不进啦。
   梅表演完以后,披白披肩的女子,接过话筒唱起了山歌。一听,是赞美武冈的歌。我听到她的唱词中提到了血浆鸭、米花、红鱼和卤菜。她一唱开后,后排的女人们,也跟着一齐唱了起来。在车子的隆隆轰鸣声中,女人们的歌声可能是话筒不好吧,效果很差,声音沙哑,很难听,耳膜好像在受到严重摧残一样,恨不得她们快点结束歌唱就好。
   披白披肩的女人终于不唱了,她坐在后排竟然和一个同乡的男人,说起了自己的难言之隐,说得了痔疮真难受,尤其是感冒了,痛得坐立不安,那个痛法真是离死不远了。花了一万二千多,看病打针手术吃药,都没有用,要痛了还是照样痛。男人说,特别是吃酒后,特别难受,所以,他都不敢吃酒了。
   车子从城步的茅坪横插过去,没开多远就到了绥宁的关峡镇了。
  
   二
   在离关峡不远的山腰边,我们看到了一大排吊脚楼。杨指着这排古老的木楼说,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就是在这里拍的。我知道,《那山那人那狗》是一个短篇小说,还是八十年代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彭见明的获奖作品。这个电影我没有看过,但他的小说我是读得不读了的。我在八十年代订了《短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以及《长篇小说选刊》等杂志,彭见明的获奖小说《那山那人那狗》被选入《短篇小说选刊》。我至今还保留这本刊物。一九九七年九月,彭见明来邵阳文联讲课时,我拿着这本载有他的成名作《那山那人那狗》的杂志,去讲习班见彭见明。彭翻着杂志上刊登他的小说的那几页,十分感慨地说,这么多年了,你还保存八十年代初的刊物真不容易啊!彭见明个头不高,墩子骨人,微胖微胖,不太爱说话,是一个寡言淡语的人。我这是第二次见到他了。第一次是在一九八五年,他与湖南省作协名作家何立伟、蔡测海、韩少功等人来我们汽制单位进行文学讲座。从这一点来看,可见我们单位在邵阳市的地位有多重要。省里来的作家,被我们单位邀请到厂里来进行文学讲座,单位不重要的话,是不可能请得动这些名人的。彭见明在我们单位讲了一会儿课,说得不多。最来话的是何立伟,这个高瘦个的长沙人,很会啪,话语最多。在座的人向他提问也最多。第三次与彭见明见面,是在二零零四年的五月间。我去长沙省作协,提交我的长篇小说,准备参加省作协会员资格评审。我特地在省作协大院里,通过传达室的老头,问到了彭见明的住址,以及他的座机。老头告诉我,彭没有手机,他不用手机的,有什么事,都是通过他家的座机进行联系。
   彭见明的住处在省作协哪一栋,哪一层楼我都忘记得一干二净,但那天他接待我的情形,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那天是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彭的屋里光线有点暗,他没有开灯,我是坐在客厅里,没有走进他的书房,不知道他在书房里是怎样写作的。省作协的人说,彭不仅不用手机,也不上网,家里还没有上网的电脑,他还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爬格子。在二零零四年,电脑设备非常普遍、能写字的人,大多数已经换笔,换成电脑写字的时代,彭拒绝换笔,仍然用手写进行创作,这种对时代进步进行排斥的人,至今已经不多了吧。不知道彭现在换笔没有,用上手机没有。他因为年龄的关系,自从《那山那人那狗》成名作发表后,还有一部比较出名的中篇,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部中篇我读过,叫《梨木梳子》,讲的是农村两代人的思想变革,主题还是有一定的深度的。后来呢,彭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反响,有评论家发表长篇评论,专门对彭的长篇进行剖析。不过,社会上对彭的这部长篇褒贬不一,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再后来,彭就完全沉寂下来,没有他作品的消息了。彭在成名作发表后,一度是全省作家中佳作联翩问世,获得社会反响很大的作家,在全国文坛都很有名气。但后来就慢慢的不行了。后来年轻者后来居上,像湖南的散文作家彭学明,与彭见明一字之差,因为他的散文获得全国如潮的好评,得到全国作协的重视,将他从湖南调到全国作协当创联部主任去了。直接在全国作协主席铁凝的领导下工作,面对的是全国的文坛局面,经常有机会出国访问。在全国作协这样的文化部门工作,单位有房子分给你,让你安心进行创作的。
   那一次我参加省作协会员的评审,拿了两本长篇,彭说,只要一部就有了。我拿的是《北京售楼小姐的下午茶》和《贼王末路》两部长篇,至今这两本书还留在省作协拿不回来了。
   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说的是八十年代里,乡村两代邮递员交接班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人,父亲领着儿子,带着他的黄狗,在走了几十年的山道上,一路进入一个个小村,给乡亲们带去邮件与包裹,还给乡亲们带去山外城里的消息。浓厚的乡情与父子亲情,相互交融在一起,画面温馨与宁静,抒发的都是美好向上的情愫,这个故事抓着了人性向善的一面,写出了乡村的静美与乡亲们敦厚的人情美,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乡村邮递员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可两代人为什么宁肯自己辛苦点,却不言放弃乡邮工作,就是因为,他们与投递片区的乡亲们打成了一片,水乳交融,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信任,依赖和支撑,相互之间默默交流的那份浓浓的情感,是任何语言也难以表述的。只要一天不见到他们,乡邮员的父亲就浑身不自在。
   《那山那人那狗》电影,当时在国内的反响并不怎么样,可是在国外的反响很大,特别是在日本,这部片子盛演不衰,反复播出,场场爆满。
   没想到,这部片子的拍摄场地,就在绥宁的关峡这排古老的吊脚楼里拍出来的。不知当时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其场面是何等的浩大,演员们的表演是如何卖力,乡亲们因为自己的老屋上了电影,是如何欢喜。拍电影时,边上的旁观者是如何里三层外三层。
   这一次来绥宁,车子不进城了,直接从关峡到进入黄桑,主要是在黄桑的山里看山看林看水。
   这一次来黄桑不是看铁树了。我们准备去看六鹅洞的瀑布。这是我没有看到过的。
  
   三
   车子在六鹅洞的山底下停了下来,一行人鱼贯上山。领队的人说,有六里左右的路程,大家慢慢地上山,一边走一边看风景。

共 1096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穿过曲幽谷》写得可是气势恢宏的。文章分为五个章节,详尽而又生动地介绍了六鹅洞风景、六鹅洞大瀑布和上堡古国的风景风情,着重介绍了六鹅洞大瀑布的风光:密林深处,太平溪上游,有一处十丈高的瀑布,飞流直下,犹如一块从天上垂下的白帘,瀑布出口水柱有四只水桶那么粗,几乎成直角下泻,下部散开两丈来宽,一丝一丝流水注入深潭,潭上方四丈处,有一块尖石突起,阻击水珠飞溅,活像水帘中开出一朵白莲花。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28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26 20:59:52
  这篇游记散文写得非常灵动而有人情味。欣赏了,问候朝朝。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28 11:58:18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