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念】深秋,抗战园地红叶似火(散文)
窗外,秋色在连绵的细雨中渐渐地深了,只是脚步被阻挡着,不能与秋亲密接触。
眼看着日子跳进十月的下旬,天气终于放晴了。恰逢中条山抗战纪念园落成,与文友们即刻约定前去参观,并借此一赏红叶美景。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一轮久违的红日温暖地照耀着大地,中条山抗战园在皋落民兴天盘山地带。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车窗外,黄灿灿的野菊花开得正艳,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点缀着醉人的秋色。峰峦叠翠无尽地绵延,山腰上到处夹杂有一簇娇美的红艳。我们的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渐渐行进,直到大山的深处。
大约行了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一行十几人兴高采烈地跳下车。此刻,横亘在眼前的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山势峭立,红叶遍布,染红了山岭。这就是目的地——中条山抗战纪念园。山前草地上整齐地停放一些曾在电影中见到过的军事武器,庞大的炮车伸着长长的炮筒,似乎即刻将仰天呼啸。而今,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已经远去,而这些武器仿佛都成了一种摆设,却深沉而静默地诉说着那一幕幕血雨腥风的抗战历史。
为体验当年抗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经历,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换上了八路军淡灰色的军装,系好腰带,戴上军帽。军装代表着一种中国军人抗战的威严,此刻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并在纪念碑前拍摄了“喜庆十九大,重走抗战路”,具有纪念意义的合影。
接着,我们沿着陡直的台阶上“抗战园”体验当年将士英勇抗战之路。雨后的“抗战园”,太阳还未来得及烘干湿透了的山地,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行走,背阴处还有一点湿滑,行程很慢,正好我们一边走一边细心地参观。我想中条山地势如此险要,易守难攻,难怪当年我军指战员会英明地做出决断,在此处安营扎寨,设下埋伏,与强大的日寇军队周旋,并诱敌深入进入埋伏圈的“口袋”里,再将他们一举彻底歼灭。
山头红旗迎风飘扬,每走一小段,便有专门介绍某次战役的解说牌立在小路的转弯处,这是“抗战园”特有的景致,使我们一步步走近70多年前的抗战之路。抗战年代条件艰苦,半山腰的战地医院,临时指挥部都是随意搭建的帐篷。抗战将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
山上红叶似火,脚步一步步抬高,视野渐渐开阔了,连绵起伏的山岭在眼前徐徐展开。苍松翠柏间夹杂着团团红艳,相互映衬,煞是好看,白云在山头悠闲地踱步,鸟儿在枝头啾啾吟唱。
终于上升到“抗战园”的最高峰,俯视群山,山路如长蛇蜿蜒在山岭间。山峰顶上有“消息树”、“瞭望台”,沿着木制梯子上到“瞭望台”顶上,可以清清楚楚地望到方圆几公里外的群山。当年战争时初期,卫立煌将军就将中国军的总指部设在了中条山东边的辛庄,发动了著名的“西阳河战役”,诱敌深入包围了一万多日军,并将其歼灭。而在那蜿蜒起伏浓密的山林里,我八路军依据有利地势,就埋伏在那里打了一次次胜仗。
1941年春“中条山战役”后,我八路军在中条山上迅速建立起20多支抗日武装,把抗战的烽火熊熊地燃烧在中条山上。使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终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中条山,赶出了中国。
重走抗战路,脚踏这一方血染的大地,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脚下的正是当年看着将士们喋血中条的沙场,许多英烈在此长眠。他们浴血奋战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隆隆的枪炮声仿佛就在耳畔回响……
太阳正好,山顶红叶灿如云霞,我们郑重在此合影。一步步走下山岗,一步步回头,红叶如火,映红了山岭,八路军战士的塑像隐约火红的山林中。
回首仰望,默默向英烈致敬,群山肃立,万山回响!
感谢赐稿柳岸!祝在柳岸笔健文丰,创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