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精神血缘(人物纪实)

编辑推荐 【冰心】精神血缘(人物纪实) ——记县官作家杨治国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35.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55发表时间:2017-11-02 16:53:25
摘要: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高高山顶立,另一种是深深海底行。治国属于后者。他是那种不求风光风采,只求默默潜心修行,是一个不断往内心深处、精神深处行走的求道者。治国经历过漫长的贫困生活,贫困没有使他变得贪婪,自私,欲望膨胀。虽然身居要职,却是这般的清心寡欲,洁身自好。恪守节操。通过他的人生经历,透视他的文化心理,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他秉承了先祖正宗的文化精髓,建立了严谨的心灵秩序,形成了独特的人格力量!笔者谓之为----精神血缘。

【冰心】精神血缘(人物纪实)
   “夫子论人性,至真至纯至诚至实,乃人之真性情,添一物即招损讨污,迷乱心性,失其根本。人性即天性,有诚公而无虚私。”
   这是《小人物点评孟子》的作者杨治国先生点评中的一席话。杨治国先生,是和顺县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晋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可谓文章政事一起鸣。
   最近《小人物点评孟子》在各种媒体广为传播,网上读者纷纷点评,出版社决定再版,成为时下热读热播的好作品。很多读者认为,如果说于丹讲《论语》讲得是如何规范人的行为,那么杨治国先生点评《孟子》是确立内心的信念,启示人们建立心灵的秩序,整合民族道德。以“仁”为核心,更有利于达到“和谐”的效果。
   笔者以为:如果说“行为”是一种手段,“心灵”却是内核。行为需要精明,心灵需要精致。而精明是脑系的功效,精致却是心灵的质量。美好健康的心灵如同宇宙间的太阳,力扫阴暗,使世界更加光明!这便是杨治国先生点评孟子对时下的启示。更令笔者难解的是,历来解读圣人的经典均由大学者,大儒学专家来完成,而杨治国自称自己为小人物却斗胆解读“孟子”不能不说是一件罕事。而且他的点评时有惊人之语,渗透了生命与灵魂的体悟!是现世中的一面镜子。据知“点评孟子一书”是在他2002年身患重病(误诊为癌症),在他腹痛之中,坐不能支,卧不能眠的情况下,捧读孟子,时有感悟,就在治疗的前后历时三个月,完成了50万字的解读与点评写作。他的忘我精神让妻子痛心和掉泪,让医生感动和焦虑。但他仿佛与时间赛跑。他在“点孟”后记中说:“……我虽病沉身重,却始终心淡淡、意悬悬,终日与圣贤对话,为百姓建言。每逢读有所悟,心有所得之时,总禁不住发古情幽思,那远在两千多年、魂归邹城西南的亚圣影像,或如岩岩泰山令我肃然仰止,或如慈祥老人招我折枝相搀……”是的,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妻子说,谁在生死关头如你一样,也不知你这是为了什么。他说他在抢救道德,这比苟喘一条性命有意义。抢救道德何等的重要,甚至比命都值钱,妻子妥协了。而此情此景令笔者深思,杨治国按说也是“文革”时成长起来的,大批孔孟之道,即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口号,孔孟在现代人心里几乎是属于腐朽没落,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垒块。而杨治国先生在生死关头,力挽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却是道德。道德是全民的,生命是自己的,这种面对生死无忧的态度,不能不使笔者意外。
   带着好奇心理我走访了杨治国。笔者惊奇地发现,杨治国不仅仅是个作家、县官,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他没有作家的姿态,也无县官的派头,不作态,不虚假,是一个纯净本真的自然人。与他交淡,会让人觉得句句都是真知灼见,字字都是发自内心的体悟。他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气质儒雅。脸上总挂着温和的微笑,谈吐稳中有序,待人接物谦而不卑,还善幽默。对儒、释、道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无论哪一门宗教与学派最高意志都是善与爱的本质。他为什么要去点评孟子,因为孟子的思想是民本位,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建立道德秩序,尤其是在仁政、人本、民本、民主思想、德治等诸多方面,穿越两千多年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他认为,孟子是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伟大思想家。所以他推崇孟子,诚心备至。不顾自己点评孟子中千古第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怕担当不知天高地厚之责难,尽心竭力,潜心点评,正在于弘德济世,达仁治世,勤民益世之追求。他说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平民,以平民的身份体悟孟子更感亲切。
   听了治国的叙述,笔者肃然起敬!探访了他的“文心”再看他的生活环境又是别具一格的景观。
   他的居所是个典型的农家小院,简朴而整洁,有一池自观自赏的旱荷莲,是他茶余饭后悉心侍奉的园地,他给小院取名“荷香园”。荷花的品格,出污泥而不染,看得出主人心灵的追求和向往。房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瓦房,面积不大,除简单的家用外,只书房就占有二分之一的空间,触顶的四壁书橱,给人净洁儒雅之气。使人站在其中顿觉妙小了许多。再粗糙的人也会在这种气氛中精致起来,甚至说话都不便粗声大气。他给自己的房间取名“荷香斋”给书房取名“荷香书屋”,清静淡泊,自娱自乐。这又是何等优雅的情调。这种简朴的,用现在的经济眼光看甚至可谓之清贫的生活环境笔者很是意外。大有身在闹市,心却自静。身在红尘,心在世外。身着官位,却一身书香,大有返朴归真之感。面对这样的情景,笔者深思:如此雅致的生话态度是怎样修炼出来的呢?莫非他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话?不住高楼大厦却对农家小院独有一种癖好?
   却并非如此。治国的爱妻说,他们家真正“脱贫”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五个弟妹的费用,嫁娶均由他们逐个负责,现在两个孩子上学,入付余额有限,当然比起过去不知强了多少倍。
   笔者这才了解到,治国是个农家子弟,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祖上代代耕读传家、仁术济世。祖传大量的圣贤珍品藏书,不仅有石印本、木刻本,还有手抄本。从上小学开始父亲催逼他在暗中苦读圣贤珍品。严格按照圣贤的作为教诲他。虽家境贫寒,精神却始终富有。父亲是工人,不幸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弟兄姐妹六个,他为长子,严格的传统家教,使他对“孝道”与“责任”理解之深。他说万事孝为先,孝即是爱,一个人建立爱心,首先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或者爱一个具体人开始,否则,所谓的“大爱”就形同虚设。
   他是父母的孝子,也是弟妹们的“尊长”。22岁时他必须肩负起“父亲”的重任,呵护一家老小。在父亲去世的同时,他与爱妻魏瑞卿结婚,家境一贫如洗。那时候他还是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卡木头的零时工。因父去世,政策上可以让子女接班。按律应是长子为先。这个命运的转机,对治国未必不是一个诱惑。然而治国为能使二弟有个稳定的工作,做为“尊长”他要付出必需付出的代价。因此他欣然让位于二弟。
   治国在卡木头时是个挣着30元工薪的零时工,但位卑心不卑,在业余时间仍苦读圣贤,并不断发表小说诗文,写着一手好文章,1986年省林业厅主办的《绿色天地》杂志社看准他,调他去当编辑,这又是一个命运的大转机。可是因县委挽留,加上母亲有病,弟妹尚小。在孝道与个人前途的抉择中,治国选择“孝道与责任”。他的妻子贤淑而明达,夫唱妇随,对治国的孝道与责任尊崇备至。当时他和妻子共挣60多元钱,养活全家八口人,为吃饱肚子,业余时间去盘道凹开荒种田。过年治国给村里人写对联算是一种报答。他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把弟妹拉扯成人,现已各自成家立业。
   1986年调县委政研室写材料,从1991年起,先后担任过松烟镇副镇长、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喂马乡、城关镇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兼县委办主任,一直到现职。从基层一步一步成就了今天的杨治国。治国在书房里是个文弱书生,在工作中还是拚命三郎型的人物,早在松烟镇当副镇长时,为修清河桥,三九天他穿上皮水裤带头跳下冰冷的瓦窑潭里去立标杆、打标桩,结果落下了膝关节炎。贤良的妻子从没有拉过他的后腿,这一次有了怨言,说我不求你高官厚禄,只求你能保一个好身体。治国说:“我也想保个好身体,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不打桩,工程不能顺利进展。我不带头下去让谁下。拿着国家的俸禄,吃着百姓的小米,不舍身不行,不实干服不住人。咱良心也下不去。咱是吃苦长大的人,不凭实干凭什么,这点苦又能把我怎样。”一席话又让妻子无言以对。
   治国在圣贤的熏陶下,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在和顺县,有关杨治国从政的“仁心”,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有口皆碑。据一个政府干部说,在一个上午,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在政府楼道里,一副无助状态。熙来攘往的人均无在意此情此景,恰好杨治国途经遇上引起关注,问明原由即刻令办公室处理,说这样的老人站在外面无人问津,假如是自己的父亲你怎么想?这样的老人你不关心他们,他们不骂你娘,难道你骂他娘?叙述者对杨治国诸如此类的事有诸多感慨。这虽小事一桩,对一个政府官员并不算什么,但一个人的“政心”与品行乃是由种种细节建筑起来的。正如他在点评孟子中曰:“为民请命,大仁大义。仁义礼智信,为民乃真仁,爱民乃真义,敬民乃真礼,助民乃真智,顺民乃真信。”
   治国从政坚持“仁”,为人却坚持“信”。据一文友说,有一年节假期间,他电话告知,说前去探访治国,治国欣然同意。但事后他才知道治国当时已买好飞机票与全家人到南方姐姐家过节,接到他的电话,便即刻退掉飞机票等候在家,只让妻子一人前去。经济上的损失自不必赘言。但这种待人的至真至诚,忠信厚道,却令人啧舌。他与友人两县相隔车距不过半小时,随时可见,但到南方却需要时间与空间的各种安排。此事放在谁身上都可能是另一种选择。但治国却是这样待人接物。
   在时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虚情假意,每一天过着假面应付的日子,心术与心机成了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朋友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其内蕴多是相亙利用,取得实效。可在治国这里没有等级之分,更无厚此薄彼之说。“仁义礼智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笔者一直以为,任何一个领域人是主体,任何一种表现形式皆由人心所决定。文化是什么呢?我以为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行为习惯。那么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即是对社会发展有利,对完善人性有益就是先进文化。人文精神即是体现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治国以圣贤作典范,正身正心。“温良恭俭让”无不在他身上具体体现。他的座右铭是:“修心性,尚其志,忧民事。”他自幼饱读圣贤典藏,在人人批判孔孟之时,他曾扪心自问:“我怎么总觉得孔子的话就不错呢?”(点评孟子“自序”之言)可鉴在集体无意识的时代,治国已有了个体的思考。高中毕业后,又重新钻进祖上留下的藏书,一钻就是二十年,再也难以自拔。常常是忙完公务,秉书夜读到鸡鸣。这成了他重新了解儒家,了解孔孟的开端。他身上流淌着儒家的殷殷血液,并成了他做人处事的一盏明灯,一种思想依托与精神支柱。正如他在点评孟子中所言:“以温润含蓄气象论圣贤,乃高深见地,英气,浑厚亦评品大贤之道。若及于常人,便难于求索。人之修养,自有无数层次,一个层次,一种修为,一种气象,独君子宜多揣摩自省而后慎行,方可有升华。和顺积中,温润自见。人具玉德,品别至高。”即是。
   如果说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高高山顶立,另一种是深深海底行。治国属于后者。他是那种不求风光风采,只求默默潜心修行,是一个不断往内心深处、精神深处行走的求道者。治国经历过漫长的贫困生活,贫困没有使他变得贪婪,自私,欲望膨胀。虽然身居要职,却是这般的清心寡欲,洁身自好。恪守节操。通过他的人生经历,透视他的文化心理,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他秉承了先祖正宗的文化精髓,建立了严谨的心灵秩序,形成了独特的人格力量!笔者谓之为——精神血缘。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丧失掉了本土文化的依托,精神即会坍塌,心灵即会无助,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至文化大革命挖根断苗,已使我辈之后对传统经典了解甚少,甚至对儒学的误解与歪曲很多。致使如今多元并存的文化状态下,海洋文化的大面积侵蚀,很多人的心灵处于无绪状态。笔者以为:这是由于我们的心灵淡漠了本土文化的根脉,面对多元文化的繁杂,心灵产生了迷失与空洞。文化就好比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海洋文化与黄河文化”就好比是O性血与B性的交混,彻底换血不可能。输进外血,须得保留自身的优良血种,接受他者的优秀血源,民体与国体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丢弃并淡漠本土文化是民族的悲哀,是当代人的一次大失血!一个民族共同维护道德底线,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会有序发展,并有能力鉴别古今中外的糟粕与精华,从而兼容并存。达到相互渗透与补充,使人类人性取得共通与完善之效。
   因而,在民族文化的安全遭受到了严重损伤之时。杨治国先生把《小人物点评孟子》推到读者面前,并把自己的行为规范与生命体验糅于一体,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拯救,对民族道德的一种整合,是对现代人的一次有效输血,对本土文化的再认识。笔者钦佩之下,写出此文,以作感想!
  

共 47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西作家杨治国编著的《小人物点评〈孟子〉》,引起网上读者热议热评,并成为时下热读热播的好作品。很多读者认为,如果说于丹讲《论语》讲得是如何规范人的行为,那么杨治国先生点评《孟子》是确立内心的信念。杨治国担任过县一级领导,却自称自己为小人物,斗胆解读“孟子”不能不说是一件罕事。带着这种好奇心理,作者走访了杨治国,从雅居环境到世家传统,从生活态度到从政态度,逐一探究,其简朴、低调、为民的小人物形象,已经自然形成,并为著作的形成打造了厚实的思想基础。缘何想点评孟子?源于孟子的民本位思想,而杨先生不仅只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从政者和具有从政经历的文人,是站在政者和民者的双重维度思考仁政思想与实践……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丧失掉了本土文化的依托,精神即会坍塌,心灵即会无助。”文章最后道出了推荐《小人物点评孟子》主要意图,弘扬本土的、民族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何等的重要!小人物,同样可以有大手笔、大作为!文章从精神层面和灵魂深处介绍导读,如同分享哲理美味大餐,精彩不断,启人心智,非常精彩!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墨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17-11-02 17:19:01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冰心,祝创作愉快!
墨林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02 19:59:55
  点评得很有深度。辛苦了。编安!
2 楼        文友:渔哥        2017-11-02 18:03:36
  夫子论人性,至真至纯至诚至实,乃人之真性情,添一物即招损讨污,迷乱心性,失其根本。人性即天性,有诚公而无虚私。感谢作者分享至理名言,受教了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02 20:01:08
  我在阅读这段话也如电如露。握手!
3 楼        文友:渔哥        2017-11-02 18:04:56
  如果说“行为”是一种手段,“心灵”却是内核。行为需要精明,心灵需要精致。而精明是脑系的功效,精致却是心灵的质量。至理,论点好极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02 20:03:34
  谢谢交流鼓励!秋安!
4 楼        文友:渔哥        2017-11-02 18:06:03
  他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气质儒雅。脸上总挂着温和的微笑,谈吐稳中有序,待人接物谦而不卑,还善幽默。对儒、释、道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样的人,方是我辈学习之楷模!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02 20:04:51
  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型干部。
5 楼        文友:渔哥        2017-11-02 18:08:22
  通篇文章,确是哲理好文,受益匪浅,感谢作者。欣赏了
6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11-02 18:56:49
  一篇《小人物点评孟子》,在各种媒体广为传播,网上读者纷纷点评,使网络作家杨治国先生一炮走红,他的此篇作品,以“仁”为核心,更有利于达到“和谐”的效果。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7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11-02 18:59:40
  老师推荐了《小人物点评孟子》,主要是弘扬民族精神,正如老师所言:通过他的人生经历,透视他的文化心理,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他秉承了先祖正宗的文化精髓,建立了严谨的心灵秩序,形成了独特的人格力量!笔者谓之为----精神血缘。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7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02 20:08:27
  感谢文友如此热情,真诚的点评。定当继续努力!
8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11-02 19:00:44
  感谢老师赐稿冰心草堂,感谢分享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问候老师晚上好,遥祝秋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9 楼        文友:迁徙云        2017-11-02 19:58:31
  一篇很平凡的,但是也很让人感动的文章。行里字里,都是深情。拜读好文章,感谢赐稿冰心,祝老师秋祺!
回复9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02 20:12:22
  我们应该研究光明的人性,这是我的心愿,感谢来访。握手。
10 楼        文友:迁徙云        2017-11-02 20:02:28
  内心充满了对于文化思想的呼唤。对于做人的各种诱导,各种启发式的句子的哲理,使人深思,受益无穷。感谢老师良好的精神面貌,最深深的敬意!
回复10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02 20:13:22
  一定不负重望,继续努力。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