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有一种遇见(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有一种遇见(随笔) ——读祝勇《在故宫遇见苏东坡》


作者:伊蘭 秀才,15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04发表时间:2017-11-02 18:39:16

三天内,集中起时间读祝勇的《在故宫遇见苏东坡》。作者通过故宫里的藏品来解读苏东坡。东坡在读者面前,首先是书画家,其次才是诗人。当然也不会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这些藏品,有苏东坡的,也有其他时代的其他作者的,都与东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藏品,作者深入地解读东坡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内核。
   祝勇说,他是带着敬意来写这本书。而我,是带着敬意来读这本书的。对东坡的敬意,和对作者祝勇的敬意。祝勇沿着东坡的足迹跋涉,虽然历经千年,时时能感受到他脉搏的律动,作者满怀的敬意流淌成文字,成为精神食粮,献给那些喜爱东坡的读者。
   读祝勇这一本,可说是重读。作者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文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依据林先生的那本,而我也读过近两遍的传记,有些内容在眼前时,又都在脑海里。这一遍是重温和加深的过程。
   可又不仅仅是重读。东坡的经历轶闻,经了祝勇的妙笔,笔笔皆花。他强大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在我阅读过的散文作家里,最令我钦佩仰止。更为重要的是,他身为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分析作品、透视作者更深刻,更透彻。在作品里对书画作品的分析,实现古今中外联结,使这部书更具艺术价值。阅读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获得了文学和艺术的双重收获,还有比这更大的收获,是对苏东坡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加深。
   边读着,边感叹着。
   每一幅书画作品都刻印着苏东坡的心路历程。《寒食贴》为人们所熟知,几年前也一次次听过蒋勋老师对于这幅作品的解读。祝勇说,这首词在东坡众多的诗词里不显山露水,在他的书法作品里不可小觑。黄州,是东坡命运的分水岭,使东坡成功突围。在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夜雨,宿醉,小屋如孤舟,窗外海棠花落于污泥之上,寒食思亲,归途远而无期,情景之所至让东坡提笔写下这篇不朽的行书作品。读诗,会读到他的低迷阴郁;看他的书法作品,会感觉到他的沉郁顿挫,有一种百折不回的精气神。祝勇写到“卧闻海棠花,泥污燕雪中”时,“花”与“泥”二字,一气呵成,有一种生命的流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走向宽阔与平静。《寒食贴》使东坡的个性和精神挥洒到了极致。
   在黄州,苏轼完成了书法艺术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人们熟知的前后《赤壁赋》,都是写于《寒食贴》之后,那时,他的内心已经趋于平稳,从他稳重的字体中可探知一二。字如其人,平实旷达与淡定悠然皆在其中。
   书中佳词丽句华章比比皆是,有如优美动听的乐曲,宛转悠扬。祝勇丰富的词汇,总会把人带入一片清新的芳草地。旧词经了他的笔,华丽变身,有了新鲜的面孔,给人耳目全新之感。“风月流丽”“一窗梅影”“白芷秋兰”“雨晴云梦”……诸如此类,磁石般吸引着我的阅读,边读边在本上摘抄下来,牢记词句引发的画意诗情。
   更喜欢他对东坡居士精神高度凝练的精华之句。“苏轼与陶渊明,像两片隔了无数个季节的叶子,隔着几百年的风雨却脉络相通,纹路相合”“生命就像树枝上一枚已熟软的杏子,剥开果皮,果肉流动的潮流鲜活芳香,散发着阳光的热度”“苏轼与黄州,是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大片土地的相遇,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读来赞不绝口,只有真正懂得东坡的人,才会语出如此惊人之句。祝勇对东坡,有一种深深的认同和默契。跨越时空,达成了一种神交,而且很深很深。
   祝勇的文字总有一种代入感,让那些已渐淡出又似曾相识的细节重返心头,随着人物的际遇感同身受。对友人,对弟兄,对妻妾,总是情深至极。因为爱,所以爱。那一首首吟诵的诗词无不是深情真情所寄。《蝶恋花》作于东坡在惠州的第二秋,彼时他与侍妾朝云家中闲坐,感于窗外瑟瑟萧秋,烦忧在心,把酒吟诗而出。每每朝云抚琴而唱,最不能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她从词句中感到人生无常无奈,有一种生离死别之伤。唱及此句,便泪潸潸然。后一年,朝云染疫而去,自此苏轼终身不再听《蝶恋花》。读到类似的情节,总会为之感泣。苏轼的一生,情感和政途总是波折,但他总是幸运幸福的,总有爱他的女子心甘情愿地陪伴,想来还是他的人格闪闪发光。
   在本书的结语一章,祝勇引用了木心先生的一句话来评价苏东坡:他是仅次于上帝的人。这部书是苏东坡的精神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身为一介文人,也有着治国平天下的大抱负。他屡遭不顺,总能为自己抚平伤痛,实现自我疗救。在几近于没路中隐忍,为自己点亮一盏渔火,营造出属于自己的快意人生。人生不如意事总有八九,在阅读苏东坡时,总会适时地与自己相遇,也会重塑一个自己,水穷云起,一片秋水长天。
   知道祝勇这个作家,只是在今年。在《散文》海外版上曾读过他写的《纸上李白》,洋洋洒洒、一泻千里的气势真真是应准了李白的个性。更妙的还是祝勇老师的为文丰采,只那一篇,他的文化意味就已经蔚为壮观。后来在淘宝网搜书,才知道他早已经卓著甚丰,从书名便知都是文化散文,洋洋大观不读也知。七八月份时,有记录片《苏东坡》问世,得知祝勇是总撰稿,便迫不及待地把六集一气看完。精美的画面,精彩的拍摄,还原了北宋时苏东坡生活场景,解说词更是迷人,满是诗情、才情,契合了东坡的文人气质,那也正是祝勇为文格调。得知他将要出新书《在故宫遇见苏东坡》,从预售时买下到书香拂面而来,等得并不焦灼,如同等待一位挚友和故友,气定神闲最适宜。
   一直喜爱文化散文,余秋雨的散文应该是我早期的阅读,我读遍了他的每一本书,带着饥渴切切地读,膜拜近乎痴狂。他满足了我双重需要,无知,无文采。那时候,为他写了好几篇读书随笔,都是兴之所至,情之所极。后来,这些书成了我阅读的根基,站在这些书上,我看得更多一点点,更宽一点点。
   再读文化散文,我已不是那时的我,读的也不是余秋雨老师的书了。如果非要把祝勇和余老师分个伯仲的话,我更倾向于祝勇。他身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身份写出的作品更专业更具体。对于祝勇老师,我似乎没有发言权,我只读过他的这一本,也只是泛泛而读。其他的书已在我的阅读书目之列。

共 2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苏东坡被称作诗神,是因为他的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独树一帜。作者的这篇随笔,遇见的不只是苏翁,还有解读过苏翁的作家祝勇。作者说:“祝勇对东坡,有一种深深的认同和默契。跨越时空,达成了一种神交,而且很深很深。”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家祝勇对苏东坡的研究之深。作者说读过两遍《苏东坡传》,只有在读祝勇笔下的东坡时,才更广地为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获得了文学和艺术的双重收获,且还列举了祝勇对东坡的几首作品的解读来做说明,更能体现祝勇的笔力与文学、文化上的认知与修养。虽然作者说只读过祝勇的一本书,有时候,与一本书的遇见,犹如遇见久别的故人,一读倾心,再读,可能就是神交。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7-11-02 18:43:13
  问好老师,在你的作品里遇见解读东破的祝勇老师,就遇见了与以往不一样的东坡先生,好幸运!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加佳作分享流年,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伊蘭        2017-11-03 09:06:56
  感谢您的品读和编辑,祝好。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11-04 11:07:27
  与一本书的遇见,犹如遇见久别的故人,一读倾心,再读,可能就是神交。祝勇的《在故宫遇见苏东坡》,是一本带着敬意成就的书,献给东坡,也献给那些喜爱东坡的读者。谢谢伊蘭,再一次将他们带到雁子面前,产生了一种多时空的重逢,与苏东坡,与祝勇,与作者,与编者。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11-04 11:09:46
  作者说:“祝勇对东坡,有一种深深的认同和默契。跨越时空,达成了一种神交,而且很深很深。”
   有暇,一定步伊蘭之后,认真拜读祝勇的文化散文和纪录片。
   加油,期待你的新随笔。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4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11-04 11:16:02
  读伊蘭的随笔,不单更深地走进了东坡其人其诗画,也粗味了祝勇的笔力、文学、文化上的认知与修养。读书开阔视野,映照人性,其乐无穷。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4 楼        文友:伊蘭        2017-11-04 19:12:49
  感谢雁子,这一拨拨的留评如同散着馨香的拥抱,让我心生暖意。祝好,有机会多交流。
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11-05 11:42:33
  在文字里, 伊蘭与苏东坡对话,与作者对话,心灵通往有灯的地方。
   空间时间的交流,也是一次哲学的探及。
   欣赏这样的娓娓道来。
回复5 楼        文友:伊蘭        2017-11-06 20:49:07
  谢谢山地老师的鼓励,祝好。
回复5 楼        文友:伊蘭        2017-11-06 20:53:39
  谢谢山地老师的鼓励,祝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