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使的骄傲(散文)

编辑推荐 天使的骄傲(散文)


作者:胡昌艳 布衣,26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0发表时间:2017-11-03 16:58:42

天使的骄傲(散文) 2017年对于寒冬梅而言,是非比寻常的一年。不仅亲历了医院三甲复评的“炙烤”,也亲历了急诊住院大楼的搬迁。
   放眼望去,“人民医院”四个大字在楼顶上光彩夺目。气势恢宏的两栋住院、门(急)诊病房楼,骄傲的身躯,直挺地耸立在蔚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点缀,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寒冬梅作为老员工,亲眼目睹了医院三十多年的变迁。搬进新大楼,她情不自禁地在科室官方微博即兴发表诗词《沁园春·感一医变迁》,这首词很快在医院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医院报刊上传开了。
   沉寂了三十五年的寒冬梅完全没有想到,退休前会在医院“走红”。无论在电梯上,还是在食堂吃饭,都会听到有人叫她;才女!诗人!
   不仅如此,寒冬梅作为科室官方微博小编,经常在官方微博发表弘扬医院主旋律及正能量的诗歌;如:《赞一医最美天使》《一起参观皮肤科》《三甲复评有感》《继续唱响医院的主旋律》《中德友谊之花在金秋绽放》。
   寒冬梅也因此多次得到医院领导及宣传科的一致好评,因为他们惊喜的发现,在医院护士队伍里居然隐藏着一位“诗人”。
  
   一
   人生,是一部关于旅行的电影,经历的事情越多,这部电影的内容越丰富。​​​​
   寒冬梅在市一医院出生,她万万没想到二十三年后会成为一医人,一医院成为她真正的娘家。
   其实,寒冬梅从小就与医院有着不解之缘,经常因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隔三差五要到医院打肌肉针,至今难忘注射青霉素针剂后,屁股痛的站不起来,小小的她将眼泪强忍在了心里。寒冬梅的妈妈经常夸奖说:“我的冬梅不愧是军人的女儿,又坚强、又勇敢!”
   大约10岁以后,寒冬梅不用妈妈陪伴,独自一人到医院打针。那个时候,冬梅的家住在桃花岭军分区,离市一医院很近,下坡两步路就到了,医院那些乳黄色墙壁的砖房,隐隐约约留在了她的脑海里。
  
   二
   八十年代,医院开始新建病房楼,第一栋是内科老干部病房楼,这栋楼虽然只有四层,在当时显得格外洋气。楼前圆形的水池,荷花婀娜,假山泉涌,碧绿的池水中几十条小红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楼的左侧是花园,园中有花卉、亭子和弯曲的长廊。因为这里是医院最美的地方,寒冬梅和家人、老同学一起在这里拍照留念。十多年后,这栋楼房消失的无影。2009年,一栋二十六层住院部大楼高高地屹立在这里,它,就是现在的一号楼。
   第二栋是90年代初建成的外科楼,即现在的二号楼。这栋楼的装修布局引用了部分宾馆的模式,每一间病房都有卫生间和衣橱。尤其是六楼的手术室,可多台手术同时进行,手术室不光地方宽敞,装备也全新升级,医院因此上了好几级台阶。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三十余年就这样在春夏秋冬里轮回,就这样在指缝间悄然流逝。寒冬梅戴着老花镜,凝视着一张张老照片,恍若隔世,那些老照片,老房子,记录着寒冬梅这代老护士的青春,承载着她们的梦想,留下了她们的点点滴滴……
  
   三
   1985年的初冬,寒冬梅“空降”到了市一医院。
   何为空降?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中专生、技校生均包分配。所以,1982年,寒冬梅从卫校毕业以后,直接分配到宜化集团医务室工作。宜化位于猇亭云池,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新兴产业”,主要生产尿素及化肥。自从有了化肥,农民种粮食、种蔬菜不再使用人工肥料,改用化肥。寒冬梅分到宜化医务室工作的时候,宜化才刚刚建成投产。
   那年的八月,天气热得像被扣在了蒸笼里,寒冬梅的父亲让单位的司机开着吉普车,连人带行李一起送到了宜化。
   报到的第一天,宜化总务科给新来的四位医护人员,分配了两间约14平米的寝室,他们正好两男两女,冬梅和一位女医生住进了14平米的房间,两人住,显得十分宽敞,比她们之前想象的要好很多倍。毕竟,宜化集团是当年也是现在宜昌最好的企业之一。
   过了三天,厂长张永政召集他们四人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张厂长开门见山地说道:“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宜化医务室工作,我对你们提出的要求就十个字;要做‘永久牌’,不做‘飞鸽牌’。”
   “永久牌”和“飞鸽牌”,是当年的品牌自行车,张厂长用这一形象的比喻,希望这四位大中专毕业生安心地留在这里工作。
   八十年代初,企业里的大学生极少,中专生在企业工作十分吃香。寒冬梅作为护士来到在这里工作,还享受“中层干部”待遇,并参加“中层干部”会议,这让19岁的寒冬梅受宠若惊。也正因为经常开“中层干部”会议,她结识了厂长秘书陈震,陈震最后成为寒冬梅的男朋友及丈夫,这是后话。
   宜化集团的规模比较大,不仅有医务室,还有学校、幼儿园、商店、篮球场、大礼堂、车队。全新的厂房,全新的单身宿舍,全新的家属宿舍,能分配到这里工作,是许多刚刚从农村回城的下乡知青的梦想。所以,宜化早年的职工,大部分是县市级干部的子女,他们都是回城知青,没有关系很难招进来。
   不过,张厂长意想不到的是,同时分来的四名年轻医护人员仅仅在宜化工作三年,想方设法成为了“飞鸽牌”。一名女医生调到荆门市一医院;一名男医生调到市中心医院;另一名男医生调到中南橡胶厂医院。
   寒冬梅是最后一个离开宜化的护士,她的年龄最小,寒冬梅的父母最为担心的是,女儿在宜化医务室继续工作下去,不仅“虚度了光阴”,还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丢的干干净净。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在正规医院才能学到临床知识,才能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不得不说,他们有远见卓识!
   1985年10月,通过医院一位资深的主任引荐,寒冬梅从宜化医务室顺利调入市一医院。
  
   四
   就这样,寒冬梅“空降”至市一医院急诊科,这是她在一医院护士生涯的第一站。
   上班的第一天,护理部胡主任带着寒冬梅在医院几乎所有部门转了一圈,最后才到急诊科报到。
   一路上,胡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寒冬梅说:“你在这里好好学习,尽快掌握各项急救技术,提高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这里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凡在急诊科‘摸爬滚打’几年的护士,今后无论去哪个科室工作都不在话下。”
   胡主任又说:“你才23岁,不要马上结婚生孩子,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寒冬梅点了点头,表示答应。不过,在宜化医务室工作三年的她,已经有了男朋友,俩人正在你侬我侬呢,看到胡主任一副严肃的表情,寒冬梅有些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一句话。
  
   五
   急诊科的护士长左丽华,像大姐姐一样,做事踏实稳健,说话有板有眼。
   她告诉冬梅:“急诊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八大操作,即心肺复苏术、呼吸机、除颤、心电图机、洗胃机、吸痰器、开口器、吸氧。熟练掌握急救车的药品、药物作用机理,药物浓度和剂量。熟练掌握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三个月老师临床带教,寒冬梅开始独立工作。那个年代,急诊科加上护士长一起才九个护士,上的是周班制。何为周班制?即一个星期晚班,一个星期夜班,一个星期白班。没有双休日,下夜班回家睡觉,就是每周唯一的一天休息日。
   在急诊科工作时间长了,大家总结发现;白班经常平安无事,到了晚夜班,不是喝农药洗胃的,就是喝酒过量的,最多的是脑血管意外的。急诊室“五味杂陈”,有从胃里面洗出来的农药味儿,也有酒气熏天的呕吐味儿,还有永远的喧嚣声。
  
   六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寒冬梅值夜班。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下来了两个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的患者。
   寒冬梅赶紧喊内科值班医生:“高医生,来病人了!”
   两位患者都处于昏迷、神志不清的状态。别看寒冬梅长得小巧玲珑,体重不足80斤,做起事来麻利果断。她迅速将氧气筒拖到病床前,为了省力,把两位患者安排在病床的左右,便于一起抢救。她迅速给患者把氧气输上、上好导尿管、每人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便于抢救时用药)、急救车(急救药品)准备好、开口器用上(防止昏迷患者坠舌)、吸痰器准备好、冰帽给患者带上,防止脑部继续出血。
   高医生说道:“这两个病人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立即输甘露醇!”
   医生下的这些指令,身为急诊护士的寒冬梅心中有数,早就备在那里,就等医生发话了。
   整个晚上,寒冬梅马不停蹄地执行高医生的口头医嘱:“呼吸三联针(可拉明、洛贝林、回苏林)……循环三联针(阿拉明、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
   医院的口头医嘱只适用于急危重、紧急手术的患者,以便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
   执行高医生口头医嘱时,高医生说一遍,寒冬梅必须复述两遍,防止出错。每隔十五分钟给患者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即观察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在抢救护理记录单上。
   那个年代,急诊科的医疗条件是无法与现在的“120急救中心”相提并论的,没有心电监护仪,只有心电图机,没有CT片,只有X光片,没有B超,只有手术探查……
   急诊医生和护士,全程人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眼睛来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当高医生信心满满地对寒冬梅说:“冬梅,你放心吧,他们两个不会死在我们班上。”
   高医生说完这句话时,天空已经破晓。窗外雪花飞舞,一排排松树银装素裹,房顶上白皑皑的一片。抢救患者一晚上的寒冬梅汗流浃背,脸上红扑扑的……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急诊护士就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她们怀揣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每天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寻找快乐的窗口。平凡的人无论处于怎样平凡的工作岗位,都会全身心地投入,把工作做好,并发光发热。
  
   七
   在急诊科工作没多久,一件最囧的事情在寒冬梅的身上发生了。
   那天,寒冬梅正好上夜班,她的男朋友陈震骑着自行车从猇亭宜化来到医院。他的到来,让寒冬梅既兴奋又惊讶,陈震见到寒冬梅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结婚吧!”
   这算求婚吗?那个时候猇亭至宜昌没有公交车直达,公路坑坑洼洼,即便坐客运车,也有颠簸不平的感觉。陈震骑了四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医院向寒冬梅求婚,冬梅不禁哽咽落泪……
   下了夜班,寒冬梅匆匆来到工会,开了身份证明(那个年代没有身份证),小两口兴高采烈地跑到民政局领了结婚证。后来,悄悄在男朋友老家枝江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结婚不到半年,寒冬梅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敢告诉同事,更不敢让护士长知道,因为她调到医院才一年就结婚,就怀孕,违背了当初对护理部胡主任的“承诺”。加上医院明文规定,怀孕第七个月才可以不上晚夜班,寒冬梅只好暂时把怀孕的事情隐藏在心里。
   由于周班制晚夜班时间太长,太劳累,寒冬梅在上第三个夜班的路途上,发生大出血。救护车将她接到了医院,经产科医生检查后,她摇了摇头,告知寒冬梅,这个未成形的小生命无法挽回了。寒冬梅倦缩在病床,伤心地哭泣了一宿……
   更令人不安的是,整个“事件”来的太突然,找不到人来顶替寒冬梅的夜班,护理部胡主任亲自代替寒冬梅上了一个大夜班。
   胡主任已是五十开外的人了,而且还患有高血压,每每见到胡主任,寒冬梅都心存歉意,特别不好意思。
   胡主任却用爱怜的语气对冬梅说:“为什么不告诉大家你已经结婚了,舍不得请大家吃喜糖是吧?有了身孕也不告诉护士长,隐瞒的结果害了自己是不是?你还年轻,下次怀孕千万要小心点啊……”
   再次怀孕,寒冬梅因习惯性流产,不得不住院保胎,从此调离了急诊科。
   多年过去,寒冬梅都无法忘记急诊科那本厚厚的交接班记录本,因为,上面记录着每一位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患者姓名,上面还留着她们一起并肩战斗的护士姐妹们的娟娟墨迹……
  
   八
   搬进新门急诊病房大楼,寒冬梅像《红楼梦》里面的刘姥姥一样好奇地东走西看,她来到了“120急救医学中心”,完全找不到北,更看不到当年的痕迹,清一色的青春面孔,充满了朝气。
   如今,“120急救医学中心”已发展成为集抢救治疗、医疗转诊、急救与重症监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这里不仅急救设备现代化,工作环境也十分优美,急诊护士充足,新一代的急诊护士们将在这里意气风发地绽放她们的青春,书写出更加出彩的一笔!
   寒冬梅这代护理工作者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医院赋予她们的责任与任务,她寄望年轻的护士不要忘记,老一辈护理工作者曾经的汗水与付出,原谅她们老来病魔缠身,无法跟年轻人一样精力旺盛的去工作,去战斗!
   退休是必然之路,但成为一医人,却是寒冬梅一生的幸福和骄傲!

共 49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很像是一篇报告文学体裁的散文,记叙了一个急诊科护士的成长历程。文章从即将退休的护士寒冬梅突然显露诗人才华开始,讲述了寒冬梅调入宜昌市一医院担当急诊科护士的经历。文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寒冬梅结婚怀孕了,却依然坚持战斗在护理一线,以至于她因为紧张工作而大出血流产,最后因习惯性流产,不得不住院保胎,从此调离了急诊科。现在她又回到市一医院,看到医院可喜的变化,不由得感慨万千,并赋诗数首,盛赞医院的可喜变化,从而成为市一医院人人称赞的诗人、才女。语言朴实无华的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03 17:25:50
  一位在急诊工作和付出多年的护士,看到医院现在可喜变化,内心自然会涌起一股由衷的骄傲。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胡昌艳        2017-11-03 18:27:34
  谢谢老师悉心点评!老师辛苦了!祝您周末快乐!即将退休的我满满的记忆,满满的依依不舍,写成文字,作为纪念!
2 楼        文友:镜吾        2017-11-03 18:58:57
  这是一篇难能可贵的文章,作者是一名资深的文学青年、编辑点评相得益彰!
镜吾
回复2 楼        文友:胡昌艳        2017-11-03 19:51:24
  谢谢您悉心点评支持鼓励!祝您周末快乐!
3 楼        文友:紫色        2017-11-16 11:38:58
  拜读美文。古代大医家孙思邈说:“大医精诚”,美丽天使寒冬梅不仅热爱本职工作,更是漂亮、善良、多才多艺,深得医院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和尊重,寒冬梅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代表,不愧为天使美誉。好文章,精品之作!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回复3 楼        文友:胡昌艳        2017-11-16 16:58:45
  谢谢朋友精彩点评!我会更加努力,用我的文字传递医院的正能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