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西风】 血染琉璃河 (小说)

精品 【西风】 血染琉璃河 (小说)


作者:海牛 秀才,108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01发表时间:2017-11-04 11:21:34

琉璃河古镇萧条了多年的街面上刚有些起色,最近又冷落下来,来往的客商中不少人宁愿多绕几十里,也不打这里过了。不是街北头那座千年的大石桥塌了,也不是通到北京的那条官道不好走了,而是桥头的那座两层大炮楼让人感到恐惧。
   街上少了许多客人,让在街里开饭馆的胡掌柜搓着手望着空荡荡的饭桌,愣是没了主意。本来日本人投降了,想着终于太平了,日子该好过些了,于是胡掌柜又从山西请了两个大厨和几个徒弟过来,谁成想生意红火了没几天,客人又变得稀稀拉拉的了。这样下去,挣的钱不够给伙计们发工钱的,离关张又快不远了。其实在街里开旅店的谢掌柜,开杂货铺的李掌柜和开裁缝铺的韩掌柜,现在都和他一个心情,也是正在犯愁。
   琉璃河镇自古便是水陆通商重镇,从明朝建都北京起,朝朝代代这里就是官道必经之路。如果把京(北京)石(石家庄)官道比喻成一把宝剑的话,那么琉璃河(又叫大石河)就是这把剑的护手,而琉璃河镇恰恰就在两者的连接处,成为北京向南的门户。出了镇子向北约百步,在河上建有一座石桥。叫琉璃河大石桥,石桥全长一百六十五米,是北京四大名桥之一,仅次于卢沟桥。古往今来,琉璃河镇起起落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到民国时期已成为有近百家商铺的繁华集镇。可惜日本人一来,人们躲得躲,逃的逃,琉璃河镇往日的繁华让战火吞噬的只剩下了空壳。抗战八年血洒千里,终于日本鬼子投降了,人们载歌载舞喜庆胜利之后,开始重建家园。不料想在琉璃河桥头驻守的皇协军,摇身一变,成了国军,不但旧罪未赎,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残害百姓,闹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镇子又萧条下来。
   犯愁的胡掌柜干坐了半天,没有一个客人来,无奈地倒背着手踱到门外看街景。一里多地的街上,只有一队驮着煤炭的毛驴从街南走过来,驴蹄子敲在大青石的街路上,发出清脆的“嘚嘚”声,赶驴的人一个个满脸黢黑,边走边哼着只有山里人才听懂的小曲,听起来带着乡思和愁苦;几个附近的村民在杂货铺门口挑选着扫把,唠唠叨叨地和伙计砍着价;十几个苦力蹲在街边,脚下放着扁担绳子,不断地仰望着行人,等待着雇主的招呼;点心铺的伙计把装着月饼的长条木盘支到门口,高一声低一声吆喝着招揽顾客。看到月饼,胡掌柜忽然意识到中秋节快到了。
   等胡掌柜回到铺子里,小伙计已经给他沏好了一壶茶。小伙计一边擦着原本就干干净净的桌子,一边歪着头说:“掌柜的,您先喝口茶,别急,还不到晌午头,到了吃饭点总会来人的。”胡掌柜“哼”了一声,倒上茶水,自斟自饮起来。刚喝了两口,忽见两个人走进店门。头前进来的是个大个,身穿一件藏青色长袍,头戴黑色礼帽。二十多岁年纪,剑眉高挑,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后面跟着的那位个子稍矮,五十多岁,头戴瓜皮帽,一身短打拌,斜背着兰花布的包袱卷,老成而持重,像是久闯江湖之人。小伙计迎上去,笑着问:“二位,可是用饭?”“来饭馆就是吃饭的,还用问吗?”大个子拿眼扫了店里一圈,径直走到桌边坐下。胡掌柜一看来人带着气,赶忙站起身上前施礼,双手一抱说:“这位先生海涵。伙计不会讲话,我这儿有礼了,您吃什么,尽管说,小店定让您满意。”后面的老者走上前,向胡掌柜还礼:“掌柜的莫怪,我家二少爷心里有事,急了些,我们随便吃点,不知你这店里都有什么吃的?”“咱这是山西饭馆,有山西特色的面食,也有北京的京菜,二位随意选。”胡掌柜看来了生意,也随着来了精神。“噢,山西饭馆!我们正是山西的,老乡啊。”年轻的那位抬起头,脸上有了笑意。听说来人是老乡,胡掌柜眼睛一亮。“二位,楼上请,楼上有雅座。”
   到了楼上进到雅间,山西来客点了一壶杏花村,四个菜,要了三个酒杯,年轻的示意请胡掌柜坐下一同喝酒。胡掌柜欲推辞,老者一抱拳说:“掌柜的,请别多虑,是我家二少爷有事相求,请坐下说话。”胡掌柜说:“有事尽管说,既是老乡就是一家人,说不上求字。”
   老者把酒斟上,三人对饮一杯,年轻人说:“我姓常,这是我五叔,我家是山西灵丘,现在易县做买卖。既是老乡我就不客气了,想向掌柜打听点事。”“尽管说,只要我知道的,一定直言相告。”胡掌柜看对方是爽快人,也就豪爽地答应了。
   原来,来的是易县布铺常掌柜的弟弟常义,同行的老者是管家五叔。大哥常礼半个多月前途经此地到北京进货,本该早就返回,可是至今渺无音信,老父亲担心出事,要常义沿途打探,寻其行踪。常义带管家五叔一直查到北京,也没有大哥的一点消息,只好原路返回,到这里落脚再访。如果再没有消息,也只好回家再说了。胡掌柜听完,脸色骤变,起身到门口看看,看楼下没人很是安静,才回身坐下,小声说:“你大哥可是同你一样身材,稍胖些,也是穿的兰布大褂?”“不错,您见过?”胡掌柜沉思片刻,说:“我也说不准,不过说出来二位别介意。我们这里最近出了这么档子事。大概有十来天吧,在河里打渔的老班大清早发现芦苇里飘起一个人。赶上街里的韩勇也经过那里,二人就把他打捞上来,停放在河下游的铁路桥边。人已经死了,也没人认领,隔了两天,才由韩勇的爹出钱买了领席就地掩埋了。听韩勇说死的那个人是个大个子,有些胖,穿着兰布长衫,像个生意人或者读书人。我去看的时候,已经埋的差不多了,所以没看清楚。”“韩勇在哪,能不能请来见见?”常义焦急地问。胡掌柜说:“韩勇每天到下游的码头装船扛大个,这会准不在家,晚上就回来了,我和他很熟,可以叫来问问。”常义说:“那就有劳您了,我们先找地方住下,晚上还在您这见面。”胡掌柜说声好,告辞下楼。二人用过饭结了账,到街里寻了一家旅店住下,静等晚上见韩勇。
   韩勇年方十七,长得很是结实,长方脸,高鼻梁,眼不大但很有神,由于风吹日晒脸色较黑,看上去像二十多岁。在饭馆里胡掌柜给双方一介绍,常义就喜欢上这个小伙子,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小兄弟这气势,可曾练过武?”常义问。“刚练两年,闹着玩,没功夫。您是怎么知道的?”一旁的老五叔说:“我家二少爷自幼习武,现在是易县武馆的拳师,会不会武一看便知。”韩勇喜出望外,双手一合说:“赶情遇到老师了,您多指教。”四人落座,饭店伙计送上一壶茶,给每个人倒上后知趣地退出雅间把门带上。胡掌柜代常义说明来意,要韩勇说说当时情况。韩勇说:“那天早上到码头去干活,路过河边时打渔的班叔叫我,说是河里有个死人,让我帮忙捞上来。捞上来之后见那个人身上绑着绳子,班叔说这是让人给害了。抬到岸上好多人来看,都说不认识,后来还是我爹买了一领席,就给埋了,身上什么都没有,兰布大褂也给撕烂了。”常义问:“那人长什么样子?”“脸都肿了,看不出来了,就是个头很高,脸很白,挺胖的。”韩勇努力回忆着。常义的脸变得煞白,眼珠冒出红血丝,他腾地站起来,对五叔说:“五叔,看起来我哥是让人害了!”五叔说:“先别急,他们都没有见过大少爷,那人也不一定就是,再查实查实。”胡掌柜说:“就是,就是,这年头在外头遇害的人多了,都是为了钱,这条河里不知有多少屈死鬼,时不时地就会漂上一个。”韩勇说:“对了,我想起一件事,埋人的那天,卖醋的高老公上前看了看,他说这个人太露富了,一颗宝石把命送了,我当时还不知这话什么意思,现在想起来,他好像知道点什么。”“宝石,什么样的宝石?”五叔眼睛一亮。韩勇说:“没有呀,身上什么都没有。”“头上,帽子。”五叔指了指自己的头。“没有帽子,鞋都没有,光着脚。”五叔沉默了。常义问:“高老公是谁呀?”胡掌柜说:“高老公原是个北京城里伺候皇上的太监,民国了太监们被赶出皇宫,住到大石桥北头的老公庙里,原来一百多人,现在就剩七八个了,也没人管他们,就自己做些酱油、醋每天拿去卖,换些粮食,高老公就是负责卖醋的。”“那能不能见到他?”常义问。韩勇说:“现在他回大庙了,大庙里住的有兵,进不去。明天白天可以,他会推着车子到东边的村里卖醋。”常义和五叔对视了一眼,说:“二位,有劳了,我俩在此地人生地不熟,全仗胡掌柜和韩老弟帮忙,今日我做东,咱们一起吃个便饭,请胡掌柜多上几个好菜,算是答谢了。”胡掌柜说:“好,他乡遇老乡,喝一杯必须的,我去安排酒菜,你们先聊。”四人都是豪爽之人,当晚借酒叙情,互相有了更多了解。韩勇答应第二天去找高老公进一步打听消息。胡掌柜嘱咐此事万不可张扬,只四个人知道便可。大家点头称是。
   第二天韩勇没去扛活,到东边的村里找高老公打听事,费了不少周折,终于打听清楚了,快晌午时才跑到旅店里向常义报信。
   原来十几天前有一个买卖人带着一个伙计路过琉璃河大石桥时,被守桥的那伙兵拦下检查,其实二人身上没有任何违禁物品,现钱也带的不多,只是一个人瓜皮帽上的那颗猫眼绿宝石引起了小队长朱旺的注意,他叫当兵的把二人带进桥头的碉堡里,整整关了一天。晚上又带到设在老公庙的住处,说二人是烟土贩子,把二人打的死去活来。高老公回庙里时正好看到这一幕,吓的不敢吱声。姓朱的小队长夜里找到高老公,拿着颗猫眼绿宝石让高老公看看值多少钱,说高老公在皇宫里见得多,能识真假。高老公看了,确实是云南的猫眼宝石,很值钱,把个朱队长高兴得下巴差点掉下来。过了两天就见到其中一个已经死在河边了,高老公说,都是那个宝石惹的祸。
   听完韩勇的讲述,五叔已是泣不成声,他知道大少爷常礼的帽子正中就坠着一颗猫眼绿宝石。常义确认哥哥被害,虎目圆睁,拳头攥得嘎巴嘎巴响,他大喝一声:“走,找这个姓朱的王八蛋算账!”五叔赶忙抱住常义:“二少爷,不可,那些当兵的手里有枪,去了不是白送死吗?你先冷静冷静,咱要想想下一步怎么办。”韩勇问:“那个人就是你们要找的人吗?”五叔点点头,按着常义坐下,对韩勇说:“谢谢你了小伙子,你埋的那个人就是我家大少爷,他的帽子上就有一颗绿宝石。”“这些该死的坏蛋,日本人在时当汉奸,现在又成了国军,还是祸害老百姓,真该把他们都宰了。”韩勇气愤地说。常义问五叔:“五叔,你说现在该怎么办”五叔说:“我看咱们有人证,可以报官去告他。”韩勇说:“这里的老百姓没少去县里告,谁管那,伪县长跑了,新来的县长光杆司令不管事,告也白告。”五叔说:“那这样,咱们先回去,家里的老太爷还等信那,等拿出个妥帖的办法,再多带些人过来,二少爷你看好不好?”常义沉思了一会,说:“好吧,五叔你先回去,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家里,再顾辆大车来把我哥拉回去,我在这里再查查眉目,就不跟你回去了。”“那你一个人要小心,千万别轻举妄动,等我回来再说。这些钱你留下用。”五叔告别二人,收拾收拾走了。
   五叔走后,常义拿出些钱交给韩勇,算是谢意,韩勇说什么也不收。常义说要是不收,就不和他来往了,要是收了就教他一些拳脚。韩勇一听很是高兴,收了钱,但一定要常义住到他家去,说他家只有老爹和他两个人,房子很宽裕。常义看韩勇真心实意,就答应了。
   韩勇的家就在街的北头,前边有三间的门脸,后边带一个小院,院里有三间住房。前门脸开的是裁缝铺,韩勇的父亲是个裁缝。这年头兵荒马乱,谁还有心思做新衣服,所以生意萧条。韩勇的父亲就把家人送回了老家,自己守着摊,挣一个算一个。韩勇大了,到镇子里和老爹作伴,又在码头上找了个扛大个出苦力的活,挣几个钱补贴家用,生活还过得去。见到韩勇父亲,常义给老人磕了三个头,表示对老人出钱埋葬哥哥的谢意。并嘱咐为了不惹麻烦,请老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自己的身份。韩勇父亲得知情况后,十分同情,赶忙表示尽管放心,对外就说是韩勇的表哥。老人信佛,又到菩萨像前烧了三炷香,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韩勇拉着常义的手,要叫师傅,常义说:“叫二哥吧,咱们兄弟相称。”韩勇乐得“二哥”长“二哥”短地叫个不停。到了晚上,韩勇的父亲拿出一身裤掛,交给常义说:“你把这身衣服换换,你的打扮在街里有些扎眼,换上这身不会引人注意。”常义说:“还是大伯想得周到,谢谢您了。”
   第二天,韩勇带着常义来到河下游的铁路桥边,看到哥哥的坟头,常义止不住泪如雨下。他对天发誓,一定要亲手杀了那个姓朱的杂种,为哥哥报仇。韩勇说:“二哥别难过,我帮你报仇,那个姓朱的坏蛋没少欺负我爸,早就想收拾他。”二人在坟边坐下,默默地看着不远的琉璃河。琉璃河静静地流淌着,河边的芦苇被微风吹得沙沙作响,芦花飞的满天都是,像是为死去的冤魂叫屈。二人心里沉甸甸的,谁也不说话,但心里的怒火已是越燃越旺。
   回来的路上二人故意绕道镇子的北头,看了看那座蹲居在桥头的两层炮楼。炮楼下四个大兵背着抢盘查着过往的行人,一个领头的坐在炮楼门口的藤椅上,翘着二郎腿吸着香烟,悬着的腿一晃一晃的很是悠闲。常义问:“是他吗?”韩勇摇摇头:“不是,这是个班长。”“那个姓朱的什么时候来?”“说不准,那个家伙是小队长,平时住在老公庙里,不定啥时候就到这边来了。”常义皱皱眉,又看了两眼,搂着韩勇的肩膀向着镇子里走去,边走边说:“注意着点,见了那个姓朱的,马上告诉我。”韩勇点点头说:“我知道,放心吧。抽空我去找找班叔,他是教我冬天下河摸鱼的师傅,水性可好了,整天在桥下的河上打鱼,他见的机会多。“他人怎么样?”“没的说,仗义,胆也大,这个忙他会帮的。”“好,那你去找找他,只要他给报个信就成,别的不要他管。”

共 1048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简洁、凝练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的特点,通篇没有太多的景物描写和冗长的背景交代,而是抓住人物各自的行为动作和明快的对话场景,直入故事情节的主线,把几个主要次要人物按情节的发展合理地依次安排出场,像主要人物一心只为报仇的常义和侠肝义胆的韩勇的先后出场,次要人物精明却又不失热心的胡掌柜、沉稳的管家五叔、义士班叔,每一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充分显示出作者对人物身份定位和性格特征的把握能力。主次分明的人物描写,紧凑的情节发展,把寻亲不见到探明真相,再到等待时机复仇的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这是作者写作技巧与构筑小说故事框架还有塑造典型人物相辅相成的熟练运用,一个叙述描写都很到位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结尾设计预留的悬念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小说虽然画了句号,故事却在读者的脑海里依然精彩上演。倾情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祝创作愉快!【编辑:桑干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106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干河        2017-11-04 11:24:16
  海牛老师带来的传奇故事真精彩,编按不妥之处还请老师指正,问好!
桑干河
回复1 楼        文友:海牛        2017-11-04 12:55:48
  感谢精彩编按,给拙作归纳添色,老师辛苦,敬茶。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11-04 11:49:55
  拜读海牛老师这篇小说,看了开头就想读下去,故事扣人心弦,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富有正义感!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很精彩的小说,大家分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2 楼        文友:海牛        2017-11-04 12:58:56
  感谢老师的阅读和点评,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问好。
3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11-04 11:51:29
  编按精准,小说精彩!遥祝海牛老师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3 楼        文友:海牛        2017-11-04 13:03:49
  感谢海韵老师耐心的对拙作编审修改,感谢编辑们付出的心血和无私的奉献,谢谢你们。
4 楼        文友:衢四海        2017-11-04 13:27:11
  故事情节很精彩。海牛老师神勇,这篇估计也能加精。拜读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海牛        2017-11-04 14:55:48
  感谢阅读和点评,谢谢鼓励和支持,敬茶!
5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11-04 13:40:34
  海牛老师别叫我老师啊,可是不敢当哦,还是叫我海韵亲切。写文就会出现错误的字和标点,我们要尽量减少。我是马大哈一个,我的作品也经常出现错误,反复修改就好些。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5 楼        文友:海牛        2017-11-04 14:59:48
  海韵太谦虚了,这一点我要好好向你学习,再次感谢,敬茶。
6 楼        文友:念家的麻雀        2017-11-04 17:19:02
  文字简洁、人物鲜活,情节饱满,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海牛        2017-11-04 23:20:33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7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11-04 19:05:59
  海牛老师,我们共同努力!我很欣赏您的作品,很朴实,也很感人,喜欢接地气的文字。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8 楼        文友:之中        2017-11-04 22:43:52
  看完大作,为之感动。正像编辑桑老师总结的那样,人物鲜活,情节跌宕,故事生动,与时代背景相契合,与人物性格、百姓心理相一致。无论技巧还是语言,都是学习的榜样!
回复8 楼        文友:海牛        2017-11-04 23:28:27
  得到之中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很是高兴。虽然年代久远,但那是我的故乡,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老人们传说的故事到现在也忘不了。和那个时代的人相比,我们太幸福了。谢谢老师点评。
9 楼        文友:啸竹        2017-11-06 17:00:29
  好文章,祝贺成精,大赞!
( (
10 楼        文友:念家的麻雀        2017-11-06 17:12:00
  海牛老师,祝贺精品!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