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小小说)
都说平淡是福,朱浒现在每日都在享这个福。
朱浒起床,上过厕所,刷牙、洗脸完毕,套上一件穿常衣裤,家常鞋子,慢吞吞打开门,又一样一样摆出水果,端出早已准备好的早餐,边细嚼慢咽,边等待顾客的光临。
今天又是一个好晴天,阳光照在身上,已温柔多了。它这一温柔不打紧,连带那风,也变得柔软了。一切都衬托出日子的平淡来。
没过一大会儿功夫,进出大院的人也愈来愈多了。
看着这忙碌的人们,朱浒的心里并没得半分的羡慕,隐隐竟还显出些微的同情来。
曾经沧海,朱浒曾经也是这大院里的一员。在这个院里,朱浒跺一跺脚,不说抖三抖,但那抖个一下两下,朱浒想了一下,觉得还是没得什么问题的。可是后来,朱浒响应号召,要身先士卒去捞经济,结果,鬼使神差,朱浒竟去了棉纺厂,正搞得风声水响时,一把莫名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尽管救火车奋力抢救,却也浇不熄这泼天的大火。看着那一片废墟,朱浒心里并没得多大的慌张。朱浒回家,打发老婆去回娘家。结果,老婆竟如斗败的公鸡,病蔫蔫回了家,还说岳父已被请去喝茶谈心多日了。至于何时回家,且待下文分解。
朱浒听了,也不觉得有何不适,安慰了几句老婆,朱浒又回了原单位。也是朱浒留有后手,当初出单位时,朱浒办的是停薪留职。朱浒找了现在的当家人,这当家人与朱浒当时也是一样的角色。按说,这当家人也能在大院中起点风波,只是当家人的背后没得撑棍,说起话来自然没得朱浒硬气。但现在,竟成当家人了。当家人听了朱浒的叙说,只是一脸的微笑,口中一个劲地说:“好说,好说。”
朱浒听了,心中陡起一层纱,可那面上却还是一脸的哈哈,口中也附和,好说,好说。
这一好说,那时光也就在这好说中流逝了。
眼看兜中的储备日益短少,朱浒眼珠一转,掏出仅剩的几个钱,进了些水果,就在大院一侧搭了个摊子,卖起了水果。每见大院中人进出,朱浒的叫卖声竟穿石裂帛,犹如天籁。
当家人见了,先是皱了下眉,接着,几步抢上前,握住朱浒的手,脸上哈哈不断,口中仍是那句,好说,好说。说完,又有如接见外宾,拥了个抱,拍了拍朱浒的双肩,乐哈哈进去了。
从此,朱浒再也见不到当家人的影子了。
当家人都说好说,其他人更加好说了。
朱浒的摊子,也仿如那铁板钉钉,稳如泰山了。
也是曾经的人尖,朱浒抽空,跑去跟几个契友一叨咕,契友眼前一亮,回家生“小孩”去了。
没过几天,朱浒的光荣事迹赫然刊在了报纸上,还头版头条。朱浒看完,甩开报纸,哈哈一笑,又去大声地吆喝去了。
这一日,朱浒眯起双眼,享受着午间的空闲。突然,耳边传来一阵怯声。朱浒猛地睁开双目,见是办公室的小王。
小王见朱浒醒来,长舒口气,怯生生道:“您,您,您准备搬家吧。”
朱浒忽地站起,正待发作,却见小王掏出串钥匙,放下,转身走了。走出多远,小王又转身回走几步,瞟了眼朱浒,还是怯生生道,旁边门房。说完,一转身,一身轻松地蹬蹬蹬进了大院。
朱浒绕过来,拾起钥匙,前走几步,打开门,激动地在屋里转着圈,心中却已在筹划室内的摆设。
前几日,门房装修,朱浒得闲转悠过几回,心中也曾起了些波澜,没成想,这馅饼还真砸中了自己。
从此,朱浒也不再进院找当家人,也不听当家人好说,自己也不再附合着好说,朱浒只安心在这门房,享受着这天赐的平淡。
用平淡的手法描述了那些不平淡。
欣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