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苹果红了(随笔)
昨天,全清水的人都沸腾起来了,因为央视财经频道等三十多家新闻媒体走进清水县远门乡夜明村,走进这里的田间地头,为漫山遍野的花牛苹果做宣传推介,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风景秀丽、鲜为人知的小地方,聚焦在小孩脸蛋般红彤彤水灵灵的花牛苹果上。
清水县属于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原因不外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资源稀少。而远门乡夜明村自古以来就是那种山高皇帝远、交通闭塞的贫困山村,属于被世界遗忘了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勤劳本份,原本日子该红红火火,但由于缺少政策的引领,一直没有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一个个帮扶项目终于在这个偏僻的村庄落地生根。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千亩苹果种植项目已成了这个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也大力倡导要致富先修路的英明决策,一条条水泥路连通了村子与外面的世界,这不,连电商也引进了村子,现在这里的农民足不出户,手指一按电脑鼠标或点击手机屏幕就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为了帮助农民顺利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铆足了劲,动员全县三千多名干部职工作为电商志愿者,在网上推介清水花牛苹果等农产品。
在现场直播的镜头前,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下,果农忙碌采摘苹果的身影,以及那流露着喜悦目光的笑容,使这里洋溢着一派丰收的景象。
一大早,四邻八乡的父老乡亲赶集似的来到了活动现场,有的激动地用手机向家人或朋分享这里的喜庆气氛;有的熟人间互道喜悦的问候;老爷爷拄着拐杖,捋着胡须,用新奇的目光乐呵呵地注视着这盛大的场面,感慨世事变迁,今非昔比;孩子们在苹果树下欢呼雀跃,追逐嬉戏;年轻姑娘、小伙子挤在人群中,挺着脖子,伸直了胳膊熟练地操作着手机拍摄视频。
活动现场,央视财经频道特约主持人热情洋溢地解说和活泼风趣地主持,招来掌声连连、喝彩不断。一场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轩辕鼓舞拉开了清水花牛苹果推介会的序幕,欢快的锣鼓声和舞者优美的舞姿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国泰民安的祥和,表达出了人们欢庆丰年的无限喜悦。
接下来,现场观众与网民的互动让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温暖。互动中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为花牛苹果代言时所发表的激情澎湃的演讲,道出了清水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坚强决心和做出的巨大努力,激发了全县人民的昂扬斗志,将宣介活动推向高潮。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全国秦腔四大名旦,清水花牛苹果的代言人袁丫丫老师一首《山里红》响彻山谷,滋润了每一位观众和网民的心田,使得花牛苹果的香甜艳丽在美妙的歌声中传遍千家万户。
游戏环节,天水白娃娃和民间艺人合作的快板,声情并茂地表演使花牛苹果的美名深入人心,诚实守信的清水人民成为了世人信赖与深受欢迎的合作伙伴,相信通过这次推介会,清水的花牛苹果将会打通广阔的市场,成为供不应求的人间仙果,清水的父老乡亲再不用为农产品卖不出去而眉头紧皱、唉声叹气了。
此时此刻,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十多年前自家果园里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似乎看到了父亲弯腰弓背修剪着苹果树,那小心翼翼的动作,就像爱抚着刚出生的婴儿;我也仿佛看见母亲双膝跪在地上绑扎拉伸的枝条,汗滴顺着她皱纹满布的脸颊一颗颗滑落下来。
那时候我家也种植了两块果园,父母数年如一日,精心培育着果园里的苹果苗,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似地除草、松土、施肥、浇水、喷洒农药,防虫治病。慢慢地苹果树长大挂了果,看着那一个个尚未成熟的果实,父母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二老盘算着,等苹果成熟了要将换来的钱盖一座砖瓦房。但几年过去了,一家人依然守在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子里。令人伤痛的是每年的丰收却像叶圣陶先生笔下的《多收了三五斗》,好收成换不来好兆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偶尔来几个客商却被当地的地痞勾搭,压价收购上等苹果,一斤上等苹果买不到三五毛钱,其余的只卖几分钱,还不如洋芋的价钱。有一年连一个客商也没有,只能雇辆三轮车走村窜户换粮食。有时候处理不完,能越冬的果实藏在地窖里等来年再处理,不能越冬的果实像红元帅等,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坏掉。
记得有一年,我家山上的那个果园里苹果获得大丰收,那满园沉甸甸、红彤彤的大苹果惹得路人啧啧称赞。父母叫了许多亲戚来帮忙,花了几天功夫才把所有的苹果摘下来,望着树下一堆堆山一样的苹果,大家都说我家今年就发了。可是等不来一位收购苹果的客商,父母发急了,后来经熟人介绍赊给了一位本地的商贩。商贩在那一堆堆苹果里像选美一样精挑细拣,把个儿大、色泽鲜亮的苹果都挑走装进了箱子,足足装了三百多箱。这么多的苹果从陡峭的羊肠小路运到山下该有多么艰难啊!记得当时父亲和亲戚拉着架子车,用家里的棉被包裹着苹果箱子,唯恐把苹果垫伤,在陡直的山道上艰难地往山下挪步,因为满满一架子车苹果有五六百斤重,稍不留神有可能会连人带车翻下山崖,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我和母亲用棉袄包裹着两箱苹果往山下背,苹果箱压在单薄的腰椎上发麻发疼,难受极了。好不容易将一万多斤苹果运到山下,父母的血汗却打了水漂,听本地商贩说拉出去的苹果卖不了,坏掉了,一分钱没有付给我们,最后却闹起失踪来,那年我们白欢喜了一场。
从那以后我家的苹果只能以几分钱,一两毛的价钱交给果汁厂榨了果汁。我家没有因为有果园盖起漂亮的砖房,也没有因为有果园而生活富裕起来。
今天当我看着电视屏幕上清水苹果畅销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朋友争相购买清水苹果,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干部职工以及各大网络媒体为清水苹果销售出谋划策、呐喊助威。听夜明村村民代表介绍,村子里人均两亩果园,近年来大多数果农家一年的苹果收入都在好几万元。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心底一直无法平静下来,我真为父母叫屈,不是父母不够努力,不是我家的苹果长得不够喜人,而是时代没有给父辈们出路。山还是那样的山,地还是那样的地,只是物是人非。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果农适逢好时代,恰遇上了党的富民好政策。
父母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家乡的土坯房早已变成了二层小别墅,如果二老地下有知的话,他们仍然会去仰慕今天的夜明村,仍然会由衷地羡慕今天的果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