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微型小说 >> 【荷塘“有奖金”征文】城市旮旯里觅食(小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城市旮旯里觅食(小小说)


作者:丹江诺儿 举人,3120.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5发表时间:2017-11-08 18:05:07
摘要:过了正月十五,给俩孩子交了学费,攥着仅仅够两个人车费的票子,在春运过完的第一天,男人和女人再次坐上了南下的大巴客车……

食品厂总共七个人,三对夫妻和老板娘。
   男人在这家食品厂烧锅炉,他是个冒牌的锅炉汉,烧锅炉需要证件,这对初次打工的泥巴腿子来说,是听都没有听过的事儿。
   女人和另外两个女工洗海带丝、芥菜疙瘩、大白菜,这个食品厂的主要产品便是市场上出售的五毛钱一包的榨菜。
   食品厂在一家小巷子里的老式院落里,这里很隐蔽,不易被人发觉。厂子没有多余的家伙什,一个炒菜的大铁锅,几口大缸,十几个塑料盆,别无它物,杂七杂八的凌乱东西全部堆放在地上。
   食品厂的原材料海带,堆得像小山一样,靠在墙根。原本雪白的白菜帮上沾满了黑乎乎的脏东西,绿头苍蝇习惯了这种味道,老鼠从容地在车间散步。
   六个工人和这些小动物一起,在食品厂干得如火如荼,忙得热火朝天。
   食品厂的生产程序很是简单,女人和两个女工把大白菜上的黑灰用水龙头冲洗一遍,用特制的家伙什把白菜搅碎,然后腌制,撒上一把盐,咸了就有味了。
   海带放在塑料盆子里,兑上碱面,赤脚上去踩,踩上二十分钟,就捞了起来,用水龙头一浇,然后用机器切成丝,再碎末,最后倒进两米宽的大铁锅里。两个男工人站在锅台上等着,他们手握着铁锹一般的大锅铲,不停地翻炒海带丝,撒上散装的调料,倒上红红的辣椒粉。
   男人满头大汗把一铲铲的煤块丢进锅炉里,炉火烧得旺旺的。
   大锅里冒出的热气,熏得满屋子蒸汽,水雾朦朦的锅台沿上,那两个男工光着脊梁穿着大裤衩,汗水像蚯蚓一般从油光光的胸膛往下流淌着,顺着大腿流到了脚脖子上,然后渗进大锅沿边……
   几个翻炒之后,海带丝出锅了,大铁铲把海带丝盛进了一个又一个塑料盆里。女人和两个女工便开始包装了,用筷子把海带丝装进小袋子里,然后用机器封上口,打上不属于自己的标签,在老板娘的推销下流进了当地市场。
   老板娘打扮得很是俏丽,每次进“车间”,都用手捏着鼻子。五十多岁的人了,看起来却很妩媚,男人说她的眼睛就是狐狸眼,看了都会被她迷惑住的。
   女人说,她的男人差点就被无耻的“规则”了。
   在这个食品厂,男人和女人干得很踏实,至少他们俩合起来每月有一千块的工资。厂里管住不管吃,三对夫妻就住在一间屋子里,房间内放了三张床。厂里有锅炉,自己能蒸饭,饭盒装上米倒上水,放在蒸笼里蒸一会就熟了。
   总的来说,食品厂还是不错的,至少咸菜管吃够。
   遗憾的是,这样的待遇只有三个月便结束了。食品厂被卫生监督局查封了,说是“三无”产品。
   厂子关闭了,男人和女人只好拎着简单的行李行走在江南瘦长的小巷子里,一连找了八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第十五天的时候,女人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和男人一起去苗圃园里锄地。
   南方的六月忒热,男人做农活不行,常常躲过老板的监工,累得躺在芭蕉树下直喘粗气。女人个子小,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还舍不得吃喝。
   他们干了十多天,实在受不了这份苦就辞工了。
   歇了三天,男人和女人又开始踏上了找工作的征程,街头买了一块钱的糯米团子早餐,边吃边沿着长长的街头寻找工作。
   随后,男人在市区一家维修铺子找了一份修柴油机的工作,女人在一家薄膜厂洗薄膜,按天记工资。
   男人个子大,修柴油机要钻在车底下,躺下一身汗,起来一身油。用手摸一把五花八脸,男人郁闷得扔下手里的钳子,干了三天,一份工钱没有,老板那辆废弃多年的二八自行车送给了他,算是抵消了工资。男人也满足,他把自行车拆拆卸卸,又重新组装了,而后的打工岁月里,他就有了代步工具了。
   女人所在的薄膜厂,有两个女工,几十平方的大水池子里放满了自来水,然后倒进去一些工业洗涤剂,塑料薄膜扔进去泡一会,便用一个大刷子刷,刷去上边的污垢,女人不知道那些能清洗掉污垢的液体是什么,她干了一天,手上便开始掉皮了。
   女人对男人说:“手上掉皮没有什么,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那种难闻的气味,液体和薄膜上的污垢融合一体,发出了一种刺鼻的味道,即便戴上口罩,也无法阻止那味道朝鼻孔里猛钻。”
   干了十三天,女人实在忍受不了那种臭味,就辞工了,捏着一百三十块钱,眼里一片迷茫,都说江南好,她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堪重负。抬起沉重的脚步,却找不到路在何方……
   他们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老乡的出租屋里,借居在只有几平方的牛毛毡屋里。
   女人说:“咋办?”
   男人回道:“唉,能咋办,再找活吧。”
   女人开始哭泣,“我想家中的孩子了,咱们回家吧,不管怎么说家里好歹还有几亩薄地,种上庄稼饿不死人……”
   男人说:“就是回家种地,也没有本金买化肥和种子,还得靠打工挣啊!”
   女人哭出了声,男人搂住了她,都不说话了,沉默得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女人想回家的心情,男人很理解,可是已经抛家舍业了,回去怎么办?当初出来打工的车费,还是卖掉那条狼犬的钱,就这样灰头灰脸地回家,他不甘心啊!
   能够在短时间里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是男人和女人心中最大的愿望了。
   日子越是艰苦,时间过得越慢。后来,男人不得不重操起了旧业,在一家服装厂又烧起了锅炉,一个月八百块。这次他是有证的,那证是从电线杆子上办的,花了贰佰块;女人在服装厂剪线头,一个月六百块。
   服装厂在一家繁华的镇上,旁边有许多小吃店,本地的,外地的,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特色美味的江南甜品,那香香的味道,随着风一股股地飘来,在男人的鼻息间弥漫着,不断冲击着饥肠辘辘的男人的胃,他实在忍受不住了,把一推车煤丢进了锅炉里,却把炉火给堵灭了。四十多岁年纪了,像受审的犯人似的低着头,被二十多岁的老板厉声训斥着,他当天就被辞退了,没拿到一分钱的工资。男人的委屈,藏在心里,说不出来。女人疼惜地看着自己的男人,深叹了一口气,低声啜泣着……
   一家河南小饭馆老板很照顾老乡,一碗青菜面只收他们三块钱。男人的饭量大,一顿吃两碗,女人一碗,一餐要九块,两人只吃了个半饱,但也只能忍着。就这样每天只吃两顿饭,一个月的生活费也需要五百多块。
   女人所在的服装厂是正规企业,生意很好。到年底结算工资的时候,女人净落了四千多块钱,两口子带上鼓囊囊的钱包回了家,和两个孩子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年。
   过了正月十五,给俩孩子交了学费,攥着仅仅够两个人车费的票子,在春运过完的第一天,男人和女人再次坐上了南下的大巴客车……

共 25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民工,时代特有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在城市和时代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群体,都市的缝隙、法律的缝隙、规则的缝隙将处于城市利益链底端的农民工推入生存缝隙,而他们的存在也让一些黑作坊有了廉价劳动力,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挣钱,生产的食品是不是三无他们不关心,他们只知道钱是用汗水挣来的,是干净的、正当的,不是偷的,不是抢的。小说中的农民工,他们带着希望从农村来到城市,始终在都市的旮旯觅食,读之让人心酸。一篇反映现实的精彩小说,小说揭示了农民工生存现状和食品安全问题,反映了大都市繁华背后的旮旯里众生相,结构紧凑,语言简洁,场景描写生动,足见作者对生活的熟知。佳作,力荐赏析!【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08 18:39:37
  农民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下功夫解决!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08 18:42:27
  食品三无、技术岗位无证操作、办假证行业存在、江湖义气的打斗,都是和谐社会发展不允许的。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08 19:49:39
  小说也传递作者一种情怀!欣赏学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唐风汉韵        2017-11-08 19:55:10
  写得真不错,看似很冷静,其实内涵很汹涌,这样的作品耐读。
一路走来,用文字遇见美好,播种温暖
5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7-11-09 07:28:26
  犄角旮旯里付出了多少辛苦,收获了多少心酸!别人看到的是你的无知,却读不懂你的无奈……
   有多少事我也懂,可是,我只是一粒尘埃!
6 楼        文友:王博        2017-11-09 11:06:02
  如此看来,农民工的痛苦问题在咱们中国不是几年的问题而是几代甚至数代以致永远的问题。社会不变革,农民工的苦难永远存在。
7 楼        文友:你猜        2017-11-09 12:41:29
  真勤奋,向老师学习。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