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财道文化(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财道文化(杂文)


作者:蜀西小鱼儿 秀才,288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9发表时间:2017-11-18 10:36:27

这个题目好象大了点,我们把它细化一下:
   什么叫财,泛指金钱和物资,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
   财富,有价值的东西就称之为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
   财产,是指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国家财产、私人财产,具有金钱价值、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的总称。大体上,财产有三种,即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即知识产权)。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道者,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就是说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那么,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那就是“道”了。
   古人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是指么呢?我认为是“合法”之道。合乎法,必是“仁义”之“道”。也就是说,君子虽然喜欢钱财,但是取舍之间是正路来的,正路来的财道,那必是正道!
   也就是说君子也喜欢钱财,这是没错的,但是,君子从正道得到财物和使用财物。取财都是要有原则的,从此就产生了财道文化。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法则,一是量变到质变;二是对立统一;三是否定之否定。可是有些书,有些思想家理论家,只讲量变到质变,只讲对立不讲统一,甚至否定之否定从来不提、不说,等于它并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精髓可以被割裂,被掩盖,被消失吗?显然,是不能的。 所以,讲文化,怎能不讲“根”、不讲“德”、不讲“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财道”对于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某一方面的生活价值。我们人习惯于把财道分为物质财道和精神财道。物质财道构成人生活和生存的物质资料,如金钱、房产等人们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质资源,精神财道包括人的思想、意志、信仰以及精神价值。祖宗有句俗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中所提到的“财”,在很多人那里都被解释为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财富。长期以来,这句话是很多中国人终生坚持的生存和生活之道,也是不少人信守的经济伦理,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经济价值观中最为朴素的内容。在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念中,重要的不是人们是否应当追求利益和取得财富,而是追求利益和取得财富的依据与原则。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普通人都喜爱财富,也愿意获得财富,因为是普通人,所以他们获得财富的方式和手段就可能很常见。有的时候,对财富的渴望如果成为他们最大的欲望,那么他们有可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取得财富。但是,君子与普通人不同,君子是有德性、重德行的人。在获得财富的愿望上,君子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但有差别的则是君子和普通人取得财富时必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道。那么,道是什么呢?道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在这书里,讲出了人们在面对社会地位、财富占有多寡时的一种人情世故,也表露了一种可以效法的行为之道。他所强调的“道”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君子取财之道,按照儒家的说法,这个道就是礼、仁和义,即人们取得财富、获得利益时的标准和依据。凡是符合礼法、仁德和信义的,就符合道,而符合了这样的道,也就达到了可以获利的基本条件。因此,君子就可以按照它来取得财富而不受谴责。这样一来,守道、执道和行道就成了君子从事经济活动并获取财富时的美德。能够守住礼法,即遵纪守法、恪守社会的礼节和秩序的人,与能够讲究仁义、诚信的人就成为合法获得利益的高尚人士。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这样的高尚人士以及他们获取利益的行为是认可的,因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成了很多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基本守则了。
   财与道的关系反映着利与义的关系,而利与义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的一个伦理道德命题,影响并决定了人们的经济价值观。中国儒家的思想重社会伦理而非个人发展,因此对义的强调重于对利的强调,并由此形成了贵义贱利、义上利下、义主利从的基本价值判断。西汉的儒生董仲舒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可以看作儒家义利观的代表。他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正如这里所倡导的,虽然利对于人也很重要,不过它侧重的是人的外在,是人的身体,而义则侧重人的内心、思想和精神。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会在面对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时深思慎取,按照君子之道来约束自己对财与物的欲念,见利思义,以义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中间也存在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念。抱有这种观念的人,实际上是把财富特别是金钱在人生中的地位过分夸大了。如果说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倒是客观的,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把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全部价值都归为了获得金钱等物质财富,那么这种观念就有失偏颇了。在流传了千百年、支撑着中国人发展进步的价值观念中,追求财富的价值观不能说是错误的,错误的反倒是那些把金钱等物质财富的重要性神圣化、极端化和片面化的倾向。而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这种倾向并不明显,在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也不占主流。中国人在面对财富时喜欢判定它是否为不义之财,符合道义的财富也就是义中之利,也是君子所贵之物,而不义之财则是不可取的,拿取了不义之财就违背了君子之德。
   用道义来限定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在任何社会系统中,如果人们追求财富特别是物质财富的欲望无限扩大,所带来的结果必将是个体贪欲、私欲的膨胀,这将会带来社会的无限度竞争和人心变坏,造成一种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社会生态环境。而用是否符合道义来作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获得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限制人们的无序、过度竞争,构建出一种良善的经济活动秩序。因为道义,人们之间多了理解、忍让和原谅,社会也就多了美好和进步。人们面对财富的这种态度,将不失为一种科学的、道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支撑的经济活动,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贵,只能尽力而为。从玄秘的角度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调节着我们的世界,世事难预料,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有时你拼了命也未必能得到,有时你都没怎么动就得到了,随遇而安,享受生命。生死有命是相迷信的人,说人的死活由天命决定,不可抗拒。但那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很真实的一句话,但与生活态度的关系并不大。
   我们从“正道”获得了财富,有了财富可以做很多的事,财富当然是好东西,不说大家都知道。但是财富的获得必须是从正当的途径,这就是所谓的取之有道的道了。 如果每个爱财的人都通过非法或者违背良心道德的手段获得财富,这个社会不乱套?现在中国部分有钱人的财富是非法所得或者钻法律空子获得,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仇富心理 。不是中国人仇富,而是中国人仇富贵得之无道。不见有人恨比尔盖茨,就是因为人家得的钱是自己的智慧所得,就是取之有道。不仅取之有道,人家用之也有道,很多捐献回了社会上需要的人,勤劳致富问心无愧,用智慧 获得财富 都是取之有道的。
   这里还必须重视一个德字,“德”的意思是指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人心,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财道文化是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因为她的根深深吸收了儒释道以及民风民俗的精华,以赵公明为代表的财神文华在华夏大地以及有华人的地方深深被民众认可、敬仰、并传存。
   赵公山是赵公明得道的地方,近些年来,赵公山儿女率先提出财道文化概念,举起财道文化旗帜,倡导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塑造科学的人生观财富观。这便是赵公山财神文化的提升。
   关于财道文化学说、理论、践行规律、经验等内涵的研究,还有待大家思考,著述。这几年开始作论坛活动,意在上升到专家层面、国际层面。

共 37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杂文不杂,先解说名词,财,财富,财产,道。然后由此生发议论。并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原则,引用孟子的名言和孔子的话。还有董仲舒的义利论,阐述了财与道的关系。又从反面来论证,并引出德字。以道取财,以德旺财,养财。无道之财,来之何易,去之何速。甚至会导致杀身之祸,引发社会不安!仇富是痛恨无道之财,并非正当所得。我国目前正处于大众奔小康时期,很多人摆脱了贫困,有了一点积蓄,怎样引导大众合理安排财物,使社会和谐稳定,是一个新的课题,财道文化应运而生。作者的阐述是一种尝试,全社会重视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感谢赐稿菊韵,问候文安!【编辑 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7-11-18 10:45:06
  有关财的句子,有很多,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利不起早。财迷心窍,图财害命,爱财如命,舍命贪财。。。。不一而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蜀西小鱼儿        2017-11-18 11:02:32
  谢谢精彩编语,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