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试论建设全民楹联文化的目标和途径(赏析)

编辑推荐 试论建设全民楹联文化的目标和途径(赏析)


作者:郁农 秀才,128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3发表时间:2017-11-24 10:13:12

试论建设全民楹联文化的目标和途径(赏析) 继中国楹联学会“七代会”推出“大楹联”概念之后,中楹会会长蒋有泉先生今年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让楹联文化成为全民文化的奋斗目标”。这是正确研判当代楹联文化发展形势而做出的历史定位和战略抉择,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一、楹联文化的独特禀赋,具备成为全民文化的自身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性,决定其发展前途和方向。楹联既是一种文学体裁,又是一种实用文体,集文学性、实用性、社会性于一身。它寓含理趣、精短易记、雅俗共赏,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成为千年传承的国粹;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应用极其广泛,以致形成不可移易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以含蓄、凝练见长,靠形象思维状物、明理、抒情,成为不可或替的文体。或寥寥数语,或洋洋百言,随即表达喜怒哀乐,抒发家国情怀。所以,它能穿行于红白喜事、景观节庆、励志抒怀之间,历来为各界人士尤其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有人概括了楹联几个特点,即“具人气、接地气、成大气”,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读联、赏联、撰联,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对于感化人心、激活思维、锤练文字、放飞想象,提升学习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楹联文化的千年传承,铺就了它登高走远的台阶
   早从五代开始,就出现了中国第一副楹联,即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随后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楹联都没有被弃之不用,反而步步深入人心。古今有多少名联,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或伸张公平正义,或讴歌友谊爱情,或赞美大好河山,有的甚至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像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魏源的“事可利人皆德业;言能益世即文章”,刘凤诰题济南大明湖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萨迎阿题武昌黄鹤楼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等等,都是为人生添彩、山川增色的千古绝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还有李克强总理吟诵的晋祠名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也都充满人生哲理、百姓情怀,令人读后生发感慨。到明、清两代,联论已臻成熟,联家蜂拥而出,联品登峰造极。进入21世纪,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叫响弘扬传统文化,更带来了楹联文化万紫千红的春天。经由中国楹联学会及诸多楹联家的努力,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联律应运而生,各级楹联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具特色的楹联流派也迅速崛起。高手如云,遍布长城内外;精品迭出,让人眼花缭乱。可谓“仄仄平平流澎湃;红红绿绿染城乡”。这种“站在巨人肩上”的登攀,无疑更易成功。
  
   三、楹联文化的全民化进程,决定于后天的努力
   楹联文化先天给力,亦需后天努力。首先应当明确,楹联文化成为全民文化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目标,是否可以概括几条:1、楹联知识普及率大幅提高,凡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懂得联律,知道一副楹联是否合格及毛病所在;2、撰写楹联的人数密布于城乡及各个单位,作品水平普遍提高;3、楹联流派崛起,激活联坛,百花齐放,竞芳争艳,最重要的是要出现若干大师级联家,涌现一批超越前人的联作,产生唐诗宋词般的魅力和影响。现在,普及楹联知识,提高联作水平,在更大空间发挥楹联的作用,是人民群众的呼唤,是历史赋予当代联人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尽管当代楹联文化的发展,已呈现超越前人之势,但仍任重道远。目前在相当区域和范围,联律知识的不普及、不深入和不受重视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应该引起当地党政领导的关注;楹联创作同样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缺乏扛鼎之作,也是联界不容忽视的现状;楹联与书法、绘画、新闻、广告等的“联姻”,尚未打开双赢的局面;在一些未知领域,还需楹联文化灵敏触角,深度融合,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等等。
   楹联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状况?我认为,关键在于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在于楹联组织的工作力度。从中央讲,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中宣部甚至将诗联队伍看作思想文化主战场的“正规军、常规军、主力军”,号召“把楹联写在党旗上”,可以说楹联发展适逢最大机遇、最好时期,各地决不可错失千载良机。楹联完全可以更紧密地同书画、诗词、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有诗词即有联、有翰墨即有联、有课本即有联;也可以同企业、旅游、家训等更好地结合起来,打造企业核心文化,为山水、景观注入活的灵魂,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使楹联文化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生产生活之中,融入主流文化、书法、建筑、雕刻、动漫、“互联网+”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从而使楹联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渗透,有机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发挥作用。这就把楹联学习、传承、教育、培训的关键性、长期性更加紧迫地提到了人们面前。从娃娃抓起,从教师、教材抓起,从培养传承人抓起,从办好楹联核心刊物抓起,从增强出版力量抓起,从联创、联教、联产“三位一体”工程抓起,使之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应是我们打造全民楹联文化的根本途径和目标。

共 22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楹联是一门大众艺术,也是一门独特艺术。因其大众性,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懂得联律,知道一副楹联是否合格及毛病所在;又因其独特性,导致楹联创作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缺乏扛鼎之作的现状。文章对楹联创作现状、整体水平,未来发展与传承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供采纳的合理化建议。例如:文章提到楹联创作要从娃娃抓起,从教师、教材抓起,从培养传承人抓起,从办好楹联核心刊物抓起,从增强出版力量抓起,从联创、联教、联产“三位一体”工程抓起,使之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应是我们打造全民楹联文化的根本途径和目标。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24 10:20:01
  楹联最是提气鼓劲的先进文化,应该当作真正的大事来抓。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