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长白山下金达莱(散文)

精品 【山水】长白山下金达莱(散文)


作者:朔风 童生,89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3发表时间:2017-12-03 15:22:57
摘要:崔姐就像崖壁上的金达莱花,迎风傲雪,无所畏惧,可是她并不仅仅是孤立于岩壁上一身侠骨的斗士,她也有沁在粉红花瓣上的柔情似水,散发着淡淡的女人香。

阳春三月,长白山脚下依旧残雪未消,时不时还会风雪弥漫;松花江两岸,一望无际的白桦林枝头顶着紫红芽孢,在料峭春寒中迟疑观望,不敢发芽吐绿。这个时节,唯有江边石砬子上的金达莱不怕狂风暴雪,兀自吐艳,为连绵的山岭涂抹一片绯红,和皑皑白雪相映成辉,用一树繁花宣告着春天来了!
   每每看到那顶着一髻雪花、粲然怒放的花朵,我都会想起崔彩华老师,思念起了这位侠骨柔肠的朝鲜族大姐,
   那一年的暑假,最后一届住宿生毕业了,返聘在省城这所学校工作了十年的崔姐和李哥夫妇,这回可要真正“告老还乡”了!
   老两口在每一间空荡荡的寝室里转来转去,眼前浮现着这十年光阴里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心里不免泛起酸酸的失落,可崔姐最惦记的还是我。
   “我们这一走,这里可就没有亲人了,人这辈子,得有个说知心话儿的人,心里的话不能憋着……这个留个纪念吧!”崔姐把一个皮夹儿塞给了我,这是大儿子世博刚刚从上海寄给李哥的,她却要送给我。
   我没有推辞,痛痛快快拿过来,连称喜欢。还当着两人的面,试着把手机和钥匙串放在了包里。和崔姐和李哥之间是不需要客套的,崔姐的小儿子世文就说,我家和叔叔家的友谊,不是用金钱和物质能衡量的……对于崔姐的赠予,我欣然接纳是他二人最高兴的事儿,况且崔姐是直肠子、暴脾气,我要太客套,她一定会直腾腾来一句:“怎么?还处不处了!”
   崔姐那带着浓重朝语味道的普通话,永远是那么干脆利落,直来直去,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和朝鲜族“大男子主义”相比,李哥则显得弱势一些,每当崔姐义正辞严,李哥唯唯诺诺劝阻:“有话好好说!”崔姐就会来一句:“我说的是理,不是话!”硬生生顶回去。
   崔姐说得不错,在是非面前她从来都是寸步不让。
   崔姐出生在长白朝鲜自治县,在长白山区靖宇县城七中教书近三十年。
   八九十年代,经常会有一些小混混冲进校园捣乱,舞刀弄枪,老师和学生被伤害的事儿时有发生。
   一次,十多个小流氓冲进校园,手持铁锹,砸碎了教学楼大厅的玻璃,要冲进教室,殴打学生。别人避之不及,怕这群肆无忌惮的混混伤害到自己。只有崔姐堵在门口,和混混们对峙着,她面无惧色,不卑不亢,声音压过了混混们的咆哮,并说要一个个找到他们的家长,问问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还要去公安局报案……正义的声势终于让小混混们退缩了,他们佯装威风,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学校。
   学校里,崔姐是学生的保护神,而在家族里,她也是正义的化身。那年,她去外地给一个亲戚家的老人过生日,回来的时候,家族男女老少十几个人挤在火车厢里。弟弟看到一个年轻的民工躺在座位上,占了两个人的位置,就去商量让他起来,给站着的老人坐一会儿。可那个人却说自己买了两个人的票,理所当然占两个座儿,就是不让。弟弟和他争辩了几句,没想到呼啦啦围上来十几个人,想要动手。危急时刻,崔姐冲锋陷阵,和这群人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痛斥那个年轻人买两个人票的荒谬。简短但句句在理的话,让那些人理屈词穷,最后工头说了句:“算了吧,好男不和女斗”,让围着崔姐的十几个人散去了。
   这场争端,乘务员也不敢出来制止,他们说这伙人在陕西站就打斗了一场,凶得很,没想到在一个女人面前败下阵来,连夸崔姐厉害。崔姐说,不是我厉害,是理厉害,坏人本来就理亏,重要的是要不怕他们!
   崔姐和我的缘分从我八九年调到七中就开始了,那时我是班主任,崔姐教我班数学。
   崔姐数学课教得超好。她说,教数学首先得让学生有兴趣,然后由简入难,千万不能一开始就用难题把孩子吓住了。八十年代,崔姐就通过小组学习和赏识教育让孩子们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兴趣。课堂上,她经常会一次在黑板上列举出四道题,然后分组比赛,看看哪组算得又快有准,还会激将那些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你敢不敢上来做题?……我就是觉得你不一般……如果你算对了,我给你买金丝猴奶糖……她的课堂,学生永远是情绪高涨,也让所谓学数学需要高智商的论调不攻自破。我们班级七十多孩子,数学及格率永远是百分之百。
   崔姐对学生尽职尽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朋友她更是肝胆相照,义字当头。在朋友遭遇一些不公正的压制时,她就会像一只被激怒的猎鹰,从高空俯冲下来,张开翅膀,一边护着朋友,一边用锐利的目光和简短而掷地有声的正义言辞,让一切丑恶逃之夭夭。当然,对于朋友的错误,她也绝不护短,直来直去,快人快语,不留一点情面。
   十六年前,我告别了崔姐,调到了省城这所中学。六年后,崔姐和李哥内退,我就聘他们来学校当生活老师,管理宿舍。从2007年开始,一晃就是十年。
   学校住宿生最多时有五百多人,夫妇俩是总负责人,崔姐还一马当先,专管男生宿舍。住宿生圆满走完了十六年的历程,这都是崔姐夫妇和前前后后二十几位返聘老教师的艰辛付出换来的。
   每年,毕业生离校的前一晚上,都是管理的难点。那一年,我和崔姐一直坚持到半夜,看着孩子们都睡下了,我才回家,没想到,有一个寝室的俩男孩儿一直在盯着我们,伺机行动——他俩有过结,要趁最后一晚了结一下“恩怨”。
   下半夜三点钟,正在半梦半醒间,二号男寝老师的电话让我心惊肉跳,说两个男孩子大打出手。我急急忙忙赶到宿舍,崔姐和李哥也来了,大家正商量着如何让孩子和解时,更夫打来电话,说两个孩子的家长各自带着一伙人,吵吵嚷嚷,要冲进来,挡不住了。崔姐俨然一个临危不惧的勇士,她说:“你们在这里做好孩子工作,我去挡住,还没有王法了!”我要跟着去,崔姐说,“你别去,我是女的,他们不敢怎样!”
   崔姐下去,挡在那伙闹事的人面前,大义凛然:“有我在,你们谁也别想进来!告诉你们,保护孩子的安全,是我的责任,你们想去打别人家的孩子,先得过我这道关!”
   听崔姐一声断喝,叫得最凶的光头男人态度竟然软了下来,恭恭敬敬地说:“您就是崔老师呀,我儿子可崇拜你了,说你数学讲得好,晚上总给他讲题,你还给他缝校服,感冒了,给他端水拿药……”
   领头儿的态度软下来,帮忙的自然就不再摇旗呐喊了,崔老师也放低了声调,和光头家长攀谈起来孩子的故事,话越聊越近,她开始教育家长了:十几岁的小孩子闹别扭,隔不了夜就好,人家是同学,将来还要相处的,大人瞎掺和,孩子以后怎么做同学呀?谁家都一个孩子,将来同学就是亲兄弟一样,哪家做大人的能给亲兄弟掰生呢?……你说你们做家长的,三年了,都没来学校问问孩子怎么样,临了了,闹这一出,不是帮孩子,是在害孩子呀!……句句在理的话,羞得双方家长面红耳赤,乖乖上了楼,不声不响带着自己孩子回家教育去了。
   崔姐就像崖壁上的金达莱花,迎风傲雪,无所畏惧,可是她并不仅仅是孤立于岩壁上一身侠骨的斗士,她也有沁在粉红花瓣上的柔情似水,散发着淡淡的女人香。
   崔姐脾气火爆,但对待老人却极尽孝道,百依百顺,是一个合格的朝鲜族儿媳妇。
   那一日,李哥兴冲冲地告诉我,说在秦皇岛买房子了,让我们有时间去旅游,住他家。我很诧异:您什么时候买的?……老大世博买的,就是我们的房子呀!——在朝鲜族的传统观念里,老大要赡养父母,还有承担父母的责任,管理照顾好弟弟妹妹,老大买的房子理所当然属于父母,要将父母接来住,卧室也一定是家里最好的房间。
   李哥是家里的老二,大哥去世之后,他理所当然接替了长子的责任,把老妈妈接到了自己家里赡养。一次去李哥家串门儿,听到卧室里有人敲墙,还传来了一连串的听不懂的朝语,语调很高,好像是很不满意。汉族人的习惯是不能随便进主人家卧室的,我们又不好多问。后来崔姐告诉我们,说是她婆婆卧病在床,按照朝鲜族的规矩,客人进门,必须先去问候老人,你们没过去,她在数落你们没礼貌呢。
   婆婆早年在平壤大学毕业,年轻时十分干练,可还是不能逃离老年意识的糊涂。一次,她说自己的钱丢了,就赖到了崔姐身上。老人的理由很简单:儿子是自己养的不能拿,孙子和自己有血缘关系,也不能偷,唯有崔姐和自己没有关系,那一定是崔姐拿去了。崔姐虽感觉很委屈,可是为了不让婆婆生气,还是认了。过了一段时间,婆婆从被角里发现了钱包,自觉对不住儿媳,不再做声,而崔姐也像什么没发生一样,一直细心照料婆婆到终老。
   对于朝鲜族敬老的优秀传统,崔姐颇为自豪,她经常和我提起弟媳妇如何照料瘫在床上的老父亲,被褥总是干干净净,身上从来没有褥疮;也夸赞当局长的表弟和全职照顾老人的表妹,为了照顾植物人的老姨和也瘫痪在床的姨夫,人到四十了都没谈婚论嫁。她对身边不孝敬公公婆婆的汉族女同事,十分看不起。
   出于民族观念吧,她坚持让在上海工作的大儿子一定找一个朝族姑娘做媳妇,可是选择面太窄,最后崔姐还是妥协了,同意了大儿子世博和一个江浙的汉族姑娘结婚,我和妻子也有幸参加一次原滋原味的朝鲜族婚礼。
   世博是他们这一辈的长子,在家族里也拥有父母一样的地位和尊重。结婚那天,弟弟妹妹和晚辈,小到抱在怀里的孩子,都要依次给老大和刚过门儿的大儿媳行礼敬酒。
   朝鲜族民族婚礼很有特色,仪式也很多,一套下来至少要一个上午,每个仪式高潮,公公婆婆都要上来跳舞。有一个有趣的环节,就是新娘子要背着身子扔葫芦瓢,如果瓢口儿朝上,就预示着会生男孩儿,那婆婆就要上来热舞,公公和众亲友也要上来配合……一上午仪式才结束,下午还要举行酒会舞会,兴致高处,通宵达旦。热闹是热闹,婚礼结束,崔姐躺在床上,三天没起来。
   崔姐和李哥告老还乡了,很长时间,我和妻子心里都是空落落的,崔姐两口子也惦记着我们,经常打电话让我们回去聚聚。崔姐知道我喜欢摄影,她对我说:“来年春天金达莱花开的时候,你俩回来吧,咱们去松花江边看花!”
   崔姐的一席话,让我的耳畔又回荡起了那首朝鲜族民谣《金达莱》
   开呀么开呀那笑口开
   冰山雪岭露脸来
   花呀么花呀那金达莱花
   为什么开得这样早
   这样快
   好似那要与梅花来比赛
   与梅花来比赛
   噢是因为春姑娘要出嫁
   冒寒斗雪来喝彩
   啊金达莱
   长白山金达莱
   开呀么开呀那满山开
   长白千里尽春晖
  
   2017年12月2日寒夜于寓所
  
  

共 40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长白山上金达莱》一文,以花喻人,叙述了一位侠骨柔肠的朝鲜族大姐崔彩华老师的人生经历。文章以倒叙的手法,写崔大姐被省城的一所学校返聘工作十年,因“告老还乡”将与我分别,在离开前,送给我一个装手机和钥匙串儿的皮夹儿,我知道她性格直率,心存感激地接受了。由此,引起了对崔大姐的回忆。在行文中,作者叙述了崔大姐在靖宇七中时,与闯入校园内的社会小流氓的对峙;在车站里,为了家族的人,与无礼民工的争论;在省城学校,当毕业学生打架引来家长时,对学生家长的斥责与教育,这些,把崔大姐的“侠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她的“柔肠”,体现在数学课上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在家庭中,对婆婆的悉心照顾,还体现在回乡后,时常打来电话,对我的问候。她的确就像一株生长在长白雪峰上的金达莱,不畏惧现实生活中恶劣环境的挑战,而又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世人。作者运用细腻的文笔,饱蘸深情的语言,把一位侠骨柔肠的崔大姐写得跃然纸上,生动可感,如在眼前。此篇文章,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写作手法上,都是值得学习的一篇散文佳作,倾情推荐。【山水神韵编辑:孔夫子门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08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7-12-03 15:25:58
  情感美文,编辑学习了。如有点评不足之处,请谅解!
2 楼        文友:朔风        2017-12-04 08:14:01
  感谢夫子老师的精彩编按,祝冬祺笔健,编创愉快!
3 楼        文友:细甜谷        2017-12-04 13:12:51
  祝愿曾经教过我,照顾过我儿子的受人尊敬的崔老师健康、快乐、幸福永久!
4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7-12-04 15:07:23
  人物性格鲜明,筋骨丰满,形象生动如在眼前。拜读!
5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7-12-05 10:38:45
  写人的文难度其实很大,这篇作者从普通点滴入手,抓住了这位朝鲜族大姐的闪光点,让人物鲜活起来,读后倍感亲切,感人肺腑!问好朔风。
6 楼        文友:沙漠之魂        2017-12-11 09:23:07
  笔触灵活,人物丰满,亲切流畅。拜读学习了。问好朔风老师。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