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迪拜,沙漠里的花朵(系列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迪拜,沙漠里的花朵(系列散文)


作者:孟梦 秀才,1020.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3发表时间:2017-12-04 16:31:40


   目录:
  
   1、飞往迪拜
   2、入境
   3、迪拜街景
   4、沙迦文化广场
   5、阿治曼海滩
   6、迪拜博物馆
   7、香料和黄金市场
   8、望楼兴叹
   9、雨中夜景
   10、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11、迪拜贸
   12、夜宿阿布扎比
   13、最奢华的清真寺
   14、阿布扎比民俗村
   15、奇迹棕榈岛
   16、帆船酒店
   17、再到迪拜贸
   18、别了,迪拜
  
   一、飞往迪拜
  
   这是一次“迪拜六日游”。
   在兰州做旅游的外甥媳妇打电话说,后天有两个去迪拜的调位,问我和老伴去不去。虽然时间有点仓促,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说,去!
   退休前,曾经在电视里看过一个介绍迪拜的节目。最震撼的,是一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填海造的岛。那是从飞机上拍摄的,模样像是一片巨大的棕榈叶子,漂浮在碧波荡漾的大海,所以叫棕榈岛。可我看它却像一只无以伦比的蝴蝶,展开金黄色的翅膀,翱翔在湛蓝的天空。印象最深的是电视里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什么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什么世界第一座七星级大酒店——帆船酒店……一幢比一幢雄伟,一幢比一幢奇异。从此,迪拜这两个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去迪拜看看,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梦。
   这回,终于可以梦想成真了!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七个酋长国中的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西南亚,濒临阿曼湾和波斯湾,夹在阿曼和沙特阿拉伯中间。首都阿布扎比,人口四百万左右,是一个以盛产石油著称的中东沙漠国家,素有“沙漠中的花朵”之美誉。
   十八世纪中叶,迪拜只是波斯湾低地上的一个小渔村,连名字都没有,村民们靠在海边潜水寻找珍珠为生。后来,波斯、印度次大陆,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听说这里有珍珠,就不断地来这里寻求发财。
   那时,这里有一种蝗虫,叫“daba”,音似“迪拜”,到处肆虐。人们就把这个渔村叫了迪拜。据说,这才是迪拜名字的由来。而不是现在人们说的,因为迪拜河把迪拜分成Deira和BurDubai两部分才叫的迪拜。
   来发财的人越来越多,小渔村逐渐形成了城市规模。英国人发现了,就带着枪炮来征服了这里,直到一九七一年才撤走。
   英国人走后,凋敝不堪的迪拜突然发现了石油。于是,迪拜暴富了。大把大把的金钱像迪拜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流进来,人迹罕至的沙漠小渔村顿时疯狂地发展起来。不到五十年的功夫,竟然奇迹般成了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成了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成了东、西方资本市场的桥梁,成了重要的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甚至,二零二零年的世界博览会都要在这里举行。
   有人说,迪拜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现代社会与奴隶制度奇异结合的复合体。所以,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亲自来看一眼这个神秘的地方。
   我们这次来,也是这样的想法。我们一行十四人,都来自中国大西北的甘肃。虽说是跟团,却是自由行性质。领队小王是个年轻的姑娘,也是第一次带队去迪拜。
   三月十五日中午,我们从兰州饭店集合出发,一个小时后到达中川机场。十五时三十分,南方航空的一架波音300飞机载着我们呼啸着冲上蓝天。
   飞机在祁连山脉上空飞行,脚下是皑皑白雪覆盖的莽莽山峰。
   十八时十分,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铺机场。领队小王说飞机要在这里停留一个多小时,让大家吃点东西。
   候机厅里除了我们十几个人,几乎没有别的旅客,显得冷清空旷。虽然到了晚饭点儿,也不感觉饿。随便吃了一碗泡面后,就倚在窗栏杆上一边看飞机起落,一边玩微信。机场有免费网络,信号还不错。
   十九点三十分,重又登机。大概是晚上飞行冷吧,每个座位上都放上了薄毯和小枕头。
   起飞没多久,空姐送来了晚餐。虽说是国际航班,机上的餐饮却实在不如空姐那样漂亮。
   天已经黑了。舷窗外面,除了机翅上有一点点灯光闪烁,黑黢黢的什么都看不见。倦意袭来,喝了一杯咖啡便放倒座椅,眯起眼睛假寐。
   享受着腰酸背痛的折磨,好容易熬过五个多小时,空姐优雅的播报唤醒了我们:“迪拜就要到了,飞机再有十几分钟就要降落”。拉开舷窗的闸板望去,脚下五彩缤纷,一片灯火辉煌……
   灯光越来越亮,地面飞驰的汽车、高耸的楼群都看的一清二楚了。
  
   二、入境
  
   迪拜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六分,即北京时间凌晨四时,飞机降落在迪拜国际机场。飞机开始滑行,趴在舷窗上,可以看到飞机一架接着一架起飞,一架连着一架降落,呼啸的声音震耳欲聋。
   前边座位上是一位经常来往迪拜的乘客。他说,迪拜机场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机场。英国伦敦的希思罗和美国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加起来,都没有它大。这里,每天有三百多个航班飞往世界各地,候机楼里光登机口就有二百多个。每年的乘客总数有一亿两千多万。修建这个机场,花了三百三十多亿美元,施工高峰期工地上人山人海,每天有两、三万工人不停地工作。
   走下机舱,刚出通道,就像走进了一个硕大的迷宫,霓虹闪烁,人流如潮。瞬间,我们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淹没了。长长的通道金碧辉煌,有的通往楼上,有的通往楼下,刚刚走下飞机的人们摩肩接踵。
   由于语言不通,指示牌上又没有中文,茫然无措的我们只能一步不拉地跟着领队,不错眼珠地盯着前面的团友,生怕挤丢了。随着人流,好不容易才找到落地签证处。
   签证处开放了几十个入境通道,几十个通道前面也都排着长龙。
   迪拜是一个严格恪守穆斯林教规的国家,入关检查十分仔细。初次来迪拜都要照眼睛虹膜。
   签证官都是身穿清一色白袍的阿拉伯装扮的汉子,一个个腰板挺直,玉树临风,既俊美又干净。说他们干净,不是因为他们雪白的长袍,是因为他们不像别国男人一样,脸上的络腮胡子野草般杂乱不堪,他们脸上的胡子修剪的整洁漂亮,凹陷的眼窝里,明亮的眸子神采奕奕,个个都像男神模样。
   男神般的签证官都很和善。他们一边大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一边用手比划着眼睛,让你睁大眼睛对着仪器看。眼睛要露出全部的黑眼珠,机器会自动识别。合格通过了的,他会叫着你的名字在签证上盖章。通不过的,就再一次让你睁大眼睛重新识别。如果几次还通不过,他就让你站到后面去重新排队。
   我快排到跟前的时候,突然发现我这个队的签证官是个女的。这让我很是惊奇。听说,这里的女人是不工作的。
   女签证官和男神们不一样,她身上穿的是黑袍,但没有戴面纱。她个头不高,一张瘦削动人又毫无表情的脸上,涂满了冷漠和严厉。用中国俗话说,就像谁欠了她二百吊大钱似的。
   果然,排在我前面的两个团友就遭遇了倒霉。几次都没有通过,被女签证官赶到后面去重新排队了。
   轮到我了,我忐忐忑忑的双手捧着签证和护照递给她。也许是注意到了我的虔诚,女签证官让我睁大眼睛对着仪器看了看,再没有为难我,就啪啪地在我的签证上盖了章。
   拿着盖过章的签证和护照,就可以入境了。走出入境通道,远远地就看到所有的行李已经从输送带上取下来,放在了地上。先出来的团友都等在旁边。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领队才领着二次排队的两个团友出来,不知她们怎么过的关。
   出了机场大厅,地接导游和接我们的大巴司机都已经急坏了。确信没有出事故后,司机帮我们把行李装上车,急忙开往早已订好的饭店。
   我把疲惫不堪的身子摔到床上时,已经是迪拜时间半夜一点多了。
   入境“入”了三个多小时!
  
   三、迪拜街景
  
   一觉睡了四个多小时,醒来快六点了,冲了个澡去吃早餐。我们入住的MetropoianHotel酒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餐厅在M层,可以供百十人同时用餐。就餐的人还不多,餐架上摆满了面点、肉蛋、水果、蔬菜。品种繁多,看上去很是新鲜。我看到有一种炒面,和咱们西北的炒面绝无二致。捡了品尝,口味也特别适宜。导游定好了九点集合,我们匆匆吃完早餐,时间还早,就去酒店附近的街上看街景。尽管快八点了,街上却冷冷清清,行人不多。出门不远是个十字路口,路口中央矗立着一个由四根支柱呈放射状的建筑,造型新颖,周围还有喷泉。建筑的四面有四座大钟。后来才知道,我们住的是迪拜旧城区的中心。这个建筑叫钟楼,是老城区重要的地标形建筑。
   关于这个钟楼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迪拜当时的酋长拉希德,也就是现在酋长默罕默德的父亲,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卡塔尔酋长。卡塔尔酋长就买了一口巨大的挂钟送给岳丈大人。在中国,如果女婿给岳丈送钟,那是咒岳丈早死,还不让岳丈打断腿才怪。可是,迪拜没这讲究。拉希德还很高兴,要找个地方把钟挂起来。因为钟太大,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于是,拉希德下令在这里专门修建了这座钟楼。
   卡塔尔酋长送来的那口挂钟早已经不知何处去了。现在的这四口挂钟,是专程在瑞士定做的,世界知名品牌——欧米茄,其价格之昂贵,可不是当初的挂钟所能比的。钟楼前的路上车辆很多,车速也特别快,但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每辆车都会远远地停下来,司机会微笑着示意你先通过,特别是遇到女士。
   终究是沙漠国家,越野车居多。路虎,卡宴,奔驰这样高性能的越野车也时时可见。因为迪拜是个免税的国家,汽车十分很便宜,总能听到在这里打工的同胞们夸张地说,在迪拜买车如同在国内买大白菜!街道干净美丽,路旁的空地被装扮的像花园一般。虽说冬季还没有过去,但街头各种各样的鲜花争奇斗艳,有的昂首怒放,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绿油油的草坪,踩上去象毛茸茸的地毯。
   害怕误了集合时间,走了几条街道,拍了一些照片便回到酒店。
  
   四、沙迦文化广场
  
       九点十五分,导游来了。导游也姓王,哈尔滨女孩儿。看着娇小却非常能干。后来我们发现,她还特别善解人意,又好说话。她简短地介绍了自己,说她来迪拜三年了,自己租房住。随后,带我们去沙迦文化广场。
   沙迦也是阿联酋的酋长国之一,距离迪拜只有九公里,历来被认为是阿联酋及海湾地区的文化首府。
   和迪拜相比,沙迦的宗教气氛更加浓厚,更加传统和保守。在这里,绝对禁酒、禁赌、禁一切违背伊斯兰教义的行为。为了发展旅游业,迪拜曾经打算弄一条豪华赌船,在波斯湾巡航,但由于迪拜河离沙迦太近,赌船航行势必要进入沙迦海域,所以沙迦坚决反对迪拜开通赌船项目,并以退出阿联酋相威胁。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沙迦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位于阿联酋中部,和其它六个酋长国都相邻,一旦它脱离阿联酋,就割断了阿布扎比和其它四个酋长国的联系,等于其它四个酋长国也一起脱离了。所以,赌船项目不得不搁浅。为此,作为七国老大的阿布扎比,后来还年年拨巨款给沙迦,以表彰它对伊斯兰教义的严格遵守。
   沙迦文化广场也叫古兰经广场,是沙迦的文化中心。
   远远地,我们就看到广场上绿草如茵,一簇簇红花象火焰一样怒放。广场周围停着很多旅游大巴。广场上游人很多,看得出,绝大部分是中国人。他们或一伙一伙、或一对一对,在草坪上或躺或坐或立,在花丛中各自摆着不同的姿势拍照。
   广场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古兰经雕塑。据说,这里原来雕塑的是一头牛,很多神教徒旅游者都来敬拜。为了纪念阿联酋七个酋长国建国时签署联合协议,沙迦政府就把牛铲除,雕塑了这本刻满全部经文的古兰经。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古兰经纪念碑,广场也就又被称为古兰经广场了。每一个来到广场的阿拉伯人,面对翻开的古兰经书,都会不由自主地肃立,默诵经文。
   纪念碑的后边有幢白色的建筑,看上去像一座普通居民住宅,不显眼的围墙,黑色铁艺门,其实那是沙迦酋长的办公室。碑的左边是皇家礼拜清真寺,倒是气势恢弘,寺顶淡绿色的圆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寺前矗立着两座高高的尖塔,直刺蓝天。碑右边是文化宫,也有一个圆顶,不过是金黄色的。另一边那座建筑,听说是大会堂。因为这些建筑都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远远地看了一眼,拍了几张照片。   草坪上除了游人,还有两辆修葺草坪的车辆穿梭,身着艳丽工装的工人们正忙碌着把打草机收割的绿草装上车。 
  
   五、阿治曼海滩
  
      十几分钟后,我们乘车去海滩。这个海滩属于阿联酋最小、最穷的酋长国——阿治曼。它小到其势力范围出了城区,只有几哩远近,国土完全被沙迦包围起来;它穷到主要收入都来自老大阿布扎比的资助。曾经最多的经济活动就是几十条采珍珠的船、一个椰枣种植园和出售几枚邮票……
   阿治曼海滩广阔而静谧,没有一片接一片的遮阳伞、没有一座连一座的售货亭、没有招揽游客的呼唤,完全属于那种最原始的海滨风光。

共 28908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组以写游记为行体的散文。作者跟团去游了迪拜。迪拜是阿联酋酋长国中的一个最大国家,这里信的是穆斯林教。迪拜盛产石油,是中东最大的盛产石油的国家,迪拜还是沙漠石油国,有很多世界第一,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世界第一大的机场——迪拜机场……迪拜一游,使作者如数家珍似的写下了18节的系列散文,把迪拜的风士人情、自然美景做了一一祥尽的铺陈、描述。使我们大家也好像跟着作者,去做了一次迪拜之游。纵览18小节的系列散文,文字生动简约,叙景叙人刻画祥实,有血有肉,铺陈细腻丰满,是一篇很祥实的游记散文。读来款款深情从心间漫漾而出,孜孜美景在脑中升华酝酿而生!欣赏美文,如痴如醉,力推佳作!问好作者,遥祝冬安!紧握君手,顺致吉祥!安康!期待作者更多精彩再现丹枫!【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7-12-04 16:33:18
  问好作者!遥祝冬安!期待作者更多精彩再现【丹枫】!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回复1 楼        文友:孟梦        2017-12-15 16:53:52
  谢谢江山编辑,辛苦了。祝编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