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恋】又见梨树(散文)

精品 【星月.恋】又见梨树(散文)


作者:史建民 秀才,13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45发表时间:2017-12-05 22:00:14

我的老家在泾川,小时候漫山遍野除枣树外,还有梨树,桃杏树,柿子树,核桃树,而杨柳槐桑树就不用说了。老家院子的门前除有六棵枣树外,院子里还有一棵梨树,树很大,约二丈多高,正对着五孔窑洞,树周围护着一圈圈木栏,夏日雨水流梨树跟下,冬天将落的积雪也堆在树根下,听父亲讲,这棵树已近百年了,是父亲的爷爷栽的。整日与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相依为伴。每当我们回家都是首先看到梨树,然后才见着父亲,有时父亲不在家,那株伞形的梨树,总能为我们遮挡阳光,提供荫凉庇护。
   按照西北的风俗习惯,家中房前屋后栽树还是很有讲究的,俗语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说是“桑”连着“丧”,宅前栽桑会“丧”事在前;柳树不结籽,房后植柳就会没有男孩后代。说“后溜(柳)”会跑光了财气;而我的太爷在当院之中为何栽了棵梨树,也百思不解。
   我家院子里的梨树结的果叫齐梨,也叫泾川大水梨,当我年龄还很小很小的时候,这棵好大好大的梨树,结的梨也好大好大,父亲母亲总喜欢叫我们几个弟兄在一起护梨。父亲说,树梢上的梨黄得早,总有些野鹊之类的偷吃。我们每人都有一只弹弓,射得好远好远。水梨入柜前,我们再忙,也都要去叔父家当质量检查员,挑出好的,拣出坏的,等那一堆堆水梨下入柜子,我们几个弟兄才个个收回双双贪婪的目光,开始将手中的大水梨咬得“唰唰”响。后来我们上学了,长大了,每年春天来临,七十岁的父亲便哪儿也不去了,他要看着梨树开花、结果、成熟,花开花落之后,青青的小水梨挂满了枝头,他便放弃了所有的爱好,每天足不出户,不再与老伙计们聊天,散步。每天的任务就是搬个马扎,拿根竹竿坐在树下驱赶着馋嘴的鸟雀,守护着大水梨一天天长大、成熟。
   后来才知道齐梨,又称“锤急梨”“清脆梨气果肉细密而脆嫩,是甘肃陇东地区水果中的佳品。果实卵圆形,个头均齐,单果重一百九十克左右,色呈黄绿,稍有红晕。果点有明显突起的锈色。果肉乳白色,汁多、味浓,酸甜适度,风味不凡。凡尝过泾川齐梨的人无不为之叫好。齐梨,齐是整齐划一的意思,颜色是一律的黄色,成熟在秋天的同一个早晨,只黄这一点,已诱得人涎水不止。而形更吸引人,形如立起的罐子,上下小,中间稍大,结结实实,只这形状就让人产生内涵实在的信任感,似乎一次吃不尽一个梨,想起罐子,又太结实,吃不了,咬不动,不免发愁。但咬一口,极酥。酥得使人觉得劲用过量了,嚼起来极省力,却不是软绵无味,而是酥中有脆,越嚼越甜越香,香气沁人心睥,略略带酸味。每年八、九月份,我家的梨就长大了,热透了,秋天,父亲会一个一个小心摘下,竹筐里小心用麻纸包了,盖了。藏到腊月正月二月,在当时泾川最繁华的汽车站前的开阔地上,父亲身穿羊毛毡做成的外衣,头戴西爪皮型的帽子,在左公柳下,“泾川大水(fei)梨,一毛钱sang个。”;“好梨”、“好梨”.叫卖着.父亲的叫卖声音甜之极很有特色,而一声“秤锤梨”!叫声却是闷闷的响雷一般,声也如秤缍。事实上是一门学问,一种文化,东西过往的哪辆车子不停下,能不买了带去?
   父亲曾说过,买了他梨的司机,刚东出泾川窑店,西出泾川王村,到达长武平凉地界,就有一种奇香奇香之味在车中散发出来,似木瓜桔子似香蕉似苹果似杏似桃,什么东西如此馨香?众人围了车子打问.司机久久地纳闷,忽然,自己长唉一声,发现是车中之物生发香味,是泾川梨的香味。呀!泾川梨这么香?卖不卖?不卖?众人用极高的高价硬是买了去,司机好歹留下一点,开车再走,走到西安兰州,愈发出香,香气成了旋风,车过去引起的风全成了香风,走到哪里人围到哪里,走到杭州上海,走到新疆四川西藏,如一车香瓜走遍大江南北便引来一条横贯南北的蜜蜂长阵。司机这才后悔买的少了,再返回已来不及,而闻到香的人牢牢记住了“泾川齐梨”四字,去不了泾川,见有人往泾川方向去,就千言万语叫一定带上泾川梨。于是,来泾川的人必带泾川梨,走出泾川的人必带出泾川梨,三带两带。就带出了名声。
   事实上在泾川这块土地上,一点也闻不出齐梨之香,如进了酒窑闻不出酒香一样。刚走出泾川地界,味便出现,越远越纯越鲜,越是走遍全中国,越有不可替代的味,完全是得益于一方水土啊!人人大叫:这是泾川的水土香,不是梨香,只有离开泾川,才显示出在全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泾川齐梨香。这种香是集中了世间所有水果之香而又不失梨之特色的香啊!
   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出生的泾川人,都能记得那遍布山川的密密麻麻的树林,有那高大古老的杨树、柳树、槐树、柏树等用材林,有那身干粗壮的、几个人抱不拢的、占地几亩大的核桃树,也有那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成片的梨树、枣树、杏树、柿子树、荔枝树等。其中以梨树最为显眼,真是春来山川尽落雪,秋到霜叶红似火。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先是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将那漫山遍野的用材林送进了一座座汹汹燃烧的土钢炉,后是浩浩荡荡的平田整地运动,又将那剩下的果树砍伐殆尽,一棵棵梨树被制成了梳头的梳子篦子,枣树被制成了擀面杖,只有那被削得光秃秃的巨大的核桃树身,躺在一个个大土坑中死活不动,好多年后,才被解成一块块木板拿走了。从此,就有了现在的山,现在的川。如今,要找个泾川老梨树很难,川里绝对没有了,有的山上才偶尔看得见一两棵,可谓濒临灭绝了。去年才知道,我县的王村镇还存有数百棵齐梨树,去年4月23日,由泾州印象传媒策划组织的“春风仍在·梨花自开”百名摄影家主题采风活动在泾川县王村镇薛家庄成功举行,来自西安、庆阳、平凉各县区百余名摄影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们兄弟陆续参加工作后,都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老屋,每年梨熟了,父亲总会捎信让我们回老家一趟,我们知道,肯定是让我们回去摘那熟透了的齐梨!
   这时,我们便携儿带女欢呼雀跃的回家了。一进家门,就看见父亲独自坐在院中,手执一根竹竿,守护着挂满熟透了大水梨的那棵树。在水泥地面上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满了"梨熟了,快回来吧"的字样,看到这场景,禁不住我的眼眶湿润了,父亲从没对我们说过疼爱的话语,可从他的表情中,我分明读懂了他的疼爱和祝福!
   父亲看我们来了,乐的跑前跑后,他长时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指挥着孩子们爬上爬下的采摘梨,孩子们一个个猴儿似的爬到树上,边摘边吃,我们就拿个箩筐在树下接着,只需一会儿就装满大大小小的篮子。
   父亲则把摘下的梨分成若干份,除了给我们每家带一份外,又会亲自将一些送给左邻右舍,让乡亲们也一起分享这甜甜的味道、收获的幸福。
   父亲走了近三十年了,现在又到了大水梨成熟的季节,当我们一次次回到老家,空寂的院子里,只看见那棵梨树依然矗立在那里,枝上挂满了熟透了的梨,却不见了父亲的身影,想到景色虽然依旧,人却早已不在了,酸楚的心情不禁令我潸然泪下,父亲再也不能指挥我们摘梨了,我随便摘下一只梨,咬上一口,放到嘴里,和着泪水咀嚼着咽下,却再也尝不出原来的它的那股香甜的味道了,我知道,因为再也见不到父亲,我婆娑的泪眼凝视着梨树许久许久……
   忽然,父亲竟出现在眼前,他跟往常一样慈祥的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们,我紧跑两步想上前搀扶父亲,请他老人家快快坐下,抬起的手又慢慢放下,定睛看时,哪里有父亲的影子,只是个幻觉,唯有风吹的一树梨“刷刷刷”的响,我的泪水便止不住流下来了,父亲啊,您这时是否正在天堂看着我们呢?
   这风吹的声音,是否就是您和我说说知心话?今后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与您见面了吗?
  

共 30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树水梨,一树记忆;一树水梨,一份等待;一树水梨,一生亲情。作者笔下,触景生情,以情动人。在那个水果数目较少的年代,大水梨可谓是少年时最可口的奢侈品,就这难得的口福,也在父亲的一声声叫卖声中,把香气传向了远方,把泾川梨流向了各地。后来,父亲老了,连同那颗梨树一样老,但每天总会守候在梨树的身旁,不仅仅是守护梨树的开花结果,更多的是对孩子们那份爱的执着守护。父亲走了,梨树还在,爱已走远,梨甜渐减,吃梨更多的是吃一份心情。作者笔下,大水梨香甜可口,色泽圆润,不仅让人口涎欲滴,得而尝之方可心满意足。字里行间,父亲的影子无处不在,浓浓的父爱贯穿始终,人在梨也香甜,人去梨也失味,美文佳作,力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1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7-12-05 22:06:12
  心有灵犀一点通,我家院子里也有颗水柿子树,那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后的礼物,他竟然没等到开花结果。触景生情,因文共鸣,还是拨动了心中那根柔软的琴弦。
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7-12-05 22:09:17
  不知是文章的内容触动了我,还是距离上的咫尺,读罢此文,总有一些亲切与温暖在心底回旋!
3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12-05 22:27:25
  谢谢红尘一莲的点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六盘山下,泾水之畔音相同,情相依,总会找到知音,这就是魂牵梦萦的乡愁。辛苦了!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4 楼        文友:荷锄叟        2017-12-05 23:24:44
  洋洋洒洒三千言,说不完的亲情,诉不尽的乡愁,让人欲言又止,欲罢不能。情很浓,好文章!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回复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12-05 23:56:35
  谢谢老师的点评,
回复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12-05 23:59:23
  锄老师的点评如神来之笔,直指主题,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谢谢!问候!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