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锁麟囊(随笔)
题记:“贫富之间的矛盾尽管貌似陈腐,却是戏剧家笔下永恒的主题之一。”
——太宰治
一
那是小时候的我,印象最深的一部戏,可而今回想,却也只剩了大概。
一名富家的千金小姐,因为置办的嫁妆不可心,一次次撒脾气耍性子哭哭闹闹;后来却因缘际会地沦落为穷小姐家的老妈子。说起来总不禁让人感慨。脑海里那着蓝衣褂黑坎肩的富家小姐,手捧锁麟囊,哭得珠泪涟涟,哀婉悲切的画面尚记忆犹新,只遗憾是真记不得名姓了。
常听人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说实话,那时的我可不甘心当个傻子,因此是真不喜欢戏,更没耐性去认认真真的看完一出,总觉得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太腻烦,供不上听,几乎把人急死。
其实想想那时的不喜欢或许还是由于心境吧,年少多轻狂浮躁,亦浅薄无知,不爱看戏也是必然了。而今想想,唯一值得庆幸的倒是当时娱乐太少,才因此促成了我与戏曲间不得以的相亲。
那时每到农闲时节,大人们都拿出蜜蜂追逐花香的灵敏,四处追着看戏;好多村里都搭着老戏台,遇上值得庆贺的大事,就把戏班子请来,一闹就是两三天。那年代为了看戏或电影走街串巷是常事儿,有时甚至不辞劳苦,腿撵着走七八里地,去县城的礼堂。
孩子们就更是闲不住了,总爱粘在大人后头嘟嘟跑,其实他们可不为着看戏,满心的兴奋都只是想着能去凑些热闹。我记忆里那寥寥的几出,就都是这样凑着热闹蹭来的。
等到有了电视,娱乐节目丰富了,想看戏也方便,可我却发现人们看戏的热情倒不像之前那般高涨了。除了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依旧痴迷着,其他人似乎早已将自己从那段追戏的火热里淡出。
我还是说不上有多喜欢,许是被一个人那般推崇仰望的心境感染了吧,也那么急切地想再去了解。这回也真是有耐性了,一场接着一场,把个《锁麟囊》从头一直看到尾,看得尽心尽兴,跟着笑,也忍不住跟着哭,心头更是百味杂陈。
真想不到人到中年的我,在这出戏面前,竟那么甘愿地沦为了一个傻子;一个能思考彻悟,也能被真正感染和感动的傻子。
二
这回我看的是《锁麟囊》的贺岁版,由迟小秋、李海燕、吕洋、张火丁、刘桂娟、李世济几位传人联袂出演。说实话真有些惭愧,这几位传人中,我只比较熟悉李世济,张火丁恍惚有些印象;因为母亲喜欢听她俩的戏,兴头上兴许还能唱上几句。
论表演,这几位也算是各出各的彩儿了。扮相或端庄甜美,或清新雅丽,或成熟温婉,或妩媚娇俏。她们这一出演,将程派唱腔寓刚于柔、幽吟委婉的特色拿捏的很是到位,不亚于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戏迷们过足了瘾。
其实追溯《锁麟囊》的渊源,也还是很有些故事的。它不仅是程派唱腔的经典,也是这些年上演次数最多的戏之一,被誉为京剧舞台上的“常青树”。
创始人程砚秋先生早就看中了这则引自《只麈谭》的故事,便诚恳约请翁偶虹先生进行改编。他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希望唱词上能有些改动,多运用长短句,这样不仅精简有韵味儿,也更富于生活化。
程先生的这一大胆设想果真不凡,经由翁先生生花妙笔,《锁麟囊》这出戏有了不寻常的魅力;不仅妙词佳句叠出,情节设置张驰有度,段落结构也更显得玲珑别致了。1940年5月,由程先生领衔,在上海黄金剧院的首演便一爆而红。《伶人往事》中,章诒和女士是这样描述的。
“雅致独特的声腔艺术,人人可体味而又体味不尽的世态炎凉,带着几分温暖惆怅,一下子抓住上海观众的心。连演10场,10场皆满。到了第十一天,改演《玉堂春》,可观众不答应。再演《锁麟囊》的时候,就出现了程砚秋领唱、大家合唱的动人情景。”
想想那是怎样一种震撼人心的场面啊!正是凭着这出戏,程先生创造出了抑扬错落、疾徐有致、婉转动人的程派新腔。表演过程中,他更注意将唱腔与身段进行了完美融合,使原本程式化的表演更具有了动人的美感和真情。
试想,如此的用心用情,观众们如何能不深爱呢!这部剧中的那个小物件儿锁麟囊,也像一条丝线般地串起了一粒粒闪亮的珍珠。
或许于程先生而言,《锁麟囊》就是自己最最疼爱的那个孩子,永远让他牵挂着,息息相关,不可离分,疼也舍不得放手。从1949年11月的禁演,到1958年3月程先生辞世,他始终都心心念念。可是直到死,也没能盼来《锁麟囊》的拨云见日。
《锁麟囊》终成了他永远也舍不得褪下的那件蝶衣,逃不开的梦魇翳影不去,他的命终是没能熬过梦的长……
文革后,李世济首先冲破藩篱,重新上演了《锁麟囊》。于程派艺术来说,她的这一举措真功不可没,有着里程碑式非凡的意义。
虽然《锁麟囊》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却也同样需要着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去创新,因为唯有创新才能赋予它更大的活力。而今的程派唱腔,在经历了李世济老师的大胆革新后,更趋向于大众化和普及化了,也因此被更多的当代人深深喜爱。
我不知这一切变化程先生可否能感知,倘或人的灵魂真是恒久不灭的,我想他也定能含笑九泉了。
三
有些人生来就命儿好,是有任性的资本的。那薛小姐不仅出身富贵,更貌美如花,爷娘心头肉儿般地宠着,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是名符其实的千金大小姐。
想那占尽世间完满之人,能有几个不骄矜?这薛小姐当然也不例外。“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这颇有些自恋的矫情,倒正是合了她此刻的心境。为了挑到随心的嫁妆,整个薛府齐动员,闹得焦头烂额,人仰马翻,就差挖地三尺了。可换来换去,薛小姐还是不中意。
“那花样儿要鸳鸯戏水的。鸳鸯一个要飞的,一个要游的,不要忒小,也不要忒大。鸳鸯用五色,彩羽透清波。莫绣鞋尖处,提防走路磨。配影须如画,衬个红莲花;莲心用金线,莲瓣用朱砂。”
架子大的小姐根本用不着露面。这羞答答、慵懒懒的声音,就像一缕轻烟般从帘子后头飘出来,吩咐得是有模有样儿,丝毫都不马虎。说这话的主儿不仅让人觉得娇憨,更有些矜贵难缠。想想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女子对生活的要求能细致到鞋尖上,这得是多大的排场和讲究啊!
相传古山东一带有个习俗,女儿出嫁前,当娘的要送上一只绣有麒麟的荷包,叫“锁麟囊”。里面还要装上适量珠宝首饰,祈望着闺女婚后能早得贵子。为了这锁麟囊,薛小姐是千般挑剔万般责难,把老奴薛良挤兑到无语落泪,最后还是老夫人出面,才算委委屈屈地将就了。她的锁麟囊里可不装俗物:金珠和珍宝、红珊瑚碧翡翠,一粒粒夜明珠,还有赤金链、紫英簪、白玉环、双凤錾、八宝钗钏儿。看得出,薛母着实爱女心切,实质上还是因为家里有钱。
可生在蜜罐子里的薛小姐,哪知道啥叫幸福和知足啊,这闹腾的也实在是有些过了。任何都过犹不及,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但人做事情也都是要有本心的,通过后来她对薛良的赏赐,倒也能看出她的本心,最起码心眼儿不坏。
相比于薛小姐的阔气和排场,赵家的守贞小姐就真太可怜了。不仅从小没了妈,因为家穷更置办不起嫁妆。出阁的前一天,老父亲还在四处求告,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但奈何人心太现实冷漠,到哪都不受待见。父女俩万般无奈,唯有相拥而泣。
嫁妆可以没有,吉时一到这花轿却不能不上。也是赶巧了,二位小姐竟是同一天出阁。
论气派,薛湘灵比当年长安城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状元们一点不以下。那心花怒放、志得意满的劲头儿,让刘桂娟演绎个淋漓尽致。娇俏、妩媚的风情,更喜上眉梢眼角,任谁看了都不禁跟着心旌摇荡。
这一行是风光无限,那一行却显得灰头土脸;贫富相逢的境遇,真让人伤不起。
想想命运也真是捉弄人。本来就是天上差到地下的水平,不遇见兴许还好点儿,毕竟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是凡事皆有因果,一场暴雨竟把这样的两行人一起逼进了春秋亭。
“虽然是古青庐以朴为简,哪有这短花帘、旧花幔、参差流苏残破不全?”
这是薛小姐隔着轿帘看到的情景。想那赵小姐这婚结得也真是够寒酸、狼狈的。这一比,赵家父女纵使人穷志不短,也不禁心里百味杂陈了。
回头再想想这一路上的遭遇更是窝心。势利的锣鼓手,冷嘲热讽咄咄逼人的丫鬟梅香,还有这同样身处世间却截然不同的命运……唉,这般愁苦和悲凉的心境,赵小姐又能找谁说去?她思前想后,不禁悲从中来。
“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
终于是熬不住了,大喜的日子,赵小姐哭得悲悲切切,梨花带雨。其实,她的伤心何止哀叹自己的不幸,也更是心疼着老父亲为她所受下的那些屈辱……
这边,春风得意的薛小姐也听到了哭声;她想不通,出嫁本该欢欢喜喜的,又会有啥事让她这么伤心呢?
“莫不是夫郎丑难谐女貌?莫不是强婚配鸦占鸾巢?”
薛小姐百思不得其解,便怀着好奇,遣人去问。梅香那丫头才真叫势利、嚣张,一双望飞机的眼,一番毫不留情地奚落,险些跟赵父吵到一处。最后,还是薛良问清了缘由:“贫富相遇,见景生情,故而啼哭。”
说实话,薛湘灵也真算是个冰雪聪明的人物,眼见赵守贞凄苦的境遇,忽然就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的现实。人这一辈子哪能总是顺风顺水的呢;想那船在河流上航行,惊涛骇浪、激流险滩也总是无处不在的。透过赵小姐弥漫着困苦惆怅的人生,她也才更认清了自己手中所拥有的幸福,开始有了“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的清醒认知。这份清醒对风华正茂的她而言,又是何等难得啊。
关键时刻的薛小姐也很仗义。“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而且她不仅仅有态度,更有行动。“小小囊儿何足道,救她饥渴胜琼瑶。”
她就这么干脆利索地把自己千挑万选,老娘亲手聘她的宝物转给别人了。丫鬟梅香那叫一个心疼啊,可她知道小姐的脾气。锁麟囊赠了就赠了,她又嘱咐了“莫把姓名信口哓,相赠此囊不为报也。”
看到这,真让人不禁对那个曾无比骄矜又任性的大小姐薛湘灵肃然起敬了。想想出身富贵,从小就锦衣玉食的她,根本没有机会走近下层人的生活,也更不可能了解生计之艰难程度。但此刻面对他人的苦难,薛小姐却能感同身受地拿出平等尊重的态度去体恤和怜悯,不求任何的慷慨赠予,我想这份善良是发于本心的了。
人世虽富贵无常,薛小姐却是以行动昭告了为富者的仁义道德,不仅让人赞叹,更为人所敬重。还可以认为,与赵小姐的遇见,第一次促成了她心智跨越式的成长。
一晃眼儿,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尽享富贵的薛小姐有了自己的儿子。
这一出吕洋的扮相甜淡静美,有着贤妻良母的成熟风韵,也是过惯富足生活的女子所应有的安泰和满足。她对儿子大器的宠爱,就像当年她的母亲。
可世事难料,一场无情的水灾,却使薛湘灵家破人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恍惚间的她被救起,独自一人沦落莱州。
此刻的她已不是之前那个骄矜任性的大小姐了,可却还是没忘记善良。虽然饥饿难忍,她还是把胡婆千辛万苦替她讨来的一碗稀粥,给了一名路过的婆婆。尚不能自救的情形下,想想她还能舍己为人,于她而言,善是本心。
总相信好人好报。苦难只是暂时的,善良之人总能赢得时来运转。卢家下人看薛小姐心地善良,便劝她去府里当老妈子。说实话这时候她也还有大小姐的矜持、抛不开面子。可为了求个温饱,也为了自己免于四处流离,不得已同意了。
她与胡婆洒泪而别。命运的不寻常又一次让她获得了成长,此刻的她内敛又沉静。
往事不堪回首。穿着蓝褶子外罩黑坎肩的薛妈,与之前光鲜亮丽的薛小姐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在看护卢家小少爷的时候,她更是触景伤情。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这是《锁麟囊》里最经典的一段唱词,抑扬顿挫,哀婉恸心。能够让人对世事洞悉并学会放下的,一定是自身所经历的大悲痛。
此刻的薛湘灵不禁又想起了当年的风光无限,也想到了出嫁时娘送的锁麟囊;可而今锁麟囊送人了,儿和娘更音信杳然。
她哄着卢家小少爷在后花园里玩,前尘往事就那么一股脑儿地又涌上心头,让她不禁泪湿衣衫。想想当初的自己,也是在这样的富庶之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啊,可而今……
她此刻也真算体味到了当年赵小姐的心境,是那般凄苦无奈,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语。
卢家小少爷很淘气,任她怎么哄都是几分钟的热度,后来玩球却一不小心抛进了东角朱楼。这下可真闯了大祸,卢夫人曾叮咛过,东角朱楼不可擅入。
这头是刁蛮难缠的少爷,那边是夫人责令的言犹在耳。薛妈左右为难,却又不得不依着少爷。可这一进不打紧,她正看见了当年娘赠自己的宝贝——锁麟囊。
“手托囊追往事珠泪难忍。”
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幕终于出现了。想想世间的因果轮回,也身不由己地跟着薛湘灵心疼,更忍不住泪水盈睫了。
也许人生的失意才更能教会一个人去真心的反省和悔悟吧。命运总是公平的,得意时如果太过分,往往也就失去了失意的资格。好在,薛小姐始终有着她得意时所保持的清醒和善良。
在卢夫人的盘问下,薛湘灵娓娓道出了当年出嫁遇雨的情景,以及相赠锁麟囊的事实。
“那时节奴妆奁不下百万,怎奈我在轿中赤手空拳。急切里想起了锁麟囊一件,囊虽小却能做续命源泉。”
说实话,当时的她可真没把这当成个事儿。其实,卢夫人就是当年的赵守贞。这么多年她始终没忘记过自己的恩人,虽不知道名姓,她却知道自己也要尽力做个好人,多行善事。如今看到恩人就站在眼前,她真是喜不自禁了,吩咐丫鬟碧玉赶紧把恩人带到后面,上好的衣服多换几件。可这一换,却让找上门来的薛小姐的亲人们误会了。这哪是老妈子的待遇啊,穿得跟个贵妇人似的。
倒真不怪别人心思复杂,此刻的薛小姐也懵;直到赵小姐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明,才算解了这一大家子人的疑惑。
灾难过去、前嫌尽释,薛小姐一家终于得以团聚。没想到当年无意间植下的善因,终于在她人生最落魄的时刻结出了璀璨的果实。薛赵二位小姐成了好姐妹,两家人也从此幸福地生活着。《锁麟囊》在大团圆的高潮中落幕了。
想想好人薛湘灵终是劫后余生的得到了福报,我这心里倒也真替她觉得安慰了。
四
其实人生如戏,戏亦如人生。一部《锁麟囊》,不仅让我阅尽了世间百态,也更参悟了万千滋味。薛湘灵可能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遇见的那千千万万个人的代表,我们生命里的“贵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那玫瑰的香不仅温慰了世间的薄凉,也更平复着内心的风雨和坎坷……
于人,是;于己,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