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但愿能留下难忘的瞬间 (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但愿能留下难忘的瞬间 (散文) ——《绿色乡土》自序


作者:肖刚顺 布衣,10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0发表时间:2017-12-07 08:49:01

我本不是著书的人,深知没有那个天赋,更没有那个能力。闲暇时,又不会打牌、喝酒,不擅应酬,社会交际圈子狭小,出于兴趣爱好,弄些文字打发时光。
   这本集子收录的篇目大多数是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的,有游记,有风情,有人物速写和一些杂感,朋友劝我请位名家作序,我反复地掂量,这本小书字数不多,既然没有数量何谈质量?语言无质、无味、无趣,非但不精美,而且土得掉渣,与文学相差甚远,象这样的文字,哪怕是顶级文学大师为其作序,仍然是废纸一沓,垃圾一堆,又何必去拉大旗作虎皮呢?所以就不敢请人免为其难。现在写书、出书的人比比皆是,只要掏钱国家期刊可以发表你的文章,出版社可以为你印制精美的书籍。书的内容决定了读者,使我联想起一位朋友,长年靠收废旧书报为业,经常骑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走街窜巷,一摞摞新书,连打捆的包装还没来得及折,就被他以三、四角钱一斤的价格收购,这实际是对出书成为时尚的一种嘲讽。
   我读书甚少,那敢舞文弄墨,惭愧得很,人家动辄初中或高中同学聚会,可惜我没那个缘份,因为我没有上过初中和高中。我出生在50年代后期,父母要参加大炼钢铁,抬田修地,经常挑灯夜战,吃住在工地。我只能由祖父照管,祖父算是乡里的识字人,空闲时找出一些残缺不全的旧书,也是他读私塾时的书,比如《三字经》、《三字幼义》、《四字经》、《千家诗》、《论语》、《大学》教我识字、写字。年龄小,根本不懂语词中的意思,能做到会读、会认、会写就不错了。
   农村学校离家较远,一般十来岁才上学,我家离学校近一些,到了6岁时,祖父说明年是闰年,还是今年去发蒙,不行了留个级。那天,秋阳高挂,背上母亲手缝制的粗布书包,父亲领着我到学校报名,负责新生报名的是唐绍安老师,他面前那张破旧的木桌上摆放了好几撂新书,农村的孩子胆大,也可能是显摆自己会认几个字的原因吧,顺手拿了一本就大声念起来,唐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又翻了篇课文让我读,最后发给我两本书,语文和算术。回到家里遇见幺爸,他当过民办老师,因家庭成分问题被辞退当了农民,他看到领回的课本是第三册,就抱怨父亲,你们咋领个二年级的课本,发蒙的娃儿那能跟得上吗,于是又带上我去退换,到了学校,唐老师又翻开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让我认读,最后说,就让他读二年级吧。那时候人人都为吃穿发愁,能送子女入学读书的家庭甚少,大山里的小学规模小,条件十分简陋,一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复式教学,只有五、六年级是单独教室。读五年级时,正遇上新来的班主任,叫贺蓬生,城固人,师范毕业,二十来岁,大背头,英俊帅气,用风华正茂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刚分配到这大山深处远离县城100华里的山村小学,工作热情很高,尽职敬业,循循善诱,操胡琴,演节目,能写会画,体音美样样在行,他是班上20来个学生心目中最有才气的老师,从来不板起面孔训斥学生,我们不知不觉地投去了尊敬的目光,也从他那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至六年级时,20多名学生只剩下12人,班主任是谭约礼,本地人,读过私塾,受过师范教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小楷和榜书,结构严谨,形神兼备,教室、公社、学校墙壁上的大小标语都是出自他之手,给学生课本、作业本题写的姓名,有的至今还悉心珍藏,尤其是钢板刻写,堪称一绝。我们当时十二三岁,模仿性强,学他们的字,也在自家的土墙上用墨笔书写一些政治口号,学他们的画,学他们在木板上雕刻人物肖像。
   正当上学年纪,“文革”运动疾风暴雨般地袭来,逐渐不能正常上课,到六年级第二学期完全停课,农村小子只能回家放牛或干些农活。有时在收工回家的路上偶遇被招工到供销社、粮站、副食站、煤矿工作的农村青年,斜着目光,瞅上一眼,立时心生羡慕。但我还是最想当一名乡邮员,一套绿色的职业装,黄色油布大伞,大邮包,我虽然不懂得那是信息的使者,但那身行头着实别具一格。我家门口经常有区邮电所的邮递员路过,每当看到在我家后面的山梁边一露头,我就赶忙烧好开水、泡好茶,备好价值一二角钱的香烟,一到家门口就连忙打招呼,走得又累又渴的邮差巴不得到屋歇气喝水,我也趁机套个近乎,打探消息,询问邮电所是否还招工,在那里报名,指望他能帮忙推荐,等了几年,我们公社那条邮路送报纸的换了一茬又一茬,新的乡邮员要么是区邮电所员工的亲戚,要么是大队干部的儿子。认命吧,安心当好农民,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腿泥,挖地薅草、插秧打谷样样都干,我有一个信念,当放牛娃,就要把牛养好,油光毛滑,膘肥体壮,当农民就要肯出力,不偷懒,拿得起,放得下。十六七岁已成为生产队的全劳力,经常在集体出工的“刈口”上领赛。有时下雨不能出坡,公社就安排去刻钢板,写标语,生产队记工分,那时给公社干事是不管饭的,因为吃饭都很困难,任务完成后饿着肚子回家时,也要先到公社垃圾堆旁瞅一瞅,看一看,捡一些人家丢弃的废书、旧报、彩色纸或稿纸之类。
   有天,公社领导从我家门口经过,听说是到途中去接参加养猪工作现会的区公所领导,那天生产队“忌戊”放假,闲着也是闲着,出于练字试手,就用捡来红纸写上欢迎标语,张贴在路边农户的墙上和一些大石头上,当书记返回时摸着我的头,笑出了一口白牙。也就是在那年某师范学校恢复招生,一个4900多人口的公社只有一个报考名额,条件是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在农村劳动两年以上的贫下中农子女和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公社指名让我填写了报名表。
   后来当了教员,先教小学,再调中学任教,所教学科是数学、地理,美术等,与语言文字沾不上边,写文章更是我的短处,改行后,成了一名公文组装工,做一些千篇一律、程式化的文章,弄得精疲力尽。职业的需要,读的尽是文件和报刊之类,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等俗人,不可能读万卷书,下笔有神,但是由于现代交通的便捷,行万里路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无论是打工或是旅行。我走的地方确实不少,但大多数是参加的旅行社,扬旗排队,不能去想去的地方,不能看想看的景致,局限性使人只能“到此一游”罢了,见识无法细说,天下之大,美丽风光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每到一处,总有些物事刺激着记忆神经。
   时光飞逝,岁月就象飘落在河流中的秋叶,一晃年近花甲,现在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了。会有意无意地想起童年的味道、山乡四季的色彩、村人憨厚的面庞、农村的物事以及一些美好的瞬间,比如一滴晶莹的露珠、一个爬动的虫子、一个张望的眼神、一片飘动的云彩、一对迷人的笑靥……都是那么美好,多么希望那些瞬间能成为永恒。还有好多农村用具、家什、物品现今已淡出农家生活,销声匿迹。更会想起家乡那块贫瘠的土地。
   家乡那一方土地在祖国的版图上,连芝麻大的一个黑点位置就没有,并非兵家要地,远离烽火狼烟,刀光剑影,没有值得眩耀的历史遗存,但前朝的风云已经掠过,先贤往哲不曾提及,诗仙、诗圣未曾涉足,更没有留下有关那一方山水的诗文,但他们的思想早已抵达。是深山中的一方净土,是鲜活的现实存在,可惜我不会魔法,不能穿越时空,感知那一块土地的前世面孔,更不是哲学家,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审视那片土地,但我坚信,我们身边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充满了哲学。“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座梁”,但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万端,回望山乡,仍然充满了魅力,总想把这种记忆渗透到笔墨之中。无论是回忆或是游历,凡是自己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便产生了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想法,有了写作的冲动,指望能在臆想的土地上播撒一点文学的种籽,收获一片金黄,苦于自己的文字水准不能对事物准确的复制,生动的还原,更无语言提纯技巧,到头来还是良莠不齐,杂草丛生,可能是受公文的影响,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一本正经,一脸严肃,呆板生硬,且很单薄,权当是笔记,充其量算作散文吧,算是把一些难忘的瞬间进行打理,把一些零散的记忆装订成册。

共 31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特定的时代产生了特定的人,特定的人写了特别的文。我读你这特别的自序,读着读着就仿佛看见了你。看见了你的聪明好学,看见了你的家,你的乡,你的梦。你的文思和你的人一样,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在你急切的语速中,哗哗涌出,就像是要将所有经历的岁月全部倾诉,一点不留。读完了好像是写我自己,想想也不是,再想想又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你文章的魅力——我们或许都能从中找到一点自己。特别推荐。【编辑:策马南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2-07 08:53:58
  感谢作者分享自己的心情,今早读到你的文,我想一定要编了它,我就编了。我理解了你的意思,所以就不重复你的话语,谈点其它,只是为了抚慰一下你的心情,还有我的心情。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