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精品 【赏析】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作者:欣月 秀才,162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17发表时间:2017-12-07 15:14:09

【赏析】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这本宏篇巨著是享誉海内外的回族女作家,国家一级多产知名作家霍达作的。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在读它之前并不陌生,但也不尽详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概在我十五岁时,忙里偷闲,就断断续续听到过关于它的故事广播连载。时隔三十多年,很多内容都记不清了。只记得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叫新月的女孩的悲凄多舛的命运。她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好的未来,但命运并没继续垂青她。在她高中毕业后,她如愿以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燕京大学,就是今天的北大。但她只上了一个学期,就因得了一种无法医治的半尖瓣心脏病,从此和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一个个不幸接踵而来。疾病使她离开了梦寐以求孜孜不倦的大学,中断了她钟爱的学业。种族的不同使她无法和倾心相爱的人在一起。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她还知道了一直对自己不冷不热的母亲并非生母。一个个残酷的现实击垮了她的生存意志,活下去的信念。在她存留人生的最后一个希望破灭后,她也凄楚地撒手西去,让我流了不少泪。
   碰触这本书是今年夏天。我的大女儿喜欢收藏中外名著。今年七月份她高中毕业后从书店淘来许多本中外名著,其中有一本就是《穆斯林的葬礼》。
   自从有了网络,阅读一直靠浏览网上的文字。那时想看,有心无力,闲余总是被手机电脑绑架,总也没有把那本书正儿八经拿到手里,正襟危坐去读。
   因自己也随性涂鸦,总觉文字力度不足,底蕴欠缺。为了充电,提升自己,我选了几本国内比较有名的书本来读。首当其选便是霍达著的《穆斯林的葬礼》。
   因为是有目的地读,所以我读得很是仔细,几乎是一字一句读的。这也是我读长篇小说以来最最认真的一次,它几乎花了我足足三个月的闲余时间,才将这本书读完,所以,至今故事梗概仍记忆犹新。
   全书除序曲共计十五章,近乎五十万字,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玉器家族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唱出一曲人性的咏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全书笼罩着一种庄严的肃穆,也让我了解了回族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和信仰,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历史价值的不朽的名家著作,值得每个爱好文学的人细细研读。
   此书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之一原名易卜拉欣的韩之奇跟随师父吐鲁耶定去麦加圣地朝圣,与玉魔梁亦清不期而遇。穆斯林在什么地方都是一家人。吐鲁耶定知识渊博,博古通今,梁亦清与吐鲁耶定聊起玉更是像遇见了知音,他们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对玉同样痴迷神往的易卜拉欣,在惊迷欣赏于一个精致玲珑的玉碗时,不慎失手打碎了那只精雕细琢的玉碗。恐惧自责惭愧之余,加之对玉的神往,年仅十五岁的易卜拉欣请求粱亦清收他为徒。对于穆斯林来说,玉器手艺传男不传女。梁亦清老了,也希望“奇珍斋”后继有人,但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为了有人能将自己精湛的琢玉手艺世世代代传下去,他收下了易卜拉欣这个徒弟,并改名韩子奇。
   从此,无父无母的韩子奇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跟随师傅梁玉清潜心学琢玉的手艺。梁亦清也把这个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悟性很高聪明异常的青年视若己出,豪无保留地将自己精湛的手艺传授给了易卜拉欣韩子奇。
   韩子奇虚心求教、潜心钻研,将全部青春倾注在玉器事业上,也使自己的琢玉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由于师傅梁亦清给蒲绶昌制作的玉器宝船,在即将完工时,船毁人亡,给这个原本安稳幸福的玉器家庭瞬间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韩子奇为了继续师傅未竟的事业,重整梁家的招牌,毅然委屈求全,拜浦寿昌为师,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三年,不仅完成了师傅未尽的朔愿——完成了宝船的制作,还学到了经营玉器行的法宝,并认识了做玉器生意的英国商人亨特先生,使濒临绝境的“奇珍斋”重振雄风。
   梁亦清去世后,韩子奇与梁亦清的两个女儿相依为命,亲如手足,并与大女儿梁君璧结为夫妻。韩子奇善于经营,梁君壁持家有方。正当他们的玉器行如日中天、蓬勃发展、生机勃勃,独领风骚时,抗日战争爆发,成为玉王名贯金华,视玉为生命的韩子奇为了不使多年珍藏的玉器落入日本人手中,接受了英国商人亨特的建议,带着他多年收藏的珍贵玉器,忍痛告别不愿离开家园的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前往英国。
   在火车上,韩子奇意外地见到了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妻妹梁冰玉。梁冰玉因战争的到来,看清了自己昔日恋人的本真面目,痛心疾首、伤心欲绝,不愿当“亡国奴”的她悔恨交加,抱着逃离伤心地的心态,执意与韩子奇一起去了伦敦。在伦敦,她有幸在牛津大学继续深造。在此期间,得到富商亨特儿子奥利弗的青睐和不懈执着追求。
   1940年,二次大战的硝烟笼罩在伦敦的上空。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使孤身在外的梁冰玉,很没安全感。因逃不出第一次失恋的阴影笼罩,甚至对痴心爱她的奥利弗也不能信任,拒之千里。在梁冰玉生日的时候,奥利弗不顾战火的危险,去给梁冰玉买花,不幸在战争中丧生,给她留下追悔莫及的遗憾。受西方文化的熏陶,痛苦孤立无援的梁冰玉忘记道德伦理,对唯一的亲人韩子奇——自己的亲姐夫,由依恋发展到爱情,并在异国他乡结合了。
   月是故乡明。抗战胜利后,因思乡心切,韩子奇和梁冰玉带着两岁的女儿新月回到了北京,见到了几经劫难的梁君璧母子。然而,“奇珍斋”已不复存在,家道亦没落。更锥心的是重逢后的同胞姐妹嫣然一对情敌,姐姐恶言相向,全然没了亲情的顾及。面对着冷酷无情的姐姐和懦弱无主的丈夫,梁冰玉不得不抛下女儿,离开了这个已不再属于她的家。
   时光荏苒,转眼已到了60年代,新月已成了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她与班主任楚雁潮产生了纯洁的爱。但母亲梁君璧坚决不准新月与一个异教徒相爱。母亲的冷酷使新月痛苦万分。在新月的苦苦哀求下,韩子奇终于将17年前梁冰玉与爱女诀别时写的信交给了新月。谜底终于揭开了,新月无力承受这沉重的打击,心脏病突然发作,带着满腹的哀怨和思念离开了人间……
   80年代初,梁冰玉回来了。然而,故国虽在,人世沧桑。她想见的、不想见的,都已不复存在。唯有相貌若新月的侄女——天星的女儿,给她燃起生的希望。
   书中人物最先出场的是梁冰玉。全书故事情节的展开,以梁冰玉的回忆拉开序幕,没有遵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而是以倒叙、插叙的形式,一章节一章节交替展开故事情节。其故事情节层层设伏,蜿蜒曲折,引人入胜,催人泪下。
   纵观全篇,以自己粗浅的认识,有感于作者如下几点艺术特色。
   一、线索清晰。《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玉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文章始终围绕韩子奇和韩新月展开。韩子奇和韩新月是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物,书中故事情节的铺排,就是跟随他们的命运走向而牵扯出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人事,其中韩子奇是玉的代表,韩新月是月的代表。因此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始终分别围绕玉和月交替进行。譬如此书的序曲与每一章的题目,是以月和玉交替排列,且始终贯穿全文。
   二、语言隽永、温婉细腻,掷地有声。此文语境描写圆润细腻、生动优美,非常传神逼真且非常富于想象力、感染力。文中每一处描写,无论是场境、人物动作、心理、外貌、语言,其刻画,都精雕细琢,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常常使人置身其中,不能自拔,也跟着书中的人物焦灼垂泪。譬如序曲中梁冰玉的出场,语言既简洁凝练又细致入微。清晨,她走来了。一辆出租车停在入口……她穿着白色的短袖衬衫,白色的西服裙和白色的皮鞋,几乎通体洁白……又譬如,《玉伤》这一章的结尾处,韩子奇在即将完成宝船生故之前的那段描写: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胀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梧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覆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像这样优美传神的片段,书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作者的博学,非凡的驾驭文字、历史的深厚文学功底。
   三、人物形象刻画得逼真,丰满,跃然纸上。这本书里提到的人物有多个,但个个生动逼真,充满了真情和血性。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天星、姑妈、亨特、奥利弗、浦寿昌等,都鲜活而各具特色。但主要刻画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这几个人物,他们各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除了浦寿昌是个反面人物,其它均为正面人物。尤其最感人的是楚雁潮和新月矢志不渝的爱情。那凄楚生动的场面描写,无不令人潸然泪下。譬如第十四章《月落》中的描述。又如第十三章《玉归》这一章节的描述,把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人性展露无遗。由于篇幅过长,在此不必缀述,读者可以自己去读。
   四、视角独特,情感真挚。书里故事情节的发展,始终以人性为基调,有特定的时代做背景,遵循每个人真实的情感,使故事的发展合情合理。譬如,梁君壁和韩子奇的婚姻变故,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结合。要不是日本人的侵华战争,韩子奇为了保存他视生命般珍贵的玉,也不会和好朋友亨特去英国。要不是那场特定的战争,梁冰玉的爱情就不会受伤,她原也不会看清对方,以致同韩子奇逃离英国。第一次爱情失败,使韩冰玉对爱情失去了安全感,面对富翁亨特儿子奥利弗的求婚,失去信心,同样在战争的轰炸中,恐惧的韩冰玉竟然爱上了不该爱上的人,她的姐夫韩子奇。这一切的变故,皆因战争,战争是罪魁祸首,值得同情。
   知名作家冰心为这本书的序言为《一本奇书》,她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傲然挺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
   知名作家刘白羽为这本书作序为《穆斯林诗魂》。他说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了悲剧的美感。在悲剧张度这一点,它属于莎士比亚,在探索人心这一点上,它接近茨威格,但是,它比茨威格有气势,因此它是不平凡的。
   作家霍达自己则说,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小说,以特定的时代作背景,以精细圆润的文笔深入读者的心灵,含蓄蕴藉、奇谲诡变、如泣如诉。曲终掩卷,荡气回肠。它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
   而我这篇文字,说赏析,实在没底气,充其量算读后感吧!对于一个随性涂鸦,写点小文的人而言,对这样一本沉雄浑厚、凝练典雅走向世界的名著,我实在不敢班门弄斧。

共 42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一样时代,有着不一样资料却又交错扭结的感情悲剧。这篇赏析文章又从线索清晰、语言隽永,温婉细腻,掷地有声、人物形象刻画得逼真,丰满,跃然纸上、视角独特,情感真挚等四个方面高度赞誉《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含蓄蕴藉、奇谲诡变、如泣如诉、深入读者的心灵的不朽巨著。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09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2-07 16:00:19
  视角宽广,气势恢宏的赏析文章,学习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欣月        2017-12-07 16:15:50
  感谢武戈老师辛苦编辑!遥祝秋安!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2-10 15:12:03
  这篇读后感写得很有深度。恭喜获精,继续努力。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欣月        2017-12-10 15:33:10
  谢谢老师勉励!敬茶!
3 楼        文友:文绮        2017-12-10 17:23:33
  读完欣月这篇《穆斯林的葬礼》一书的赏析,感觉读者把全书领略得非常详细,透彻,写出的文字隽永灵秀,大气婉约,感觉读者写出的文字就是二次创作,表达了心里的感应。读得那么深刻,分析得那么仔细感人,欣月是一直令我欣赏的。顺祝冬安。
文绮
回复3 楼        文友:欣月        2017-12-18 13:01:58
  感谢姐姐经典之评!问好姐姐切安!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7-12-21 06:23:15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一个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品性,是值得大家共同鉴赏的一本好书。穆斯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词。不要说文中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安葬新月的那场奇怪的仪式。作者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楚雁潮与韩新月凄美的爱情悲剧足以触动每位读者的心叶。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何止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殒落的又何止是一个韩新月?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