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有奖金”征文】“湖南弑师案”的多角度思考(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湖南弑师案”的多角度思考(随笔)


作者:雨打荷花 布衣,24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5发表时间:2017-12-08 08:05:02
摘要:“湖南弑师案”的多角度思考

自从“湖南弑师案”发生以来,各种媒体对此事的发声颇多,大家的激愤、震惊、各种反思都得以充分发布。这确实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恶性案件,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其心理之扭曲,令人愤慨;其影响之恶劣,令人生畏。经过一周多的情绪沉淀,我对这件事做了冷静的多角度思考,与大家分享,有不对之处还请指正。
  
   案件回顾
   据报道,11月12日,就读于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的16岁高中生罗军,因为班主任鲍方老师在学校放假后要求本班学生写一个励志片的观后感而不愿写,班主任老师在办公室给他做思想工作无果,就说不写就转班时,他掏出早已携带的水果刀,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刺死。据了解,鲍方身上共有26处刀伤,致命的一击,扎在脖子上,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已失去生命体征。而鲍老师在此前不久,刚为其申请了4000元的贫困补助。
   据了解,罗军是鲍老师生前关怀备至的优秀学生,多次在“清北班”考过第一名,曾经在鲍老师家里住过一段时间。只因前一段时间成绩下滑,鲍老师找他谈过几次话,而他讨厌鲍老师找他谈话,就有了如此恶毒的行为。
   案件发生后,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读了相关报道后,都会潸然泪下。为鲍老师的一片爱心付诸东流而痛惜,为鲍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坚韧而叹惋。“我鞠躬尽瘁希望你出息,你心怀怨恨从来不感激,我顶着骂名严格要求你,你一言不合屠刀来面对。”也为罗军恩将屠报的行为而愤慨痛心。痛定思痛,我们不妨来站在不同的视角,对这个令人锥心的案件作以反思,来看看我们都该从中吸取些什么教训。
  
   家长视角
   这起案件,我们最该反思的是家长!我们的有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爷爷奶奶爱、有姥姥姥爷疼,有爸爸妈妈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宠。在家里从小家长就百般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目中无人,是非不分。上学后,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学习成绩要好,这样家长才有面子,将来才有“出息”。孩子到学校,受不了规则的约束。小学还好说一点,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一觉醒,那么维护规则的老师,自然就成了他的“敌人”。
   我曾遇到过一个学生,就是这样的典型。上课总想说话,不写作业,还一点也不接受批评。曾经在他上课总是说话不听讲时,我试图说服他。我说:“你看你父母辛辛苦苦劳动赚钱把你送来上学,(他是因为在私立学校与老师为敌被开除,找关系又转到我所在学校的。)你不学习对得起他们吗?”他说:“谁说我父母辛苦了?我爸在外面包活有什么辛苦的?我妈卖保险怎么辛苦了?”我惊异的睁大眼睛说:“他们不辛苦?”他说:“我爸包活有啥辛苦的?又不干活;我妈办公室有空调还辛苦?”他接着说:“你有啥权利管我呢?我妈我爸都管不了我,你凭啥管我?”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好不容易叫来家长后,家长长叹一声说:“我也对他没办法,我说话他根本就不听。”我们只能感到说服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如果非要他遵守规则,非要他完成作业,那会不会就是另一起悲剧呢?
   还有一些诸如罗军的家庭教育,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据报道他家里是开诊所的,经济条件应该还可以。但别的孩子一周花100元,他一周花20元,可见家庭教育不正常;鲍老师曾经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刚不久为他申请助学金,平日对他关怀备至,他却一点不知感恩,可见他的家庭教育中从来就没有过感恩一课啊!能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并残忍的刺26刀,这得多长时间?绝不是一时冲动啊,可见他心灵的荒漠上没有星星点点的感恩,也没有星星点点的善念与良知啊!这不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深思吗?
   我觉得,做家长的必须要从小教给孩子遵守规则,教给孩子是非观念,要让孩子有所敬畏!古人云“天地君亲师”,在我们今天提倡平等的大环境下,不敢说把老师看得多高,最起码应该尊重吧,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啊!我们家长要明白:健全的人格比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今天看了凤凰网的报道,惊闻鲍老师的女儿说他不恨罗军,恨不起来!他只希望他能改错,不要再伤害其他人!我稍感宽慰。
   有怎样胸怀的人才能教育出如此有精神高度的孩子呢?怎样善良而有爱心的人,才能教育熏陶出如此良善、如此冷静的孩子呢?这才是人性的耀眼的光辉啊!鲍老师在做教师的路途中遇到了财狼恶袭,但他的家长做的值得我们大多数家长学习啊!
  
   教师视角
   鲍老师走了,倒在自己最爱的学生的屠刀之下。他曾经是个优秀班主任,优秀化学老师。只因为为罗军的退步感到惋惜,想竭力让他回到原来排名第一的位置。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非常理解鲍老师的心情。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时常会竭力找退步的孩子谈心,想让他重新赶上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平常的工作,引起大家共鸣的心情,却成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来不及给自己近在咫尺的孩子留下半句话,还来不及给自己身患癌症的妻子留下一个字,就命丧黄泉了!给我们身居一线的教师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绝大多数教师自从走上这个岗位,就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尽心竭力教书育人。在遭遇无尽的考试成绩排名、评比的压力时,也不断去想方设发严格要求学生,好了还要更好,上一层楼还要更上一层楼。因为评比从不停步,各地的同行都在努力拼搏!
   我想说,我亲爱的同行们:我们在遇到性格特殊的孩子时,是否可以这样想,我尽职尽责即可,不要强求,有时也需要静待花开。
   社会需要卓越人才来推动其进步,同时也需要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把选择的权利教给孩子自己,他要选择优秀,我们全力培养,他要选择平凡,我们也不要强求,我们尽职尽责即可?
  
   学生视角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无发回头的教育末路: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霸道的名校……“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没有未来》且不管它的观点如何,里边谈到的“剧场效应”,我深有同感。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有什么区别吗?
   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
   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
   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
   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
   因为,谁选择坐下来,谁就啥也看不到。
   相反,还会有人开始站在椅子上看戏,引发更多的人也站在椅子上看戏。
   于是,一种空前的奇观出现了,某处的椅子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站的。
   结果,破坏秩序的人没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则是受害者。
   表面上,要怪那个破坏秩序,先站起来的观众,是他,首先破坏了秩序。实际上,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剧场的管理员,毕竟,他是秩序维护者。”
   在应试教育浪潮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大环境已经形成了“剧场效应”。许多学校特别是初三高三,都尽量的延长学习时间以求升学率占优势。几乎每所学校初三高三的学生都每周上课到周六下午,甚至有些学校要求学生从每天早上五六点到校,晚上十一点才下晚自习。周末家长还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补习班。这就何尝不和剧场效应相类似?在这样不同角色的不断攫取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如何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保证?正是这种只要分数,不顾个性是否发展,不顾心理是否健全的工厂式一刀切的伪教育,让孩子整天处于疲惫之中,厌学情绪日益增长,使学生出现了反学校、反老师的情绪。鱼翅鲍鱼再好吃,营养价值再高,一天十四个小时以上的吃,吃不了几天也会吃腻的,再提起来也会反胃的!
   那么,让我们不要把“以人为本”,只挂在嘴上,让我们从家长到教师,都先做到眼中有“人”,把目光先关注在孩子的个性上,先把他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性格的人来看待,好吗?社会需要各种人才,需要尖端的栋梁之才,也需要砖和瓦,同样也需要螺丝钉。古人尚且知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我们也接受这样的观念吧。因为,只有思想道德合格的孩子,才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啊!
  
   “剧场管理员”视角
   据上面引述,这种“剧场效应”的最大责任人,其实应该是各级各类的“剧场管路员”啊!那么,我们的“剧场管理员”为什么会这样失职呢?我想,除了疲软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地方政绩”吧。尽管国家对学生的作息时间有规定,可是一个学校升学率高了,“剧场管理员”在述职时政绩就可以多记一笔,所以有时就可以将超出国家规定的事忽略不计了。
   那么,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剧场管理员”是不是应该开阔眼界,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呢?放眼一个孩子的未来,放眼整个社会的明天是不是更好一些呢?一批没有强健的身体的年轻人,一批心理不够健康的年轻人,怎么承担得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呢?目光狭隘到只盯着“政绩”,还能称得上“人们的公仆”吗?
   总之,只有各种角色都能够不焦虑,可能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对待教育,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灵和个性发展,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功利,我们的孩子才少出问题,他们的未来才能更阳光灿烂!。

共 37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教育的悲哀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我看到“鲍方案”的时候,泪水浸润了我的双眼,不仅仅为英年早逝尽职尽责的鲍方老师,也为青春年华的罗军同学,在最美好的青春里,在最该享受美好人生的年华里,亲手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也为罗军同学的父母感到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这一对失败的家长最深的隐痛。作者从多角度分析了“鲍方案”,条理清晰,视角多变,内涵深厚,值得所有的读者深思!文章结尾点明主题: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对待教育,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灵和个性发展,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功利,我们的孩子才少出问题,他们的未来才能更阳光灿烂!文章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力荐共赏!【编辑:清水芙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水芙蓉        2017-12-08 11:45:44
  欣赏老师精彩美文,文章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令人深思!
回复1 楼        文友:雨打荷花        2017-12-08 21:26:31
  谢谢老师的倾情点评,辛苦了!
2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7-12-08 16:34:51
  鲁迅先生早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呐喊:“救救孩子……”,可是快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依然痛苦着。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从那个角度分析,其实是很微不足道的,我们不能去苛求哪一个孩子,苛求哪一位家长,苛求哪一所学校,我们需要问责的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出台的所有政策,大家都急功近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都是表面的口号,我们忘记了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忘记了我们对孩子的职责所在,好文章揭露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值得阅读品味与思索。
回复2 楼        文友:雨打荷花        2017-12-08 21:23:25
  谢谢老师认同,作者的良知在于社会责任感,我觉得很有必要振臂一呼。然而,能有多大效应,就无法言说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