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表舅,和他的柴爿馄饨(散文)

精品 【风恋】表舅,和他的柴爿馄饨(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4906.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25发表时间:2017-12-10 16:30:26
摘要:我站起身来,默默地看着表舅渐渐离去的背影,眼眶不禁有些湿润,因为我又想起了母亲曾经说过的话。是呵!表舅是个好人,但他又岂止是一个好人?在众人面前,他分明就是一座巍峨的泰山,而我却渺小得很,渺小得如同一粒沙子。

【风恋】表舅,和他的柴爿馄饨(散文)
   一
   2015年12月初的一个夜晚,正在梦里的我,突然被座机骤然响起的铃声惊醒。我睡眼惺忪地拿起话筒一听,里面却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之后,一个陌生而苍老的声音接踵而来:
   “你是蓝姐家的老四吧?我是你表舅哇!你现在好吗……”
   表舅?我脑子飞快地转着,努力搜索着记忆里的每一个角落,可搜索了一阵,还是没想起他是谁?因为在我们家族里,七大爷八大姑实在太多,更不用提这远房亲戚了,谁会记得?
   “你忘了?你母亲没给你提起过,她扬州乡下有一个做柴爿馄饨的表弟?”
   做柴爿(pán)馄饨的表舅?这句话像一根火柴,霎时点亮了我记忆中的那盏油灯。对!是他,肯定是他,因为从他那一口浓重的苏北口音里,我已经确信无疑。我顿时睡意全无,兴奋地和他接起了话茬。然而,表舅耳朵似乎有些背,我说的话,他答非所问,他说的事,我又听不明白。什么年纪大了,一天不如一天;什么想给我带点柴爿馄饨来,断断续续又絮絮叨叨,听得我如坠云雾。说着说着,他又突然挂断了电话,让我一头雾水。
   表舅一个莫名的电话,搅得我彻夜难眠,心里一直在估摸着它的意思。是不是表舅想来我家住上几天,又不好意思开口?要不,就是想让我们去看看他?寻思之中,我忽然想起了已故母亲生前的嘱托:“老四,不管有多忙,别忘了每年抽空去乡下看看你表舅,他可是个好人呢!”老实说,母亲生前的嘱托,因为种种原因,我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从未想起去乡下看望表舅。所以,今晚表舅一个突然而来的电话,让我如梦方醒,自惭形秽,于是我寻思再三,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扬州,探望一下这位40年未见的表舅。
  
   二
   扬州是上海的近邻,乘长途汽车仅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第二天的下午,我兀自带着礼品,乘上了去扬州的长途汽车。一路上,我无暇顾及窗外的美景,斜靠在座椅上,让自己的思绪在往事中飞扬,努力回忆着曾经的那些点点滴滴。
   说起表舅,我的记忆蓦然定格在1989年的秋天。那年,父亲退休没多久,就因严重的肺部疾病去世了。给父亲办丧事期间,家里叔舅姑嫂来了一大群,唯独没看见乡下的表舅,我和妹妹就一直在母亲面前嘀咕:“你老夸奖表舅如何如何好,我爸丧事他怎么不来?”没想到母亲当场翻脸,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骂道:“你们懂个屁!表舅对我们家有多大恩,难道不知道?你们还跟他计较这个?我看你们良心都给狗吃了。”说着,她还气恼地拿着藤拍追打我和妹妹,多亏被众人拦下。那天,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母亲发这么大的火,心里不免有些发怵和惊异。日后,在母亲的再三解释下,我才知道母亲发火的原因,原来母亲对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一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刻骨铭心。
   那时候,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全国人民勒紧裤带过日子。我们全家老小7口人,全依赖父亲那点工资过日子,生活相当拮据,常常是靠吃野菜面糊度日。生活上的困难,还能咬咬牙勉强对付,但五个子女的读书费用,就不那么容易对付了。随着我们兄妹一个个长大,都到了上学年龄,学杂费成了额外负担。虽然那时候国家也有减免学杂费的规定,但“僧多粥少”,比我们家困难的家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根本排不上号,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大哥直至三哥上学的时候,父母还能东凑西拼勉强解决,但到了我上学的那年,父母已经无能为力。怎么办?总不能让我成为文盲吧?母亲被迫无奈,只好厚着脸皮四处借钱。可几天下来,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母亲也没借到一块钱。这些在上海的七大姑八大爷,都以各种托词,婉言拒绝母亲的请求。所以,母亲气得差点和这些亲戚断绝往来。
   眼看新学期来临,母亲没办法,只好请街上的代笔先生,分别给5位在外地的远房亲戚,写了一封求助信,其中就有在乡下的表舅。因为平时联系不多,又是远房亲戚,母亲对此没抱太大的希望。然而,除了其他几位远房亲戚杳无音信外,表舅居然很快就寄来10块钱。当母亲从邮局取出这10块钱时,就像攥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因为这10块钱,在那时相当于3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不但够交学杂费,而且还剩余1块5毛钱。不仅如此,之后,表舅每年都会寄来10块钱,直到家里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为止。
   母亲之所以会感动得涕零泪下,不仅仅在于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只有表舅伸出了援手,而且最难得的是,这10块钱完全是表舅摆柴爿馄饨摊挣来的。那时候,表舅一家靠种田过日子,柴爿馄饨摊,只是他利用夜里和农闲时,在小镇上偷偷摆的,也挣不了多少钱。母亲说,当时乡下柴爿馄饨1毛钱一碗,这10块钱,相当于要卖100碗柴爿馄饨。
   我记得表舅姓陈,名聚仁,比我母亲小9岁,由此推算,他今年应该有82岁的高龄了。在我记忆里,虽然表舅对我们家有恩,但限于当年的通讯条件,彼此联系并不多,所以,我对表舅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我至今只见过表舅一次,那还是在1975年的夏天,他带着舅妈到上海来看病,就住在我们家。由于家里面积并不大,原本7口人睡3张床,已经非常拥挤,现在因他们的到来,我们不得不打地铺,这一睡就是一个星期。妹妹因在纺织厂工作,“三班倒”和没地方睡的原因,让她常常睡不好觉,因此对表舅舅妈产生了厌烦情绪,有一次竟当着他们的面,发起牢骚来,弄得他们非常尴尬,差点下不来台。母亲尽管没当场发作,但事后还是狠狠教训了妹妹一顿,母女俩为此产生了隔阂,好久才慢慢化解。
  
   三
   往事如酒,一醉方休。当汽车快接近扬州市区时,我才从追忆中清醒。匆匆走出汽车站,已是傍晚时分,正值放学及下班高峰,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我怕人生地不熟会耽误事,便叫了一辆“黑车”,递上地址,司机便将我拉到了远离扬州市区的一处小镇。
   小镇显然比市区冷清多了,不仅商店少,而且行人也很稀疏。我见天色已晚,担心去迟了会打扰表舅,于是打算找一家餐馆随便吃点什么,可是逛了一圈,竟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餐馆。正当我困惑时,无意中瞥见前面一条小巷口,摆着一个小吃摊,摊位旁的一根电线杆上,吊着一块写着“柴爿馄饨”几个大字的纤维板,十分醒目,于是我兴冲冲地走了过去。走近一看,嘿,还真不错,一柄硕大的广告伞下,搁着两张桌子和几条长凳,环境还挺干净的。一位头发苍白的老翁,系着围裙正在两只炉子前忙乎着,显然他就是摊主。只见他一会儿煮着馄饨,一会儿往炉子里添加着柴禾,虽然上了年龄,但干活却是那么的利索。
   此时,馄饨摊里人并不多,桌旁仅围坐着6位食客。看着炉子里那“劈里叭啦”作响的柴爿,我心里明白柴爿就是柴禾,只不过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同。令我费解的是,现在都进入以电煤汽作燃料的年代了,怎么还保留着这么原始的烹饪方式?难道用柴爿烧煮出来的馄饨别有风味?尽管心存疑惑,但我还是经不住柴爿馄饨的诱惑,拉开长凳坐了下来。不一会儿,老摊主将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摆在我面前时,我不由得心花怒放。因为这小馄饨颜值也太高了,只见汤的上面飘浮着蛋花紫菜和小葱,还混杂着一些虾米;下面是一只只如白云般的馄饨,晶莹剔透,煞是好看。于是,我的疑惑化成了口水,只剩下狼吞虎咽了。
   其实在家里,馄饨我只是偶尔吃,尤其是柴爿馄饨,几乎就没吃过,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熟悉,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柴爿馄饨那个年代过来的。
   马路边的柴爿馄饨,虽然貌不惊人,出身卑微,历史却很悠久,它大概起源于清朝末年,兴旺于五六十年代,曾经在江浙沪一带特别红火。那时候的柴爿馄饨,在上海几乎和磨剪刀修洋伞等手工艺一样齐名,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挑着担子骑着人力车的馄饨小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原始的柴爿馄饨小贩,逐渐销声匿迹,只有在三更半夜的郊区马路边,偶尔还能看见柴爿馄饨的踪影。尽管现在上海很难再见到柴爿馄饨摊,但它那袅袅炊烟,原生态的作坊,依然深深地留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
   历史上的柴爿馄饨,常常与石库门联系在一起。石库门,曾经是上海人居住最多的房屋,那逼仄的弄堂,坚硬的弹格路,是馄饨小贩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他们挑着担或踩着人力车,一路吆喝,穿梭于各弄堂。只要听见馄饨小贩“梆梆”的敲竹声或吆喝声,住在石库门里的居民,会纷纷拿着钱拿着锅碗,等候在家门口。而那些楼上的住家,有的懒得下楼,就经常在自家的窗口,用一只竹篮,里面放好钱和一只小锅,系好绳子慢慢往下放,由小贩盛好馄饨再往上提,从而形成了一道很有趣的景观。
   柴爿馄饨,也往往和穿旗袍的女人,有着扯不清的关系。上海女人爱穿旗袍,也爱吃柴爿馄饨。只要到了饭点,那些穿旗袍的女人,甚至呆在家里打麻将的女人,都会结伴去品尝柴爿馄饨;即便是行动不便的女人,也常常会吩咐自己的家人来买柴爿馄饨。此外,与那些狼吞虎咽的男人相映成趣的是,穿旗袍的女人吃相是优雅的,慢悠悠的。这些穿旗袍的女人,常常三五一群,嘻嘻哈哈地坐在馄饨摊位上,翘着越剧里的兰花手指,细嚼慢咽,像品茶似地边吃边聊,往往一碗柴爿馄饨,可以唠上半天的生活琐事。
   历史的镜头不可重现,但历史的故事可以续写。在我一连吃了两碗柴爿馄饨后,心满意足地将汤勺放下时,浑身感到暖融融的,就像刚洗过一把热水澡。当我掏出一张五十元的纸币结账时,老摊主居然找给我42元,这就意味着柴爿馄饨才4元一碗。,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还从未遇到这么低廉的价格。在我印象里,像这样一碗用料足,且纯手工做成的馄饨,在上海至少要10元。我曾经路过一些馄饨店,看到那些除洒满辣椒粉外,清汤寡水的馄饨也要10元。因此,面对这么低廉的价钱,真让我匪夷所思。
   “大爷,4元这个价格,您还能赚得到钱吗?”我忍不住问。
   “薄利多销,有点微利就行了。”老摊主微笑着说。
   我不由得对老摊主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起他的柴爿馄饨如何好吃。老摊主心花怒放,竟然当场要免费给我煮一碗柴爿馄饨,被我婉言谢绝了。
  
   四
   离开柴爿馄饨摊,我拿着地址去寻找表舅的住处,一路寻问,总算在一条小巷里找到了表舅的家。然而,意外的是,表舅家的大门紧锁,让我吃了个闭门羹。我敲了半天的门,也没人应答,却引来了邻里的询问,一位中年妇女用警惕的眼光,上下看着我:
   “你找谁?”
   “我找陈聚仁,我是他外甥。”我怯怯地说。
   “噢!听口音,你是从上海来的吧?”
   “是的,刚到。”我点点头。
   “那你等一会儿,我去叫他。”中年妇女盯了我一眼后,拔腿就往小巷外跑。
   没多时,中年妇女领着一位系着围裙的老头,慢慢地从小巷口过来,当他快接近我的时候,我才看清楚他的面容,这老头居然就是柴爿馄饨摊的老摊主。我正纳闷时,老摊主却双手拍着大腿,惊呼道:
   “哎呀!我想起来了,你不就是上海蓝姐家的老四吗?”
   “您是……表舅?”我仍然有些迷惑。
   “是呀!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都不认识一家人了。”表舅哈哈大笑。
   我也乐不可支,笑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弄了半天,这柴爿馄饨摊主,竟然就是表舅,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也难怪我没认出表舅,因为眼前的他变化太大了,头发苍白,满脸的褶子,身子驼得厉害,简直就像澳洲的大龙虾。而我对他的印象,依然停留在40余年前年轻的时候。
   喜剧性的相遇,让彼此拉近了距离。表舅赶快打开房门推我进去,自己则早早去收了摊。他将人力车停靠在门口,车上的东西还没卸下来,就急急忙忙张罗着给我倒茶煮点心,忙得不亦乐乎。
   表舅家的摆设,比我想像的还要简陋,偌大的两居室,居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全都是七凑八拼的杂货,陈旧不堪。幸好屋内还挺敞亮的,耀眼的灯光下,一间屋子是卧室兼餐厅,另一间是厨房兼仓库,里面堆满了做生意用的柴爿面粉调料等,以及一些工具。当我眼睛盯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女人遗像时,心蓦然往下一沉,格外谨慎地问:“表舅,舅妈她……她去世了?”
   “嗯,都有38年了,乳腺癌,没法治。”表舅叹息道。
   “哦,那您当初为啥没告诉呢?我们都不知道。”我很是惋惜。
   “我谁都没通知,就自己料理了她的后事……”表舅竭力解释,又朝我摆摆手,“人呢!其实就这么回事,生前对她好点,该用的钱都得用,其他都是假的。”
   说着说着,他突然又剧烈地咳嗽起来,我急忙给他拍起背来,好一阵他才缓过来。我望着他疲惫的神色,心里不免有些内疚,因为我想起了40年前,表舅舅妈来我家的那件事,脸上不由得有些发烧。于是我有意转移话题,关切地问:“那您现在一个人生活?”

共 773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柴爿馄饨,是中国上海对流动馄饨摊的一种称法,特点是用木柴烧火煮,并打着竹板叫卖,故此得名。一看题目便知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作者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电话中得知是多年未联系,且有恩于我的表舅,遂想起了母亲的遗言。于是决定无论如何得去老家扬州探望一下表舅。一个多年未见的远亲,突然想起,无疑会勾起许多旧时记忆,在作者上学的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母亲写信求助,在众多亲戚中,唯独这位表舅雪中送炭,寄来了1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此后每年寄来10元,接济家用和供我上学,表舅寄来的这些钱都是他卖柴爿馄饨赚的辛苦钱。到了表舅所在的镇上天色已晚不便打扰,便决定在街上随便先吃点,当满大街搜寻餐馆未果的时候,突然望见远处小巷口的小吃摊,电杆上挂着牌子正好是“柴爿馄饨”。作者用倒叙、顺叙、插叙的写作方法,讲述和描写了这位表舅和表舅的柴爿馄饨。汤面漂浮着蛋花紫菜小葱的馄饨,晶莹剔透,清香四溢,口感柔和。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形象刻画、心理描写、事物和言行特写、反衬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刻画和描写人物,烘托人物内心及性格。在第三天告别时,表舅给的一张银联卡和名单,以及表舅的嘱托,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并升华主题:表舅是个好人。文章结构紧凑,每一个细节描写都有铺垫和过度,故事有悬念,人物有烘托。文章生动、传神,有吸引力,以物传情,以人动情,情感真挚动人。作者的文学底蕴和写作功底可见一斑!拜读佳作!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1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12-10 16:32:52
  感谢四哥赐来美文让我学习!很欣喜又让我有机会学习了一次。一篇典型的写人叙事散文,拜读学习!问好四哥冬安文祺,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7-12-11 09:34:34
  多谢飘雪社长亲自编辑,并写下如此美好的编按,让我受宠若惊。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12-10 16:33:44
  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形象刻画、心理描写、事物和言行特写、反衬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刻画和描写人物,烘托人物内心及性格。在第三天告别时,表舅给的一张银联卡和名单,以及表舅的嘱托,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并升华主题:表舅是个好人。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12-10 16:34:31
  文章结构紧凑,每一个细节描写都有铺垫和过度,故事有悬念,人物有烘托。文章生动、传神,有吸引力,以物传情,以人动情,情感真挚动人。作者的文学底蕴和写作功底可见一斑!拜读学习佳作!
碧潭飘雪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7-12-11 09:36:54
  飘雪客气。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12-10 16:35:43
  欢迎四哥继续赐稿风恋碧潭,风恋有您更精彩!期待四哥更多佳作呈现!遥祝四哥健康快乐!创作丰硕!远握!
碧潭飘雪
5 楼        文友:云朵飘飘        2017-12-10 21:38:35
  慈祥善良的表舅,一把年纪了挣钱不容易,却还拿出钱来资助贫困学生。读到结尾处,心里很感动。祝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7-12-11 09:37:41
  多谢云朵光临并留言,给予鼓励。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12-11 10:49:16
  佳作已申报精品,2017.12.11.
碧潭飘雪
7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12-12 14:26:13
  恭喜并祝贺江南小溪老师散文佳作获得精品!感谢四哥对社团的厚爱和支持!期待 更多佳作分享!问好四哥冬安吉祥,创作丰硕!
碧潭飘雪
8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7-12-12 17:48:51
  读着文章,表舅真的就走进了心灵之中了。不仅因为他的混沌做得好,晶莹剔透,清香四溢,更是在于他高尚的品格!尤其是结尾把自己挣得的辛苦钱委托于我,完成资助贫困学生的心愿,真的让我仰视才见!我们能在生活中找到表舅的影子。他性格突出,血肉丰满,形象生动鲜明,接地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乡村幽兰
回复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7-12-12 19:19:30
  谢谢乡村幽兰老师的留墨及鼓励,敬茶!
9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7-12-12 17:49:47
  恭喜老师佳作又获得精品!!送上真诚的祝福!!
乡村幽兰
10 楼        文友:秦戈尔        2017-12-14 13:56:11
  记叙体散文,故事不错,但是有些东西并没有升华,缺散文的韵律、气脉!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