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读《寻找》有感

编辑推荐 【赏析】读《寻找》有感


作者:海淼 举人,4083.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49发表时间:2017-12-11 14:55:31

【赏析】读《寻找》有感 谈对《寻找》这篇文章的感想,首先说说这篇文章的开头。开头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疑问句,父亲被编进了歌谣,“这支歌谣咋冒出来的,鬼晓得?”家喻户晓,不同身份的人都爱唱的歌曲是咋冒出来的,鬼也不一定知道,“但鬼一定知道一个叫秦球球的人,秦球球就是我的父亲。”
   人们常常说“当代英雄”“乱世枭雄”“男中魁首”“女中豪杰”,这让鬼熟悉的人却没曾听说过,作者用这种独特的语言让父亲出场,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有了渴望了解父亲的愿望。
   接下来作者用沉稳的笔锋来交代父亲的生存背景。村子的对面是一座“寸草不生、连山羊也懒得多瞅一眼的大山包”,叫馒头山。面对这样的荒山,父亲能有怎样的独特之处被编入歌谣、惊动鬼神?再看下去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了。原来几十年的时间里,父亲让馒头山从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林。怎样的动力推动父亲去开山?父亲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才让荒山变新颜?又一个疑问随之而来,一连串的疑问让人来不及细想,又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在保安团和红军的一场交锋结束后,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和红军联系,并帮着埋葬了牺牲的红军连长。保安团卷土重来时,父亲不但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巧妙地躲过了一难,还得到保安团长的信任,被委任为甲长。谁知到了和平年代,幸事又变成了祸事,父亲因为当年做过保安团的甲长被怀疑有历史问题。
   父亲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开始无休止地挖山寻找证据。几十年过去了,证据没有找到,荒山却因为父亲挖过后种上了树变成了一片绿荫。
   父亲至死也没找到那个能证明他清白的坛子。这个坛子是否存在,在生者的心里成了一个永久的谜,正是这个没有揭开的谜底,让人回味无穷,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品在构思上还有一个含蓄、巧妙的所在,就是关于当年能给父亲作证的红军战士。这些人一直没再出场,只是在中间部分提到了一个逃荒来的河南人,这个逃荒来的叫花子一样的人,在文章要结束的时候又提到了一次。这个人的两次出现都是一闪而过,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这一闪而过的提及,蕴含着深奥的生存哲理,让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父亲的一生,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富有传奇色彩;父亲的经历,打着时代的烙印;父亲的形象,是经历过那些年代,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过贡献,又在和平年代的政治运动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的“父亲”们的综合体。
   秦岭老师的《寻找》,在语言、素材和构思上都不落俗套,独具匠心,创作手法值得细细揣摩,值得在欣赏作品内容的过程中借鉴和学习。

共 10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寻找》这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是秦岭老师发表在星月诗话社团的精品小说。这篇赏析文章就从小说开头的那两句民谣作为切入点, “馒头山(哩嘛)山馒头,翻里转面秦球球。秦球球(哩嘛)球球秦,斜里顺里想做人。”然后顺着这两句民谣层层剖析,剖析主人公秦球球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在馒头山漫山遍野地挖掘寻找,然后又将自己挖掘寻找而造成裸露的山体全栽上树,形成了现在的一片林海绿荫。这种剥笋式的赏析方法非常新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2-11 15:57:40
  剥笋式的赏析,让读者从外看到小说内核,从而学到了小说创作技巧。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海淼        2017-12-11 18:39:33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费心审阅和精彩点评,问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 楼        文友:江上渔夫        2017-12-15 09:37:14
  能对一篇作品剖析得如此透彻,怎能不让人佩服,赏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海淼        2017-12-15 11:26:41
  谢谢江上渔夫文友高评鼓励,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