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青春】乐羊子妻的悲剧人生(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青春】乐羊子妻的悲剧人生(随笔)


作者:明乔 童生,52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36发表时间:2017-12-14 05:27:24
摘要:乐羊子妻的一生,是极其悲惨的,她死后的灵魂应该在黑暗中哭泣——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她的所有努力,换来的竟然是如此悲惨阴森的结果。

【丁香青春】乐羊子妻的悲剧人生(随笔) 乐羊子妻,虽然无名无姓,不知出身,但却是中国古代妇女的楷模,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烈女。史学大家范晔把她写进《后汉书•列女传》,就连曹雪芹,也在《红楼梦》中写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停机德”说的就是乐羊子妻。曹雪芹用她来暗喻自己理想中的女性化身——淑雅贤德的薛宝钗。
   作为传统名篇,《乐羊子妻》一直备受教材编写者的青睐,从古代蒙学《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到今天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无不节选或提到其中的故事。
   如果仅仅从课本节选的内容“捐金”“断织”来看,其文化价值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但是,如果你透过那些文字的表面,去探究一下历史的真相,就会看到一些让人揪心的甚至战栗的东西。作为一个教书匠,我有时候会想,文中的故事会不会对今天的孩子产生一些误导呢?
   比如说,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交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清正廉洁固然令人敬佩,但是为什么要把金子扔到野外?金钱本身本无罪过,它不过是一种物质财富,扔了它是出于一种道德洁癖?还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虚荣?假如今天的孩子捡到钱包,也把它扔进垃圾箱,岂不是太荒谬了吗?或许孩子们会问,为什么不去寻找失主?没准,那还是人家的救命钱呢,你就这样扔了,岂不是害人吗?即使找不到失主,你也可以上交官府啊,财富属于社会,谁也没有权利随便浪费啊。假如你对官府不放心,你还可以拿来周济穷人啊,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多少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这块金子可以帮助多少穷人啊。虽然那时候所说的金子其实大多就是黄铜,但它毕竟也是那个时代价值很高的硬通货。据说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扔过捡到的金子,春秋时颜回扔过,三国时华歆扔过。这种做法,过去被看成洁身自好,现在看来,未免太愚蠢。
   再比如,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正在织布的妻子跪起身问他为什么回来。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妻子听后,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就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并且教训丈夫:“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你学未有成,中途就跑回来了,那同剪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从今人的角度看,这女人简直疯了。丈夫一年没回家,现在好不容回来一趟,你立马凶巴巴地要把人家赶走,又不是什么面临民族生死存亡、需要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难道功名学业就那么重要吗?一年没见面,就是天上的牛郎织女都要鹊桥相会,你们夫妻之间还有感情吗?按照现在的法律,夫妻无特殊情况分居超过一年,法院可以直接判决离婚。我不知道羊子是不是真的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我估计多半是吓着了),反正这一去,就是整整七年没有回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能有几个七年?即使你丈夫在外面没有出轨,你自己在家岂不是守活寡?再说,你的孩子七年都没见到父亲,你怎么跟他们解释?就是今天那些搞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工作需要高度保密,也不可能七年不见家人吧。再说,你自己不见丈夫也就算了,你总不能连他老爸老妈也七年不让见吧。这样做,岂不是严重摧残人性?岂不是严重违背儒家的孝道?
   再说,难道读书求学非要“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现在的学生不光有寒暑假,还有礼拜天;除了读书,还有娱乐和社会实践,偶尔休息一下,又有何妨?逼得丈夫紧绷着生命,不留一点缓冲的余地,焉能得到成功女神的青睐?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人性的扭曲。
   再比如,这期间,由于生活太过贫困,婆婆偷偷抓了邻居的一只鸡烹了。吃饭时,乐羊子妻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婆婆问她,她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为惭愧,就把鸡偷偷扔了。
   偷人家的鸡,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对事情的处理方式跟前面的捐金如出一辙,未免过于极端。鸡扔了可惜不说,你为什么不跟邻居道歉,赔偿人家的损失呢?也许这样做对当时的人来说要求太高,因为这事情一旦捅出去,可能婆婆就没法做人了。但是就这样不了了之,从做人的角度讲,还是很不厚道的。如果今天的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怕被人发现,就偷偷扔掉,就是违纪违法行为了。这个故事虽然没有选进课本里,但是,我查了一下,已经出现在许多教辅练习和试卷里。显然,这是教材的一种延伸。
   再比如,后来有盗贼想侵犯她,就先劫持她婆婆。她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她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自杀了。盗贼吓跑了,没敢杀她婆婆。地方官厚葬了她,并用“贞义”二字来表彰她的名节。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悲壮,其实很愚蠢,估计今天没几个人会赞同。为什么不能同强盗周旋?大不了,同他拼命也行啊。你一死了之,怎么知道强盗不会恼羞成怒杀了你婆婆?幸亏课本没选这个故事,否则,作为教师,怎么引导学生直视这淋漓的鲜血?但是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题中还是高频率出现了。
   如果,再作阅读延伸,结果更让人悲叹。那个她曾精心打造、寄予厚望的丈夫乐羊,后来终于学有所成,做了魏国的上将军。
   魏文侯派他去攻打中山国。但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被抓了起来。中山国把乐舒吊在城楼上给乐羊看,乐羊的攻打反而更为猛烈。中山国君勃然大怒,将乐舒烹了之后做成羹送给乐羊,乐羊居然当着使者的面,面不改色地端起肉羹,一杯全部吃完。吓得使者当场晕了过去。消息传到城里,中山国不战而溃。
   魏文侯准备大大地封赏乐羊,他对大臣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睹师赞却说:“连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魏文侯不寒而栗,从此处处提防乐羊,乐羊最终郁郁而死。唐代诗人陈子昂在《感遇三十八首》中写道:“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一个人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疏离到如此地步,这样的人,对别人岂能有忠心?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并未进入教材。中国历史上类似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刘邦,老爸被项羽捉住,两军阵前,项羽威胁刘邦要烹了刘老爷子。刘邦居然高声叫道:“你我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便如同你的父亲了,你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到时候请分给我一杯肉羹。”人之无耻,乃至于此,果真可以天下无敌了吗?还好,项羽不是中山国君。
   和乐羊同时代有个人叫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猎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私下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不仅没治他的罪,反而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因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宁愿甘冒杀头之罪而放生的人,一定是善良慈悲的。
   乐羊子妻的一生,是极其悲惨的,她死后的灵魂应该在黑暗中哭泣——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她的所有努力,换来的竟然是如此悲惨阴森的结果。乐羊如此冷血无情,父子两人的悲剧命运,与她的过分冷酷、刻薄、虚荣有没有某种撇不清的关系呢?
   尽管最后这个故事没有进入教材,但是《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同样出现在大量的教辅练习里,我不知道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三观。

共 30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及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乐羊子妻,”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意义及其深刻,古书讲究的是哲理分明,描写意义厚重,一个柔弱女子,如此深明大义,有如此高瞻远瞩的坦荡胸怀,实为不易。让我们回顾一下原文片段,不难理解其中的原由。作者:范晔 (南北朝)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这段文字充分表明,乐羊的妻子,深明大义,不要因小结误了大事污染了自己的灵魂。因此,才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诗文虽然看似不近人情,其中做人的本源是及其深刻反省的。如果,今天的孩子,都能够克己,拾金不昧,不为小我失去大的志向,不为一己私利而自毁名节。这篇文章,作者用深刻的理念,分析解刨诗文中的深邃,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乐羊子妻的悲壮一生感到惋惜,更为古代家训的志向为之震撼,关于乐羊子后来的一系列治国理念,其中的原由,还待深刻探究。一篇佳作,描写厚重,给人深刻思考。力荐共赏!【丁香编辑:社长娇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7-12-14 05:32:24
  文章描写透彻,有自己独到见解,实乃一篇佳作,欢迎读者品评。
娇娇
2 楼        文友:娇娇        2017-12-14 05:33:26
  作者:范晔 (南北朝)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
   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
   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
   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
   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
   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
   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娇娇
3 楼        文友:娇娇        2017-12-14 05:36:15
  感谢明乔老师给读者分享一篇、有着深厚哲理,和意义深远的佳作,在当今时代,读古训作品实乃是明智之举。感谢赐稿丁香,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敬茶!祝冬安!
娇娇
4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2-14 06:02:59
  一篇条理分明的作品,给人深刻思考,问好友友。
闻杰
5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2-14 06:04:15
  这位古代女子可了不得,具有如此远见卓识,敬佩。
闻杰
6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12-14 06:07:19
  清晨一篇佳作来袭,欣赏学习。
木斯塘
7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12-14 06:08:54
  伟大的女人,理智的女人,悲壮的女人。问好作者,好文章。
木斯塘
8 楼        文友:樱雪        2017-12-14 07:53:33
  作品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剖析了历史典故。乐羊子妻的故事,意在晓谕世人懂得坚持的道理。古籍,本没有错;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会产生不同的哲理。这是一定的。老师之文很精彩。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9 楼        文友:樱雪        2017-12-14 07:55:11
  乐羊子妻,带给我们的感悟,应该是很多很多的。正所谓“千人千面”,对于同样的古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欣赏好文。祝冬安。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10 楼        文友:乐歌        2017-12-14 08:53:23
  这是一篇解读民族经典的论文,乐羊子妻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作者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进行了审视、解读,说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颇有新意。欣赏老师的探索和对学问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拜读,欣赏。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