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绵山一日游(外一篇)(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绵山一日游(外一篇)(散文)


作者:平凡路上平凡人 秀才,222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93发表时间:2017-12-14 20:05:32

环合群峰插剑长,山如平掌寄禅房。
   危栏半出云霄上,秘景中收天地藏。
   野阔群山惊破碎,云低苍海认微茫。
   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殊怜天一方。
   金代大定初年进士、监察御史周昂的《登绵山上方》赞颂了绵山“群峰插剑”、“秘景中收”、“云低苍海”之后,不无感慨地道出了九华山是因李白游历才名扬四海,可惜风景秀丽、有独特魅力的绵山,虽可与九华山媲美,却因在“天一方”,而未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然而现在我们深信,美丽的绵山将更加名扬四海,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国庆和中秋前夕,秋高气爽,让人每天都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常常听人讲起绵山美景,都说去过的人都会流连忘返,便想着与家人一起去玩玩!一天的旅程下来很累,但给我们的感受特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相信在黄土飞扬的山西,会有如此奇绝美妙的山水。它的奇绝,足以让人惊魂;它的美妙,足以令人心醉!
   由于对绵山不很熟悉,本人又天生愚笨,儿子拿到驾照时间很短,不敢让他开车,于是和一位在交通旅行社上班的朋友小曹联系着随团出游。这一天,全家四人一清早就到了和平街和新建路交叉的芙蓉酒楼前乘坐旅游大巴出发了,抵达绵山时已近十点。坐在车上,盘山而行,只见四处是悬崖峭壁,如斧劈刀削。重重山崖绝壁间,工整平直的道路,绝非单凭人力所能及,这山势本身便是一道奇观。更令人称绝的是绵山上的建筑,多是依绝壁而临深谷,仿佛已溶入山体;还有的竟以悬崖为基,公路为顶,日日受车轮碾踏,却无坍塌之虑。再看险峰之上,也有寺庙悬于半空,凌空而架的阶梯,刻画出巨大的之字,觉得惊险万分。
   我们的导游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精神而干练。在她的讲解下,让我对绵山的历史有所追寻。绵山,可上溯至春秋年间。那个曾在危难之际挽救晋文公重耳,并且辅助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后归隐的介子推就隐居于此,直到最后被焚烧在这里。于是,留给后人了一个关于寒食节的典故。在其后,有张良、朱元璋的足迹遍及此地,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更是在这里安营扎寨,山头上至今留有唐营的遗迹,让人时不时浮想起当时征战的场面,似乎还可以听到战鼓的号角。
   虽然是在初秋,但在中午时分还是头顶烈日,我们没有选择缆车,一口气爬到了山巅。站在山颠,擦干汗水,举目四望,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气势扑面而来。很早就期盼着“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可是,我们感觉的不是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是一览群峰低。
   也许正由于我们在险峰之上,才有幸真正领略了它的无限风光。难怪如此陡峭的山,而千百年来登临者却络绎不绝。绵山,它不仅陡峭奇绝,更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充满慈悲为怀的佛性的灵光。它集道、佛、儒三教于一体,方圆几十里的岩上岩下,名刹古庙星罗棋布。
   因为仅有一天的游览日程,所以,只是就近游览了绵山最著名的大罗宫、云峰寺和水涛沟。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一千七百余年。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抱腹岩顶壁挂铃,场面惊心动魄,令人赞叹叫绝。铁索岭是天下最古老的攀崖铁索险道。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云梯悬挂于唐代之前,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登山的一条险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于崇祯十年(1637)题写的长联,清光绪三年(1877)皇帝所赐“慈云法雨”御匾,以及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空王佛是云峰寺以及整个绵山供奉的佛祖,据说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人。这个佛祖俗名叫田志超,他对佛教禅宗的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圆寂坐地成佛。殿内供奉的佛像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据传当年李世民为感谢田志超“解民倒悬”之恩,率众臣朝山拜佛。在抱腹岩,当得知田志超己圆寂西归,李世民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佛”字样,于是唐太宗下旨在这里修建了空王殿。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座门拱等都保持了唐代以前的风格。
   在云峰寺的石佛殿等殿宇内,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时期的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站在这古洞前,望着这横空出世一般大腹便便的抱腹岩,我在想:抱腹岩,你也像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一样能容进天下难容之事吗?不过有一点我已清晰:它腹内包容的绝不只是二百余间殿堂庙宇,更包容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和道德文明史。站在岩下,看到陡立的岩壁上有无数系着红绳带的挂铃在风中摆动唱响。原来抱腹岩挂铃是绵山的一绝。据说,每逢庙会,许多了愿的善男信女们就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场面惊心动魄,令人惊叹不已。岩壁上的一个个红色的银铃,向佛主表达着一份份真诚,向人们展示着一份份美好的夙愿。我想如果佛主真的有灵的话,一定会为这些善男信女的虔诚而感动的吧!
   站在云峰寺的顶峰上,仰望天空,天蓝蓝,云淡淡;举头看山,山巍巍,草青青。峭岩绝壁,殿宇林立,古筑肃然,钟声悠悠,香烟缭绕。佛光普照的那一份空灵之感,大概只有此时此地才会有的吧!有人说,大海能净化人的灵魂。而我却要说,大山也同样能净化人的心灵,何况是这样充满灵性的名山。绵山,在我心中是一幅画,一首诗,看它读它,心灵深处那种只可感知而不可言喻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已经触摸到了这山的灵秀之气。“道通天地大,德贯古今长”,无意中我把那个高大的殿宇门相的话记在了心里。
   最后一个景点是水涛沟。与山而言,我同样喜欢水的灵动,水涛沟从名字听来就知道一定少不了水,我一直喜欢有水的山,这样的山更显得出尘的美,只可惜刚进景区,天色即变,也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久留,刚进山就出山,顷刻间秋风瑟瑟,彩云遮日,由于带着年幼的孩子,只好下山,等待旅游大巴返程。
   绵山一日游,再一次让我们全家与大自然有了亲密接触,也感受到了融入山水、拥抱风光的快乐和放松。
  
  
   ◆ 那些年那些事
  
   儿时穿着中式袄裤,冷风中露着半拉屁股,捡柴拾粪的箩筐里,有两本皱皱巴巴的书,兜里炒玉米粒粒都香脆,手里老咸菜嚼得牙发酸。一群小伙伴,场院里玩着快乐,迷藏捉到迷糊,秸秆里面睡一宿。父母一夜把嗓子吆喝干,清晨才见门口回来一只流浪狗,妈妈抱着亲,爸爸装着揍,姐姐递过一个热馒头。
   那时的我,很快乐。
   又是一年夏,田里浇庄稼,烈日烤干满身的泥巴,耳边是鸣唱的蚂蚱,村里的大喇叭高声呐喊,叫着我名字的声音特别大,不用说,省城学府的录取书寄到了,妈妈给我缝衣补袜,爸爸的咧嘴在笑着,隐约中,父亲的眉头却结了一个大疙瘩,学费没着落,父亲在发愁,扛着锄头下地了。哥哥拉住我的手说了话:你去吧,哥哥的臂膀已经能扛起这个家。
   那时的我,很幸福。
   秋风吹弯了沉甸甸的谷穗,毕业上班了,怀揣着刚发的工资兴奋地回到家,亲人们早已经列队在村口等着,爸爸的手套,妈妈的围脖,姐姐的花伞,哥哥的皮帽,都是我买的礼物。父母说,长大的孩子就是挂果的苗,风吹雨淋都要去跌打。一家的笑脸拍成一张合家照,挂在堂前,年复一年,落上的尘土擦了又扫。这时的父母,双鬓都染了白发,腰身也不再挺拔,有那么一阵,我呆呆地站着想:今后的日子,老人的恩情,该如何去报答
   那一年,我十八。
   三十年风雨路,如今,我也是有儿有女的慈父,父母却早已经变成了土丘。苇花随风摇曳,仿佛依然在一遍一遍对我嘱托,清明的纸钱怎能寄托够我无尽的思念,梦里的小聚,也道不尽血肉之情永远不会断的亲情。
   现在,我只说,如果有来生,还做你们的娃。

共 30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绵山,因有介子推隐居被焚而千古留名。《绵山一日游》一文由金代大定初年进士、监察御史周昂的《登绵山上方》引入,写作者一家人随旅行团到绵山一日游的经过。作者就像一位导游,娓娓道来,那壁立千仞、如刀削斧般的山峰,那依山而建的大罗宫和云峰寺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把两座建筑的始末介绍得清清楚楚。《那些年那些事》一文,虽不长,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倾注了作者对家乡、对父母和亲人深深的情感。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组不错的散文。感谢赐稿看点,推荐赏读。【编辑:梓烨灼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12-14 20:07:47
  绵山是在我的家乡,老师是老乡吗?问好!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