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指间】三郎乱弹:论家风(散文)

编辑推荐 【指间】三郎乱弹:论家风(散文)


作者:guotia 进士,80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1发表时间:2017-12-14 21:34:06
摘要:家庭孽生家风,家风依附家庭。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家庭是原始社会末期群婚制瓦解,对偶婚出现产生的。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初级形态的家风开始生成。家庭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家风便也打上社会的时代的阶级的烙印。家风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濡染来规范家人的言行。家风的建设与承传要与时俱进,不断扬弃。家风好坏与家庭主人及其成员受教育程度高低和从事的职业没有必然联系。家风影响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人教育的全部。家风内容是一个复杂的意识体系,有几个层面。我们现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家风的内核。共产主义并不取消家庭,而是赋予家庭以更高级的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家风的内容与那时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完全重合。

家庭孽生家风,家风依附家庭。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家庭是原始社会末期群婚制瓦解,对偶婚出现产生的。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初级形态的家风开始生成。家庭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家风便也打上社会的时代的阶级的烙印。家风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濡染来规范家人的言行。家风的建设与承传要与时俱进,不断扬弃。家风好坏与家庭主人及其成员受教育程度高低和从事的职业没有必然联系。家风影响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人教育的全部。家风内容是一个复杂的意识体系,有几个层面。我们现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家风的内核。共产主义并不取消家庭,而是赋予家庭以更高级的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家风的内容与那时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完全重合。
  
   引言
  
   前几天我写七绝小诗《咏家风》,由于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跳跃的,不能把家风这样大题旨的意思表达清楚,意犹未尽,于是,我就在题目下面写了解释性文字“题记”。后来不断深入思考,不断补充内容,题记越写越长,与诗的正文比起来头重脚轻,便把题记抽出去另行成文,便是这篇文章。
   关于家风的话题,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记者在街头随机对人们进行采访:“你知道什么是家风吗?”“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吧?”
   “你家有家风吗?”“有啊!”“那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能说说吗?”“好啊。我们家的家风,我爸爸妈妈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守信用……”我当时看了几期这样的采访,被采访的路人回答不尽一致,但答案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的采访问话惹人深思,很新颖,很有意义。
   家是一个有独立意义、造词能力很强的单音节根词。以家为词根,可以组成家丁、家门、家人、家世、家长、家教、家小、家眷等很多双音节词。查《辞海》和《辞源》,家有好几个义项,基本义还是家庭和家族。家风的词条很早就有了。关于家风,《辞源》的解释是家族的传统风尚。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陆机之词赋,先陈世德。”《辞海》说,“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习惯”。潘岳有《家风诗》;陆游《书感》诗:“烟蓑雪笠家风在,送老湖边一钓矶”。
   家风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也是一个学术命题;细研和扩展,能写出许多学术文章来。现在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叙述如下。
  
  
   家庭、家风的起源与变化
  
   存在决定意识。家庭糱生家风,家风依附家庭。家庭是家风出现的前提,是家风赖以存在的基础。那么家庭是怎样产生的呢?家庭不是有人类社会时就有的。家庭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群婚制瓦解、对偶婚出现的时候产生的。食、色,人之大欲存焉。随着对偶婚家庭的出现,初级形态的家风开始萌芽,逐渐生成。原始公社解体后,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这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在长达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是一种普遍的家庭形式(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这期间,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卖淫,只是一夫一妻制的补充,不是主要的主流的家庭形式。就拿今天来说,世界上有的地方仍然有一夫多妻或者是一妻多夫的现象,但那不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主要的主流的婚姻形式、家庭形式,只是这个时代一夫一妻主导家庭形式的个别)。家风虽然存在在一个个个体家庭内的范围,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便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的时代的烙印,甚至是阶级的烙印。
   我们不用举阶级社会太远古的例子,就拿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我国工农大众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巨大的社会变革给千千万万的家庭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同时就在这个历史时刻,我国的西藏还是农奴制的奴隶社会。那时,西藏存在着农奴主家庭、奴隶家庭。农奴主家庭的成员可以受到教育,而奴隶家庭的成员则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可以想见,由于农奴主家庭是统治阶级、贵族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向奴隶们说:他们是天赐的神,世袭的主,血统高贵,来保佑和管理奴隶们的生活和生存;而奴隶们只有服从、供他们役使,反抗只有死。还把这样的意识灌输给他们的家人和下一代,以期永远维持他们不人道的反动统治。久而久之,奴隶家庭便被反动头人、贵族领主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梦魇,认为自己是贱人,是天生的家奴,不配过、不能过主人那样的生活,只能安分地劳役,不能反抗。这就是阶级社会的两种家风,家风中的阶级烙印。195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拉萨部队一举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头人发动的武装叛乱,迎来了西藏的民主改革,停止了、解散了政教合一的旧政权,选举了新的西藏人民政府;西藏百万农奴才摆脱了万恶的农奴制度,得到了翻身解放,跨过了几个社会阶段,一步进入社会主义。此后,西藏便再没有农奴主家庭、奴隶家庭的家庭形态了,与全国人民一道,过着宪法保护下的一夫一妻制个人对偶家庭的幸福生活(过去奴隶家庭结婚时要把女子进贡给头人的屈辱的初夜权也随之废弃)。
   上面的例子说明,家风是随着社会的进化家庭出现后产生的,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
  
  
   家风的意识特征与承传特点
  
   家风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濡染来规范家人的言行的。家人在家庭中依偎生活,便会形成一定的气氛、氛围、风气。为了家庭和谐,达成家庭价值共识,家庭需要有规矩,家风便形成家规。家规是成条理的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概括、集中表述的家风,有比较长久的威严和约束力。家风是比较抽象的,当它内化为家庭成员对某个行为的指导力的时候,它就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的意志品格。
   家风形成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随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浸泅和灌输而变化。此外,家长的更迭、家长本人信仰的改变、家庭成员数量的增减、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的变异,也会影响家风。其次,毗邻而居的各个家庭由于相互往来有联系,家风也会相互渗透。再次,由于婚姻的冲突和矛盾,有的家庭解体了;因为战乱、灾难和自然死亡,有的家庭不存在了,那么,附之于上的家风便随之消亡。当一个新的家庭诞生时,家风自然随之滋生。
   家风建设与承传要不断扬弃,与时俱进,补充时代新内容,传达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剔除其落后、腐朽的内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家风是需要批判继承的,不能全盘接受、照搬照传;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部抛弃,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比如,流传不衰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有其合理的方面,有其积极意义,千百年来熏陶、勉励了很多仁人志士。又比如,过去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封建信条、封建说教就不正确,已过时了。
   家风不仅隔代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同一社会,也因为家长、家祖、家主人的哲学理念、处世信条不同而殊异。比如,盗贼、奸臣与良民、忠臣的家风是不一样的。岳飞的家风和秦桧的家风不同,包拯、海瑞的家风与蔡京、潘仁美、魏忠贤的家风也有区别。
   家风分为好家风和坏家风。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树立良好的家风无疑是重要的社会引导。就是这样,良好的家风、主流的家风,也不是自然而然就树立起来了。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在马路上捡到100元钱,他按照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把这100元钱交给了老师,或交给了警察。这个学生回到家把他的这个做法说给父母听,如果父母是自私的,就会说:“呸,你真傻,这又不是你偷的、你抢的,拿回来呀,交给警察干嘛!“这是坏家风的例子。如果是好家风正能量价值观的父母,就会说;“孩子,你做得对!”前面说的自私的父母对孩子这样的家风教育无疑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正能量价值观教育的抵消,与好家风相悖。在这样两种道德观、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中,孩子会无所适从,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不利于孩子正确世界观、正能量家风的形成。
   家风好坏与家长与家庭成员文化高低、受教育程度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与职业也没关系。不能说受教育程度低的很多普通劳动者的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干活的朴实、忠厚的家风不好。高学历、高官违法犯罪的大有人在。社会上也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教育、家风诱导出了问题,出了纨绔子败类的例子;甚至整个家庭、整个家族都烂掉了。虽然是个案,但也可以警世。
   家风教育属于家庭教育范畴,而家庭教育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一个方面,不是教育的全部。随着人的长大,家风教育的家庭教育逐渐减弱,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增强、增大(除了家庭和家族,现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渠道、影响因素很多,有舆论、媒体、学校、培训机构、军旅、企业、社团、街道、社区、作坊、店铺、帮伙、朋友圈、同事圈等)好的家风是一个人青少年时期形成良好道德、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但不能一劳永逸、一贯终生。不能夸大家庭教育中家风影响的作用。人是会改变的。人要终生接受知识教育,也要终生接受哲学的、世界观的怎样做人的教育。
   家风,顾名思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那么,家庭与家族是什么关系呢?家族是一个姓氏的族群繁衍,一个家族包括很多个家庭,家族还有大家族和小家族之分。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家族一般都是聚族而居,在农村,表现为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同姓的家族。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利、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迁徙,家族不再封闭,家族的成员散在四面八方(有的移居到海外),建立了新家庭,但还是属于原来的家族。按中国的传统,对家族的繁衍、变迁、姓氏字辈都记录下来,叫做家谱或族谱。有了家谱或族谱,便了解了家族祖上的渊源和历史,便于认亲归宗,不乱辈分,也可避免近亲通婚。家庭的家规也叫家训,家族的规矩叫族规。族规拥有高于家庭的权威,族里面的每个家庭都要遵守。家族里面各个家庭还可以有各自的家规或家训。
  
  
   家风内容、家风建设及对未来社会家庭家风的展望
  
   现在是多媒体信息时代,社会交际不断扩大,开放的家庭与封闭的家庭大不相同。现在的手机、电视、广播、各种出版物等的信息传播、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家庭成员或说孩子们思绪缤纷、思维活跃、思想多元,这是对我们现今家风建设、家风教育、家风承传的机遇和考验。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家风的内容。家风属观念形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意识体系,因家而异。这个意识体系大致有这么几个层面:第一、在阶级社会中每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因此,当时社会统治阶级提倡的风尚、强制的行为准则、主导价值观的内容便不能不成为家风主要层面的内容。第二、接下来第二层面的内容便是人们正常交往与和谐相处的普世的价值观念。这一层面的内容是约定俗成的公共性质的行为准则,对哪个社会都有利都适用,哪个社会哪个朝代的统治阶级都不反对的。比如,春秋时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忠孝、孝悌等理念就是到了明清也还起作用、还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就是今天,大部分合理的内容也还在提倡。第三、家风第三层面的内容便是与家族的渊源有关,与家庭主要成员的身份和职业有关。比如说,是做官的,还是经商的,亦或是军旅家庭;或者是社会上的小角色,行医、教书、艺人、屠户、种田、养蚕、织布、盖房等。这从事的职业不同,或说社会分工的不同,构成了各个家庭风格的不同,使各家家风色彩纷呈。
   终上所述,从家风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已经看到了、知道了家风与社会发展变化的紧密联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影响家庭、给家风打上印记。那么,社会发展是不是到今天就止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家风以后还会怎样发展变化呢?我们不妨也做一点展望。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早就打破了小农经济封闭的樊笼,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科技大工业生产时代。在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趋缓;在社会主义国家,比如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不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对抗的关系,而是联盟共同执政。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正在缩小。大家庭减少,小家庭增多,家族对家庭的影响减弱。社会主流主导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日益与传统美德家风相重合,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变化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向高级形态发展的预言。
   共产主义不是共产共妻,不是消灭家庭,而是给家庭以更高级的形态,展现家庭更美好的面貌,赋予家庭更温馨的功能。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使每个成员都能接受社会所需要的高等教育,全社会道德高尚,个人自由极大发展,个人才能极大发挥,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家庭用品极大丰盈。那时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经济单元,而只是男女两性相愉悦实现性爱的场所(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那时的家风全无今天纷杂的色彩,而是继承了全人类文明成果形成的单纯的共产主义精神,与那时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完全重合。
   共产主义不是虚无飘渺的,周恩来、邓小平给雷锋的题词里就有共产主义字样,颂赞雷锋的共产主义品格,少先队队歌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共产主义因素正在我们身边成长,共产主义正在与我们一步一步接近。毫无疑问,我们要继续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铺路,坚持前行,一直走到那个美丽绚烂演出世界大同喜剧的地方。
  
  
   结束语
  
   我们现正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要把中华爱国的好传统融进到我们的家风里面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家风的内核,用新家风教育下一代,塑造新人,担当振兴中华的使命。
   上面是我对与家风有关联的问题的粗浅思考。愿抛砖引玉,推进家风问题的研究。
   2014.12.28—2014.12.31草成, 2015年1月17日改定
  

共 56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从作者提到的材料看,感到写的视角有些博大,深度也不浅。由家风说到家庭,由家庭说到国家、说到共产主义。仔细一想也是有联系的。写的角度站的高。不过,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说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这点本文中也说到。而且家风分好坏。当然,明理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里树立好家风。其实,家风的好坏主要看家长,看长辈。因为家风不是教出来的,是带出来影响出来的。家风正,做人就正。所有的家风正,国家就正。家风主要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的高低,它不反映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极大丰富,但人的精神生活是否丰富和高雅呢?那么从家风这个角度来探讨精神生活的是否富足,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感谢作者投稿于指间社团。【编辑:铁笔浪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17-12-15 21:21:20
  读大作,想起一副关于家风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