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丰乐传说
雉水古城,说是城其实只是一个村,因县衙所在顺理成章便成了城。在城的西部有条时而干枯时而清澈的小河,河东住着一个鞋匠姓丰,已年过半百。
一天,县太爷乐大人经过丰鞋匠的家口被他超乎寻常的举动所吸引。吸引乐大人的不是他那精湛的手艺,而是他一边修鞋一边时不时地来一块卤肉抿一口小酒。乐大人很生气,一个普通的百姓也敢过着朱门酒肉臭的奢侈生活,比我这一县长还滋润。乐大人一生气以衙门的政令禁止丰鞋匠吃肉饮酒,衙门的指示谁敢对抗。乐大人不但禁了丰鞋匠的酒肉,还让他失业——鞋也不让修了,从此丰鞋匠又回到从前。
没有经济收入,丰鞋匠只得帮人打点零工糊口度日。眼看家中的三水缸卤肉都坏了,他就是不敢动,动了就有牢狱之灾。
三年后,乐大人的老婆因病而亡。他的儿子是个孝子,为了让母亲再活几年,小乐找到阎罗王求情。阎罗王见小乐孝心可嘉,便同意他的请求。阎罗王吩咐小乐:“你去用禅杖轻轻打开你母亲的牢门,记住只能轻轻地。”小乐欢天喜地地借来禅杖直奔母亲的囚室,人死后到阴间都得先关进监狱。看到娘的小乐激动得将阎罗王的吩咐抛到九霄云外,一声“妈”便使劲地用禅杖砸门。谁知这地狱也是豆腐渣工程,小乐一砸门开了墙也倒了,而且倒下一大片,据说有十万八千小鬼都跟着逃离越狱。闯祸了,小乐惊得一声冷汗,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带着母亲心急火燎地又回到人间。
好心办成坏事,阎罗王大发雷霆之怒。十万八千小鬼越狱,要多少兵马才能将他们缉捕归案?地府的尊严荡然无存,地府的威风扫地。“啪!”阎罗王一拍办公桌:“立即拘捕姓乐的小子!”牛头马面立即带着枷锁直奔雉水县衙。
气头上的阎罗王随手翻开生死簿,丰鞋匠的名字映入他的眼帘,他又倒吸一口凉气。丰鞋匠死期已过至今未来报到,又是谁在营私舞弊为丰鞋匠增寿?“来人!”他气急败坏地高喊。哪有人,人都被他派出去协助缉捕十万八千小鬼去了。没有人没办法,阎老人家只好亲出马去见丰鞋匠。来到丰鞋匠家,阎罗王再次吸口凉气,他赏给丰鞋匠的三水缸卤肉都坏在那儿。丰鞋匠的前生是和尚,家穷他没吃过肉,当了和尚更不能吃肉,闻味都是罪过。投胎前他乞求阎罗王让他下辈子投富贵人家,每天都能享受酒肉。那天正好是阎罗王的生日,老人家高兴。富贵人家就免了,答应他在死前三年送他三水缸卤肉,让他天天有肉,时时有肉吃,肉吃完了寿命也结束了。现在肉还在缸内,只是坏了没吃完,难怪他还活着。有权任性,阎罗王不管他们之间的约定便将丰鞋匠的小魂带到阎王殿。
小乐和丰鞋匠在阎王殿不期而遇,他问小乐:“你为什么也来此?”小乐简单告诉他因救母而导致十万八千小鬼越狱,罪可当诛。丰鞋匠转身跪地对阎罗王说:“你不该拿一个无辜的孝子来顶罪。”阎罗王说:“证据确凿无可争辩。”“百善孝为先,小乐年幼救母心切忘记你的嘱托。但是,罪不在他。你们的监狱是豆腐渣工程,你应该追求施工单位,追究责任领导部门,这也说明地府的贪污腐败比人间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没有人敢当面教训阎罗王,这是欺君之罪,要斩立决。“将他给我锯了,永不投人生!”阎罗王的眼珠子都快吼掉地上。知孝必义,小乐不能让丰鞋匠因他而亡,于是挺身而出。“要锯锯我,此事与丰大叔无关。”
“够义气!”阎罗王眯起一双恐怖的小眼睛。
突然间阎罗王又笑了,这笑声令人毛骨悚然,一旁的牛头马面也心惊肉跳。“好。我成全你们,我让你们两个永远消失。”阎罗王咬牙说着挥挥手,牛头马面相互点头,上前架着他们两就要拉到刑部施刑。丰鞋匠推开马面:“慢,死之前总得把话说清楚不留遗憾。”马面将他往前使劲一推:“哪来那么多废话。”阎罗王举起手:“慢,让他把屁放完。”
丰鞋匠对阎罗王说:“你强行施法这是私设公堂滥用职权,你不去追究贪官污吏是徇私舞弊,悲哀。”言之有理,阎罗王点点头:“继续说。”丰鞋匠问:“你无缘无故将我弄来是何道理?”什么事都有前因后果,这句话问在点子上。阎罗王反问:“为什么那三水缸卤肉没吃反而坏了?”丰鞋匠苦笑道:“是小乐的父亲乐大人下令不让我吃,领导的旨意我不能违抗。”阎罗王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是他故意不吃拖延生命。阎罗王又沉思片刻说:“既然事出有因,你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寡人罚你三水缸银子可否?”丰鞋匠一想这个简单,阴间的银子人间只要用纸钱叠成银元宝的样子就成,人间花不了多少钱。“遵旨。”丰鞋匠痛快地答应。阎罗王一挥手:“回去吧。”丰鞋匠原地不动,丝毫没有回阳间的意思。阎罗王问:“怎么不回去?”丰鞋匠一指小乐说:“你不放他走我也不走,他是个大孝子,家中父母还要他养老送终。他不只是个孝子而且忠义,对这样优秀的孩子也应该法外开恩。”“这……”阎罗王犹豫。
儿子又活了,乐大人夫妻乐开怀。又有衙役报,活见鬼了,明明丰鞋匠死了,现在又见他在街上闲逛。小乐告诉乐大人夫妻事情的经过,乐大人感到庆幸,歪打正着,如果当初让他继续吃肉,在阎王殿他也就不可能碰到儿子。这个丰鞋匠不但不计前嫌,反而帮助儿子令人敬佩。
乐大人带着一家人来到丰鞋匠家谢恩,丰鞋匠惊得不知所措。乐大人对丰鞋匠说:“你那三水缸银子也由我来准备,以后我们家为你养老。”丰鞋匠一抬头正好看到家旁边的小河,这条河上没有桥影响街上行人出行。丰鞋匠对乐大人说:“是孩子的孝心感动了我,我不用你们谢。实在要谢就让后人谢谢我们。我建议你在这河上建个小桥方便百姓出行,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恩惠。”小乐一听鼓掌说道:“我给这个桥起个名就叫丰乐桥,就是取我们两家的姓,让后人知道我们两家做了件方便与人的大好事。”
从此,雉水西门有了丰乐桥。千百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桥变得一次比一次雄伟壮观,一直没变的的是“丰乐”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