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向死而生(杂文)

编辑推荐 【看点】向死而生(杂文) ——观《敦刻尔克》有感


作者:凤凰脚下 秀才,100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2发表时间:2017-12-16 21:20:46

诺兰是把大海和天空拍得最好看的导演,地面上,冷蓝色的海,清白的海滩,深色的厚重军装外套和头盔构成了冷峻锋利的基调;天空中,蔚蓝和暖金穿插,偶尔有五彩斑斓的光晕和战斗机划过的漂亮弧线,苍穹的广袤和飞行员的对比显得悲壮又苍凉。1940年5月的敦刻尔克小港,隔着平静的英吉利海峡就是士兵的故土,是家园。无数次的登船起航满是归乡希冀,又无数次地在硝烟中逃回,被海水的冷咸盖得绝望。
   影片一开始我就被一种紧张到甚至有点窒息的情绪包裹,这种窒息感缘于命运的偶然性和无力感。尤其是在战争这种特定的命题下,人类的渺小与脆弱可见一斑。上一秒,你是打开了沉船舱门解救了同伴的英雄,下一秒,便溺死在被敌人子弹穿透的轮船里;上一秒,你孤军奋战歼灭了敌军战斗机,下一秒却被迫降在了沦陷区……
   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能够给观众留下的并不应该只有感官上的震撼,也并不在于它使用了多少特效特技,相反,而在于剥离这些它是不是还是直击人心。《敦刻尔克》击中我的是对于战争和人性的理解。
   历史的开端,总是源于人类的不安,迁移,探索,贪婪,最后变成战争。“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发动了战争,却让年轻人奔赴战场。”当这两句台词从失去了大儿子的月光石号老船长的嘴里说出时,他内心的丧子之痛是不言而喻的。在“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里也有一句类似台词“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却被卷入了不得人心的战争。”个体的命运在某些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总是被忽略。当“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男主角被问到杀人是什么感受时,他说:“这没什么感觉,尤其是在战场上,唯有拼命方能取胜。”比利在肉搏战中杀死了敌人,对他来说,成为英雄的概率只能是零或百分之百,听起来残忍又真实,英雄也许并不想成为英雄,他们只是被命运偶然研究的产物。诺兰电影里的人道主义让我感动。
   《敦刻尔克》里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尤其是在广袤天空和大海的衬托下。人性在残酷战争的重压下的种种表现——惶恐,脆弱,绝望,变得可以被理解和原谅。每一个士兵只是被命运的手无形推着走,疲惫不堪着,如同惊弓之鸟,家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他们不知道战争何时胜利。男主和战友回家乡时对欢迎他们的老人说:“可是我们是逃亡回来的啊。”老人说,“那已经足够了。”对啊,幸存就是胜利。
   尽管被战争所带来的死亡、绝望和窒息所笼罩,但人性的光辉依然在这部电影的某些时刻闪闪发光起来。当民众用渔船“含羞草号”“月光石号”来到敦刻尔克接回他们的孩子时,当空军飞行员最后一刻击落了敌军飞机的瞬间,我热泪盈眶。尽管电影里的人性有被拔高的成分,但是我依然愿意沉醉在这种伟大里,如果电影里都不再对人性抱有一丝希望,真实的世界会如何恐怖。
   影片最后,喷火战斗机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烧起了熊熊烈火,丘吉尔作了那段鼓舞人心的演讲:“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我们将战斗到底,然后向死而生。
  
  
  

共 12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多人都在说看《敦刻尔克》是看情怀,看导演。但作者是既看导演情怀也看影片本身,把观片后的感想写得比影片本身还要有意义的多。“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发动了战争,却让年轻人奔赴战场。”这句话无比残酷的折射出了人类的自私自利,更是折射出了口号斗争的一个事实。我想热爱战争的人大概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战争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数家庭的,所以我还是祈愿和平。感谢带来美文,推荐阅读!【编辑:古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懂        2017-12-16 21:24:59
  特别提醒,根据社团的规定,散文杂文一般在2000字以上,以后,这样的短文,可以组合发。
古懂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