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赖 皮

精品 赖 皮


作者:岳檀 举人,465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93发表时间:2009-11-29 10:23:40

赖皮的故事
  
   引子
  
   “赖皮引回了一个漂亮的大闺女!”
   当头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把二百来户的王庄炸懵了!
   待人们恢复了神智的时候,年老的蹭,年轻的跑,年少的蹦,如决堤的潮水,向赖皮家涌去。一路上还谈论着自己的看法:
   “哼,肯定是骗回来的!这回可不同上两次,一准得进看守所了!”
   “龙找龙,虾找虾,乌龟找个大王八。我看哪,十有八九是一路货!”
   “咳,这后生咋屎巴牛(蜣螂)变成了臭DUDU(蟑螂),越来越不成气候了!”
   “……”
   这赖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还得从头说起。
  
   绰号的来历
  
   还是在“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大干快上,脱皮掉肉”等一连串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时候,有一天,队长派王来平、王根柱、王二狗三个到菜园摘茄子,年轻人做事力紧,一小平车茄子装好,刚到大半前晌,离法定的收工时间还早着哩。喊归喊,干归干,谁愿顶着红鏊子似的阳婆没事找事?那年月,他们闲得无聊,就坐在园房前树枝搭的凉棚下玩起了给女人打分的游戏。每过一个年轻妇女,他们先歪起脑袋瞄上一阵,然后背对背在地上写出自己的评价:哪等、哪级、长相多少分、肤色多少分、身材多少分、总共多少分。再二比一判输赢。谁输了挨五个“牢骨儿“(赢者在输者头上用指头弹五下)。这游戏刚进行了五次,挨了三遍“牢骨儿”的二狗摸着麻生生的头皮,打了退堂鼓:
   “不干了!老是我挨乖(吃亏),再换个玩儿法吧。”
   “还有甚玩儿法?”来平问。
   看着二狗挠头抓耳认真思索的憨相,根柱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歪主意:
   “打赌吧。二狗,你能和过路的女人亲个嘴,我输给你一包‘云岗’!”
   一包“云岗”烟,二角六分钱,是他们这个“酱油队”两天的工分值,这笔赌注够大了。
   二狗沉思了一阵,搔搔头皮,拉了软钩儿:
   “咱这脑子是榆木疙瘩做的,没窟窍。要和来平哥赌,你总的白受两天。”
   “嘿,我还嫌一包烟不过瘾呢!”来平仰面朝天往地上一躺,解嘲道。
   “你要多少?”跌倒也要抓把土的根柱赌了气。
   来平觉得这种玩法实在无聊,想把根柱顶回去,就故意把赌注抬到吓人的高度:
   “五包!”
   “五包就五包!”根柱从口袋里抽出化肥袋纸迭成的钱包,掏出一张两元的票子,递到二狗手里,“二狗的公正人,你要赢了,马上给你买!”
   来平瞅瞅根柱那一脸狂气,冷笑道:
   “算了吧!我知道这是你娘让你买褂子的钱,输了,你娘一个月也从那只花草鸡屁眼里挤不出这几个子儿来。”
   根柱断定来平干不出这种事来,趁机讨便宜道:
   “孙子才拉钩呢!”
   不料,这句话把来平逼上了绝路。你想,堂堂五尺多高、二十来岁、从没受过人欺的大小伙子,能咽得下这口窝囊气?
   “你别后悔!”来平忽地坐起来。
   “后悔?后悔我头朝下走三圈!”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根柱和二狗眼瞪的溜圆,盯着大路捕目标。来平朦忪起两眼,又躺了下去,好让脑子静静,思谋对策。
   “快,来了!”二狗推推来平,急促地说。
   来平抬头一看,见一个姑娘骑着自行车由东向西驰来。他狠狠心一跃而起,对骑车的姑娘又摆手又叫喊:
   “咳,站住!站住!”
   姑娘不知出了什么事,刹住车子,停了下来。来平三八两步跨到路上,指着靠路拢的一片葱,一本正经地向姑娘说:
   “你为甚挽我们的葱呢?”
   “我连车子都没下还能挽你们的葱?”姑娘莫名其妙,大睁一双杏壳眼,审视着这个足有一米八高的壮后生。
   “我刚才睡迷糊了。他俩个,”来平指指跟到地边的根柱和二狗,“说看见你挽得吃了棵葱。这……”来平摆出既抱歉又为难的样子,“唉,他们要告诉队长,我这个看园子的可吃罪不起啊!少说也得扣十来个工。这,这……唉!”
   来评说到这儿,突然向那姑娘背后一指,“啊!队长来了!”
   姑娘回过头去张望。来平凑了上去,趁姑娘扭头的当儿,突然在她脸上亲了一下,然后掉头就走。根柱和二狗禁不住哈哈大笑。
   “赖皮!”姑娘恍然大悟,气的杏眼圆睁,柳眉倒竖,羞的两腮桃红,骂了一句,飞身上车,如风似电般去了。
   滚油锅里一瓢水。来平拦住人家大闺女亲嘴,被骂成“赖皮”的消息,当天就在王庄炸开了。同时,人们发现只要把“来”字念成去声,“来平”就和“赖皮”的发音更贴近了(当地“平”字读“皮”)。两相比较,当然“赖皮”更名实相符。于是,“来平”便变成了“赖皮”!
  
   王裕民力挽狂澜
  
   晚上,大队革委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赖皮”的处理办法。大多数委员对“赖皮”
   的“流氓行经”表示了极大的“无产阶级义愤”,认为挂牌子批斗太便宜了他。幸亏四三年就在村里当武委会主任的大队贫协主任王裕民用他在村里的绝对权威,摆出来平祖宗八代当长工,父亲保家卫国英勇牺牲在上甘岭的光荣家史,才挽狂澜于既倒,使来平免于在“平衡木”上表演“柔软体操”。
   会散后,王裕民让孙子连夜将来平叫到家里,五雷轰顶一顿好训:
   “没事不会抱块炭河里洗去!不干缺德事你心里痒痒哩!想想对得起对不起你死了的老子活着的娘?人家闺女想不开寻了死你抵命哩……”
   来平心里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人家闺女真寻了死可该咋呀?听老辈人讲,自己不出五服的一个三奶奶不就是因为看戏叫灰鬼脱走一只小鞋子,丢了人跳井死的吗?想着想着,脑袋像霜打的茄子,蔫蔫地垂了下来。
   训完后,王裕民掀开柜子,取出一本足有寸半厚的黑面硬皮书塞到来平手里,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是那年县城烧书时我偷着拣回来的,闲得没事干,就看看书,不比你胡闹强?”
   来平擦擦眼中的泪水,把书拿到眼前,原来是黄子固着的《最新养蜂学》。
   人怕起灰号,地怕走斜道。自从得了“赖皮”这个外号,来平就倒了十八辈子大霉。中学时恋爱下的对象和他绝了交;全村姑娘见了他就绕道走;年龄相仿的小伙子被父母禁止和他来往;王根柱见了他也躲躲闪闪的,生怕沾上荤腥气;老年人见了他有的咳声叹气表示惋惜,有的吐唾沫表示厌恶。好事不出门,赖事转州城。不几天,来平到邻村走动,也有人在背后指指划划的了。倘有人给王庄的后生介绍对象,女方及其家人总会担心地问上一句,“不会是赖皮吧?”只有二狗,觉得打赌的事是自己拉扯到来平哥头上去的,过意不去,经常到来平家走走,安慰安慰他们母子俩。来平倒还好说,几天过后没听说有姑娘寻死的消息,心就放进胸膛,牢记裕民老汉“闲得没事干,就看看书”的训导,一头钻进了《最新养蜂学》,神游蜜蜂王国去了。最苦的是他母亲,多少年你捧我敬惯了,而今守着寡,屎一把尿一把拉扯大的儿子做下见不得人的丑事,真想一根绳子寻了无常,但又怕自己不在了儿子会变得更坏。再说,到了那个世界也不好向来平爹交帐。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吞,偷偷伤心落泪。
  
   篮子风波
  
   转瞬三年,中央开了个扭转乾坤的大会,允许“长尾巴”了。死气沉沉的王庄也骤然有
   了神气。这时,来平除读了不少养蜂的书外,还自修了《生物学》。他很想积攒几个钱买箱蜂养养,就征得母亲的同意到几十里外的山上割回荆条编篮子买。他编的篮子底小肚大、两头翘中间凹,像个大元宝,既结实又好看又耐用得劲,还价格便宜,最适合农村妇女摘棉花、拔猪草使用。每次到二十里外的大兴镇上去卖,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这天,来平又来到大兴镇。不一会儿,十五只篮子就卖了十三只。暂时没有人搭照,他从挎包里掏出新买的《养蜂手册》看了起来。
   “看书的,这篮子多少钱?”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钻进了来平的耳朵。抬头一看:呀!这不是那年被自己亲了一口的闺女吗?他忙放下书,站起来抱歉地笑笑。这时那闺女也认出了他,鼻子里“哼”了一声,推上车子就走。
   来平跨前一步,一把抓住车子的后架。姑娘气得脸色发白,厉声斥责道:
   “你要干甚?”
   “那会实在对不起,这,这只篮子送给你……”来平红着脸从地上提起一只篮子,就往车子后架上夹。
   “谁要你的破篮子!”姑娘一把夺过篮子扔在街心。趁来平发愣的当儿,推上车子闯出看热闹的人群,扬长而去。
   人们一阵轰笑。来平无地自容匆匆收拾起自己的东西,低头离开,活像只过街老鼠。
   “赖皮在大兴镇上拉住个闺女调戏了半天!”
   第二天,王庄爆炸了一颗七吨半重的巨型炸弹,震得整个村子东倒西歪了。有上次的事垫底,这话不由人不信。本来对来平有同情心的人也认为他不可救药了。只有王裕民老汉觉得可疑,拄着拐棍来到来平家,正赶上来平娘哭天哇地要寻短见:
   “我咋这么命苦哇……小冤家,你这是要我的命哩……呜呜……我哪儿还有脸见人哩……呜呜……”
   来平跪在地上,抱住挣扎着往外跑的母亲的两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祈求着:
   “娘,你听我说,……是他们冤枉我哩呀……”半院子看热闹的人,一个个泥塑木雕般插在地上,没一个上来解劝的。
   “来平娘,你就让娃儿说说吧。我就不信有这号子事!”裕民老汉颤巍巍地说。
   来平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来平忙过来拉住老汉枣树枝似干硬的手,扑通一声跪倒,哭道:
   “裕民爷爷,你好歹劝劝我娘吧!我的话她不信呀……”
   “爷爷信得过你!站起来,把起根来由给爷爷叨叨!”
   来平哭诉完昨天卖篮子的事,裕民老汉用拐棍狠狠地戳着地说:
   “媳妇子,起来吧!娃儿没错。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们想咋嚼咋嚼去吧!”
   这几拐棍还真灵,来平娘收住了哭声,擦干了眼泪,爬了起来。看热闹的都悄没声溜出了院子,脸上堆满说不来是失望还是愧疚的神情。
  
   冤家聚头
  
   不久,来平攒够了一箱蜂的价钱:一百二十元。他听说有个老汉带着三四十箱蜂在五里
   外的北村采苜蓿花,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买。经人指点走进放蜂的院子时,见那老汉正蹲在一箱蜂前出神。来平走过去一看,见稀稀拉拉的工作蜂中倒有半数是往外拉着扔蜂儿子的。唉,这不是书上说的腐化病吗?看来病势不轻哩!来平忍不住说道:
   “大伯,你这蜂得赶快想办法治哩!”
   老汉扭头看看站在身后的来平,叹道:
   “唉!办法使尽了,病也越重了。多年的心血全泡汤了。”
   原来,这人叫冯昌茂,家住离王庄三十来里的西圪梁村,已经养蜂二十多年了。以往蜜
   蜂得了腐化病,他凭经验在病一露头时就将有烂子的脾子抽掉,既减少传染源,又增大蜂的密度加强抵抗力,病也就对付好了。这次他又凭老经验办事,没防住村西有片枣树林开花正盛。一抽脾子,工作蜂多了,争相到枣树上采蜜。而枣花蜜伤蜂厉害,七天后又来看时,箱中的职蜂死亡过半,抗病力更加降低,三十七箱蜂几乎无子不烂了,真是滚油浇心哪!
   听完冯昌茂的叙述,来平想到《养蜂手册》上介绍磺胺噻唑治腐化病的方法,便告诉了
   冯昌茂,并帮着张罗起来。从此,来平三天两头往北村跑,边帮冯昌茂治蜂病,边虚心向冯昌茂讨教养蜂经验,也给冯昌茂介绍科学养蜂知识。一老一少,相处得十分投机。说也灵,只六七天工夫,病势就控制住了,半个来月就全治好了。
   这天,来平带了钱,想顺便提提买蜂的事。一进门,冯昌茂就拉住他的手说:
   “治好这么多蜂,是救了我的命呀!今儿,说甚你也得陪老伯喝二两。”
   来平见他情真意切,只得从命。女东家给他们炒了两盘下酒的菜。两人坐在檐前的葡萄架下摆好的小桌边正你推我让,街门“吱吜”一声推开了,一个姑娘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冯昌茂抬头一看,乐得哈哈直笑:
   “巧,巧!惠珍,快来认认大恩人!”
   冯昌茂半个月没回家,家里不知出了什么事,让惠珍看他爹来了。惠珍支好车子走来,来平站起来表示欢迎。两人一打照面,脸唰地一下都红了。稍一发愣,惠珍扭头问冯昌茂说:
   “爹,你咋认下个他?”
   冯昌茂只顾乐了,根本没注意到两人表情的变化,也没觉出女儿问得蹊跷,笑得脸上的皱纹像朵盛开的菊花,说:
   “哈哈!要没他,咱这三十七箱蜂全完蛋了!子烂得臭气熏天了!爹那时正愁得撅指头呢,真有些不想活了!嘿,老天有眼,他来了。教会我治病的法子,还三天两头帮我料理。咳,可他连饭也不肯吃一口!今儿总算让我拉住了。嘿嘿,人家也是个初中生,光养蜂的书就看了几十本,摞起来有二尺多厚呢!不像你,肚里没一点实在货……哈哈,我想好了,你不是要买蜂吗?有那一肚子学问不养养蜂也实在可惜!我早想好了,老伯送你两箱养去!”
   冯昌茂当着女儿的面结结实实地将来平夸了一通,一转身却不见了来平,着急地问:
   “哎,一下子跑哪儿去了?”
   “哼,算他识相知趣!”惠珍恼悻悻地说。
   “你这是什么话!人家帮了那么大的忙,饭都没吃一口,你还说风凉话,真没来由!”冯昌茂将找不到来平的气撒到女儿身上。
  

共 93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首先恭喜作者的小说在江山发表。本篇小说写出了农村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在文化背景十分落后的地区,一个农村的少年被人们误解和鄙视。这一章作者无任是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还是环境描写都非常到位,而且通过几个细小的故事串起来,让人读了忍俊不禁。十分欣赏这样的农村小说。问好作者,盼继续更新。推荐阅读。【编辑:遥看那片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1279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09-11-29 10:28:20
  小说善于设置悬念。作者对农村生活极为熟悉,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2 楼        文友:一叶江山        2009-11-29 10:31:54
  通过几个故事去刻画人物,描写细腻,表现农村的风俗和误区。欣赏了。
3 楼        文友:岳檀        2009-12-01 21:29:19
  谢二位赏评,问好!
省作协会员,省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