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跨越与回眸”征文】缀满枝头的那些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跨越与回眸”征文】缀满枝头的那些往事(散文)


作者:董洋 布衣,159.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0发表时间:2017-12-26 20:09:45

一 快乐涤荡的童年,缀满幸福的笑声。
   出生时,适逢70年代中期,文革已近尾声,百业待兴,人们生活匮乏。衣食靠粮票,布票来供给,生活相对较差。父母共生育七个孩子,但因当时医疗条件差,前三个孩子都在出生后的两三岁时相继去世了,继第四个孩子(他就是现在的大哥)之后,两个姐姐和我,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活了下来,我们兄妹四人的健康成长逐渐抚平了父母伤子之痛。到我出生后,家境就逐渐好起来了。
   父亲是村子的村长,勤劳,善良,典型的中国农民代表。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带领村民搞劳动生产。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政策解放了劳动力。父亲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组织部分剩余劳动力远到辽宁盘锦的油田搞运输。这也许是最早的出去打工吧。当时父亲确实有经济头脑,通过外出运输,父亲带动了部分村民富裕起来。但父亲仍不满足现状,他要让全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于是又在村里办起了砖瓦厂。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参加到其中。父亲跑前跑后,跑设备,建砖窑,组织人力,又跑销售。几年之后,一切走入正轨。砖场远近闻名,销路自然畅通。村民富了,父亲成了当时的农民企业家。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推荐。但红红脸堂的父亲,正直的如那棵胡杨,婉言谢绝了上级的推荐。仍奔波于村里,与村民共奋斗。
   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村成了全乡最富裕的村子。富裕之后,父亲没有忘记村民的文化生活。他为村子购置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放在村公所,夜晚丰富人们的生活。每天晚上,村公所挤满了村民,来自上下村落的人们,像看西湖美景般来到这里。要知道当年这台电视的份量,全乡只有两台电视,另一台是敬老院的,一台黑白电视。而我村的这台彩电, 就是全村人的骄傲。自从有了彩电,村民知道了新闻,了解了国家大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知道了有电视剧,并心中有了偶像……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子富了,家也富了。村民娶媳妇也容易了。十里八村的大姑娘,都愿意往我们村里来。记得哥哥当时结婚,自行车儿,手表,缝纫机,录音机是必需品,像现在的楼房,汽车一样重要。这些一样不少,曾难倒很多父母,可父母没有犯难,一切给准备齐全。也就是在那时,父母在给嫂子准备嫁妆时,父亲一起买了四块手表,一块给嫂子,其余三块分别给我们姐妹三人,那时戴上手表,我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着实让小同学们羡慕。
   我的童年,因小时体弱多病,又是父母不惑之年得子。我倍受家人关注,有时还被宠一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快乐的成长着。在那个条件不太好的年代里。其他孩子穿着破旧的布鞋,而我却拥有了一双黑色的皮鞋,因为这双鞋,我还被爸爸批评,说不要让我太浪费。这件事过后,我知道了有钱也要节俭。爸爸说的对,有钱要用在刀刃上。物质生活满足,又追求精神生活。于是买书读书成了我最初的爱好。
   二 读书少年,与书结缘,梦想初成。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班主任王老师倡议我们订刊物,我第一次知道,除了课本儿,还有课外那么多好刊物。我竟拿起订阅报纸,一口气订了几种刊物,有《儿童时代》,《小学生》,《小学生之友》,父亲对我订阅刊物,相当支持。自从有了这次与课外读物的结缘,以后订刊物就没间断过,到了初中,我又订阅了《中学生语数外》,《作文通讯》,《中学生作文选刊》等学习刊物。我在积极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认真的阅读,通过阅读,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视野仿佛打开了。后来我竟不仅读这些学习刊物,还涉猎更多刊物与报纸。同学拿的《吉林公安》,《故事会》,哥哥姐姐读的《内蒙古青年》,《辽宁青年》我也爱不释手。父亲的《赤峰日报》与《宁城报》我也每期必看。寻找其中的副刊,摘抄和背诵。后来竟也学着写起稿件来。这次写稿件儿的诱因是源于初三的一次全校作文竞赛,我以《但愿有功于社稷,何必追求身后名》获一等奖。当时语文老师告诉我,我是一批文学黑马时,竟点燃了我当作家的梦。为此,我更酷爱阅读,摘抄笔记,日记。作文写了很多本。第一次投稿成功已记不太清楚,只记得当时父亲拿着我的七元多钱的稿费汇款单问我怎么回事儿,我才知道我在《赤峰日报》副刊“青纱”栏目发表的小小说儿《回归第一线》发表了,我兴奋至极。随后,我又在《宁城报》发表了《记忆中那把绿色》《野花,我爱你》等作品。后来又向全国中外中学生作文竞赛投稿并获三等奖。一次次 投稿 的 成功,没有使我骄傲,我有了更大的动力,梦想 初 成。
   与书的结缘,让我爱上了读书与写作,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我放弃与伙伴玩耍的时间,闭门读书,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所以家务活儿与农活,我几乎没干过。我当时清楚,我从小体弱,不可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农活儿,所以我一定要通过读书,自食其力。这种自立与理想源于读书。也就是在那时,我的文学逐梦开始。我喜欢写作到痴迷,只要有竞赛,就尝试着参与。
   就这样,阅读,写作,坚持,一直追梦下去。
  
   三 不羁的青年,闯荡让记忆丰满
   我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但我却是一个理科较好的学生。如果当初选择理科,也许会有不同的经历。但只因当时对文学的痴迷,我毅然选择了文科,我马虎的缺点,让我在历史学科上总是不好,它成了我心中的痛。高考失利,我走了委培。在当时,父亲还不能真正体会委培的意义,不让我去。我在人生的第一次打击前,有了踌躇。走在雨中,我找不到晴天的感觉。
   九月,我被家人推向指定的人生月台——做了一名英语代课教师。
   在教学中,我没有放弃学习和读书。也许是天助自助者,一年的教学后,我又参加了高考,考入了师范学院英语系。带着美好的憧憬我进入了大学的校园。英语学习很累,但英美文学深深地吸引了我,大学英语精读课本而后附注的英文诗深深打动了我,我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所学的英语与中文功底,我翻译了一整册的英语小诗,自娱自乐。也曾受到了中文系刘教授的赏识。备受鼓舞,我要把英文中的精华,精确加精彩的译成有文学范儿的中文。
   一九九九年12月澳门回归,全院庆澳门回归征文,我以《世纪晚钟鸣百年梦圆》获二等奖,我是唯一一位不是中文系的获奖者。我的成长感谢多年来的读书。
   学业中忙碌即逝,二零零零年七月毕业,我没有马上回去当老师,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整个暑假泡在市图书馆里。九月,被聘去赤峰艺校带公共课英语。在这期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草原青年报》做兼职记者。这段儿经历让我一生难忘。忙碌却充实,在每天早晨到报社报道,早会后,领到采访内容,去艺校上课,然后再去采访。晚上再写稿。我写的稿件既有新闻稿件,也有文学稿件,我甚至把曾在大学翻译的英文小诗放在报刊中缝中,后因曲高和寡,被迫停发。英语小诗只能作罢。正当我高兴于奔走在理想的大道上时,父亲来信了,告诉我,让我回去当教师。父亲讲的也合情合理,他说,既然已有了教师编制就应回到家乡教书育人,女孩子工作稳定要好些。总比我在远处的城市奔波好。权衡利弊,我还是听了父亲的话,辞去报社记者,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回到家乡后,在当地中学我担任初三毕业班英语课,工作累,没有累垮我那份儿挑战自我的心。青年,是人生的初晨,读书的人骨子里有一种折腾的任性,不安于现状,总想挑战自我。那一年冬,全国公务员考试,不安份的我,又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因为教毕业班,不敢懈怠。公务员课《申论》,几乎没学,就是每天坚持看《焦点访谈》和《半月谈》。《公共基础知识》凭借高中所学的政治经济学,速览一遍,便去考试。此事本无心插柳,谁料公务员考试笔试过关,《申论》竟是80名报考者中的第一名。这缘 与 多年 的 读书 与 积累。
   三人面试,我穿正装,精神抖擞,面对来自市各大局局长的主考官,我侃侃而谈,自信十足。但仍落榜。后来知中榜者原来是本单位事业编转行政编人员。我释然。
   从此安心教育,一切回归平淡。
   四 波澜不惊,投身教育
   当一切折腾成为浮云已过,年龄与经历沉淀了性格。在教育的沃土中我寻到了一份教育者的快乐。
   做一个有底蕴的教师,这是我一直恪守的追求目标。何为有底蕴,我认为应该是有德有才,即所谓的德才兼备。
   一个人立于天地间,必须有高尚的品德,诚实,善良,守信,能自律。敢于与不良势力做斗争,不随波逐流,让清者自清。干好本职工作,面对名利,不抢不要,给则收,不给则安。不为物喜,不为己悲。母亲曾说,孩子多了,那个有奶吃的孩子未必是最棒的孩子,只不过是爱哭体弱罢了。你没奶吃,未必代表你不优秀。所以,有时我会想,那么多名誉头衔我都没有得到,并不代表我不优秀,只是我优秀且不张扬,“不爱哭”罢了。所以,我仍然做着那个“无冕的皇帝”,坦荡地行走于天地间。在传道授业中,我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尽管这个时代学校和家长很注重分数。每一次的开学第一课,我送给学生几句话: ,立德修才,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让学生先尊敬师长,先做人,要勤奋。人生的道理说开,能引领学生的三观。
   在日后的教学中,随时在文化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如讲到环境污染时,提醒学生自律保护环境,从身边事做起。做一个环保者与宣传者。在讲如何学好英语这个话题时,让学生鉴别西方文化的美,同时也要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讲到中国文化时,让学生学英语的同时,爱祖国的文化,维护和宣传中国的文化。
   德育有了,还要加强 个人才气的培养。一个人的才气,既 指 所学 专业 的 知识,同时也指专业知识之外的延伸。这样,教师在讲课时,才不会拘泥于死板教条的知识,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如何做到有才气,我认为还是多读书,读专业书,深挖教材。读专业以外的书,提升素养。培养个人兴趣,写作,绘画,书法,摄影等爱好。培养好个性品格,有幽默感,有童心,有爱心。
   以我的一课为例,在上兴趣的这个话题时,我引用了我的兴趣,有书法,有绘画,有写作美文。同学一看都是老师的真实爱好,真实作品。很感兴趣,他们既乐于学本课知识,又莫名出现了一些小崇拜,小模仿。这无疑成功引领了学生的兴趣。
   我在讲课文时,或做阅读时,经常遇到哲理性的英语美文,我总是引导学生用几个版本来翻译,有普通版的翻译,鼓励做经典翻译。有时还让学生说一说读后感,做人的道理。尽管这些不是英语课上所要求的,但我相信,这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学中有好多的故事,叙不完的,孩子在我的引领下,学好英语的同时,学会了做人,也练就了兴趣。我以我的平凡正在成就的学生的不平凡。我逐渐的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我会继续播撒理想的种子,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赘述了这么多,我想以我的一首所谓的小诗来结束这一直写不完的故事。
   不一样的我
   我没有诗人的华丽语言与想象力
   我却坚持堆砌着,雕琢着文字
   我没有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审美观
   我却坚持着用手机定格一切美好
   我没有画家的底蕴和气势
   我却坚持着信笔涂鸦做书画
   我没有翻译家博览世界的眼界
   我却坚持着把过目的英文精确加精彩的译成母语
   我没有评论家的敏锐和洞察力
   却写着生活的五味杂陈
   我是师者 但也愿做诗人,作家,摄影师,画家,翻译家
   我是异想天开,
   但我在各方面的浅尝,
   让我充实着,快乐着
  
  
   生活是未知的奔忙,
   难免会遇到颠沛流离的伤。
   只要心存梦想,
   就一定能够拥抱明天的太阳。
   人生像爬山,
   走快了,满眼是焦虑和匆忙;
   走慢了,满眼是充实和欣赏!

共 45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有一位积极向上,不可不屈服于命运,又始终不忘众乡亲的好父亲,在自己发家致富以后,念念不忘乡亲们,并且与之共同发家致富,造福一方为人民,也教育了一位好女儿,女儿认真学习,涉猎广泛,读书教书,为己为人,女儿本来可以在文字文学上更大的造诣,做报社记者是很锻炼人的,可是父亲让他回家乡教学,孝顺的女儿听从父亲安排,辞去报社记者工作,回到家乡教学。文章朴实无华,把两代人的父女不甘寂寞,积极进取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文章充满一种正能量,一种积极上进,豁达进取精神,父女二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可爱的家乡,而且无怨无悔。文章语言流畅自如,如小河流水,侃侃而谈,虽然没有着力的弦乐,却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此处无声胜有声。推荐阅读好文章。欢迎赐稿。问候冬安。【编辑秋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董洋        2017-12-27 08:15:09
  感谢秋心主编的抬爱,文章虽文笔粗糙,但感情是真挚的,写的过程中心情是激动的。
   问候姐姐,远握。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