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墙(散文)

精品 【山水】墙(散文)


作者:梦奇 童生,69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95发表时间:2017-12-27 09:52:44
摘要:墙里墙外有乾坤


   人们在远古时代就开始筑墙,初衷很单纯只为阻挡寒意。有了墙,获得一份安宁的同时人们也拥有了一份温馨。墙内置放隐私也窝藏龌龊。墙矮了,不足以抵挡窥探的目光。高了,却令人有囹圄之凄凉。墙阻挡了寒风的凛冽也隔绝了春日的和煦,隔离了不速之客,也拒绝了友好关怀。
   文明进步让今天的人们拥有光怪陆离的墙,传统意义上的墙早已被花样繁多的新型材料所替代。以玻璃幕墙为代表的现代建筑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透明的,半透明的不一而足。聪明的人甚至可以让玻璃幕墙有选择性地过滤某一段频谱的光线,在不同季节筛选自己需要的光和热。
   今天,还有一种发明可以让玻璃幕墙两侧的人获取不对等视觉效果,这种玻璃只允许内侧的人拥有透视的权力,身处外侧的人有时会忽视这一效果,站立于墙前无所顾忌地做出一些本属于私密空间的动作。譬如,整理自己的裤带、对着玻璃墙挤眉弄眼等等。他们全然不知,这些举动都暴露在墙内看客的眼中。
   现代建筑就是这样捉弄人。
   新鲜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有另一批人却热衷于在陈迹里披沙拣金。近年来,建筑界兴起一股复古的思潮,他们将目光聚焦于祖先的创造,倡导用最原始的方式构筑居所。于是生土夯墙这一古老的做法,在一些地方被重新采用。持这一主张的人认为土木建筑就地取材,可重复利用,能实现最低的能耗。建筑师们青睐土墙的关键,还在于他们认为土墙具备对热量的呼吸能力。在英格兰乡村,在北非沙漠的边缘,在西亚,人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建造土屋旅馆,与苍茫大地互为融合的建筑,给人以归宿感,引来如潮的宿主。
   英伦三岛虽为现代科技的发祥地,但在那里三四百年前的建筑仍随处可见,多为土墙。英格兰人坚信古老的土屋里有祖先的气息,残留着奶酪的清香,墙上存有祖先们用碳棒歪歪斜斜记录下来春播秋收的信息,标志着兄弟姐妹不同年分的体高。从这些陈迹里可以读出年份的丰歉,读出家族成员的青春年轮。
   在西亚的许多地区,至今仍以土墙屋为主。他们的村庄里少不了一种叫宣义塔的建筑,亦由土墙建成,被营造在村的最高处,显得突兀高大,屹立于地平线上,远远便可望见。塔的营建者将需要教化的要旨,用文字或图腾的方式镌刻在墙上,籍此净化村民的性灵。
   我国的许多乡村,至今还留着一把尺度,用以衡量一个人的成与败。那就是建了多高的墙,造了多少间房。在这一价值判断的导引下,庄稼汉们穷其一生,只为在家乡的土地上垒起自己的墙,建起自己的房。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有一位这样的木匠,他省食俭用三十年,只为构筑一座有八间厢房的两层房屋。显然,在木匠的眼里男人没盖房等同于妇女没下娃。为了争一墙之地,那位木匠不惜与兄弟反目,墙算是立起来了,同胞兄弟从此也成了陌路之人。
   其实在乡间,垒墙建房的意义早已跳出房屋本身,建造的过程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族人对新房的参与度,展示着主人的为人与人品。在乡下,构筑房屋被称为造乾坤,天大的事,离不开亲人们的协作,这种协作也为邻里消除隔阂提供良机。乡里乡亲的平时难免会积攒下误会、龃龉乃至于不悦。经过一些时日的沉淀与反思,彼此都体会到自己的不是,均有了悔意,需要一个平台去化解。就在参与新房砌基、垒墙、上梁的过程中,隔阂被劳动的默契所消溶。亲人的院墙立起来了,彼此心里那堵墙也得以顺势拆除,包袱同时释放,彼此都赢得一份轻松与快意。
   千百年来,村居选择以土为墙,有其受限于技术的因素,也包含着另一层用意。长辈们深谙,百年永固的居所,会让子孙们缺少风雨的鞭策,容易退化为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的懒人。土墙难敌雨水侵袭,需要持续维护,始终有一份不安之虞,方能生生不息。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类的终极目标在于获取最大的安全感和自由度,帝王庶子概莫能外。墙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追求,历史上二位帝王筑过二道墙,不得不提。
   我们今天大一统的国家是由秦始皇嬴政缔造的,帝国肇建伊始,秦始皇便处心积虑地思考江山永固的问题,甚至不惜举全国之力,将断断续续的城墙加以缀连。于是一道东起渤海之滨,西接大漠嘉峪雄关,盘垣于群山之脊的长墙,逶迤万里,气势如虹。
   秦始皇构筑长城的初衷在于阻挡胡骑的铁蹄。的确,这一人工屏障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阻止外敌入侵的作用,但墙内的暴政还是让帝国陷入如荼的民怨之中,传位仅至二世,楚人一炬,王朝便轰然坍塌。
   二千多年后,中华大地上又出了一位开疆拓土大帝叫康熙。康熙所处的时代,现代科技正在西方快速发展,作为帝国的主宰,面对这一变化,康熙却嗤之为奇技淫巧。
   康熙总是端着泱泱大国的架子,蔑视世界的进步,硬生生将自己连同亿兆子民一并禁锢在飞快变化的现代文明之外。
   秦始皇幻想着将自己关在世上最为巍峨的高墙之内,并没有因此得到真正的安宁。康熙没能在领土和视野上实现同步拓展,用无知和自大筑就的那道高墙,在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可以断言的是墙将伴随人类长久存在下去。其实,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有形之墙,难以逾越的墙都在心里。
  
  

共 20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墙】这是一篇语言简洁凝练,平实厚重的文章。作者以凝重大气的笔触娓娓道来,不仅揭示出从古到今墙的历史渊源,也叙述了国外某些地区的墙的历史与底蕴特色。针对农村里建屋打墙的历史与作用,更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发掘。正如作者所说“墙里墙外有乾坤”“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有形之墙,难以逾越的墙都在心里”这一情感的抒发,更使得文章的主旨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欣赏并分享,感谢赐稿,问候梦奇文友。【山水神韵编辑:雁过无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雁过无痕        2017-12-27 10:14:35
  凝练大气,底蕴深厚,欣赏!问候文友。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2 楼        文友:沙漠之魂        2017-12-27 13:30:25
  拜读佳作甚是受益。了解了中外墙的历史,墙的作用,乃至墙存在的意义。也对可以逾越的万里长城和难以逾越的心墙有所感悟。文笔流畅,阅知丰富。好文章,学了。问好梦奇老师。
3 楼        文友:王希今        2017-12-27 18:59:59
  文字内涵厚重,思路开阔,行文非常精彩!自始至终围绕墙开篇,且给墙增加了历史的厚度,耐人寻味。拜读问好梦奇老师。
4 楼        文友:梦奇        2017-12-27 21:24:24
  统一回复,感谢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