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实力写手选拔赛】福禄百岁(散文)

精品 【实力写手选拔赛】福禄百岁(散文)


作者:麦玲 举人,3185.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8发表时间:2017-12-28 12:21:08


   今年秋,我有幸从照片上看到太爷爷童秉均为堂弟童建琦做的“福禄百岁”银锁。
   当时,太爷爷的堂弟童建琦整1岁,童建琦是1954年生。银锁应该是1955年做的。太爷爷童秉钧那时大概60岁左右。
   我的太爷爷是一名老银匠。生于19世纪90年代末期,卒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说太爷爷逝世于1970年农历9月22日),终年76岁。太爷爷字号不详,出生年月不详。只可惜,爷爷在世时说起太爷爷的字号、生卒日子,我那时候小,只是一味让爷爷讲述太爷爷生平往事,对于太爷爷的年龄等并不在意,也没有记录的习惯。如今,爷爷已经去世了,从此,太爷爷的出生年月、字号等永远成了谜。
   几十年后的今天,分散各处的童氏家族成员,在童建琦太爷的组织下,相逢于微信群。童建琦太爷鉴于童氏家族家谱于58年埋入祖坟,祖坟垦为良田,坟茔尽毁,无处考先人字讳。他遵循“族若无谱何以上溯祖宗之履历,下叙子姓之等列”的原则。为追根寻源,铭记先祖丰功伟业,让后世子孙追祖雄风,遂不辞辛劳,多方查找拜访,潜心纪录整理宗族族谱。各个支族以个人为中心整理上下六股直属,报于童建琦太爷。他看到太爷爷童秉钧的名字后,在给我的微信中写道:“你太爷在世时我见过,他是个老银匠,在我一岁时给我做了个福禄百岁锁,我现在还保存着。你爷爷奶奶在世时,做棺上盖时我到你家给棺材头装色画图……”
   于是,我就获悉了太爷爷当年做给童建琦太爷爷“福禄百岁”锁图片。银锁精细的雕刻工艺,虽经历63年岁月洗礼,一点也不显得陈旧粗燥,反而愈发精致。看着银锁,我好像看到鹤发童颜、英俊慈祥的太爷制作银锁时全神贯注的神态和他灵巧的双手移动的弧度。我多想时光能够穿越到那个瞬间,让我看看我敬爱的太爷爷,抚摸一下他银白发须,亲亲她俊美的笑脸,叫他一声“太爷爷”。
   自小我知道我的太爷爷是远近闻名的银匠、大善人。小时候,爷爷床头柜里的小抽屉里放着许多银耳环、银蝴蝶发卡、银手镯、银簪子等,还有黄铜子弹头,太爷爷打制银货的铁砧子,一直在家门口摆放着。爷爷也跟着太爷爷学习了金银首饰加工手艺,由于爷爷自小身体不好,做金银饰品不但要有高超的雕刻篆写手艺,还需要有很好的体力,显然,身高180厘米,体重不到一百斤的爷爷不能胜任此行。爷爷金银加工手艺无法和太爷爷相媲美,加上当时社会原因,太爷爷的手艺自此失传。由于当时也不时新银饰品,所以我并没见过爷爷做过银货。有一年,五爸带着五妈第一次回婆家,爷爷支起他的加工炉,给五妈和我一人打制了一个黄铜镯子,黄亮黄亮的,我戴着,许多人以为我带着一个大金镯。这是我见过爷爷唯一一次打制镯子。
   我的镯子保存在皮箱里近三十年,前几年搬家,父亲将皮箱放到楼道,被手脚不干净的人,连箱子提去了。箱子里的东西,最让我牵挂不舍的就是爷爷给我打制的镯子。
   当年,爷爷抽屉里的耳环、镯子、发卡,上小学时,我戴到学校,同学们一夸赞,我就送给了她们去戴,太爷爷做的耳环很精致,下面缀着五条长长的流苏。蝴蝶卡子栩栩如生,似要飞起来一样。耳环我送给南李家姐妹两个里的妹妹,按辈分、我叫她娘娘。第二天她戴着耳环,看着那双耳下闪烁着极为好看的流苏,就有一种想要回来的冲动,但是,我忍住了,以至于现在,那闪烁的流苏,在我想起爷爷太爷爷时,它便我眼前晃动,不知那个我叫娘娘的女子如今好不好,耳环她还戴着或收藏着吗?
   我没有见过太爷爷。我出生时,太爷爷已经去世四年了。我心里的太爷爷,都是在故乡冬天漫漫长夜里,耳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在煤油灯闪烁的灯花下,爷爷奶奶讲给我听的。
   太爷爷在族里排行老大,有弟兄六个。原先,太爷爷和族人一起住在星火村,也就是爷爷口中的老屋。后来,太爷和二太爷从星火迁到刘李河,太爷是追随自己的娘舅而来,我不知道太爷爷因何从塬上搬迁到山沟,问过爷爷,爷爷说山区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山里人情厚道,山大沟深,地广粮多,只要勤劳,无论从那里开一块地都可以把肚子吃饱,再问,爷爷便叹息着说:“小娃娃家你不懂,在老屋时,咱们家有马车,我的奶奶抽大烟,后来,就家道败落了。”每说到这里,爷爷就不说了,他闭着眼抽着烟锅,像在回忆往事。
   直到我出生,我家就在刘李河的南面,依河而居,整个山头,就爷爷和二爷爷两家。
   太爷爷生前定居镇原,在镇原作银饰,并在镇原置办了家园,将大伯接到身边,给大伯在镇原娶妻生子。帮爷爷减轻了许多生活负担,小时候听二爷爷说,太爷每过一段时间,就打发人用毛驴驼两袋银元粮食,从镇原送到刘李河,让爷爷维持生活,体弱多病的爷爷,在年轻时有太爷爷照顾帮衬,中年以后,儿女逐渐成人,便一一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爷爷养优处尊的生活习惯,伴随爷爷终生,即使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也会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该吃吃、该转转、该干啥干啥。
   小时候,最爱听爷爷给我讲述太爷爷的故事,一遍一遍听,不厌其烦。还记得爷爷给我讲太爷爷时的神情:爷爷盘腿坐在上炕,火炉子里的火一明一暗亮着,煤油灯闪耀着,爷爷将烟锅靠在嘴唇边,讲一会儿就吧嗒吧嗒吸一阵烟锅,有时,烟锅里的火灭了,爷爷拿起火钳,夹起一个炭块对着烟嘴点火,然后接着再讲,奶奶坐在下炕,摇晃着身子,用柔和的眼睛看看爷爷、看看我,爷爷沉默时,奶奶会说:你太爷爷人长得可俊了,你三爷爷就像你太爷爷的模样,他有本事,人勤劳能吃苦,开明大方,是个大好人。只可惜走的太早了,要是还活着,也就80多岁。
   太爷爷一生命运多舛。一辈子娶过三房妻子,却没有一个人陪他终老。太爷爷和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儿一女,孩子尚年幼时,妻儿皆在海原大地震中遇难。爷爷是太爷爷的第二任妻子所生,生下爷爷后不久因病而故,爷爷自小就体弱多病,由自己的奶奶抓养长大。爷爷的第三任妻子,据爷爷说是个大美人,生下三爷爷后,得了一种叫“桃花痨”的病,满脸桃花般美丽,离开人世,自此,太爷爷再也没有娶妻,他或在作坊加工饰品,或四海为家出游,靠着一门高超的金银加工手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爷爷说,太爷爷的手艺很好,人又很善良讲义气,方圆百姓婚嫁喜事打制饰品,很乐意找太爷爷,给不起工钱料钱,欠账也行,拿油米地顶账的都行,那时候,太爷爷名下的土地很多,他仗义疏财,就又分散给贫穷的乡亲,搞运动时,我家只是划分了富农的成分,太爷爷和家人并没有受到牵连。
   太爷爷收集的一些古董,搞运动时,被爷爷埋在院子里的门洞附近,等运动过后再去找,哪里还有踪影!爷爷说,那些东西会遁土,终归不是咱家的东西。自然灾害期间,爷爷拿着金条换粮食吃,家里的古董金银也就渐渐散了。据说,得到金条的老乡,一直保存着金条,他晚年的日子,并没有因为手里有金条而有所保障。金条,只是一个冰冷的概念,他不会给你端吃递喝,不会知冷知热。
   小时候,我无数次在爷爷说过的埋有古董的地方找寻,希望我家流失的金银财宝能在某一刻和我邂逅。后来,爷爷也驾鹤西去,村子里的人就说:你爷爷这个老太爷,手里肯定有“宝货”,是不是埋到啥地方,来不及告诉你们就撒手人寰了?
   对于后代子孙来说,得到这些“宝货”能如何呢?它们是永恒的吗?他们能替代逝去的亲人吗?它们有温度吗?
   这世上,唯有亲情最永恒,唯有故土,让人萌生“落叶归根”的愿望。
   就如太爷的“福禄百岁”银锁一样,将自己愿望与祝福,通过自己的双手精密传递,永恒温暖。
   是的,“福禄百岁”才是老百姓最为向往的生活。

共 30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开篇讲述从一张老照片上看到了“福禄百岁”的银锁,这银锁是作者的太爷爷童秉均为堂弟童建琦做的,由此文章拉开了童氏家族史的追溯。童氏家族在以前也算是富足人家,太爷爷童秉是一名老银匠。全文对太爷爷的坎坷的生平做了深刻的追忆,以及再围绕太爷爷的亲人展开讲述,翔实而全面地把童氏家族几十年的起起伏伏记录下来,这段历史对于后人来说,具有很好的珍藏与借鉴意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总在前行,像太爷爷这样的先辈都渐行渐远了,留给后代子孙的只是记忆了。但是正如文末所言,太爷的“福禄百岁”银锁将自己愿望与祝福,通过自己的双手精密传递,永恒温暖,让后人铭记感恩。一篇具有历史凝重感的文,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3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2-28 12:23:29
  祖辈留给后人的金银财宝都会慢慢散尽,唯有传承下来的精神将会永恒。欣赏老师佳作,娓娓道来给我们呈现了一段厚重的历史。感谢老师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何叶        2017-12-31 19:15:15
  恭喜麦玲姐再次获得精品!姐元旦快乐!
何叶
3 楼        文友:立里        2018-01-19 11:25:53
  此文章拉开了童氏家族史的追溯。童氏家族在以前也算是富足人家,太爷爷童秉是一名老银匠。全文对太爷爷的坎坷的生平做了深刻的追忆,以及再围绕太爷爷的亲人展开讲述,翔实而全面地把童氏家族几十年的起起伏伏记录下来,这段历史对于后人来说,具有很好的珍藏与借鉴意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