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云端有仙湖(散文)

精品 【看点】云端有仙湖(散文)


作者:期待明天 白丁,4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27发表时间:2017-12-28 22:17:48
摘要:如果不是对美的欣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离别城市是回归久违的精神处所,又怎能解释我们这些摩肩接踵的城市人如此爱山乐水,又怎能解释自己坐在来途的车厢内,被白云、红土、绿平坝,木栏围场和群山的壮美感动得泪湿双眼?大家都追捧恋赏着美,但又有多少人对美真正怀有一颗责任之心? 泸沽湖,多年以后你的风采是否能依旧纯净?


   第一次见识高山湖泊就与泸沽湖结缘,我把它看作是大自然的福赐。
   在看惯了一路林壑景象,视觉倍感疲劳之时,峰回路转,海蓝色的大湖蓦然跃入眼底,衬着山映着云,融进纯净蓝天,我敢保证此刻的你一定也会惊喜连连。
   泸沽湖,海拔2685米,位于滇北群岭深处的永宁县东侧,北部毗邻四川的盐源县。这里是摩梭族同胞聚居的家园,因为自古至今摩梭族独特的“走婚”制度,被人们看作是保留有母系氏族社会原始遗风的大观园,“女儿湖”由此得名。摩梭人世代在此繁衍生息,见证着泸沽湖的良好生态也见证着它神奇的魅力……
   泸沽湖是我国已知湖泊中最清澈的湖,有“高原明珠”的美誉。
   黎明起来行走湖畔,从满眼迷蒙波动的湖水,能体会到空气的清冽。四周群峰尚未苏醒,格姆女神峰的山巅凝绕着氤氲,宛如待嫁新娘在对镜梳妆,开始穿戴出阁的衣饰,霞光挤出沉郁的云层来为这场景添姿着色,让人看得神清气爽。当朝阳的光芒悄然由云层钻出时,湖面也隐约升腾起似有若无的薄雾,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时而背篓缓行途经湖畔,猪槽船的影子出现在湖上,给人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阳光遍撒时,俯视岸边视野可及的湖底,高矮长短的各式水草密集丛生,波生浪涌时宛如荡伏的茂盛森林。水草蓬中挺起长长的随波舞动的草茎,茎端开出玉白色轻灵的花朵,星星点点地结集在一处,浮动在与岸保持一定距离的湖面上,当地人叫它“海草花”。水波推及到岸边壁石上,挤出层层鱼鳞般虹彩的光,让丛生的水草和浅底的卵石愈加迷幻神奇。
   湖面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或者不同的观赏地点,总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在灌木低垂的浅湾,你能找到一泓翡翠般的色泽,这是白沙绿藻调合捧出的珍宝;在山崖凸耸的峭岸,远望沧水如同墨染,那是树影暗岩交织展露的绸卷。有时青蓝里泛出粉紫,有时翠绿间晕着鹅黄;有时细浪滚滚,有时清波漾漾,重山峻岭间的灵秀碧水,轻盈又深邃地凝合了大自然的奇伟造化。
   湖边人迹罕至的岸滩积满了细碎的砾石,脚踩上去沙沙作响。当我们正兀自享受着这份静寂和惬意时,不想几次惊动了这里的湖仙——尺长的小水蛇。小家伙大概正在湖岸的水线边晒太阳,被响声打扰,随即蜿蜒游动起来,那样子并不显得仓皇失措,仿佛它才是这里的主人。我们随即停住了脚步。它好象有些恋恋不舍远离,沿着湖边向前游了一段后停下来,小脑袋略微抬出水面细细地听,像证实人们是否走远,再不会搅它好梦一样,那神态着实可爱。
   站在50平方千米的开阔水面,远远望去,湛蓝湖水倒映蔚蓝的天光,写意着白云的倩影,让人无法找到语言去形容那份纯粹。四周山峦环抱,翠林簇拥,大小落水村一带,摩梭人建造的各式风情旅社也入画到湖光山色里。
   湖中还有里务比、黑瓦吾、里格三个小岛,如同玲珑的宝石镶嵌在碧波浩荡的湖面。里务比岛上草木掩映的精巧喇嘛庙和白塔,格外引人注目,黑瓦吾岛则以降生有藏传佛教的转世灵童而闻名。于是,神化的传说也赋予了泸沽湖奇彩,以致相传宁蒗县红桥乡的某山脚下一湾清潭,是通达泸沽湖的一眼龙洞。很早以前有人不相信,就用整袋麦麸从湖中撒下,没想到果然由此潭浮出,为这个远在百里之外的龙洞景致都凭添了神韵。
   云雾也是这里的精灵,尤其是看到黄昏时分那些气象万千的景致,童年时久违的幻想也似流云涌来。忙碌的都市人已经没有闲情抬头赏云了,他们为生计和世俗诱惑而奔波,身边也早已缺失了健康的生态环境,难得看得到在云之故乡举首可见的那份明朗和悦目。其实,天空的云朵能在无穷的幻化中告知我们哲理,不论人世间怎样沧桑变化,它始终如超然物外的天国神明,展现出美轮美奂的云图。泸沽湖畔的晚霞,就好似是一位挥毫泼墨的山水画家,把流动的云翳布局在苍茫的天幕上,接承着迷蒙的远山构成新的湖山景胜,给人一种“山外有莽山、湖外有秀湖”的恢弘气度。
   就像旅游画册展现给人四时不同而景色各异那样,泸沽湖的夜晚也是别有风味。
   如果不是陶醉歌舞酒宴场面,或者怀有浓重的猎奇之心,你尽可以自由地徜徉湖边。没有喧嚣城市的斑斓霓虹,点点昏黄的灯光,宛如高高浮现的耀眼珠链,让夜色显得更加静谧。倾听声声涛浪,想象这个最深达93米的湖泊内,该有怎样的一座辉煌龙宫及奇珍异宝,或者确像神话传说的那样,只是神女盼夫化作的一汪泪潭……当地人介绍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是格姆女神的祭祀日,人们虔诚地摇响手铃,口念转山经,祈祷神的护佑。不论怎样想象,泸沽湖与周边的自然景象都会叫人萌生敬意。
   可是敬畏自然不是现代文明社会里每个人都具有的意识。就在夜晚湖畔的一家家烧烤棚中,一群群城市观光客三五一桌八九一伙地围坐着大脍朵颐。除去家养的牲畜,就是大量的湖产,鱼、虾、蛙、蚌,也有白天在沿途不时遇到的被高价兜售的山珍。据当地老人讲,以前上山采松茸和菌子人不多,常常能满载而归。如今这些山珍不好找,采摘来卖钱的人多了。确实我们一路上不时见到峭坡密林中有采松茸人的身影,也许正是有了游客口腹之欲的需求,摩梭人才做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意。虽然他们日常生活也要依靠山水,但那仅是维系少量人口生存的有限取用,现在大量的游客陆续到来,给摩梭同胞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加速了当地资源的消耗,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世间凡事皆有度,人类非万物主宰,如果无度无序地索取自然资源,必将导致自然界生态规律的报应。那样既损害了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将势必损害云南的旅游业发展。
   有时,现实状况还不仅仅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问题。贫困地区居民缓速消耗自然资源的状态不可怕,可怕的是占国民大多数,无视资源的大量枯竭,盲从且急剧追逐高消费却仍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生活的城市人,他们在无畏自然的同时愈加放纵自身。本来摩梭人“阿夏婚”是民族的一种婚配习俗,应该受到外族尊重和保护。但是有些城市观光客为猎奇和满足个人私欲,玷污民族风俗有愈演愈烈趋势。而一旦像艾滋等性传播疾病大范围蔓延,在医治不便的当地,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民族的生存健康和社会文化构成了双重威胁。这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据说泸沽湖人在解放前曾遭受过大面积性病感染,当时土司头领还是在美国植物学家洛克的帮助下,率众扼制了疾病,保住了摩梭族人生命和民族延续……
   在人类污秽的足迹尚未缤纷踏至的今天,泸沽湖还保持着相对完好的环境和淳朴民情,这里天蓝水阔、青峰巍峨,奇异的民间传说和古朴风俗为它赋予了奇特的地域色彩。如果不是对美的欣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离别城市是回归久违的精神处所,又怎能解释我们这些摩肩接踵的城市人如此爱山乐水,又怎能解释自己坐在来途的车厢内,被白云、红土、绿平坝,木栏围场和群山的壮美感动得泪湿双眼?大家都追捧恋赏着美,但又有多少人对美真正怀有一颗责任之心?
   正赶上国庆长假旅游旺季,不忍去看那个距此不远赫赫有名的丽江。在我看来,只要是现代文明波及得到而又人流涌动的地方,就会随之出现侵染环境的污浊。美好里的不谐景象,影响每个有环境良知者的视觉健康,搅扰人们心灵的祥和与安宁……
   泸沽湖,多年以后你的风采是否能依旧纯净?

共 28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似的散文美文,作者用大量的笔触生动的描绘了泸沽湖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由湖心从北到南划过去,湖西属于宁蒗县,湖东属盐源县。据说,因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又因当地摩梭语“落水”为“泸沽”意思而得名,当地人称“谢纳咪”,意为大海、母湖。有史以来,描写泸沽湖的文章很多,各有特点。文章的亮点主要是:作者为“泸沽湖”美景赞美的同时,十分担心自然资源的人为毁坏。人们纷至沓来给当地人带来了利益,但也给当地自然景观带来了严重的损毁,所有这些值得警醒。可见作者是一位有社会良知,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好文,推荐共赏。【编辑:江上渔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30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上渔夫        2017-12-28 22:20:49
  值得欣赏的美文,感谢作者投稿【看点】望体健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期待明天        2017-12-28 22:57:49
  谢谢编辑“江上渔夫”的点评推荐!将自己采风观察的亲身体感,撰写成一篇优美散文,也是观光者对未曾观光者的分享与贡献。希望江山文友和广大读友能喜欢本文,也认同我们自己都能对美怀有一份可为可行的责任之心。
2 楼        文友:古懂        2017-12-28 22:41:03
  第一次听到泸沽湖是从戴花的女人杨二车娜姆哪里知道的。据说她为家乡泸沽湖做了不少公益,泸沽湖的名气之大也有她的一部分功劳。天然美景人人喜爱,喜爱的过程里尽量不要去破坏。但为了追求更多的商业利益,盲目开发和过度引导人流进入是对美好自然的破坏。这种破坏千年难以修复,给人类留下遗憾。作者是个善良的人,愿大家把这份善良传递下去!
古懂
回复2 楼        文友:期待明天        2017-12-28 22:56:41
  谢谢社长的点评!我看“泸沽湖”的女儿们都不一般,这样一个传承母系氏族遗风的走婚民族,女人才是她们生活中真正的强者。不仅要生产劳动,撑起家庭,还通过“阿夏婚”的方式,解放自己的身心性情,不为男人主导和羁绊,这是有些少数民族妇女独特的魅力。
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12-28 23:12:55
  欣赏老师的优美散文,我去过丽江,可惜没有去泸沽湖,读过老师的文章,真想去看看。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3 楼        文友:期待明天        2017-12-29 08:24:12
  谢谢“梓烨灼灼”文友,丽江离泸沽湖路程不太遥远,自然风景与民族风情,值得去看看。
4 楼        文友:胡谷        2017-12-29 06:22:54
  没到过沪沽湖,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就让我身临其境,享受了祖国大地的美景。这是多么使人赏心悦目的旅游啊,真的是回味无穷。
梦想的力量,因为有你和我。
回复4 楼        文友:期待明天        2017-12-29 08:34:38
  谢谢“胡谷”文友留言点评。其实这不算太专程的旅游,是几年前到宁蒗红桥乡的小学短暂支教结束,和同行一起近水楼台走了一趟。现在已到了文中泸沽湖的多年以后,我想它应该没有多少变化吧。趁岁月时光尚好,去看看它吧。祝你游程愉快!
5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1-03 09:19:53
  很少出去旅游,各种条件所限吧。好在,我的家乡山青水秀,推开窗便可见云蒸霞蔚,但也在搞旅游开发了,游人的增加使那里夏天的温度升了有两度,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也是令人担忧的。真希望游客们都能像老师这样,欣赏美的同时,也去尊重它,爱护它!拜读美文,看点期待您更多精彩!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回复5 楼        文友:期待明天        2018-01-03 23:05:32
  新年好!谢谢雪主赏读,好羡慕你的家乡能有美丽风景。其实,呵护一份美丽不需要多么复杂,也许一个小提示牌,和包括本地人和游客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觉,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美应该是大家平等共享的,无论是文是景。 奉香茶了,谢多支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