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诗歌之我见(随笔)
【博风雅颂】文学社成立有些日子了,大家积极性非常高,为《金塔风》踊跃投稿,看到了许多诗歌作品。最近,我们又搞了一次采风活动。根据这次金塔寺采风活动大家所发的和以往所发的诗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不去评价我们所发的诗歌如何,我先来说一下诗歌的定义,何为诗?
诗歌,是心灵的弹唱,为我们打开情感的闸门,或是尘封心底的回忆,或曾经美好和刹那的感动,或对现实的人事的讴歌,或针砭时弊。它是一种文学体裁,相比散文小说,要精短的多。
那么,诗歌是如何定义的呢,我们看看百度上是如何说的。
度娘说,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用高度集中、凝练的语言概括反应社会生活,再现某一时段内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用丰富的想象、用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当然,这是从诗歌的历史沿革定义的,大多针对旧体诗。而对于现代诗而言,正如马幸福老师所言:诗歌是:本真的,有完整意境,赋有审美意趣和音乐性的文本。
知道了诗歌的定义,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我们知道,诗歌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不言志,就言情。或高歌颂扬,或针砭时弊;或悲或喜,不左就右,极少中立。
这是诗歌的基调,也是灵魂。有了这个基调和灵魂,就可以用语言铺陈来表达。
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无外乎只三种。一,借景抒情;二,托物言志;三,直抒胸臆。而这些都是要借助诗歌的语言形式来完成的。
诗歌的短小精悍注定了它对语言的要求。诗歌的语言是很讲究的。诗歌好不好,全在于语言。诗歌的语言,要精雕细琢,高度凝练,每一个词句,都要恰到好处地为诗题服务。
语言出彩诗歌才会出彩。出彩的语言,必然离不开借助各种修辞、意像来完成,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多读多写。修辞和意像的轮廓比较大,谈论起来篇幅过长,大家可以找度娘学习,为防止视觉疲劳,在此就不赘述了。
诗歌的语言切记沉繁堆砌、复杂,晦涩难懂。我是最不爱读那种诗,读过感觉高深莫测,一头雾水,无法解意。
其次是结构。虽然现代诗要求很宽泛,具有很多随意性,但结构同样会影响诗歌的美。
现代诗如果冠以节律,音韵效果会更好,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自然优美,而且对于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有帮助。
像古体诗讲究承起转和一样,现代诗也要讲究开承闭合,衔接自然。
另外,诗歌的结尾非常重要,一般都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切记意像太多,多了诗就失去灵魂了。这就是格律诗为什么简洁明了,那么容易理解,就是因为它往往只借助一种或两种意像表达情感。
现代诗很自由,较古体诗,可不押韵,也不讲究格律,这就使得初学者把诗歌容易口语化。
我想对于一个写诗的人,对这些诗歌都不陌生吧!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等等,这些名家的诗,之所以人人喜欢,就是他们的言语虽平却实,意蕴悠长、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给人很大的空间遐想。这些诗歌语言都非常出彩,更容打动人心,让人记住。就包括古体诗也一样,最简洁的如杜莆的《回乡偶书》,李白的《静夜思》等,句虽简洁,却都是千古名句,在此就不去一一列举了,相信大家比我知道的多。
诗歌要具有朦胧的意境美。尽管诗歌是水中看花,雾中看月,但诗要干净凝练,读过,要明白它的大题意思,而不是云里雾里。
写诗容易,但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写好却不容易。我也是初学者。说起容易做起难。我写的诗歌有上百篇了,在网络上也做过一段时间的诗歌编辑,但写出来的诗歌还是不够满意。
对于大家所写的诗歌,我就不去一一点评了,因为我也是初学者,不便班门弄斧,这只是我多年涂鸦和结合阅读别人诗歌的一点感觉,一起共勉,不足之处望大家海涵。
诗歌是涓涓流淌的清泉,是生机勃勃的绿洲,滋润着每个爱好诗歌人的心田,让我们的生命洋溢着融融绿意。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最后祝各位文友们都能在烟火中诗意地栖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