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龙的故事四则(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龙的故事四则(散文)


作者:程贤富 秀才,185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6发表时间:2018-01-06 13:29:28

【流云】龙的故事四则(散文) 一、关于“龙洞”的传说
  
   从前,小龙山与寨子山是连在一起的,两山相交处的下方有一大石洞。坝上村那条小溪自三号桥潜入地下,经石洞,而后汇入长江。
   有一天,一个远道而来的叫化子,见洞边有一根锈得不成样子的铁柱,铁柱上还拴着一根生锈的铁链。叫化子想把这些废铁拿去卖钱,就从洞里拉起铁链,一连拉了三天三夜,在洞边堆起了一座小山,还是没有全部拉上来。铁链咋这么长呢?他心虚了,便打着篾丝火把下到洞里去察看。来到洞底,见铁链顺着一道小石梁一直朝里,他也顺着小石梁一直朝里走。火把燃去一半了,还未走到石梁尽头。篾丝燃烧后火石附着在篾丝上,亮度便慢慢减弱了。叫化子想在石梁上将这些火石挠去,红红的火把刚触着石梁,那石梁就动了一下。叫化子睁眼细看,才发现这不是一道石梁,而是一条长长的蛟龙。那蛟龙的鳞甲比铜锣还大,吓得他边哭爹喊娘,边跌跌撞撞地向外奔跑。跑出洞子后,吓得三魂丢掉了二魂的叫化子,只得战战兢兢地又把铁链放进洞子,又一连放了三天三夜。
   这条蛟龙是从长龙山偷偷跑来的,一到这里后,能呼风唤雨的它便与当地百姓对着干。庄稼需要太阳时,它偏给你来一场雨;庄稼需要雨水时,它偏给你来一场风。粮食颗粒无收,百姓只得纷纷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要饭。
   当土地公公把这个情况向观音菩萨禀报后,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不禁连声自责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当年瞿塘孽龙犯上作乱,把白岩山撞开一道大口子(今天的三峡)。邀请秦始皇赶山筑峡的是我,后来决定把长龙山留在奉节县公平镇境内的,还是我。留下长龙山后,明知山中有龙,我却忘了采取相关措施。”说完,观音菩萨便立即请正在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前来降伏这条蛟龙。起初,张牙舞爪的蛟龙,还想凭借洞内复杂的地形优势决一死战。但当它看清对手竟然是以降妖伏魔而闻名于世的孙悟空时,就乖乖地束手就擒了。擒获蛟龙后,孙悟空便拔起一撮猴毛变成一副脚镣手铐,将它锁了起来。再拔起一撮猴毛,变成一副铁链和一根铁柱,将铁柱钉在洞口,而后用铁链把蛟龙牢牢地拴在铁柱上,让它困在洞底,永世不得翻身。
   做完这一切,孙悟空正要离开时,蛟龙却流着悔恨的泪开口了:“齐天大圣,我犯了弥天大罪,接受惩罚理所应当,可何日是个尽头呢?”
   “这个,我也作不了主,得问菩萨。”孙悟空说完就腾云驾雾来到观音殿。“菩萨,那畜牲问何日释放它?”
   “江水倒流,洪水淹洞。”
   孙悟空返身来到洞口:“畜牲,菩萨说了,‘江水倒流,洪水淹洞。’”
   世上无水不朝东,江水怎么可能倒流呢?洞子距江面那么高,洪水又怎么可能淹没洞子呢?蛟龙当即大哭起来:“天哪,这分明是判了我的终生监禁嘛!”
   哭了一阵,蛟龙抬起头,见孙悟空正趴在洞口做鬼脸取笑它呢,就又问了一个问题:“齐天大圣,假设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如何与菩萨联络呢?”
   孙悟空又去请示观音。不久,蛟龙便听见孙悟空在空中喊话:“畜牲听着,菩萨说了,对着洞口连喊三声‘观音菩萨’。”
   此后,蛟龙就每天躺在洞底虔诚地悔着过。
   许多年过去了。那一年夏天,蛟龙忽然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这水声跟以往大不相同,凭经验判断,滔滔向东的江水陡然掉头向西了。一会儿,洪水涨到洞口了,若无人前来搭救,躺在洞底动弹不了的它,要不了一支烟的功夫便会命丧黄泉。万分焦急中,它不由自主地向着洞口一连喊了三声:“观音菩萨,快来救我!”
   “虽说只是个误会,但已达到释放你的条件,我得说话算话。你去东海以后,一定要永保这一方风调雨顺!”和孙悟空并排站在云端的观音菩萨,俯身对蛟龙说。
   蛟龙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顾点头称是。蛟龙这时才意会到,它着急时喊出的话正暗合了当初的约定。观音菩萨挥挥手,蛟龙身上的脚镣手铐等都不见了。蛟龙兴奋地升上天空,围绕着观音菩萨一连转了三圈,以示谢意,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向东海游去。
   原来观音口中的所谓误会,指的是那一年夏天,瞿塘峡里崩了大山,岩石将峡口堵死了,滚滚向东的洪水被岩石挡住去路,只得迅速调头往西。水位急速上升,不久便淹没了洞子,呈现出了一派“江水倒流,洪水淹洞”的绝世奇观,这样一来便达到了释放蛟龙的两个条件。
   蛟龙离开石洞后,观音菩萨吩咐孙悟空说:“把那个石洞给我毁了吧,免得以后又有妖魔鬼怪来这里安家落户,危害百姓。”
   孙悟空举起那根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铁棒,一下子就把石洞击了个粉碎。蛟龙归海了,石洞也不在了,但当地人仍把那里叫作“龙洞”。
   明嘉靖年间,“龙洞”这一地名被正式载入地方史册,一直沿用至今。
  
   二、关于“红龙”的传说
  
   宋熙宁年间,安义县(县治在今云安镇)的新任县长,坐着八抬大轿,带着几十口家眷,浩浩荡荡地从夔州府出发,趾高气扬地前往安义赴任。道上行人纷纷避让。路过今龙洞镇石梁时,一浑身油腻的老者,跷着二郞腿,手摇蒲扇,却若无其事坐在路中挡住去路。安义县当时属夔州府管辖,红石梁处在安义与夔州这条官道的正中间,南来北往的官员和贩盐的客商络绎不绝。一见这情况,顿时都跑上来看稀奇,顷刻之间就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官轿围了起来。
   “是什么人如此大胆?”
   坐在轿里正做着发财美梦的县长听到吵嚷声,大吼一声走下轿来。县长飞起一脚,正准备踢翻这个山村野夫时,却又迅速地将脚收了回去。县长发现老者的五个脚指把鞋帮顶了五个大洞,鹰爪一样尖利的脚指甲,长长地伸到了鞋帮之外。这哪里是人的五根脚指,分明是龙的五个爪子!五爪龙是皇权的象征,县长连忙下跪请安。
   这时,老人开口了:“你是去安义县赴任的吗?”
   “报告陛下,奴才正是。”既中过文举又中过武举,号称文武双全的新任县长,吓得舌头大了,连话也说不清了。
   “云安盛产食盐,你知道吗?”
   “奴才知道。”县长匍匐在地,叩头如捣蒜。
   “食盐是百姓的日常必须品,政府的税收主要靠它,许多贪官污吏也借它大发横财,你有这个打算吗?”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县长一连说完几个“奴才不敢”,抬起头来时,却见老者已变成一条红龙,一溜烟飞到红石梁那个山嘴附近就不见了踪影。县长羞得满脸通红地从地上爬起来,忙不迭地钻进了轿子。
   而红石梁与三号桥附近的“龙嘴”,这两道山梁都发源于天池寺那座大山。向南的“龙嘴”为水龙,谓之青龙下江;向西的红石梁为旱龙,谓之红龙过河。红龙五行属火,性子暴烈,一遇贪官污吏就喜欢显身管教。那一天,当它听说安义县的新任县长将途经此地时,为了百姓个个都吃得起盐,它就想提前给他敲个警钟,因而就发生了上述事件。
   县长到任以后,对红龙拦路事件越想越气愤。他原以为红龙是当朝的真龙天子,特意化成一位无赖,来此体察民情的。谁知它居然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旱龙,并且还当着家人和那么多百姓的面,让他出丑亮相。他发下毒誓,一定要食其肉寝其皮。这一天还真的来到了。
   原来县长一到安义县便借云安盐厂搭车收费,再利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一手贿赂夔州知府,一手打报告说,夔州通往安义的这条官道年久失修,加上公务往来频繁,盐商众多,必须立即进行加宽整治,其经费由安义县自理。夔州知府欣然允诺。于是,县长就私自打开军火库,拿走几千斤军用火药,带着二十几个随从来到红石梁,暂住在一户范姓人的家里。为了方便民工,那几千斤火药就用“团窝”装着,堆放在堂屋一角。当时有人建议说:“黑火药见明火就炸,必须另外找个隐蔽的地方储存。”
   县长竟然蛮横地回答说:“我连红龙都不怕,还怕这黑面面吗?”
   安顿好这一切,县长便身背大刀来到上次红龙消失的地方,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硬是没找到它进出的洞穴。县长又向附近的百姓打听,百姓们见这个人心术不正,也不理睬他。县长火了,他指挥民工们说:“把这个山嘴给我横着炸开一道口子,红龙的洞穴不就出来了么?”
   傍晚时分,随着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木桶粗的红龙被强大的气流冲上了天。县长见了,便手举马刀高声喊道:“想吃龙肉的快跟我来。”
   县长赶到时,被炸得血肉模糊的红龙已经落到地上,正朝洞口奔去。县长飞步向前,红龙的身子已经钻进洞里,只剩下碗口粗的尾巴还露在洞外,一刀下去,红龙的尾巴被斩掉了。县长又吩咐随从找来火把,伸进洞里察看。只见洞子不大且幽深曲折,人不敢擅自闯入。县长吩咐民工搬来石头,把洞口封死,计划明天一早继续用火药直捣红龙老巢。
   当天晚上,县长一行用龙肉下着酒。连皇帝也没吃过龙肉呢,他们一个个好不得意,推杯换盏,猜拳划枚,一直闹到深夜。
   县长请房东一家吃龙肉,他们一家三口不仅都不敢吃,而且连那血糊糊的龙尾巴也不敢看。房东把三间正屋让给县长一行居住,自己一家三口却挤在旁边一间偏屋里早早睡下了。睡到半夜,房东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爬起来一看,三间正房夷为了平地,县长和二十几个随从全都如鸟一样朝天飞去,接着又像一根根木炭落到地上。那烧焦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散落在残砖烂瓦之间。房东一家三口刚跑出那间偏屋,那间偏屋便燃起了冲天大火。
   传说红龙属火,是它半夜从洞里溜出来,偷偷将火药引爆的。
   从那以后,红石梁那个山嘴便一分为二,成了一个人造的小垭口。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把县长炸开的那道口子拓宽,就变成了今天的公路。
   备注:封建时代实行盐铁专营制度,百姓每天必须的食盐成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县云安盐厂,当时是全国著名的盐都之一。为了管理那里的盐税,公元1041年,宋朝政府特将云安从云阳县分离出来,独立成县,名安义县。
  
   三、关于“董家坝”的传说
  
   明朝末年,董氏兄弟从湖广来到今天的龙洞镇董家坝。哥俩见村北两条小溪在一道山梁处交汇以后,又在村里拐了几个弯,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奔向长江。哥俩发现,将两水交汇处的山梁凿开一个大口子,再顺着村之一侧新挖一条河道,村中那些零散的田地不就连成一个大坝子了么?
   哥俩说干就干!谁知一锄挖下去,那土里冒出的不是水而是鲜红的血。白天挖走的土石,晚上又悄悄地长了出来,哥俩辛苦劳碌几个月,居然连草也未铲走一根。一天晚上,哥俩埋伏在草丛里,想看看到底是谁在作怪。夜半时分,那道山梁上突然钻出一条蛟龙来,蛟龙后面还跟着一条老龙。它俩绕着那道山梁一边转悠,一边交谈着。蛟龙说:“龙王大人,整整三个月了,看来从湖广来的这两个家伙决心很大,他们不把我从这里赶走,就不会罢休呢!”
   龙王回答说:“这里本是我们的地盘,但他们千里迢迢来此安家落户,眼观生人脚踏生地,白手起家确实不易。你就放他们一马,我重新给你找块地盘,好不好?”
   “自古以来都是人给蛟龙让地盘,哪有蛟龙给人让地盘的道理?”
   “退后一步天地宽。你大小是条龙,长短是根棍,何必跟草民们一般见识呢?”
   “好的,我听从您的安排。”
   龙王挥起龙爪,朝董家坝外边一个名叫“蛇嘴”的地方指了指。那里也是一块风水宝地,蛟龙早去那里蹓跶过,只不过一条堂堂正正的蛟龙,怎么愿意生活在那个名叫“蛇嘴”的地方呢?尽管心有不甘,然而它还是遵照龙王旨意,当晚就迁到了那里。
   待龙王离开后,哥俩才兴奋地从草丛里蹦出来。通过三年努力,一个平展展的大坝子落成了。因这个坝子是董氏兄弟开垦而成,故后人把它命名为董家坝。此后,董氏后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世代代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道绵延的小山梁,形如一条蜿蜒下行的蟒蛇,溪边那片黑色的岩石,就像蟒蛇张着的大嘴,所以本地人就把那里叫作“蛇嘴”。这道山梁距董家坝的直线距离不到五百米,爬上那片黑色的岩石就能看清董家坝的全貌。见董家坝人一个个衣着光鲜,生活得有滋有味,蛟龙就由衷地感到高兴,由于这其中也有它成人之美的一份功劳。从表面上看,董家坝人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为人处事有情有义,但他们心地究竟怎样,蛟龙不得而知。有一天,蛟龙突然想试探一下董家坝人的心。它摇身一变,就变成一个身背烂背篓,手拿破饭碗的叫化婆,来董家坝讨米要饭。叫化婆在坝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没讨到一口饭且不说,甚至还有人耍狗子咬她。
   “你们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请把我的地盘还给我!”
   叫化婆高喊一声,然后举起鹰爪一样的大手朝天一指,顿时大雨如注,洪水在一瞬之间就将董家坝冲毁了。董氏兄弟新开的河道也堆满乱石,又还原成了原来的模样。董家坝名存实亡了,平展展的大坝子又被弯来绕去的溪水,分割得七零八落。董家坝人的生活从此一落千丈,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居住在“蛇嘴”上的那条蛟龙,又想试探一下董家坝人的心。它想看看,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人们的心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它摇身一变,又变成一个身背烂背篓,手拿破饭碗的叫化婆,来董家坝讨米要饭。这一次,家家户户都对她很热情,不光遇饭吃饭,遇肉吃肉,还把她奉为座上宾。蛟龙觉得善心又回到董家坝人的心中了,她也应该有所表示。于是,她又用手朝天一指,立刻暴雨如注,董家坝顷刻之间又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在董家坝人惊慌失措的目光中,叫化婆又摇身变成了一条蛟龙,跳进了滔天的洪水里。它在洪水里打一个滚儿就滚出一个大水田,再打一个滚儿又滚出一个大水田……

共 67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从小就喜欢读故事,没想到好久不曾读到故事的我,今日有幸读到四则与龙有关的故事。一一读完,发现这四则故事不仅都与龙有关,而且与当地的地形、地名、风俗有着联系。内容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与《西游记》有了关联,第一则和第四则均与孙悟空、观音菩萨有关。这样民间传说与家喻户晓的神化小说巧妙结合,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吸引力。文中的龙的形象也有善恶之分,有的龙给人民带来灾祸,受到上界的惩罚,最终改邪归正。有的龙化身成人来惩治世上的恶人,让人类明白应做一个怎样的人?既增长了见识,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又净化了人的心灵,丰富了生活。感谢作者写出这些美妙的故事,愿成人的世界也如孩童般生动有趣。【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1-06 13:32:56
  有幸读到老师写的故事,很受启发。成人也应读些故事,丰富生活。感谢赐稿流云,祝创作愉快!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1-06 14:20:35
  过奖了!
   县里要打造龙文化,叫我们编故事,只得从命!辛苦你了!
2 楼        文友:燃一瓣心香        2018-01-06 15:39:27
  这么精彩的故事,写的辛苦啊!
一瓣心香燃未尽,山花妖娆脸微红。
回复2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1-06 16:06:14
  第一次学着编,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问好。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1-06 19:57:09
  有幸编辑签约作者的文章,很荣幸!希望以后多投稿流云。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1-07 08:08:02
  感谢你,辛苦你,向你学习。
4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8-01-06 20:08:49
  一篇脍炙人口的篇章,娓娓道来,优美娴熟的文笔,,为文章增色不少。文章当中,对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洞洞为景,水水生色,其幽丽,其壮美,其神奇,而景致当中蕴含的龙文化内涵,更是直击心灵。欣赏佳作,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4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1-07 08:08:30
  感谢你热情洋溢的鼓励,问好。
5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8-01-06 20:11:00
  感谢分享美文,流云因您更精彩,期待老师的更多精彩!问好老师,遥祝冬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5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1-07 08:08:52
  但愿如此,问好,冬安。
6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1-09 18:24:53
  当晚,县长一行用龙肉下着酒。连皇帝也没吃过龙肉呢,他们一个个好不得意……欣赏老师佳作!赞赞赞!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回复6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1-10 07:22:25
  问好,冬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